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2666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10 04:0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2666读后感10篇

  《2666》是一本由[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86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2666》读后感(一):一切将终结于2666

  全书五个看似相互独立部分通过几个线索巧妙地串联起来,浑然一体。爱欲、贪婪、犯罪、屠杀将人类的劣根性、面对权力无助危险胆怯展现淋漓尽致。这又是一部对人性阴暗面深刻揭露的大作。文尾的三色冰激凌还是给读者了一些安慰美好总会延续罪恶终将结束

  《2666》读后感(二):已经期待很久了

  两年前读了他的荒野侦探,非常喜欢.从那时候开始,最期待读的书就是他这本2666了!那种为了能够尽快读到这本书的迫切的心情使我毅然自学西班牙文.回想起来,感觉自己天真了.虽然到目前为止,在学习西班牙文的过程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不后悔.我的信念还在.

  《2666》读后感(三):阿琴波尔迪在墨西哥圣特莱莎是否能救回大侄子

  一共五部,第四部看得最仔细,长发年轻女子被害后,两处都被反复施暴;女工或者是妓女脸部被打烂,半埋在沙漠美丽的女议员寻找失踪的闺蜜。当然,第五部最符合书评:新世纪的百年孤独,一个金发碧眼家族的百年史事。阿琴波尔迪在墨西哥圣特莱莎是否能救回大侄子,我还真是真想知道啊。

  《2666》读后感(四):这世间的恶

  请看见这篇读后感的朋友点进来解答我的疑问吧 也许是《2666》名气太大,在看书的过程中,一直在揣测作者描写这段情节,这个人物有什么特殊用意,后来发现这种揣测大多时候是无用,大部分的人物出发并非引发某一种情结,而是“存在”,TA存在于这样的世界中,做着这样的事情,只有少数人是链接

  《2666》读后感(五):阅读大部头

  第一次读这么厚,却不分册的书。阅读大部头会有一种使命感,觉得自己如果连这么厚书的都读完了,该有多么牛逼啊。所以阅读这种书,往往会忽略内容,变成任务,强迫自己完成它。哪怕并没有看懂或者内容枯燥乏味

  但是阅读大部头能够锻炼专注力,一个月的时间,每天都在端坐在书桌前,看上三十页,其实这是很难做到的。这本书我的计划是一个月完成,结果断断续续看了四个月。

  《2666》读后感(六):2666的预言

  我以前从未度过这样一本令人倍感沉重的书。书中毫不避讳人性的恶,以及这个世界的黑暗,或者说,这些都是作者本身就想要表现的,或者说这个世界本就是这样,只是作者给我们展现的更加全面和彻底。作者在为所欲为。可我却觉得,这比那些文字优美温暖,治愈人心的书更加吸引我。也更能让人思考。这样的高度,这样的文笔实在难得一见好书。虽然我没有读过英文本,但是相信英文本挥更加的让我激动

  《2666》读后感(七):多于140个字而不得不改为书评。

  结尾处赵德明的初探让我怀疑他真的读懂这本书了吗…第四部分实在读不下去。称这本书是史诗恐怕是因为它对于社会立体的人物表现。整本书就像是陈述一个没有对错故事,只是缓缓流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每个人都做了他最应该做的事情,不知说这是麻木,还是生活本来的面貌。由不得细想。记得在莫言的酒国中看到一篇书评,说文学创造了一种氤氲氛围,他是使你的脓血露在外面,伤口继续溃烂,但没有人能说清最终的原因。希望是我太悲观了吧。

  《2666》读后感(八):波拉尼奥使我开始胡言乱语

  多少年来,无数讲故事的人视调动起读者的某些心理反应快乐悲哀感动愤怒恐惧,性冲动或其他)为目的。

  波拉尼奥并不如此,他直接捕捉社会中的伤痕,并直接在读者心中留下伤痕(尤其对那些读到一半放弃的读者)。

  《2666》的全新高度即此。

  《2666》是一本后现代主义文学,开放叙述,文本的多重解读梦境颓废气质,加上十分有意为之的全景式描写,使得《2666》作为一个艺术整体的伟大意义,远远超过作品中的故事本身,这也正是出版者打破波拉尼奥将作品五部分分割出版的遗嘱,将五部分合并出版的决定所在

  《2666》读后感(九):。

  因为看完剧之后才来找书看的,对剧情还是有一定的了解,读起来就不算太艰难,但是读到第四部分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有些吃力

  最大的感触就是戏剧在还原原著的本身增加了一些导演对于书本理解,比如:第一部分,我的读感更侧重的应该是三个男性之间微妙情感,而戏剧更多表现的是丽兹。第五部分对于汉斯的成长经历刻画的更饱满。看完整本,再回头思考戏剧,觉得第四部分处理的做好。也觉得书本表达的比戏剧更加深刻和完整。毕竟,12小时是午法读完整本的。

  还是很震撼的。读完如释重负,又好像一切又都刚刚开始。情感,性爱战争,文学研究苦难,无助,冷漠,人性中的恶。全都有贯彻到。

  《2666》读后感(十):关于《2666》的一点异议

  书70多万字,比起卡拉马佐夫兄弟还差几万字,比起战争与和平还差30多万字,比起约翰·克里斯朵夫还差10万字……

  所以说并不像所说的那么大,如何是5部小说的大综合,等等等等。

  这些也不是问题。作品开头看了,懒散,冷峻,无趣,这也不是坏事自然而然娓娓道来,可以说是元叙事,冷抒情。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感觉中译本的文笔影响了阅读,句子规范先不说,一些话凑在一起确实比较费解也就是说先得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才理解上下文的意思。当然,也不是由于特殊的句式而造成的费解。句子一看基本都是平常句子,却在组合上比较凌乱,包括标点的使用

  不知道是译者有意为之还是?

  求解。求有同感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2666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