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部由贾樟柯执导,赵涛 / 成泰燊 / 黄依群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观后感(一):世界
二姑娘说,小桃,你说这飞机上坐的都是啥人啊? 小桃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认识的人都没有坐飞机的。 ----------------------------------------------------《世界》 我爹是个民工。他先在土地上摸了几十年的坷拉头,又在建筑工地上摸了几年的钢筋,到现在还是一民工。 我在大一那年暑假的时候对我爹说,我要到工地上打几天工。 我爹说,你现在啥都不会,只能按打杂的小工算。每天工钱三十块,扣掉四块五毛钱的伙食,还剩下二十五块五。干一天算一天的钱,刮风下雨停工没有工钱。只要是晴天,不管有多热你都得出工。早上五点就得爬起来,晚上要干到天黑收工。你还干不? 那个时候,济南的天气就像蒸笼一般。平均每天都在三十五度以上。我抬头朝天上望了望,咬了咬牙说,我试试吧。 我爹说,恩,有种。 就这样,我在济南国际机场附近的工地上“实习”了个把月。而这段时期,我认识了刘军。 那天,我刚到工地,我爹就把我领到了一个和他差不多大,但明显很发福的胖子面前。 老张,这是俺儿,给他随便安排个活干吧。他最多干个月把,你看看成不?我爹凑上前把递给胖子的烟点着。 这个好说,听说还是大学生呢,到这里体验生活来了啊。小黄,你就到钢筋组去吧。让刘军先带你两天,跟他学弯钢筋套子。胖子指着不远处一个小伙子对我说。 胖子朝那个小伙子喊了声,刘军你过来一下。 这时,刘军笑嘻嘻地走过来了。 一眼看上去,刘军和我差不多大,只是明显比我壮,皮肤也比我黑。刘军一笑,满脸的钢筋灰里显现出两排白牙。 刘军说,听你爸说你是大学生啊。 我说,算是吧。专科,没多大意思。 刘军说,啥是专科?看病的? 我说,不是。专科也大学,一般上三年,比上四年的大学差点。 刘军说,那也包分配啊。反正比我们大老粗强。我初中都没上完就出来打工了。 第一天里,刘军很是兴奋,滔滔不绝地跟我讲了许多建筑工地上的事。 天快黑的时候,我弯的钢筋只有刘军的一半,手上的泡都磨出血来了。刘军说,看你这样子,明天不能弯钢筋了,你好好歇一天吧。或者明天换点别的活,我帮你干。 晚上我们三十多个住一间屋。吃过晚饭再冲个凉水澡估计有八九点钟了。有些人还很精神,就聚在一起打牌。有些没事干就躺在床板上瞎扯。刘军不打牌,平时他吃过饭在外溜达溜达就回去睡了。 那一屋除了刘军,其余都结婚了。他们常常拿刘军来开涮。 他们说,刘军,今年你娘给你说媳妇了没? 刘军说,还没。 他们说,那不快点啊,要不,吊毛都被你用手搓光啦。哈哈哈哈。 这时刘军就用床单把头蒙起来一句话不说。 有一天收工后在街上溜达,刘军忽然神神地对我说。 你知道不,他们很多人都在偷看。 我说,偷看什么? 刘军说,你不知道啊,那个宾馆里这几天常有一个女的在洗澡。窗帘没拉严。 刘军指了指工地的不远处有一个星级宾馆。 刘军说,你想不想去看看? 我说,你想不想? 刘军犹豫了一下说,走,我们看一会就回来。 走到半道,刘军又改变了主意。 刘军说,还是算了,你是大学生,不能把你带坏了。到时候你爸爸又说我。 刘军说,走,我带你去看飞机吧。 刘军说,那个飞机真娘的大,有三间屋子那么大。 在去看飞机的路上,刘军突然问我,小晖,你说说,这宾馆里住和都是啥人啊? 我说,我不知道,反正我没住过宾馆。 那天很平常。太阳一如既往地大,天气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我仍旧在重复那个十几天来一成不变的动作。把钢筋放在板槽里的两个铁柱之间,按比例依次弯四次,然后再弯一个钩子,最后再用手在板子上整一整,以确保钢筋套的四个角在一个平面上。 刘军在不远处用电锯锯钢筋。 在我弯到几乎麻木的时候,我忽然听到“啊”的一声惨叫。 这时刘军转过身,我看到他已经面无人色:小晖,我...我的手指头被...被锯断了... 时隔三年后,我再次见到了刘军。那年春节我去姑妈家拜年,我向姑妈提起了刘军,我说想到他家转转。 在门口,刘军和他老婆就出来迎接我了。 在刘军给我让烟的空当,我看到了他拇指上残余的指桩。 那天都说了在些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 那次工伤之后,刘军在医院里做完手术后就直接回家了。后来,我再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那天他哥过来替他收拾行李的时候,递给我一本书。 他哥说,里面有刘军给你的信。 那是一本我借给刘军看的小说。我翻了几页找到了一张纸条。 上面用圆珠笔写着:黄晖,祝你将来成为中国的比儿盖CI。刘军 我忽然想起来了,那天闲聊的时候刘军问我。 小晖,你说咱们国家谁最有钱? 我说,咱们国家我不知道,我知道世界上最有钱的是比尔盖茨。 刘军说,哦,他有多少钱啊? 我说,有几百亿吧。 刘军说,啊,几百亿,那得能买多少架飞机啊。
《世界》观后感(二):故乡之外的世界
从2004年的《世界》开始,贾樟柯的表现对象不再局限于家乡小城,主人公开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在完成“故乡三部曲”后,贾樟柯认识到,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已经离开家乡,去了大都市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打工。山西的农村变得荒芜,只剩下老人、孩子和残疾人。于是在下一部影片中,他拍了离乡打工者的故事。
《世界》的拍摄地在北京,贾樟柯没有将镜头对准天安门、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而是对准了郊外一个叫“世界公园”的地方。这个公园的广告标语叫“不出北京,走遍世界”,里面有仿造的埃菲尔铁塔、白宫、莫斯科红场……人们对外面世界热忱的好奇心就这么被满足了。赵小桃和成泰燊这对情侣来自山西,一个在公园民俗村做舞蹈演员,一个在公园做保安。表面上,他们可以自由行走在各个景点,感受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实际上处于一种巨大的封闭之中。贾樟柯说,人们能复制一种建筑,但不能复制一种生活,一种社会制度,或者文化传统。生活其中的人们仍然要面对自己的痛苦。一日长于一年,世界就是角落。赵小桃和成泰燊每天面对着宏伟的建筑群和绚丽的舞台,在其中并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更多的是感到疲倦与迷惘。当《站台》里的尹瑞娟变成《世界》里的赵小桃,困在汾阳的年轻人终于走了出去,只不过是成为大城市里一个渺小的寄居者,感受着异乡人的艰辛。城市对她来说意味着孤独、空洞,随着男友的“堕落”,她对城市生活彻底感到失望。
赵小桃认识了来自俄罗斯的安娜,她们都是孤独的漂流者。语言不通的两个人用动作来交流,安娜给她看自己孩子的照片,教她唱《乌兰巴托的夜》。对于北京,安娜比赵小桃更要陌生,她们彼此之间的慰藉透露出孤独的悲凉。安娜最终去歌厅做了三陪小姐,两人在洗手间里遇见,不禁相拥而泣。赵小桃的前男友要去乌兰巴托,临行前来看望她,两人用家乡话聊天的时候,我们又看见了贾樟柯电影里熟悉的山西味道。他们在对方面前展现出快乐的一面,仿佛日子过得很好。成泰燊和来北京的家乡人站在“曼哈顿”前抽烟,问起家里的情况,事事都不那么顺心。他们带着家里辍学来的“二姑娘”游览世界公园,伦敦塔桥在二姑娘的眼里就像家乡的水坝。无论是赵小桃还是成泰燊,安娜还是二姑娘,都是处在漂泊与动荡中的异乡人,家乡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他们要在现实中谋生,只能在陌生的场景中寻找故乡的影子,在卸下工作的时候说上几句家乡话。
《世界》的影像风格与“故乡三部曲”有很大的差异,不再是县城灰蒙蒙的主色调,而总是充满了舞台的五光十色,灯影迷离。开场的长镜头,赵小桃穿着表演的绿裙子,到处高喊“谁有创可贴”。创可贴的作用是抚平伤口。演员上场,舞台灯光华丽,赵小桃穿着露脐装跳印度舞,妖娆美丽。大都市就像一个璀璨的舞台,北漂们只是舞台上的道具,工地上的机器,在光芒的背后,他们的生活依然黯淡。导演故意用全景镜头,让前景的拾荒者走过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前,一群公园保安扛着矿泉水桶经过。导游的广播声响起:“欢迎乘坐世界之窗埃菲尔铁塔观光电梯……”一切都显示着这个空间的虚拟性,是人为营造的景观。世界公园是北京的一个盆景,北京在贾樟柯的眼里也是中国的一个盆景。被困在盆景里的人们被幻像围绕,找不到可以踏实安身的家园。
《世界》观后感(三):品感受
小桃有一句话挺触动到我。是她在床边对着太生说的那句:你要是骗了我,我可是什么也没有了。这句话不管在小说还是电影电视剧中都很常见。但用在世界这部电影的场景中。发人深省。那个时代。想找小桃一样的女人数不胜数。没什么文化。只有一小点一技之长维持生计。想要找到一个可靠的人度过自己的下半辈子。可是。这也谈何容易呢。不管是当今社会。还是十几年前的社会。爱情这种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你无法预测自己接下来会经历什么。你想像能找个普通人度过平凡的一生。也不容易。正如一句话:这年头。谁也靠不住。不管是这年头还是那年头。古往今来。靠得住的人能有多少。女人。最需要的还是需要自己自强。不能一味地将自己寄托给某个或许可以奉献终生的男人。
不管是当今还是过去。“赵小桃”一直都存在于生活中。他对生活是麻木的。她只会感受到失去与难过。开头。曾和小桃有染的男性。应出国。临行前找了小桃。这事被太生知道了。立刻就化身为大醋坛子。而赵小桃后来的结果。连化身为大醋坛子的机会都没有。就已经带上了一顶大绿毛。这部电影的人生观。爱情观。就如同那时的世界观一样。摇摆不定。不健全。盲目。时代的女性也到头了这一特色。我并不清楚贾樟柯所表达的情怀。包括影片中偶有穿插的小动画。在我看来。带有超现实主义风格。但我并不感觉这部影片有特色在何处。只能让我感觉到。小桃的人生观。和小桃朋友的人生观给予我启示。让我思考我自己的人生观。
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观。我相信大多数人同我一样看完住了部影片都会默默地思考一些东西。各异。以上是我个人的想法。 全为本人自身感受。 望你也有不一样的体会
《世界》观后感(四):第二次看的时候我觉得这部影片有8.5分
《世界》观后感(五):大世界下的小世界
这是北京的一座“世界博览园”,“埃菲尔铁塔“、”五角大楼“、”巴黎圣母院“等乍看荒唐可笑的建筑物,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就像老宋说的”中国人多嘛“,能赚到钱就是好的。这也代表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的一种表现,尽管令人那么忍俊不禁,这种尴尬现象在影片中不断提及,集中体现为现实与现代化的一种矛盾对比。例如外表邋遢却学着古惑仔打耳钉的农村小伙二姑娘,在舞台上穿着异国服饰载歌载舞的中国底层打工者,还有廖小姐那破旧的房屋里却经营着时装订做的业务。这是北京众多外来者的生存状态,是北京这个繁华大都市下的浅唱低吟,是”世界博览园“下的芸芸众生,是大世界下的小世界。
首先说说大世界。大世界是外观,是繁华,是脆弱的肢体上包裹的糖衣炮弹。“世界“的建筑大观、舞台上的载歌载舞、发达的拥有无限发展潜力的北京、消费场所的奢靡豪华,一切如此美好,它是所有芸芸众生的渴望所在,追求所在,也是让人迷茫之所在,痛苦之所在。它似一束光被折射到现实这个镜面上来,却又被折射回去,这个镜面就是小世界。
再说说小世界。这个小世界便是各个底层百姓组成的逼仄空间。有来自煤炭大省山西的、有出国大市温州的、有来自俄罗斯的,他们都是劳苦大众,在大世界下苟延残喘,但是无论距离怎么遥远,人们内心的距离与联系从来不会疏远。有爱情、有离别、有依偎、有争吵、有共鸣和同情。但是孤独是人的最终主题。
正像影片中无数次出现赵涛坐着观览车在“世界“里反复游荡一样,处于大世界下的小世界的人,或许也是游荡的,他们和赵涛一样,沉默地坐在那张座位上,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世界的景物,眼前繁华似乎都是过眼云烟,人一生处于流浪之中,但是所幸观览车的轨道是圆形不是直线,车和人总会回到原点,除了时间流逝,空间依然未变,这个大世界留给我们的,仅仅只有痕迹,我们似乎永远有机会再重新开始,只要我们肯。
我们死了吗?不,我们才刚刚开始。
ac.com
《世界》观后感(六):消费、现代生活的娱乐、旅游业与荒诞
一. 什么样的世界?
找创可贴,修拉链的象征意义。女性受伤,赤裸?后台忙乱,女舞者有些歇斯底里。
镜头从幕后到了台前,先是等待的观众,炎热天气中等待的焦躁,并没有一种娱乐的满足感,其中还有异族面孔(来自比中国更不发达的国家)。歌舞表演出现多次,华丽俗艳又带着荒诞,穿着着不同的民族服装的舞者跳着同样的舞姿,伴随着同样的现代时装秀配乐,不知所云。(多样性的符号统一在现代性中,所以没有任何内涵)
音乐结束,着印度纱丽的女主角坐上了环绕世界公园的列车。背景音是景区广播。女主角多次望向窗外,向往外面的世界,这似乎是一个表现人物其实在感慨什么的镜头,女主角用乡音谈论着生活实际事务,却说自己’去印度‘,反差感。
镜头中一群保安扛着桶装水经过了埃及金字塔,超现实感。一个捡垃圾的老头经过,背景是埃菲尔铁塔,他看了镜头一眼。仍然是荒诞感。
桃和二小用乡音交谈,背景音是印度音乐,领舞的桃喝完水,很不正式地直接越过观众就去跳舞了。而观众们似乎并不介意这种敷衍。保安在吃饭而游客在一米外参观。上升,观光电梯的介绍。对美国的简化介绍。
一般旅游业的歌舞表演是对真实的民族差异,文化多样性的贩卖与消费(媚俗?),其似乎还带着某种保持严肃的意图,比如我所见过的表演白族三道茶,似乎演员还都是白族人,并且努力要表演出一种出于民族天性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而世界公园则是对这种虚假现实的又一重拙劣模仿,是更加简化了的符号,仅仅用印度音乐,服装以及假的泰姬陵来指代印度,舞者都是中国人,也懒得伪装真诚(前一秒在用家乡话说实际事务,后一秒变身印度舞女,观众真的能入戏么?)所以在不经意之间产生了一种效果:游客在扮演真正的游客(那些消费了真实的景点以及其上所负载的文化和历史而因此也更有资格感慨的游客),而舞者则在扮演印度舞者,假的泰姬陵在扮演真的泰姬陵(假的泰姬陵和那些微缩的旅游纪念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商品与景观),因此显出强烈的讽刺。(此处不知道能不能用鲍德里亚的多重仿象概念,或者景观?)贾樟柯敏感地捕捉到了这种现成的讽刺,世界公园里的一切都在模仿扮演着别的什么。甚至是太生,似乎也在模仿和扮演更成功的男性形象。(当保安队长他也要使用点开车或者使用对讲干私事的特权,给别人介绍时所表现出的对工作场所的自豪,在桃的前男友面前要像竞争雌性的雄性动物一样虚张声势表现出自己的雄性能力,并且承诺要干出一番事业让桃过上好日子,因为他的身份卑微让我们怀疑这个承诺的可靠性,而即使地位如他也可以通过与廖的关系而体验到一种妻妾成群的男性满足感)甚至廖的工作也是去仿制真正的时装。
旅游这种实践的荒诞感在于,停留在原地日复一日的工作人员与来来去去的游客的鲜明对照(环形轨道本是游览设施,但在桃这里是重复的日常生活的化身)。一些人寻求的在别处的体验是以一些人生活的机械重复为代价的,而并不是一种双方都能体验到价值的活动。而以抽离的视角来看,游客行为的雷同使得游客能够获得新鲜体验这一点也变得可疑(所有的人都在借位拍托塔照)。贾樟柯对这种以快乐与发现之名的人类活动报以不信任的审视。而旅游也许也可以作为一种隐喻,和其他消费一样,人们在这些活动中追求资本许以他们的但却实际无法兑现的快乐与意义。(而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个体们所追求的东西)
the contrast of mobility/globalization and the unability to move.
二.在这样的世界中不同的人类情感又是什么样的呢?
1.亲情是什么样?
普通话与方言的转换,温情时刻,二姑娘的死,父母的木然
2.男女关系是什么样?
太生和桃:太生和桃当然有真情,需要相互陪伴的温暖。但太生也需要桃的性,需要在桃面前证明自己的男性权威。太生的衣服在保安服装和皮夹克中变换。
桃的前男友要出国来找她。(两个全球化的体现)出国对于安娜并不是愉快的体验,只是为了生存及仅有的亲情寄托,没有得到明显改观的生存。前男友的出国在桃这里则是一种解放与自由的表现,她觉得他像个大学生。桃和太生并不对互相完全满意,这是现实,并不是浪漫的爱情故事。两个人都向往着更好的,却又都得不到了,所以他们才被迫待在一起。
太生和廖:廖对太生也代表着某中国他得不到的东西,外面的世界,浪漫。大兴的巴黎。太生和廖在刘若英的为爱痴狂下跳舞,舞姿并不优美,环境并不高雅,主人公长得并不偶像派,所以这样呈现的浪漫关系并不能让观众代入,对浪漫关系的嘲讽,伴随着流行歌曲的自我催眠。廖的 老练、风情、欲拒还迎更吸引太生。(给你女朋友来一套,什么时候请你女朋友吃饭,并不是醋意,而是在彰显自己的强势地位)
太生并不是坏人,他只是个男人。
魏和牛:不同于一般的男强女弱,在这段关系中,女性似乎更不在乎也更强势一些,而男主则总是小媳妇式地盘问女主行踪。女主最后感动(或者受胁迫)于男主的自焚威胁,和男主结婚。女主其实是在寻找着更好的出路,而不甘心嫁给自己同一阶层的男主,但她又和另一个出卖肉体给领导向上爬的女性不同。在这场贞洁保卫战中,如果桃是在最安全的一侧(即使是最安全的她也受到了诱惑,触及了边缘,’保护‘她的是什么,是和太生的关系么还是她所谓的更高的道德标准),那么她则在桃和已经陷落的两名女性中间。(另一个陷落者是安娜,当然做妓女的境遇要比做情人差很多,所以安娜应该在最糟糕的一端)
二小对小姑娘的:二小对小姑娘的默默关心,打架偷钱。
金钱关系:安娜,潜规则的姑娘
3.友情是什么样?
安娜和桃喝酒既互相理解又隔阂,某种女性境遇的共鸣。桃羡慕安娜出国,但安娜的出国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车上两人的视线投向不同的地方,但又是同样的怅惘。安娜教桃唱乌兰巴托的夜,是电影中最温情的场面之一。
《世界》观后感(七):我们还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吗
两年多前对世界公园游玩时,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对于所谓的社会批判也知之甚少。那时的世界公园,已经能看见落寞的迹象了,没有到处行走着或跳着舞的女郎,也很少见保安的踪影,铁塔好像更是没有升降电梯了。人也不多。《世界》观后感(八):乌兰巴托的夜 左小祖咒
穿越旷野的风啊《世界》观后感(九):贾樟柯电影《世界》黄依群(饰演温州人阿群,廖姐)剧照
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世界》 (2004)(主演: 赵涛 / 成泰燊 / 王宏伟 / 梁景东 / 王小帅 / 韩三明),其中饰演温州到北京做服装生意的女老板阿群(群姐,廖姐,老廖妹妹,阿兵姐姐),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黄依群。《世界》观后感(十):世界太大,我只知道我在世界上
贾樟柯的片子里的演员总是很简单,成泰燊直接叫太生,赵涛直接叫赵小桃,还有韩三明直接就还是韩三明。但《世界》不简单,每个人都想看遍这世界,去经历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没有人能全然做到。太生和山西老家那些打工者是为了生活为了赚钱来到北京,北京对于他们就是一个更大的世界,而世界公园里 的赵小桃和歌舞演员们也是如此,不过是直接在“世界中心”了,直接和帝国大厦、埃菲尔铁塔、金字塔法老像面对面了……好像直接在世界公园里就可以全然窥探真正的世界,但他们才是被困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