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龙之战》经典影评集
日期:2017-10-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龙之战》经典影评集

  《龙之战》是一部由高峰执导,刘佩琦 / 曹云金 / 罗昱焜主演的一部动作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龙之战》影评(一):棺材⚰️被炸飞了

一部配角比主角好看太多的戏,麦老大、阮月、彭玉麟大人、依南每个人都在守卫着自己内心的疆土,反观坚决不用洋火的主角冯子材带棺出征,勇则勇矣,但棺材⚰️被炸飞的那一刻之前的誓言似乎可笑了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主角形象似乎不够丰满不够打动人。打斗场面更多的是悲而非壮,将军之精神风骨尚未完全刻画出,民族大义似乎很虚空。

  《龙之战》影评(二):历史无情血性犹在

作为一部展现反殖民反侵略的历史战争题材电影,《龙之战》没有很多噱头。比起暑期档上映的其他影片,《龙之战》的故事算不上悬疑跌宕,美术风格也没有好莱坞大片华丽绚烂。《龙之战》的电影风格像一棵枝干虬劲的古树,扎根于严肃无情的历史,树枝叶脉里流淌着中华人民千百年来的一腔热血和赤胆忠魂。
        在剧情设置上,《龙之战》的叙事节奏比较紧凑,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接非常紧密,这种叙事节奏营造了一种与真实战场一般的紧张感,基本没有观众可以稍事休息的间隙。但正是由于这种专属于战场的氛围,会让观影者有一种被拽着走的感觉,而又因为影片旨在还原历史的真实和战事的残酷,所以没有明显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会使不喜欢战争场面的观众产生观影的压抑感。
        影片的摄影和美术风格十分出色。在多处运用的航拍手段,将广西边关附近的风景全面地展现在每个坐在影院里的人眼前。当冯子材带兵修筑镇南关的防御工事时,航拍镜头也将各个关隘的位置关系尽收眼底,让大家对战场概况有大致了解。片中的几场武戏,如冯子材和麦大人切磋,以及令本人印象比较深的冯子材与法国将领朗马克的对决,还有两军对垒时的搏杀,都非常真实,配合运动感极强的镜头,拳拳到肉,力度十足,看起来酣畅淋漓
        片中所有演员的表现都非常到位。刘佩琦老师将冯子材先生的英武果决,正气凛然演绎得十分到位,片中冯子材每出一拳一脚,都在心里暗暗为刘佩琦老师说一声佩服。
令人意外的是曹云金,一改往日在大家心目中固有的喜剧形象,沉稳正气,虽然自己的很多决定都不被父亲肯定,却仍一心为家为国,毫无怨言。影片最后一场冯相贤受罚自杀的戏份里,曹云金没有歇斯底里,只是凭台词和与父亲的眼神交流,最后一句“孩儿愿化作厉鬼来帮您”,足以震撼人心
        略微遗憾的一点是,片中除去冯子材,其他角色的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都不是非常的突出,人物群像稍显平面,不立体。很多优秀的影片中,不管每个人的戏份多与少,但是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这样才能使整个电影的人物色彩,以及感情色彩更加丰富起来,不知道是篇幅的欠缺,还是过于突出冯子材形象的考虑了
        《龙之战》对于喜欢历史题材和战争场面的观影者绝对是一部可以点燃热血不错的影片,可惜排片目前看起来和电影内容一样,十分悲壮,在大片夹击下十分惨烈,但相信口碑会留存下来,所以我也强烈推荐大家去关注这部真实还原反侵略战争的影片,勿忘国耻,让热血永在。

  《龙之战》影评(三):晚清时代最具血性的一场决战

相信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冯子材的名字是初中历史课本上的一页英雄。如今,邢原平、陈文贵编剧的《龙之战》,带领观众再次进入具体的近古时空,给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中国、中国人是如何对外敌侵略予以坚决的反击。成龙监制、高峰导演的《龙之战》,是一部有古代的战争片,也是一部有胆识的历史片,刘佩琦饰演的冯子材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民族英雄
晚清时代,以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西方列强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以粗糙蛮横的借口,深入侵略中国边疆以至于内地,中国人失去了传统生活方式,被迫进入近代社会。在所谓文明的法国人眼中,中国是“落后的、愚昧的和不文明的”老大帝国,其实这是一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法国人打量中国的目光本来就不平等,这态度更谈不上公平,实质上不过是想占领中国的国土、抢夺中国的资源、开发中国的市场,再狠狠地通过军事手段和西方式文化来羞辱并且踩踏中国人,将中国人彻底的钉死在奴隶状态下,以维持他们“更好的生活”。法国人和英国人一样通过军事和宗教、商业等手段,试图套牢中国人的现实未来
冯子材作为退休官员,本来准备颐养天年,但是当法国人霸占越南之后,得陇望蜀准备再来广西。冯子材主动请缨,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向来是不懂转圜的硬骨头的他,也不得以采取一定的人情世故,以便取得两广总督及广西提督的尽可能的支持。《龙之战》开场,纵横的骏马在漫延的绿意中,书写着中华帝国的疆域和此间的人民。告老还乡的冯子材去法国军队中,赎回被俘虏的儿子。曹云金饰演的冯相贤,可以说是兼得东西之学,属于开眼看世界的那种青年,这为此后冯子材率部通过古今中外多种战术组合打好了基础。罗昱焜饰演的壮族少女依南(从名字就象征着人民性抗战的正当),是冯相贤的未婚妻,也是冯子材旧部的后人,以冯子材为代表的广西当地军民做好了抗击侵略者的准备,他们以随机应变的打法,将侵华法军彻底的带进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
因为大多数人都畏惧非洲裔法军的强壮,认为其不可战胜,冯子材与之单打独斗斗智斗勇将其斩杀,从而鼓舞了士气。通过募兵,冯子材在当地征收数千人的队伍。在得到朝廷支持和政府军开拔到前线之后,冯子材建立了灵活机动的梯次部署战术,一定要让法军进入我方编制的程序之中,才能取得胜利。为了这个胜利,冯子材几乎穷尽了一切可能,远则与刘永福的黑旗军请求配合,近则就争取所有对这场决战有利的相关方,为此不惜将所有的功劳在奏折中将之描写为上官的调度指挥。
冯相贤明显是18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其能够随口说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来劝解父亲,用火柴(洋火)给父亲点烟而被拒绝,可惜他是一个仁慈的人,最终身为战场的“督导”,而不忍心一个老兵的苦求,而放其逃跑。冯子材最终不得以,抛下广西提督转赠的李鸿章中堂的手枪,冯相贤阵前自杀,正所谓“慈不掌兵”是也。战争不是游戏,不是虚构的艺术,而是赤裸裸的、最后的一道防线。
《龙之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以大无畏的精神直面器具上的差距,人民和英雄彼此扶持和依靠,共同担负起民族脊梁的重任。冯子材最终用儿子留下的火柴,点燃了烟袋锅,烟叶则在燃起的灰烬中化作了雄鸡状的中国地图,寓意着冯子材只能做到这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人能够做得更多更强。

  《龙之战》影评(四):差强人意的战

文/梦里诗书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镇南关大捷”的改编,使《龙之战》在先天上便占有了一腔热忱的家国情怀,而刘佩琦饰演的冯子材,更是将一位老将对国家民族的忠肝义胆演绎的淋漓尽致,但遗憾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能与之相媲的大片气场,导演对整体的节奏叙事掌控亦是平庸的。
镇南关大捷虽说是一场“大捷”,但其实却是一场惨胜,在双方武器装备极为悬殊的境况下,清军用十余倍的兵力,复出了一千多人的代价,才换来了对方几百人的伤亡,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而《龙之战》做的尤为称道的一点就是其并没有如同很多抗日神片一样把电影拍成一部抗法神作,纪实化的手法,其实在伊始很好的将清廷的昏庸衰落,以及那强敌入侵,满目疮痍的背景呼之欲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子材老将挂帅抗击外敌的故事由此展开,这部电影最为灵魂性的人物也就是刘佩琦饰演的冯子材,他的一板一眼俨然将一个在历史中铁骨铮铮的老将塑造的有血有肉,但另一面来说,除了刘佩琦的演技担当,在这部电影中很难再让人寻觅道其他人物的可圈可点之处,作为男二的曹云金给人的感觉仅只算是中规中矩,而那倍觉突兀没有意义的床戏其实也暴露了电影的另一个问题——叙事节奏。
电影预想用家国民族来燃情热血的主旋律无可厚非,但这股本当循序渐进的高昂情感,其实在电影中的表现并不巧妙,全片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场命题作文,特别是历经前篇过于冗长的铺垫后,在最后的结尾处理上又过于草率,这使得电影在没有一个合理的转承启合下,很难在最后真正如同《战狼2》那样去调动观众的情感,特别让我个人尤为反感的是作为一部历史正剧,电影最后的托梦和火龙,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前篇那种出色的真实感,让人倍觉尴尬
《龙之战》是一部颇具诚意的作品,它有着真实的奠基,也有着精湛的演技,可惜于碍于成本,也碍于电影在叙事手法和节奏掌控上的平庸,使得一场本可感人至深悲情血战终仅是差强人意。
更多精彩内容或交流欢迎关注梦里君的微信公众号

  《龙之战》影评(五):《龙之战》:倾囊搏战,方显英雄本色

建军90周年之际,三部高水准的影片接二连三的上映,从《战狼2》到《建军大业》,再到现如今的《龙之战》,暑期热血爱国三部曲,少看一部都是一种遗憾。
《战狼2》告诉我们,无论你在国外遇到再大的困难,请记住你的身后是一个强大的祖国,这让很多人潸然泪下。而《龙之战》则是用另一种方式在解读同样的一个话题,如果一个国家不够强盛,就会被欺凌。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这样的历史离我们有些远,但事实上,铮铮铁骨的英雄却永远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尤其是那些在国土遭遇践踏之时,能够挺身而出的英雄,更应该被我们所铭记。
历史题材类型的电影,应该得到支持,因为不忘历史,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守护我们的家园。镇南关大捷里的英雄、战术、爱国情怀都值得我们当下人去学习和思考。法军一句话说的好,看样子,这是要倾囊搏战。的确,虽然武器上没有那么先进,但在坚强不屈上,殊死搏斗中,却尽现顶天立地中国人。
老戏骨刘佩琦全程演技都在线,绝对是实力担当,暑期属于小女人的电影很多,而这个真正属于大男人的电影,更应该去体会。都说看《人民的名义》里的老戏骨飙戏是一种享受,那看刘佩琦在《龙之战》中的表现,的确也是一大享受。很多演员之所以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敬业,60岁的老戏骨,能够打戏也要真枪实弹的亲自上阵,全程不用替身,足可以看出他对于职业的尊重,对于角色的理解,对于历史的深刻认识,还有对于戏份的精益求精。同样,很多实力戏骨也甘当绿叶,淹没在《龙之战》中,但是,他们的演技却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李子雄、修庆,还有令人眼前一亮慈禧的饰演者范志博。
在《龙之战》和刘佩琦上演父子情深的曹云金,相声演员出身的他,竟然没有让人感到一丝丝笑意,无论是形象还是演技,都有大突破,尤其是最终自己接受军法处置的那一刻,还是颇为扎心的。而曹云金在影片里无论是感情戏份,还是父子之间的细腻小心思,都演绎的酣畅淋漓,的确是过了一把戏瘾,也让观众看得痛快。
成龙最后的献声,也成为了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都说我们华夏儿女是龙的传人,而电影最后的决战,千年酒窖化身奔腾的巨龙,本身就是在传递着这样一种精神。不管我们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一往无前,团结一致,就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而龙的精神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

  《龙之战》影评(六):热血不逊《战狼2》,《龙之战》再现广西狼兵抗法军

纳兰惊梦/文
八月份的电影档期,无疑是充满了热血和爱国情怀的:从《战狼2》的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创造内地电影最高票房记录;到《建军大业》小鲜肉独挑大梁,忆昔日峥嵘岁月;再到《龙之战》以史为鉴,将镇南关大捷这场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之一再现银幕。三部电影,三个时期,一个命题:《战狼2》讲的是犯我中华,虽远必诛;《建军大业》讲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龙之战》讲的则是中华儿女,誓死卫国。
说起晚清抗击外敌的英雄人物,林则徐等人早已经是深入人心,但还有更多像冯子材这样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值得铭记。犹记得在高中历史课本书中,对于这场抗击外敌的重大胜利有着很高的评价:它是晚清近代史上诸多强弱悬殊战争中极少数获得胜利的战役,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之一,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根本上改变了中法战争的形势,也导致了当时法国内阁的倒台。
电影片名取名《龙之战》,想必是寓意当时的中国就是一头沉睡的巨龙,而不是待宰的羔羊。尽管在电影里对于中法交战双方的实力差距有着相当显著的刻画:一方是快枪大炮,一方是长矛大刀。但决定战争胜负的从来不只是武器的差别,更在于对战争的理解和保家卫国的战斗意志。
所以在《龙之战》中,战争场面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场面,电影着重以严肃的态度写实再现惨烈残酷的战争场面,杜绝了以玄幻手法进行戏说。要知道在历史上,年近七旬的冯子材就曾在最危急的时候持刀大呼,率先率领两个儿子跃出长墙,身先士卒冲向法军进行惨烈的白刃格斗。自以为深谙中国国情和政府的法国将领尼格里,正是输在了这一点上。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为了凸显冯子材抗击外敌的决心,以及军令如山的军纪,《龙之战》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一是为了表达冯子材誓死抗敌的信念,电影情节中有着一出临战前抬棺出征的设计,但实际上这个历史典故出自左宗棠血战英俄;二是为了丰满冯子材的角色形象,以及再现其对于狼军军法如山的要求,电影也设计了冯子材鞭刑惩罚单独行动的儿子冯相贤,乃至含泪大义灭亲心软放走自己属下的亲儿子。
而在实际历史上,冯子材的确也带着两个儿子上战场,以示合家赴难的决心。也曾在开战前传令各部将领:“有退者,无论何将遇何军,皆诛之”,但并没有临阵大义灭亲以正军法这段故事。但得益于这段“虐心”的设计,将冯子材和儿子之间在家国忠孝之间的大义感情升华到新的高度,为冯子材这位老将形象有血有肉的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抬棺出征还是大义灭亲,这种为电影效果所做的处理增加了故事的艺术感以及视觉效果,也使得影片在恢弘的场面之外,更不乏精彩的故事内核和超强感染力。这种形式的热血和爱国主义熏陶,无疑更加走心而非流于表面。

  《龙之战》影评(七):『龙之战』镇南关大捷

『龙之战』

改编自晚清时期著名的“镇南关大捷”,

影片在这场中法之战里,

并没有着重刻画冯子材的巧计多谋,

而是塑造了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一面,

老戏骨刘佩琦的演绎入木三分。

本片在大场面战争和细节上算是用了心,

但叙述过于冗长,

情节推进缓慢,

曹云金的床戏和结尾的火龙特效更是画蛇添足。

【6分】

  《龙之战》影评(八):家国燃情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镇南关大捷”的改编,使《龙之战》在先天上便占有了一腔热忱的家国情怀,而刘佩琦饰演的冯子材,更是将一位老将对国家民族的忠肝义胆演绎的淋漓尽致,但遗憾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能与之相媲的大片气场,导演对整体的节奏叙事掌控亦是平庸的。 电影预想用家国民族来燃情热血的主旋律无可厚非,但这股本当循序渐进的高昂情感,其实在电影中的表现并不巧妙,全片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场命题作文,特别是历经前篇过于冗长的铺垫后,在最后的结尾处理上又过于草率,这使得电影在没有一个合理的转承启合下,很难在最后真正如同《战狼2》那样去调动观众的情感,特别让我个人尤为反感的是作为一部历史正剧,电影最后的托梦和火龙,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前篇那种出色的真实感,让人倍觉尴尬。

  《龙之战》影评(九):【新影观后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故步自封,山河安在?

逗比观后感 在格瓦拉同步及时更新!
更多图文请浏览:逗比影音
今天(2017年8月11日)逗比哥参加了石家庄日报第一娱乐在ume组织的《龙之战》观影活动!虽然冒着暴雨湿身的狼狈到了影院,但是看完本片认为还是非常值得的!
《龙之战》
影片简介
《龙之战》是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高峰执导,刘佩琦、曹云金、罗昱焜领衔主演的战争史诗电影。
影片改编自中国近代史上的镇南关大捷战役,讲述了1885年法军进攻越南凉山,驻守清军不战而退,清朝政府的统治地位遭到威胁,萃帅冯子材率领广西狼兵顽强抗击法军,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故事 。
影片于2017年6月18日在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2017年8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片尾无彩蛋但成龙大哥的歌还是很令人振奋!
趁着国产保护月和八一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上映,《龙之战》、《建军大业》、《战狼2》三部电影讲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战争故事。而《龙之战》是三部影片中排片最少的,当然票房也很惨淡!
剧情:7分
影片改编自历史史实故事,用类似电视电影的方式把故事分成了几个清晰的段落:法军入侵屠寨掘坟、启用老将招募旧部、小胜法军重振信心、朝廷嘉奖扩军反击、惩治腐败大振士气、智斗法军、法军返扑、决一死战。这些情节环环相扣,故事曲折却连环,既反映出当时清朝末期朝廷的腐败与懦弱,也反映出受侵略战争之苦的人民既愤恨又无奈的心情!最终虽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表演:6.5
主要演技还是体现在刘佩琦身上。可以说多年没看到他演戏,给别说武戏了,而这次的表演还是不错的。当然他最好的表现还是在文戏和表情戏上,把虽老但心怀攘夷保家的抱负从行动和语言上表现出来,表演是相当稳健!而后“失子”也是把心理活动展现的很到位!

  《龙之战》影评(十):因为难能,所以可贵!没有辜负我30年的等待!

《龙之战》非常好看!军军给8分! 记得小学时(30年前)9岁的我爱看爸爸订阅的通俗文学杂志《今古传奇》,里面一篇短篇小说《镇南关大捷》讲诉晚清老将冯子材浴血奋战,击败法国侵略者,不愧为伟大的民族英雄。这篇小说当时深深震撼了我。 30年了,终于等到电影的上映!所以此片是军军必看的! 电影没有让我失望,老戏骨刘佩琦把冯子材演绎地有血有肉,真实可信。雄冠天下的广西狼兵也终于登上了银幕,令军事迷军军大呼过瘾! 该片无论是历史、人物、服装、对白、场面都十分考究,看的非常爽!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主旋律的爱国题材的电影,里面法国侵略者对中国边境烧杀抢掠,令人恨得咬牙切齿! 当时法国军队征服了越南(当时称安南),还用安南军队打头阵对付清军,尤其是法国统帅尼格里对越南美 女波霸强行##@@的镜头还是把我震惊了,这应该是导演想表示法国侵略者可以得到越南女人的身体,却得不到她的心!果不其然,后面这个越南美女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饰演壮族女战士的女演员也很不错,扮演慈禧太后的范志博也是我欣赏的女演员。 片中法国的重炮和机关枪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当时能取得这么重要的胜利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啊,真心值得歌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龙之战》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