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心态》是一本由[美] 沃尔特·C.兰格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特勒的心态》读后感(一):无题
自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什么是心理传记学,用精神分析的模式去分析那些曾经影响过一个国家、地区或时代的重要人物,的确很有学术意义。这本书无疑就是一个精神分析案例,它让我了解到精神分析学派是如何看分析个体心理的。希特勒是一个自发迹以来就是人们的研究对象直到他死去六十多年的今天,也或许是因为他心理的异常才得以达到如此高的权利巅峰。但其实,心理传记学仅仅只能是研究历史的一个辅助,历史是时代的,不但产生于一个伟大的人物更是产生于当时当地的人民群众。
《希特勒的心态》读后感(二):媒体对《希特勒的心态:战时秘密报告》的评论
“不可思议。一部引人瞩目和意义深远的作品,帮助我们理解我们这个世纪最大的谜。”
——约翰·托兰
“引人入胜。兰格勾勒了希特勒的各种狂热(狼、砍掉的头颅、色情心理),恐怖症(马、病菌、月光、梅毒),还有冲突。”
——《纽约时报》
“一部杰作。一项因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不同寻常的坚实研究。”
——《新共和国》
——《洛杉矶时报》
“这大概是试图揭示第三帝国邪恶天才行为根源的最出色的尝试。”
——《芝加哥论坛报》
《希特勒的心态》读后感(三):没有优点的希特勒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把希特勒描绘成一个变态、懦弱、懒惰、肮脏的猥琐男,这样一个人能把世界闹翻天也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了。我不是否认希特勒有缺点,只是这篇文章把他的缺点夸大,然后把其过人之处都归功于他猥琐懦弱变态的一面。
文字的效率非常高,没有过多的修饰重复词句。一句一个意思一个程度的递进。在叙述德国人眼中的希的时候看得我激动不已,确实把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感情传达出来了,然后写同事眼中的希特勒,强大的反差又让我不能接受。这确实是有坚定立场,知道自己要传达什么的作者。但缺点是缺乏客观性的,作者描绘的希特勒形象是德国人眼中希特勒的对立面,一个是好的极端一个是差的极端。都是不真实的。书中同事眼中的希特勒把前一章德国人眼中的希特勒的优点,做了一个全面的推翻。也就是说他的优点其实全是缺点,这样的一个人能把世界捣得昏天暗地简直就是个黑色幽默。美国人恨纳粹就像我们恨日本皇军一样,把希特勒写成这样一个人,委实让美国人民爽了一把,一片赞誉,毕竟人都是主观的嘛。
《希特勒的心态》读后感(四):形象崩塌与不愿相信
看这本书之前,希特勒在我眼里是一个高度自律、学识渊博、演讲天赋出众、有恒心、有毅力、固执、独裁、极端种族主义的极富个人魅力的工作狂。他所信奉的理念因为他卓绝的个人能力给全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使全世界陷入水深火热。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当时德国大众眼里的希特勒确实是我看这本书之前所以为的希特勒。撇开信念以外,似乎大多数的赞美词都可以往他身上安,自信、果断、神赐般的决断力、宽容、博学等,作者从当时的媒体总结出来的似乎是一个完美的领导人形象,这是当时的德国媒体想要给民众看到的形象。
但是后半部分,形势急转直下。同事下属亲人眼中的希特勒,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从作者所写来看,媒体所写的那些优点在拨开面纱之后的真实其实糟糕的一塌糊涂。媒体只是写了愿意给大众看到的表象,关于表象下的真实则被隐瞒了。所谓真实的谎言,不过是有选择性地讲真话。前后的鲜明对比让人不由怀疑作者是否客观,是否人为加入了厌恶的主观因素来解释演绎他眼中的希特勒——邋遢、拖延、胆小、缺乏自控等完全由负面形容词堆砌起来的形象。只有他的演讲能力被肯定,但也是以负面的方式来肯定。
因为此篇报告是给当时的美方政府看的,所以严重怀疑其中添加了恶意揣测。毕竟在当时情况下,第一手资料取得不易,大部分是二手资料,作者也写道完成该报告时间十分紧迫,受环境影响,可能有些资料为了哗众取宠、博眼球恶意夸张也未可知。
总而言之,这篇报告极大地颠覆了我心目中希特勒的形象。无论事实如何,它让我看到了另外的可能性。操纵媒体确是一项极可怕的权力。另书的介绍说该报告准确预测了希特勒的自杀实在言过其实。报告中不过时提出了希特勒所有可能的死法,而自杀只是其中之一。这就是另一个宣传只让我们看到部分事实的案例了。
《希特勒的心态》读后感(五):精彩书摘
在这部关于阿道夫·希特勒的精神分析著作的导论中,我的兄弟沃尔特(Walter)生动地讲述了导致他参与战略服务局(the Office of StrategicServices)(战略服务局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身,创立于1942年。——译者注)工作的非凡事件和写作背景。这些事已逐渐从我的记忆中消失,因此我很高兴这本书能再次唤起我的记忆,即使它们只是清晰勾画出事件的中心人物“野”比尔·多诺万(“Wild”Bill Donovan)的性格。我的兄弟在导言中含蓄地称赞了他那非凡的性格,但若要正确评价沃尔特的角色和任务,需要更清晰地描绘那个激励他去承担这种角色和任务的人。在整个战争期间,我自己一直与多诺万在一起工作,因此我能够证明他头脑的杰出性、判断的独立性和思想的前瞻性。
“野比尔”无疑是一位活动家:永不平静,勇敢,完全无所畏惧。同时,他阅读、游历广泛,对国内和国际事物总是保持着关注。他虽然不具有学者的天性,也未受过学术训练,但却非常尊重那些有专业知识的人。在我最初与他接触时,他时常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疯狂以及比比皆是的邪恶宣传表现出不耐烦,而且他希望政府能设计出更好的办法来应付即将到来的冲突。在这种环境下,我兄弟在病床上写的第一封信不可能不被比尔这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所接受。但是,多诺万把精神分析作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此我还是感到惊讶。毕竟,精神分析在当时并不像现在这样已被广泛接受。在我看来,多诺万最初想通过调动全国精神分析学家的才智来研究国内民心,确实是向未知领域的一次大胆冒险。
多诺万天生对人类的动机和反应问题感兴趣,这也许反映了他原先作为一名律师,后来作为军事领袖的非凡经历。在任何事件中,他的第一个目标永远是尽可能了解他的对手、研究自己的战术、评估对手的实力。由于他的脾气,无疑会与我们的政策制定者们在希特勒以及他与德国人民的关系问题上产生摩擦。作为一位活动家,他对不确定性的耐心很差。他永远也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总是考虑不周,不能从大学或企业邀请专家,把我们未来的行动计划建立在专业评估的基础上。这就是他发动大规模学术研究来解决各种问题的通用方法。同时他授意开始一项有关希特勒以及他对德国人民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
我并没有参与我兄弟这本书的准备工作,而且也是在它被打印出来之后才第一次看到。对我来说,它既迷人又颇具启发性。使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我兄弟的研究方法,它反映了许多我曾和他讨论过的问题,尤其是他1938年从维也纳回来之后所讨论的那些问题。希特勒的心态——战时秘密报告序在欧洲所发生的各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表明,非理性和恶魔般的力量无疑正在威胁着整个世界。我逐渐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学家们时常耽溺于对人类及其动机的表面评价上。我适时地完全转变了自己的观念,认为历史学家应该去探讨和利用现代心理学的发现。而且,最终我变成了一个这种理论的真正倡导者。我和我的兄弟时常谈及这样一个想法,即共同研究某个历史人物或运动,在此项研究中可以把心理学的洞见与历史资料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该人物或运动的重要性。然而,环境一直不允许我开始这项可能很有趣的事业。
这项对希特勒的心理研究是一种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它不是把现代心理学的发现运用到遥远的历史人物上,而是把这些发现用于一个依然十分活跃,并忙于制造历史的人身上。
据我所知,这项研究是用此种方法来处理一个紧迫的政治问题的第一次系统尝试。最后的研究成果可能会有一些缺点,我的兄弟已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鉴于他所处理的材料支离破碎、战时的种种困难,以及他所不得不应对的各种压力,存在一些缺点是在所难免的。尽管如此,他的努力却为日后这种类型的研究制定了一种模式。由于不能用与人物直接和经常接触的方法来对他们进行精神分析,因此事实证明,通过收集所有的相关资料,并且由那些有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对这些资料进行公正的评价,不失为一种研究人物性格且使人物的行为更有意义的好方法。
在过去的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中,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对共同研究某些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非常感兴趣。这种现象在传统领域最为著名。在这一领域中,现在严肃的学者们在不参考心理因素的情况下几乎就不能着手一项研究。然而,现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工作是由心理史学家通过分析人类在巨大压力下的反应而着手进行的。毫无疑问,职业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协会应该在其年会上制定处理这些问题的步骤。尽管困难重重,但我还是相信,在以后的几年中,有望在历史理解方面有显著进展。为什么我们终究不能像长久以来思考宗教、经济和地理因素那样思考人类的诸多人物和问题呢?当然,认为这种原则来自现在这项有关希特勒的研究中所反映出的战时激动人心的成果,这未免有些夸张。但政府一直对这篇论文保密,因而阻碍了它应该产生的直接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怎样的,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感到深深遗憾的事。然而,公平地说,这项研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历史研究中,它是块标志着崭新而又多元的方向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