文章吧手机版
《琅琊榜》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7-11-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琅琊榜》的观后感10篇

  《琅琊榜》是一部由孔笙 / 李雪执导,胡歌 / 刘涛 / 王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琅琊榜》观后感(一):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其实很害怕《琅琊榜》被现在某些“主流”团队给搞成四不象。好看的网文不多,海宴的这篇网文不能算是特别好,就象评论里有些人说的,有一些bug, 而且有些情节因为前因交代的并不清楚,难让人觉得后面强烈的爱恨有扎实的根基。《琅琊榜》可以展开成一个长篇,或是更精简些。但是好在,这不是一篇傻白甜的文字。
给高分是因为以下几点
1. 忠于原著 – 若问这点有多难,请君看看现在的网文改编剧。 我只求喜欢文章遇见一个好的团队,别白白给糟蹋了。
2. 色调和特效 -这个有很多人评论珠玉在前,我就不赘述了
3. 演员 - 用老戏骨演技精湛来贬低主演的,我只想说那个需要经验积累。二三十岁的皮囊里有个五六十的老灵魂,你以为是穿越还是夺舍?看看梁朝伟的鹿鼎记和无间道,你能说演技一样好吗?至少,胡歌演出了江左梅郎的气质,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4. 台词-至少目前不雷,都是用比较正常的语言对话。批评说服饰器皿建筑和对白不符合的,请参考a.原著架空历史;b. 电影《聂隐娘》。首先没有历史年序,其次电视剧是要给大家看的。考据派的是不是都喜欢电影《聂隐娘》呢?
5. 环比-市场、进度、投资回报都是现实的问题。很难再出一部老版红楼这样细致的电视剧了。但比起很多团队的急功近利,这部《琅琊榜》是可以看到团队的努力的,可以一看。
这部剧可以得9.3,要感谢这些年,那些粗制滥造的古装片。

  《琅琊榜》观后感(二):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一开始我以为,雪落满地,是我寄出的思念。过了有一段时日,才明白,原来是我独自在人间白了头发。
       他曾经是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往来不败的少年将军,却因为“自己人”背后的阴谋贪欲怀疑自私跌落尘埃。
       十三年后,他再度踏入金陵城。
       你来金陵做什么?
       太多的人问过梅长苏这句话。梅长苏大约是来辅佐靖王,帮他夺嫡的。
       那林殊呢?
       大约只有夏江略微摸到了一些边角,“你是来给萧景禹翻案的。”
       不是为了复仇。复仇是像言候那样,“我别的什么都不想干,我就是想让他死而已”。【加一句,言候真是一个任性的boy……
       而林殊,是为了祁王萧景禹而来,为了赤焰谋逆的冤屈而来,为了七万儿郎的忠魂而来,为了一个真相而来,为了还江山社稷一个海清河宴,为了他心中的理想国。
      十三年前的林殊,往来不败,恣意张扬。
      十三年前的梅岭,滴水成冰,漫天飞雪,在赤焰军浴血奋战之时,长枪没有来自对面,而是身后。
      十三年后的苏哲,阴诡之士,行阴诡之术。
      十三年后的金陵城,波云诡谲,人心难辨。有多少人在背后争权夺利玩弄人心,苏哲不过是其中更高明的一个。
      也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以赤子之心,行阴诡之术。有多矛盾,就有多特别;有多矛盾,就有多痛苦
      梅长苏不让靖王知道自己是林殊,未尝是他不想让林殊知道。他知道靖王有多痛恨这样的人,因为他自己就这样痛恨自己,“你知道,我这双手曾经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现在只能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了”。
     可你瞧,真相终究不会被掩埋,正义也终将到来。
     明眸在心,青山难掩。
     江山如画,是我心言。
【不吐不快】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我觉得一部剧有人喜欢或不喜欢都很正常,我超喜欢打10分,我真不喜欢我给0分,没什么不可以啊。
但有些人打一星给出的理由是“一星平衡下刷出来的9分”、“这剧看了一集给6分,但为了平衡下水军还是给1星吧”……到底谁是水军啊?黑子们,哪怕你们说你就不喜欢这个剧呢?还平衡一下?用得着你平衡你以为你是天平啊走点心好么……推行智商准入制度刻不容缓啊!!!

  《琅琊榜》观后感(三):瑕不掩瑜瑜掩瑕

    其实还是有几个点小bug啦
    比如说景琰居然不知道自己姑姑的名字!太子的兵部尚书虽然有可能有点傻,但是私炮案子出来那个时候萧景琰还没有露出锋芒,何必要挑一个不相干的人的刺?梁帝这个人,祁王没了就扶誉王,太子没了扶靖王,但是誉王没了为什么不再扶一个?他又不是没儿子,就因为老了就放宽了?可是按照剧中人的分析,他这会还是会对儿媳妇和孙子动手,说明骨子里还是有对前局的隐忧的吧。然后夏江给越氏送信,话说都能给宫里传话去翻礼盒了,为毛不直接让传话的人把信送了......
    然后大的块上,因为小案子把相当于今天的部长的尚书们换了其实也不是不可能,问题是梁帝并不是个明君啊,他更可能的做法不应该是裁了俩以后发现不太对,后面的还是小惩大诫比如停个俸什么的吧,不到两年裁了四个部长,虽说按剧情他们都是些投机钻营的饭桶,但是这个也太吓人了吧,明君都得思量思量,一心想着制衡的多心眼子更不可能吧。接着是悬镜司的裁撤,这个事的性质相当于戴笠和蒋经国不正当勾上了,然后老蒋觉得事不大对干脆把军统取缔了......可是参照谢玉与太子,正常情况下他不应该换一个人来管吗?直接连机构都不要了?一个养特务养了几十年的老狐狸,会干出这种对他来说相当于因噎废食的事?
    虽然干了挑刺的事,但是我还是要说这片子整体来说挺好的,感觉可有可无的闲笔很少(收尾那段不知道是为了埋伏笔还是干什么除外),至少比时下泛滥的芒果系青春古装剧少得多(对不起我不是有意把它们放在一起比的),偶尔有些生活场景,也不会让人有快进键是不是失灵了的错觉。景啊衣服啊人啊色彩啊都挺用心的,看片子看着也挺顺畅,大概是因为故事一直都在主线上没怎么跑偏吧。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很欣赏本片的三观啊!情义啊家国啊,除了抗日雷剧很久没有过了样子。而著名的“某传”又把玩阴谋搞出轨杀亲夫整得理所当然,顺手淡化了皇权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所以当静妃说她为她儿子骄傲的理由在于一是想要昭雪旧案二还有匡济苍生时,我真的觉得这里的一切阴阳谋都有其合理性了,而前者的理由是不合理的情,所以干出的事也很难说合理。我觉得有没有理其实是不必言说的,你看梅长苏们隐忍着,克制着,然后静静地焚心,到没有眼泪时,即是他们已燃尽了一切。
    不管怎么说,我收获了很多正面的东西,这比它有些欠缺的剧情重要了许多。

  《琅琊榜》观后感(四):果然长存梅岭了吗

看完了,好突然。。总觉得结尾没有给人一个充分的情感释放的出口,所以看完了也不痛快,很是憋屈。
梅长苏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死了吗?最后一集只是为了给他一个结局所以才拍的吗?就是为了让他重新魂归梅岭吗?就这样为了对得起国家,而对不起身边所有的爱人了,这样真的,真的值得吗,梅长苏?
梅长苏这样一步一步精心策划,按照他的想法推动剧情,然后剧情还真的大部分按照他的想法进行了,所以从故事性上来讲,还的确可预测性很强,基本没什么大变化,甚至连最后的结局我们都可以预测到。这部剧其实在内容上对当权者也有诸多提醒,广电居然也审过了,我也希望算是一个好的信号。就这样一部四平八稳的戏,还能这么受大家欢迎,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大概是因为它达到了大家对一部电视剧的基本期待吧。
这部剧它故事线清晰,人物形象鲜明,观感很好,服装道具灯光等等都做得让人看起来很舒服,演员演技也基本可以达到观众对一个演员的基本要求,其实大家看电视剧的要求就这么简单,为什么现在出来一部可以做到基本要求的电视剧大家就会这么满意呢,还不是因为之前的渣子太多了大家对国产剧都绝望了吗,现在只要有一部能看的,没有什么大漏洞的剧大家就欢天喜地了。。唉,这国人看剧也真是够可怜的。
其实我主要也是最后没哭够,对剧情期待太多了,所以觉得结尾仓促吧。而且越往后看越容易受到腐眼看人基的影响,怎么看梅长苏景琰怎么觉得基情四射,两个人的对话怎么看怎么像情话,唉,其实我也是觉得他俩没有好好道别,靖王没有为苏苏好好哭一把,所以我才觉得不够的。。。不管怎么说就是太仓促了不是吗!!大家也觉得吧。。
希望琅琊榜是个开头吧,抛砖引玉,希望国产剧可以以这个为最低标准,以后越拍越好吧,我看他来了请闭眼起码在视效和画面上可以达到类似同等水平,但是剧情估计就会相差太远了。

  《琅琊榜》观后感(五):人生若无悔

世间千百事,最牵动心弦的不过两件事,一件叫作得不到,一件叫作已失去。前者教会人放弃,后者教会人放手
静妃娘娘年轻落难时为梅石楠所救,后为了报恩以医女的身份进攻陪伴宸妃,最后被皇上意外宠幸成为了嫔。后来从嫔升为妃再晋为贵妃,最后成为太后,那都是后话了。
我们看到的静妃,识大体懂进退,一举一动都守教合礼,在皇上面前诚恳圆,在靖王面前端庄大气,在小殊面前真情流露,堪称一代贤妃。
可是她的院中,栽着一颗楠树。
有时候,她会望着院中的楠树,默默出神。贴身宫女问娘娘是不是喜欢楠树,她答:很喜欢
为什么喜欢呢?因为当年救你的那个人用了“楠”字作化名。从此你的心上就刻下了“楠”字。或者是忘不掉,或者是想纪念。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只能日日望着院中的楠树,将这份情愫埋在心底,妥帖收藏。
所爱隔山海。
我知道,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寻。可是,我无意划舟渡海也无心寻路攀山,只要山还在,只要海还在,就已足够。明知得不到,就干脆地放弃。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如果说放弃得不到的无望爱情让人心生眷恋,那放手已失去的爱情更让人痛不欲生吧。
莅阳长公主与南楚质子情投意合这一段在之后长长的回忆里被隐晦地提到。原本也该是敢爱敢恨的长公主,被亲生母亲下了情丝绕然后被谢玉迷/奸,还必须为了保全腹中胎儿忍辱活着,在景睿生下来之后还要费尽心机护其周全。这样伤痛的过往磨尽了她爱憎分明的决绝,留下的只有为子女而苟延残喘美丽空洞的躯壳。
对南楚质子选择放手实属无奈之举,莅阳做了能够将伤害降到最低的选择,但却独自一人去承担了最大的伤害。
情生自愿,事过无悔。是莅阳对于自己和南楚质子之间过往情事的注解。由此可见莅阳年轻时该是怎样的敢爱敢恨。
我们看到的莅阳长公主,何曾有过失态不雅慌乱无措,永远都是雍容华贵冷静自持的。但面对已失去的爱情,还是会有情绪波动,或许已放手,但放下还需要更久的时间。毕竟爱过,总会留下痕迹。
得不到的爱情成就了静妃,已失去的爱情成就了莅阳。生命中的得不到和已失去是不是也把你塑造成了静妃或莅阳的模样。虽然必须承认经历岁月的敲打磨练和洗礼会呈现出最温润光滑的面貌,但未必就真的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样子。
学会了放弃,学会了放手,还应该懂得一件事叫作,后悔。
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懂得后悔,才能有新的出路。

  《琅琊榜》观后感(六):琅琊榜——网红的自我修养

前几日,江湖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话题除了“康熙走了”以外,莫过于便是琅琊榜了。网友戏言“这年头当网红真难,还要看琅琊榜”,不仅如此,豆瓣的评分甚至高破九分,而微博热议话题中更是经常可见琅琊榜的影子。
说来也是惭愧,除了当年看过轰轰烈烈策马奔腾的还珠格格和后来的宫锁心玉以外,看过的古装片几乎就只剩个武林外传了,加之这学期也重Due缠身狗命难保,五十来集的剧并不在我日程之中,然某日入坑后,便开启了新世界大门。何来?看官且听愚慢慢道来。
这是一部女一号敌不过男十八号的戏。
这部剧主要的故事为沉冤得雪皇子夺嫡,但也掺入了些许腐萌腐萌的元素,让一众腐女拍手称好。虽然中间也有女性角色,但明眼人都懂,爱情并不是此剧重点,女角的戏份自也不多,女一号霓凰郡主更是长达二十来集呈现“掉线状态”。此剧花大量笔墨于男人们的勾心斗角,尽管随着故事迭进,后来加入了沙场厮杀,在故事前半部分,成败竟可以通过言语计略来定夺,诡谲的阴谋和被利用的棋子应接不暇,因弱柳扶风却心智过人的男主梅长苏乃隐姓埋名的旧人林殊,故被网友戏称“诶呀妈呀,这不就中华版梅林传奇嘛。”虽然此乃架空时代的一部剧,但中间许多政局纷扰、朋党之争在历史乃至后世皆有迹可寻,咳咳,历史嘛,俗话说总是近似地惊人嘛,为了不被和谐我也就不多说了。
然而此剧却并不是在一味鼓吹权谋,在长苏oppa感谢纪王爷救下祁王遗腹子之时,纪王回复:“同是亲生骨肉,何必争个你死我活的?”此番话虽带着明显说教意味,但也使人不得已开始反思。步步为营大获全胜固然是有利之举,但若装聋作哑求得家庭和睦岂不是另一种选择?
这部剧除了看权谋还可以看啥呢?看细节。虽然老衲历史成绩长年累月属于不忍直视类型,但是毕竟文科生,多少还是略懂些许。在此剧中,不论是哪一个场面,但凡逢作揖礼拜,必是公整规矩的男左女右,苏哥哥摇碗中药渣后再服药的细节,更是让人倍感“这个剧组全都是处女座”,再如梅长苏写给霓凰郡主的信件的字体变换,“怪兽”聂峰的伏笔,“李逍遥”的迷之出现,或是剧组精心选制的精致妆容,让人联想起舌尖上的中国的场景构图,这都可提现该剧制作的诚心。但老衲认为,最最让人动容的还是苏哥哥低眉浅笑时的眼神。相较十年前的仙剑奇侠传,胡歌此剧可以称得上是演戏生涯的转折点,不再追求青涩和雄性荷尔蒙的外露,而是转为走起了内心戏路,那瘦瘦弱弱的模样,看得老衲那叫一个心生怜悯啊。大概这也和胡歌的遭遇有关,但毕竟此文为杂谈不是花边新闻,老衲也按下不多言了。
此剧除主角外,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很饱满,虽然除主角外,我一个演员都不认识,但他们对人物的刻画功力却不可小觑。在反角中,从谢玉到颠覆尔豪形象的太子再到誉王,每一个角色都留有鲜明印象,且此剧妙就妙对善恶的模糊处理。虽然考虑到受众为普通老百姓,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情感共鸣,此剧还是保持一贯的腔调——善必压邪,但在此剧却也没有刻意强调何者为善何者为恶。
谢玉曾言:“我辅佐太子,那是符合王臣礼治,何错之有。”(大意是这样,原文不记得,所以是我瞎掰的)听到此言我便不能更加认同。即便是梅长苏也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阴险举措,如某公子在妓院被设计杀害,牵扯进无干人士的性命乃常见之事,如此看来,尽管靖王等一众人都是按照贤王忠臣的形象描绘,但却也很难指责反角的不是或褒扬正角的好来。本来如此,若是此剧的主角换为誉王,那便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历史不也正如此吗,谁继承了皇位谁便拥有了正道,就算是祁王此时此刻依旧活着,继承王位,谁又敢担保他未来不会走上现时的萧梁王的糊涂路呢。
说点轻松的,此剧也是难得的打碎我玻璃心,唤醒我少女梦的剧。多年以来,少女妇孺们皆喜欢的是仗剑天涯、降妖除魔的英雄侠士,而在此剧中,人们似是更偏爱清秀柔弱、手无缚鸡之力的谋士梅长苏。这也依旧与人物刻画有关。相比侠士的正义凛然,梅长苏既坚毅果决又有手段,形象更“接地气”,也更饱满。甚至看着看着,就不禁把自己代入到霓凰郡主的角色中去——尽管青梅竹马却不得已抑制感情——只想远远守护,敢爱敢等,却不敢叨扰。
叽里呱啦说了一箩筐,我也不知自己想表述的究竟是什么道道。精简来说,就是:
女主攻我一脸
男主帅得起飞
剧情虐得要炸
老衲中毒已深
总之总之,此剧的精彩之处还需各位看官亲睹,若有异议,您也就当我就胡口那么一说,大人不记小人过,笑笑便是。反正老衲呢,是再给我四百集“江左盟前传”和八百集“琅琊阁外传”也是不嫌多的。
如今龙袍在身,昔日梅郎不复。
琅琊榜剧组请给我盒饭加鸡腿啊!

  《琅琊榜》观后感(七):唯有写下,方能告别

当然看书的时候心里就有一个梅长苏了。所以对于胡歌扮演这个角色,最开始很抵触。如果你的想象力已经把一个角色栩栩如生搬到眼前,就很难接受另外一张脸顶着同样的名字跳出来说“我就是他”。但是感谢拍摄团队和造型师,每一帧画面,每一个人设都那么美;更要感谢闺蜜,强烈向我安利这部剧,这让此前看了两集就弃剧的我,重新燃起了追剧的兴趣;还要感谢我的老板和我的前客户,在我们合作极为不爽几乎要为此抑郁的前提下,我脱口而出“那就这样吧,我们的合作到本月底提前终止”(啊,炒客户的快乐至今还在内心回放),于是得以有时间有心情去做悠闲之事。
平心而论,《琅琊榜》还远远算不上完美,和《白色巨塔》比起来,和《潜伏》比起来,剧情上还有很多生硬的地方,有些段落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 naïve——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看了两集忍不住弃剧的原因。蔺晨悬崖舞剑,梅宗主长发飘飘横笛扁舟出场,以及霓凰城门前与小辈过招……我在剧外看着都有些汗颜——太装了。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萧景睿和言豫津这两个小辈选的演员外形不尽如意,看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豫津啊,如果我年轻二十岁要找个对象的话,言豫津就是心目中的理想啊!
可是重新追剧看完后,《琅琊榜》打动我心的地方又太多。欲言又止留下的巨大想象空间(这群人的前世今生!);眉目低敛之下的暗流汹涌(霓凰和苏兄的爱情啊!);克制——东方独有的那种对感情的把控,正是这种克制,让所有的感情更加惊心动魄,好像地壳之下沸腾的岩浆;还有——美,姿势、礼仪、谈吐、衣着、妆容、建筑、器物、光线、季节……无一不美。
半透明的窗纸,半敞的推门外,依依绕山的云雾仿佛要渐涌入屋,屋内人被柔光剪就一帧清瘦的背影,画面仿佛国画水墨,飘渺、孤独,带了些微湿润的雾气如此温柔又如此寒凉地将这独坐的人浸透。(真爱剧中留白之处,就这一幅画面,我就能发一阵子呆,想着在那卧床不起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梅长苏做得最多的就是独对这青山白云,往事好像云雾缭绕不去,前半生在雾中隐隐绰绰);
雪花飘落,压低翠竹,身披大氅的人默立雪中,呵气成云,一切都是静的,唯有雪花簌簌而落,唯有大氅上的兽毛簌簌轻摇(忽然想到鲁迅先生讽刺国人对于病态美的偏好:多病多愁,丫鬟扶着,雪地里看梅花,还吐一口血。我还真挺喜欢这场景的,关键是人要美,要与这红梅白雪俏丫鬟相得益彰,如宝黛或者苏哥哥这种);
大雨如注,庭院中草木青翠欲滴,相爱又要别离的两个人站在廊下看雨,屋檐雨滴纷纷落,如珠帘,如泪滴,雨声淅淅沥沥,而人静默无言,要流的眼泪和要说的话语,似乎全都被这大雨代劳了;
明月小楼。风满袖襟。屈膝跪坐。奉茶饮酒。画面如此契合我对于理想化的古中国的想像。
晚辈长辈相见,上级下属相见,男子女子相见,平辈朋友相见,生者亡灵相见——叩首、跪拜、长揖、抱拳、敛衽——这些饱含着仪式美的姿势,忽然唤醒了血脉深处对于古老礼仪的记忆,或许上辈子,或者上上辈子,或者几百年前,总有一世我也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吧。
整部戏里最粗俗的一句话,由玩世不恭的蔺晨少阁主说出——“没想到梁帝和玲珑公主还有一腿”。这要放在别的戏里,根本不算什么,但在这部戏里,就格外扎眼,因为所有的人,无论是皇亲贵族,武将文臣,书生鸿儒,贩夫走卒,侠客或杀手,忠良或奸佞,说话行事都极有分寸,极有教养。也因此蔺少阁主的戏谑之语,换来了梅长苏的白眼:说话太粗俗!
其实,梅长苏这个角色真的很不好演。因为主角光芒太盛,人人众星捧月,事事多智近妖,如果拿捏分寸不好,不仅杰克苏,而且易被诟病“太装”。对于表演来说,这个角色难度也很大:没有太多动作,平时也没有太激烈的语气,甚至连表情都是淡淡的。没有真正开怀的大笑,或者无所顾忌的悲伤。一切都依靠台词语气的细微变动,眉梢眼角的情感流露。微微一滞的手指,缓缓垂下的眼帘,一刹那的哽咽却又迅速恢复如常的声音,眼眶忽然泛红神色却波澜不惊……这种细节之处,不胜枚举。作为屏幕之外的看客,却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水面俯瞰海底火山爆发。
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
初入金陵,在城门口遇见郡主策马奔来,坐在马车内的梅长苏听见萧景睿、言豫津招呼“霓凰姐姐”,这个名字让他忽然浑身一僵,将帘子掀开一缝,看霓凰与二子切磋武艺,镜头犹如目光,紧紧追随着那英姿飒爽的身影,他没有太多表情,只有几分让此时的看客尚不能理解的黯然神伤。
太皇太后叫他小殊,说“你瘦了啊”,他抬起头来,眼神里的惊讶、欢喜、悲哀、委屈交织在一起,却终究只是毕恭毕敬伸出双手,接下了太奶奶递给自己的那块点心。太皇太后将霓凰的手和他的手交叠在一起,拍着二人手背笑说:“你们两个,都是好孩子,什么时候成亲呀?”霓凰想要抽回手去,他却下意识地紧紧抓住了。
霓凰和林殊相认那一集,也是全剧里唯一落泪的地方。面对霓凰的追问,他的能言善道唇枪舌剑全数失效,她步步紧逼,他节节败退竟至露出狼狈之色,末了低低唤一声 “霓凰”——他叫了她的名字,而非她的封号,他用这种方式,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那一声呼唤,又虚弱,又柔情,胜过了千言万语。长亭内两人紧紧相拥泪水涟涟,长亭外远山如黛冷雨潺潺,背景音适时响起——西风夜渡寒山雨……于是屏幕外的看客也跟着潸然泪下了。
扳倒谢玉后,他知道谢家小妹次日临盆,难产而亡时,面色不变,眼神却黯淡了。这个小妹妹,或许当年他也曾逗过她?他带着景睿出门玩的时候,她可能哭着追在后面抱哥哥的腿?他是不是也曾经带她放过风筝挂过灯笼?即便那些都没有,一个无辜的生命陨落了,在最后的时刻她的世界天翻地覆,父去夫离,忧心忡忡地撒手人寰。他不能不自责,不能不愧疚,郁结心中又是一番撕心裂肺的咳嗽。好不容易喘息过来了,他感受到一道目光注视着自己,缓缓抬头,却是不知何时进来的小飞流。“苏哥哥不舒服?”他直起身来:“还好。”“会好吗?”“会好的。”他凝望着窗格外透入的清光,“知道为什么吗?”飞流摇一摇头。他的眼中有隐约的泪光,惨然一笑:“因为人的心,会变得越来越硬。”(BGM中,二胡悠悠响起,既悲凉又激昂,仿佛苏哥哥的心情,无奈惨淡又狠厉决绝,直戳泪点和燃点。)
靖王掉进夏江的陷阱,智商直接跌至负数,误以为梅长苏也是那种无情无义惟利是图的谋士。梅长苏抱病与他密室相见,他却冷若冰霜,连相见的行礼都懒得敷衍。梅长苏觉察到了什么不对,却猜不出缘由何在。“殿下从宫中来,没有什么要和苏某商量么?”这一声问,带着迟疑、困惑、试探和病后的虚弱(台词功底不要太好啊!)。等到靖王翻脸,挥剑断铃,梅长苏双膝一软,缓缓跪倒,喊道:“殿下。”(台词功底不要太好啊!看戏的人心都要碎了!不知道为什么想起小时候看《西游记》,唐僧要赶走孙悟空,悟空跪下喊“师父”那一幕……)靖王狠一狠心,拂袖而去。梅长苏欲追,却虚弱得站不起来,跌倒在地。(不写了,心碎成渣,直接写解恨的环节)梅长苏追至靖王府,靖王还是如犟牛一般不听不信,一直云淡风轻的苏先生终于怒了,大喊一声:“萧景琰你给我站住!”自封亲王以来,哪有人敢这样语带怒意直呼其名,萧景琰惊诧之下竟真的止住了脚步。苏先生继续大声数落毫不留情面:“你有情有义,可怎么就没有脑子呢!”大快人心。
还有最后的最后,霓凰含泪追问他:“你……还有多久?”他知道自己命如残烛,行将灯灭,迟疑一下,却终是不忍心告诉她实情。他又撒谎了。“十年。”“够了!”郡主紧紧抱住他(好像这样就能留住自己的林殊哥哥永远不走似的),“答应我,这十年,不要再离开我了。”他缓缓抬手,紧紧回拥,眼神却不知落向何处,一片空茫。内心的挣扎和无力,尽皆在这投向虚无的一眼之中。

  《琅琊榜》观后感(八):关于《琅琊榜》,我们讨论了75分钟

作者:关书 姗姗

原载于公众号:B018

好友姗姗简直是我的私人观剧顾问,每每推荐必定中招。前段时间姗姗推荐《琅琊榜》,作为响当当的颜狗,又受到凯凯王的蛊惑,我接受了。看完之后,我认为这部剧评分虚高。由此,和姗姗引发为时75min天荒地老跨洋大辩论。。。下文为关书同学整理主要观点,以纪念两只追剧狗的日常(画外音:这俩人有病吧……)

以下是关书同学的观点。

人物扁平高大全,故事虚空

有勇有谋、刚毅、果敢,类似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梅长苏、靖王、霓凰郡主等正面人物。高大全式的人物,似乎应该出现在《金光大道》、样板戏中,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作品对于人物塑造仍然停留在那个时期,划重点,咳咳,比如霸道总裁。鲁迅先生一语中的:孔明智多而近妖。说白了,太完美的人物形象不接地气。当然,梅长苏不是完美的,比如他身体的残破。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正是这点遗憾才让我们唏嘘。戏剧需要矛盾反差,人物需要成长。不完美,才有成长的空间;成长,是读者(观众)与主人公共同的旅程。到达终点时再回首,仿佛自己一路披荆斩棘打怪降妖,这就是代入感。有人评价《琅琊榜》是中国版的《基督山伯爵》。对于西方文学传统而言,英雄成长史诗是传统叙事方式,英雄受难、英雄成长、英雄胜利是基本模式。而《琅琊榜》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

节奏拖沓

作为权谋剧,情节编排环环相扣,紧锣密鼓,应该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但是《琅琊榜》采用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使节奏十分拖沓。这让我想起前几年的谍战剧《潜伏》,很多谋划不必说,只看主人公的行动就异常紧张,谋划成功时观众会跟着主人公一起长舒一口气,《甄嬛传》也有类似的处理。但是《琅琊榜》中人物先把自己的谋划叙述一遍,行动又是一遍,观众不是傻子,一遍完全看得懂。

脱离事实

《琅琊榜》讨巧的地方在于架空历史,这样可以避免历史论争问题。但是,草民弄权、皇帝承认错误、耿直帝王……《琅琊榜》中仍然有很多不符合现实的情况。这是编剧不够严谨的地方。

不过《琅琊榜》在故事、音乐、服装、配色等方面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但是不能因为国产剧普遍低迷就降低审美标准。综上,我打7.5分。

以下是姗姗同学的观点。

格局大

现在古装剧流行宫斗,大家也爱看,而《琅琊榜》剑走偏锋,讲的是权谋,最终落脚在个人救赎与家国情怀。而且,这部剧虽然涉及朝堂与后宫、江湖的联系,但是切入合理,没有博眼球的成分。(这点我是很赞同的,可惜姗姗同学没举例~~)其实琅琊榜让我难受了好久以后我总觉得最大的感触是体制的悲哀,虽然梅长苏无论在朝堂还是江湖都是一段传奇,他竭尽所能所做的依然受制于体制。这部剧非常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忠君爱国的思想,虽然不是愚忠,但他一直在走曲线救国路线,不能揭竿而起,不能直言进谏,所谓的政治清明最终依然取决于梁帝,甚至是后来这个王朝和姓氏的继承人。可能是现代人的视角,在相对开明的时代,把事情想简单了,这样我也觉得他也更值得佩服。

连贯性

用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批语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比如聂风作为怪物在十几集就出现了,但是谜团的解开却在故事的后半段。萧景睿的生日会前也是有诸多线索,等待着一个爆发点。包括对太子誉王的打击都是一步步进行的,考虑到了父子感情朝堂关系,什么时候点到为止什么时候一击致命,怎样组织矛盾。不过我觉得这是小说的基础好,属于剧本范畴了。

合理性

另外,梅长苏虽然是神话式的人物,但是有其合理性。比如他对每个人都了如指掌,恰到好处拿捏品性,这是源于从前与每个人的接触。因为从前的惨痛经历,身上的棱角被磨平,所以处理事务会果敢狠绝。另外他前半生就具有先天资质,又有七年时间了解敌人,所以能够神机妙算。而且,在角色方面,女性形象鲜明,女性在这部作品中不仅仅是点缀,她有自己的气节与动人之处,

最后,针对关书同学提出的第一点质疑,我认为,霓凰郡主被轻薄事件是计划之外的事故,这说明梅长苏并非是一个完人,作为一个神话式人物他也有失态的时候。但是他通过缜密的思维和手段挽回了局面,虽然没刻画成长,这也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总的来说《琅琊榜》有节奏拖沓、欠缺合理性的情况,但是瑕不掩瑜,甚至瑕疵可以忽略不计(毕竟这位已经沉沦┑( ̄Д  ̄)┍)。

后记

昨晚整理完毕,姗姗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动又感慨:谢谢你把我这些小想法整理成文字,让我以后还能想起来。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记录本身就是反抗。

姗姗的观点我基本认同,只是我始终认为上面提到的缺点是硬伤,而姗姗也为故事如痴如狂。我们争执不下,但是,类似的讨论越多才越能使我们脱离低级趣味,提高审美,使评价趋于客观。

毕竟,观众审美提高也是推动高质量作品产生的因素之一。

  《琅琊榜》观后感(九):喜欢这些人

琅琊榜已经看到尾声了,还记得刚开始看的时候,被剧中的各种美景、美图、美人惊艳,还有剧中考究的室内外布置、台词设置和人物表现,无不令人赏心悦目这里就说说在剧中比较喜欢的几个人物。
《琅琊榜》中我最喜欢的不是梅长苏这个绝对主角,而是言侯和他的儿子豫津。言侯和豫津两父子给我的感觉不仅重情重义,而且可爱至极。还记的言侯约夏江见面,走的时候,说了一句——我也该走了,再多待一刻都觉得难受,哈哈,好任性!
豫津的可爱就不用说啦。但难得的是他看起来大大咧咧,但面对人生他其实看得很透彻。是他最先猜出来梅长苏辅助的人是靖王而非誉王,在面对梅长苏对他和景睿稍显冷淡的友情时,他说出他们可能还没有这个资格做梅长苏的知心朋友,但却并没有怨恨之情。以及后来,他因为梅长苏劝阻了言侯炸掉祭台,前去道谢,说他只知因为梅长苏的劝阻,得以保全言家,至于这背后又有什么其他的用意,他并不需要知道。这是一份智慧,也是一份气度,难怪梅长苏也说豫津心中自有高于常人的格局。
还有言侯对豫津无以言表的爱,就是这一份隐晦但又无处不在的爱,让人觉得倍感窝心。
另外一个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萧景睿。他对待身边亲人朋友皆是一片赤诚,重情重义,只可惜……萧景睿让我感动的地方很多,说三个地方。第一个是他的弟弟、谢家世子想要带梅长苏去见皇后等人的时候,萧景睿很生气地阻拦说,梅长苏来府上是为了养病,而不是来应酬这些人,如果去见这些人,一定会让梅长苏难做——“如果其中有人赠予厚礼,你让苏兄收还是不收!?”于是不顾几位位高权重的娘娘在大厅等候,直接把梅长苏送回房间。当时实在觉得景睿不仅对待朋友真心实意,而且事事考虑周到,实在可爱。第二个地方,是景睿和豫津在河边说话,豫津说,可能是梅长苏的气质格局太高,所以他们二人还没有成为他知心朋友的资格,景睿委屈地说,难道朋友之间不是应该看真心与否,难道就只能用配与不配来衡量吗(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当时真为景睿的一颗赤子之心而感动。最后一个地方,就是梅长苏为景睿送行的那段了。当时他跟梅长苏说的那段话,用黎刚的话说就是——从没见过像景睿一样心胸宽广之人。面对梅长苏利用自己达到目的,他自然知道梅长苏只是揭开真相的手,而不是始作俑者;而面对被辜负的友情,之前他可能耿耿于怀,后来便释然了——如果对待朋友一片赤诚,自然也会希望朋友也如此待自己,但如果没有,也强求不得,苏兄放弃了友情,这是苏兄的选择,自己没有被选择,也怨不得别人……这境界、这心胸,估计看剧的人,都深深折服了吧!
还有他和豫津在剧中老是“打情骂俏”,竟然一点不生硬、丝毫没有违和感,细节到位,情感流露自然妥帖,不得不佩服导演和演员的功力!他和豫津都是一样的,看透了人生,但却并没有失去对生活、对朋友、对亲人的爱,这才是最可贵的地方。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蔺晨这个人物。出场不多,但人物性格太鲜明了。一边身怀绝世医术,一边又是玩世不恭。无论什么事情到了他的嘴里都无足轻重,但其实心中自有丘壑。刚出场时在悬崖峭壁中的一场舞剑,行云流水、飘逸出尘,惊艳万方!到后来来到京城,在这严肃的、黑暗的、玩弄权术的地方,他的出现简直是一抹亮色,给大家带来了不少轻松和欢笑。好像在他那里,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没那么严重。对的,就如钱钟书所说,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那么严重。蔺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仅脱俗而且洒脱。
当然啦,这最后一个人,自然是不能忘记我们的小飞流,哈哈,太萌了!在靖王窗外大叫“水牛”“水牛”的时候,真是笑屎我啦,O(∩_∩)O哈哈哈~

  《琅琊榜》观后感(十):被杰克苏雷到弃剧,对圣母傻逼失望到了顶点。

杰克苏就是梅长苏,你们要喷就喷,要点没用就没用。
用最大的诚意去挽救了一个本质上依然低端的网文剧本,我是不看这些网文改编电视的人,却仍旧看了三分之一这部剧,可见确实优点一大堆,这些从现在被快餐文艺作品拉低要求的观众的溢美之词和高分口碑都能看见,我就不多说了。
全剧拉低所有人智商成就万人迷杰克苏,又肉麻又羞耻又恶心,我到了最后已经三观不正到,只要是不迷不赞不买账梅长苏的人我都喜欢。计谋幼稚之极,错漏百出,局里面的人还要拼命用氛围和台词和演技烘托梅长苏吊炸天,太羞耻了。
前面五集看得很认真,五集之后每到梅长苏戏份时,我需要暂停一下缓一缓,不然被肉麻到无法继续看。十集之后跳着看。二十二集之后跳过所有男主出现的画面。
对于萧景睿我越看越失望,最后粉转黑,圣母傻逼一个,活该。抱走言豫津,他配不上你,姐姐写完查周文,马上写同人文《如果圣母傻逼攻不鸟杰克苏就好了》补偿你。
我给你一个没有杰克苏万人迷的,配角智商在线的,小攻没有拜倒在杰克苏身下的,小攻不圣母不傻逼的同人世界,那才属于你。
至于这个杰克苏世界,我是扛不住了,弃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琅琊榜》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