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苹果笔记本》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10 03:1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苹果笔记本》的读后感10篇

  《苹果笔记本》是一本由(英)珍妮特·温特森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苹果笔记本》读后感(一):有一点动心

  被以上的摘抄真真切切地触动了一点点

  不知道该回复谁的 干脆自己写一条吧

  没看过 查了一下 也没找到在哪里卖

  谁心地善良 告诉我一下 别让我冷漠心灵 一直枯萎下去 代表社会谢谢你了

  《苹果笔记本》读后感(二):意象思维太过于刻意+翻译直白

  看书的大致内容是本跳跃式的写作法。

  但不知是翻译者在此书的理解上不到位还是本身作者的意象思维太过于刻意,总之是不喜欢的书,当时看书的内容简介觉得还比较有意思,就买了。看了一点,就觉得很难再看下去。翻译的语句直白到赤裸明显感觉词语表达不够考究。总之,不好看。

  《苹果笔记本》读后感(三):节操是假的,爱却是真的。

  一本描述生死的书

  一本平铺生活的书

  一本说我说你的书

  一本满是金句的书

  愿意分享秘密,是因为陌生

  最后选择缄口,亦是因为陌生

  愿意消耗自己,是因为爱啊

  最后选择离开,也正是因为爱

  但生活的主宰者终究是自己

  既是两把锁

  就应当继续找寻属于他们的那两把钥匙

  《苹果笔记本》读后感(四):死亡所不能改变

  因兰斯洛特骑士和吉尼维尔皇后的爱而感动 看完这个故事 这应该是正本书爱情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 虽然都是无疾而终 但在这个故事里 骑士终于和皇后走到了一起 他守护着她的遗体墓地 将她埋葬在国王身边 / 而皇后也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有生之年都不再见到他 / 他们终于可以隔着墓冢近距离相处 留有遗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爱情也是如此 /“死亡可以改变肉体,但并不能改变心。”

  《苹果笔记本》读后感(五):一直是你,一直是我

  果然还是珍妮特的风格时间空间揉成一团,具体线路我是理不太清楚了。但书的中心可以用书里的原文概括

  “我一直在讲述这个故事——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但一直是你,一直是我,一直是这个故事,因为故事是两个世界之间的绳索。”

  真正的爱是没有限制的,不论年龄性别种族、时间与空间,只要我爱你,只要我爱你!

  《苹果笔记本》读后感(六):一本读不懂的小说

  小说阅读甚少,这么含蓄的小说更是读不懂,但还是坚持读完。

  印象深刻的都是些碎片

  郁金香与爱情、性的联系

  因为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对乔治.马洛里在珠穆朗玛峰的最后之战印象颇深。人与自然结合莫过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最美妙时刻

  “没有任何可修能平复爱,也没有任何悔恨能让爱变得苦涩

  现在你将我关闭在外,一个没有门窗房间,我再也不能进入。但我曾在广阔的蓝天下爱上你,死亡并不嫩该改变这个事实

  死亡可以改变肉体,但并不能改变心。”

  “温特森写爱情,如同梵高画向日葵深情而专注,总是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表达主题。——《娱乐周刊》” 很赞同上面的看法

  《苹果笔记本》读后感(七):容易封面和排版吸引读者的作品

  坦言说一开始看这本书完全是被秘密花园一般的封面吸引,书名THE POWER BOOK总让我有些关于力量和治愈的猜想,随便翻了几页感受到的是排版的奇特肤浅如我,自然决定要看一看。

  排版很空,阅读速度明显提升,给我以一种效率极高的满足感,不知道这种感受是不是提升了对于书的好感度,从叙事学的角度来整理这本小说可能会比较有趣,毕竟将小说标题框架拟定为一台电脑还是略有意思的,而作者带动情绪能力实在一般,故而我可能体会不到她预设的读者反应

  对英国文化背景了解不足, 故而我弄不懂作者的郁金香是否背后有隐喻,但是她问到“什么时候郁金香不再是郁金香” 颇有博尔赫斯的味道母亲那句“你闻起来像个花园”,着实惊艳。但是其后的性爱隐喻无法细想,老脸一红jhhhh

  这部书的亮点在于,明明有很多值得咀嚼一二的句子,但是懒于思索

  至少目前,我阅读书籍时的目的功利心太重,没有太多精力思考这些未必有隐含意义的句子,也是有些遗憾了。

  《苹果笔记本》读后感(八):妙不可言的阅读体验

  天啊,到底要如何形容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呢?嗯,只能说恨不得现在就把这位作家所有的书都立马下单收入囊中,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结果一查,中文译本只有两本有货,剩下四本看样子只能读英文原版了。实在太爱Jeanette的文字准备明年挑战一下她其余的英文原版,正好也感受一下其梦幻美妙绝伦的英文原作的魅力

  语言文字在她笔下犹如一粒粒形态色泽各异的珠子,被她娴熟魔幻运用色并串联组合了起来,最后成为一条迷人、闪耀着美妙奇幻光彩,充满无限诱惑项链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忍不住马上把它戴上,想必以后还会时不时把它拿出来戴一下。

  书的篇幅不长,是本小体量的书籍,可书中金句却多得不得了,想把它们一一抄录下来估计还需要花上不少时间。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书中的描写深深吸引,如深陷泥潭般无法自拔。作者对爱情、成长环境、写作、意境叙述都赋予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并运用奇幻,优美却又不失深刻的文字来加以修辞。极具特点文风,给读着带来非同一般的阅读体验。

  “没有什么是牢固不破的,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那些被时间改变的和改变时间的形象,不过是荡漾在事物表面阳光雨水而已。”

  《苹果笔记本》读后感(九):如果可能,请承认时间

  一切,只有在时间中,才是真正的存在

  看了某一篇评论,才算理解我用一周的时间很吃力的读完的书,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得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我试着想象了一下全世界人民知道这个消息后,找来莫言的文字来读,是什么感受。是否像我一样,难以接受勒克雷齐奥和北岛一般,感觉译文晦涩生疏

  于是断言,文学东西,需要很多历史和文化的知识铺垫。只有理解了存在在历史中的文学,才明白其真正的意义。

  然而世上之事,哪个不是这样。

  鼓励我看完这本书的一大动力,便是其中精彩的碎片化的观点,关于爱、时间、死亡的观点。但仔细品味其中每一个,似乎又太过单一。直到了解了作者的价值观和叙事方法,用时间将这些精彩的碎片串联起来,让它的美更加耀眼,才有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你也在这里。”

  在被时间包围隧道中,我们匆匆行走。时间从身体上滑过,被挤压得变形

  在时间中,我将各种零散的碎片拼凑起来,认识自己、经历感情走向死亡。

  就像是这本印刷出现问题的书。中间的几十页被替换成之前内容的重复。跳过这几十页的空白,我猜测其中的内容,仿佛在回忆几年前的自己。模糊的空白。

  《苹果笔记本》读后感(十):故事与故事与故事的故事

  能理解喜欢,也能理解对这本书的不喜欢。

  我的理解里,这本书的所有故事,都是身为作家的“我”为需要“我”书写故事的人(故事要求者)所写下的。

  紧接着的一层,也就是最接近“我”和要求者身份的第二层故事,是都市男女于巴黎相遇,在婚姻困境中借由旅行寻找突破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男性角色似乎就是书里的“作家”,而女性角色则是“故事要求者”。

  其他故事,如交织着变性/同性恋这些如香料般的刺激元素异域奇幻故事,以骑士和皇后为主角洋溢着偷情与谋杀浪漫色彩的不论爱情,以及登山者遇难前的思念垃圾之屋/应允之地的晦涩寓言,永生不死亦男亦女的奥兰多,部分构成了第二层故事中男女的身份背景,亦构成了爱情在不同时空的多面。

  总的来说,随着主线(第一层)的跳跃,读者能在珍妮特的文字里体验着一场又一场关于爱/生命/时间的冒险旅行。尤其是城市意象之密集展现与迁跃,让人不得不想起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构筑起来的时间空间双向维度,但因为断句/短句的形式,以及叙述的自我性,导致小说呈现散乱抽象布局,继而造成阅读障碍

  虚拟现实的重叠,语言与意象的迷宫,好在透过作家文字的一番游戏,依旧可以品味到深沉隽永的东西,特别时空感的构架搭造起立体的爱情故事,读起来真的非常科幻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苹果笔记本》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