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老广新游》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10-10 04:4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老广新游》读后感精选10篇

  《老广新游》是一本由大话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6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老广新游》读后感(一):有广州塔门票优惠,劲抵!

  上一条评论漏了写,随书附送有广州塔参观优惠券。

  广州塔E区门票原价150元,凭优惠劵可打85折,有两个名额

  马上抵回书价,等于本书就免费赠送啦!

  优惠劵在书的后勒口,设计得很巧妙,剪下来都不会伤到书!

  劲超值~

  《老广新游》读后感(二):广州终于有手绘本了喔~

  总是见到香港澳门那些美美的手绘本,广州终于也有了自己的手绘本了,里面的画很精美哦,看得出是作者用心画的,内容也很有趣

  大家可以跟着书中介绍路线游玩广州,穿梭大街小巷,会发掘一个不一样的广州哦!

  加油加油,这本已经买下啦,期待《老广新游2》!

  撑广州!

  《老广新游》读后感(三):期盼已久的本土绘本,激动~~~~

  看了旅游绘本这么多年,终于盼到我们广州自己的本土年轻人创作的旅游绘本了。在南国书香节看见这本书时便一见钟情画画得很漂亮,带了点水彩的效果,是我喜欢类型版面看得出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这里赞一下。回家当晚就一口气把书看完,发现很多我不知道的有趣知识,真枉我自小在广州长大,惭愧啊!力荐老广看,要做个合格的老广,呵呵!

  《老广新游》读后感(四):不可多得好手绘本

  绝对是一本绝好的手绘书。

  就是觉得当年轻人对自已的城市了解太少,

  或者根本就没有人去在意城市的细节

  没有人去关心,过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怀旧的心都不存在了。

  可是这本书,简直是太完美了。

  画的可爱不说,让广州土著亲切回忆儿时的感觉

  还让外省人一看就觉得有趣,快速的了解了广州文化

  不可多得的好手绘本,不买太可惜

  《老广新游》读后感(五):集体缅怀

  首先,随书付赠广州塔优惠券一张。但坑爹的是,上次和菜菜冲动去看没带上,所以……想要的同学还是可以问我拿。

  其实,我是一个更喜欢文字的人,生平买过的绘本没几本而且大部分都令我有浪费钱的感觉。例如奈良美智的,isolan的(虽然很喜欢他们的画,但实在觉得一本某夫妇的泰国游记实在没啥好看的)

  所以大话国这本老广州新游可以令我十秒就决定联合书店买绝对不是仅仅因为当时我正好拿到零花钱并且我是联合的会员折扣

  首先从画风来说,水粉风格少见,并且卡通还原度很高,结合摄影材料绝对是比那些什么《广州旅游全攻略》要来得更能表现广州。绘本风近来是大有席卷书架之势,通过绘本来介绍一个城市面貌肯定是比那些泛滥的高感、过度PS的照片更显得对读者和游客诚意

  作者着重挑选了几个比较classic的地点进行描绘介绍。章节也是分得很清晰倒数回忆——越秀山、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升空600米——广州塔。迷人的老房子——新河涌。骑楼下的风景——西关。正宗老广味——荔枝湾。小岛的隐秘时光——沙面。“固执的老古董”——西堤。深呼吸书卷气——中山大学。叹一杯精神早茶——白云山。玩味生活——芳村花鸟市场

  每单元前面都会有对该地的整体介绍,然后每个细节点都会有作者作为一名“老广”对广州的认知感受

  书的封面写着“发现一个连广州人都不知道的广州。”

  其实每个人眼中的广州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提到广州,脑海中第一联想到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些人会想到广州塔,而我想到的则是小时候省城的陶陶居饮茶的情境。想到那挡雨遮阳的骑楼,想到小时候听到的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一个个故事,想着曾经达官贵人如何在他们的西关大宅里书写近现代广东甚至中国历史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东西不得不让步给擎天的大楼高塔。在开放包容里被迫扭曲自己去迎合客人口味。再也找不到街头小店仗着三四元一碗的独家汤底手打面而“服务态度差”的操着正宗西关口音的广州话字正腔圆地喊到几号桌要几碗细蓉。当连续面包店以所谓的优质服务实则暗地里宰客一个难吃到要命的面包被卖到十元一个时,很难再找到豆浆配油炸鬼和皮蛋瘦肉粥。

  或许时代是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但文化根底,是一个集体的共同记忆。我不懂政治,不知道不是本地人当政管治会有怎样的差别。我也不介意多少人要批评我排外,我狭隘。我只知道当我再也无法随意夹着拖鞋惴着几块钱出门买一碗云吞面,看着满大街的潮汕粿条四川麻辣烫。我的心是空了一块,只能以哀叹与愤怒去填满。

  任何一个城市,都应该是该城市的原市民天下。他们在这里土生土长,这里的每一粒尘埃,都浸着他们流下的汗。何以我们必须因为是所谓的国际都市就必须一味退让开放包容而迷失自我?何以主人须在自家里畏惧客人只因为害怕怠慢客人?

  入乡随俗,何以要乡改俗?

  老广不必新游。原汁原味,就是这性格

  《老广新游》读后感(六):消逝中的广州风物

  在很大程度上,今天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有人会对此非议,认为这是文化快餐的表现,但图片作为最直观、真撼人视觉载体,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作出无与替代的贡献,本应是得到肯定的。此前,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已经风靡一时,而各地的老照片也瞠乎其后,广州、香港都处于这个潮流当中。《老广新游》也特辟了《老城旧相簿》一节,对老广州旧的风物予以原汁原味的封存,如曾夺广州建筑物之冠,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并以设备最新式、完善豪华而著称的爱群大厦;如1938年前以吊索桥为具体形态、开合式的海珠桥(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派遣飞机轰炸广州,把桥体的开合器震坏,日军还把整套设备盗走。从此大桥不可以开合,只能让小船通过);如当年被货船充斥、两岸宽广的珠江河道,从中还依稀可以想见晚清时期从英国远舰而来的鸦片货船的熙熙攘攘;如穿梭于骑楼两旁的黄包车、马车,都奔驰在各自的生活道路上,只须稍稍抬眼,便能看见硕大的“苏州鞋厂”的招牌,你应该会慨叹自古而今,广州都是这样气度闲雅、有容乃大。2009年,广州便举行了偌大的庆典庆祝广州建城2222周年。但如果你只记住了这样一组时间,便以为你对广州有着多亲切的了解,那么你只能是一个很2的人。因为广州的历史,是鲜活的历史、是具体的历史、是从我们血液之中流淌而过的历史,正因为这样,我们对广州的一切可以像宝玉见到黛玉之初时所说的,“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种独特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为“集体无意识”,而我们现在喜欢用的“集体回忆”,也与这个概念庶几相同。老广回忆何处寻?《官场现形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对广州——羊城的回忆,我们通常追溯到五羊。正如《老广新游》所说:“五羊一直被视为广州城的标志。相传,古时南海有五仙人,他们骑着五色羊来到广州,将六出的谷穗赠给人们,并祝愿此地永无饥荒。随后,五仙人腾空而去,五羊遂化为石。五仙人和五羊,带来五谷丰登祝福。故此,广州亦被称作羊城。”而广州简称为“穗”,当然也是因为这“六出的谷穗”了。所以我们爱羊,比爱鹿车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老广新游》作为一本广州的手绘,承载的信息量也很令我们满意,且形式多样。如关于“北京路”,书中写道:“明清时期就是官员们从天字码头登城的主干道,今天路中央玻璃累积了从民国、明代、宋元、唐代到南汉共五个历史时期的11层古代路面,若再过两千年,不知后人走的又是这条路的第几层呢?”从一条路,可以想见广州缓缓走来的步伐,如历史的变迁空间的交错,真是令人沧海桑田感慨呢!自赵佗建国以来,到唐宋时期,岭南都是令人谈虎色变地方,还记得余秋雨对柳宗元所处时代的柳州这样形容:“面南而坐的帝王时不时阴惨一笑,御笔一划、笔尖遥指这座宏大无比的天然监狱。”而岭南、广州又何尝不是如此?而明代以后,经商的风气日浓,广州的地位也渐次上升。而镇海楼的建立,便是广州逐渐受到注意的一个证据。这要从广州的地理说起。秦始皇时,“占者”——又称“望气者”,发觉广州古城北五里白云山与越秀山之间的马鞍冈常有“紫云黄气之异”,以为是“天子气”,秦始皇马上“遣人衣绣衣,凿破是冈”。(统治者一般被认为有王者之气,而秦始王此时防犯对象搞错了,可能是他气数已尽,有“天子气”的地方频现,《史记》所记,云望气者说东方有天子气,刘邦以为是应在自己身上,连忙躲了起来,而他的妻子吕后却能找到他,原因是刘邦的头顶有一团“云气”,且是龙形。此是外话。)广州的龙气屡现,到朱元璋时,也如此。有鉴于此,明太祖朱元璋派悍将永嘉侯朱亮祖出镇广东,戡定南粤。据说朱元璋担心岭南的“霸气”日后成为明朝的祸患,下旨令朱亮祖在越秀山上建楼,将岭南的“霸气”镇住。《老广新游》对这个传说也作了一个注解:“因肩负着镇压‘王气’的圣旨重任,于是被设计成‘楼成塔状,塔似楼形’,还有那一身绛红,也有辟邪镇王之意。”塔有镇压之意,读到此读者应心领神会,否则鲁迅怎么会一论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呢?书中还收录了镇海楼的一副享有大名对联上联是:“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为了试验一下你的才气下联我便就此略过了。忽然想起湖南岳麓书院的对联,是为朱熹所出,颜曰:“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楚固然有众多不世出的人杰,然而令我们印象最深的,自然是近代以来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仁人志士,尤其是抗日、解放战争中呈现出来的英雄。而广州古代未始无才,我们可以数出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明代大儒陈白沙,清代以至民国九江儒学派到康梁师徒,只是一斑,当然,民国以来,广州才以最夺目的形象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光环最盛、风采最大的,莫过于总理。书中对孙总理致意之处不在少数。如书中介绍的提到的“屋顶琉璃瓦片为何要用宝蓝色”、“礼堂柱子何在”、“正门石阶为何要分两段”等,都令人耳目一新,大呼过瘾。在越秀山中,五层楼对出,有中山纪念碑立于兹。真正去看过碑文的恐怕在少数,阅毕此书,方知原来上面镌有“总理遗嘱”,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便是其中名句。今天学生复习考试到中途倦怠时,常常掂出此句来自勉,以示悲壮。早前读黄天骥先生《岭南感旧之六:梅边吹笛》说到:“在‘南海学宫’,中间的大殿,被当做礼堂,墙上贴着孙中山的画像。下面贴有‘总理遗嘱’,每周的周会,教务主任要领全校师生,一起背诵:‘余致力国民革命,深知欲达到此目的……’我们也像念经般咿咿呀呀,根本不明白其中意思。”才允知学生与《总理遗嘱》之深切关系,原来以此为滥觞,可供诸君一哂。然而孙总理对广州的贡献,却不能谓之不大。所以广州的学子,仍可在节假日,持此书往,度仄径,披芳草,斩荆棘,到碑前细读遗文,一作凭吊。

  广州中考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准确说明下列图片中‘骑楼’建筑外形特点的是”,而这一道题在微博频繁转载,莫衷一是究竟语文出题人的失败,还是我们对广州文化漠视太深?《老广新游》有《骑楼下的风景》一章介绍。在开头的两版,便是关于骑楼的手绘,充分展现了广州骑楼下的文化生态用意似乎可与《清明上河图》相媲。在这幅淡雅的手绘中,不难发现各式人等的骑楼生活。或是师奶与商家对峙疯狂有砍价;或是小朋友坐在妈妈单车尾,享受童年特有的静谧时光;或是初来宝地,忙着避开行客,匆匆要摆POSE立此存照的游人。而莲香楼、广州酒家、陶陶居、皇上皇等老字号,也悉数进入了本书的视野。从书中可知,陶陶居原名葡萄居”,其名俗不可耐,而后来方改名为“陶陶居”,取“乐也陶陶”之意。如此如往,仁人君子也可以常来帮衬了。

  我很喜欢去研究地名,因为地名,往往成了打开一个地方前世今生的神奇钥匙。有一次坐车经过佛山,见到路牌赫然写着“坟典村”,邻座说了句大吉利是,哪有这样晦气名字。你不能怪他,因为他不知道“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代指古代的书籍。佛山素来富庶,士人学子在在有之,故而连村名也起得儒雅古朴。又如番禺的“里仁洞”,不学者只见其怪异,不知其出自《论语》,也是无可奈何的。广州有很多奇怪的路名,如“西来初地”,如“寺贝通津”,都是很有历史价值的路名,但试问今天的新老广,我相信哑然无对的占大多数。而幸好《老广新游》一书,也给予了足够多的文化关怀。恩宁路的拆迁备受关注,这个不只是一个居所的迁移,而是一种文化的代兴。有人说,我们只有先把经济建议搞上去了,才有足够多的闲钱和闲情去进行所谓的拯救。这种说法有两种谫陋:一是我们现在的能力,只能支撑我们去搞经济,其他都是力不从心;二是当我们搞好经济了,还有可以留给我们拯救的时间。这与庄子所说的“索我于枯鱼之肆”和俗谚所谓“留渴须远井”无异。所以当我们面对这种正在消亡的广州风物,如何去对待之、保护之,是当下必须思考的。但消亡是一种常态,如何代之而立,振衰起弊,则是需要一种有破有立的气度和计划。而《老广新游》对新中轴线的解说,则是关于“立”的内容,笔者拟另文论之。匆匆不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老广新游》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