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白鲸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09 04:1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白鲸经典读后感10篇

  《白鲸》是一本由(美)麦尔维尔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50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白鲸》读后感(一):我所理解的《白鲸》

  电影海洋深处》对理解这部处处存在隐喻的小说有益处。许多书中对捕鲸技术描写画面在这部电影中都得到了最直观体现,包括那些船帆的控制、鲸油的提炼过程、对鲸鱼的追捕等等,甚至于在这部电影中原作的作者“麦尔维尔”也作为一个角色出场。原来《白鲸》的创作灵感就源自于电影所改变真实故事

  《白鲸》读后感(二):怎能让人不怜悯那个海中巨兽呢?

  这本书阅读起来还是蛮困难的,我看的是北京燕山出版社,刘宇红和万茂林译本,如果有条件,再读原著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觉得故事不紧凑,总是在叙述主题不紧密的内容。这个需要结合当时鲸油的历史地位,鲸油在当时的作用就像现在的石油商业利润驱使人类迈向海洋需求资源,这肯定会造成悲剧船长阿哈的断腿就是一起悲剧。从作者的角度,作者内心对鲸鱼是怀有敬意的,作者多次引用了圣经的内容,以表达对白鲸的敬仰。但是,人类实在需要鲸油这类物质,所以,即使是面临巨大危险,人类也在所不惜。白鲸遇上了人类,也就成为了一个悲剧,被人类杀戮,但是人类的前进步伐依然前进,资本主义车轮在滚滚前行。作者始终觉得海中巨兽代表神圣物品,屠戮越多,人类犯下的罪恶就越沉重

  阿哈船长是本文悲剧的制造者,阿哈因为要复仇,内心充满仇恨,但是在文中第132章交响乐中,我们看到了船长柔软的内心:

  “阿哈从小舱口慢步穿过甲板,来到船舷边,靠在上面,望着水里自己影子一直往下沉,直到看不见,这就使他越来越像一定要看穿这深渊。可是,迷人的空中那芳香可人气味,似乎暂时终于驱散了他的灵魂中那种丑恶东西。那欢欣快乐的海上气氛,那引人入胜天空,终于给他一抚摸,以安慰;那继母般的世界,长期如此残忍险恶,现在却伸开它那亲情手臂,搂着他那已经坚硬灵活脖子,似乎靠在他头部上在高兴啜泣,仿佛在对一个不管怎么任性怎么不孝孩子,她仍然有心要挽救他,祝福他。一滴激动泪水,从亚哈那压得低低帽子下落了下来,掉进了海里;整个太平洋的海域中从未盛装过如此宝贵而富有意义的这么一小滴泪水。”

  《白鲸》读后感(三):《白鲸》——大海、大鲸以及水手的故事(代2011总结

  首先,要感谢先生的译本。译笔流畅清新,毫无凝滞之感,几处文字印刷错误,想是校对不严,与译者无关。译后记平实,虽说有些文字显得时代久远了,但夙夜思之的译述之苦可以想见。

  如作者所说,描写大鲸这样的庞然大物需要用大笔写大书,如果描写蚂蚁,是不是就要用微雕了呢?这是戏言,但本书无愧于博大的海上百科全书称号。捕鲸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如果有人读过本书,想去日本捕鲸,我想也未尝不可,虽然环保主义者不会赞同。大鲸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沦为保护动物了,这是作者意料之外的。

  人生中会遇到无数本书,但有些我会读,有些却错过了。想读《白鲸》,大概是看到了一份最佳英语小说排行榜吧。后来,又在水木读书版看到过格非老师推荐。当等我读到那句“叫我以实玛利吧!”才真正下了决心。多么简练、凝重的开头哇!回想起来,日本动画片《小飞龙》里有一集就改编自这个故事。还有一部《大白鲸》,似乎只是名字有关,但我也很喜欢

  如果让我评论,我会说这是一部科幻小说——只需换个背景就可以了。其实,大海也真的可说是另一个地球了。作者的描写、借喻什么的都用得非常好,当然了,你也可以说这是象征主义。据说陪聊《白鲸》可以要更高的价,至少要高于聊小三小四的书吧。

  我摘抄过一些句子,还想再和大家分享一下。

  看到亚哈船长鼓动水手那句“你们干不干?……但我看你们都是好样的。”如果我在场

  ,也会喊“干,干!”在地铁上看这段,差点错过站。

  “因为即使是往日那些高尚富有骑士风范十字军也不会心甘情愿地跋涉二千英里去为夺回 圣地而战,如果不是可以顺便干些盗窃、小偷小摸勾当,可以假圣战之名打捞其他外快的话。”叙述者是个玩世不恭家伙儿,所以有不少这样的揶揄和调侃

  “举目四顾,心情平静怡然自得,有如一个一无所求的鬼魂良心清白舒畅地坐在家庭墓地栅栏后面。”

  “我现在终于看清了,人类那种认为可以得到完美幸福想法,必须放下,至少也得加以修正;不要把幸福寄托智力幻想上,而要寄托在妻子、内心、床铺饭桌、马鞍、炉边、家乡上……”

  这两段话,我都喜欢风暴过后的那种宁静,大概只有水手能享受了。我是多想和他们在一起哇。这比去火星还是容易些,即使隔了几百年。

  最后,我觉得自己不算剧透。作者用的最好是白描,完全没有剧透的可能嘛。亚哈的命运、如何评价他都是一个难题,请你和我一起去面对它们吧!

  至于白鲸,我们还是不要轻易谈论它的名字吧。就算是个游戏

  《白鲸》读后感(四):人与自然,鲸与捕鲸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美国19世纪伟大小说家之一,被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至今仍被视为美国文学巅峰人物,地位尤在马克·吐温之上。 而作为麦尔维尔代表作的《白鲸》同样也有“美国的《哈姆雷特》”之称,毛姆亦曾在《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中,把《白鲸》一书同《战争和平》《卡拉马佐夫兄弟》等文学名著相提并论,《白鲸》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白鲸》中的“白鲸”,也不是现在所说的活跃在北冰洋附近海域的鲸目废宅,而是一头皱额钩嘴的白头抹香鲸,在世界各大海域有着赫赫威名的莫比·迪克。 如果要写一部与鲸有关的小说,那么在整个19世纪恐怕没有比麦尔维尔更加合适作家。麦尔维尔在21岁那年,曾因生计所困而在捕鲸船工作三年,就像《白鲸》里说的那样,捕鲸船曾是他的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 而这三年的海洋经历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也成为麦尔维尔最得心应手写作素材,《白鲸》也成为至今无可撼动的关于捕鲸业最好的小说,甚至是可以说是第一部关于鲸与捕鲸业的百科全书。 《白鲸》全书近五十万字,其中与主线剧情——裴廓德号船长亚哈对莫比·迪克的复仇——相关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其余部分均是与鲸和捕鲸有关的科普介绍。 尽管在鲸油与龙涎香高额利刺激下,捕鲸业在世界上得到飞速发展,在19世纪更是一跃成为全球产业,然而彼时仍然缺乏对鲸的了解,当时许多博物学家依旧把鲸描绘成半鹰半马的怪物甚至南瓜一般的形象。 因此《白鲸》当是首部对鲸的形象做出正确描述的文学小说,麦尔维尔不仅在书中对鲸的生活习性生理结构做出描述甚至对比,还破天荒地体型的大小对鲸的品种做出首次分类。虽然麦尔维尔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他认为鲸是“一种会喷水,尾部平直的鱼”并把抹香鲸作为最大的鲸类。 而麦尔维尔对捕鲸船作业的描述则翔实而专业,能让读者瞬间成为纸上捕鲸的半个内行,而这一部分也占据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 《白鲸》以裴廓德号的航行和出艇为主体,从如何在海上寻找鲸的踪迹到派下小艇后如何猎杀鲸鱼,从把猎杀的鲸鱼拖回大船到如何割脂炼油、如何收取鲸脑油,叙述可谓一应俱全。 而其中最为出彩的是麦尔维尔对捕鲸作业凶险和残忍的透骨描述。只能搭载五六人的小艇和体长十数米的大鲸之间的搏斗,即是技巧力量的争锋,更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在19世纪那个没有对鲸火炮的年代,唯一的方式就是用捕鲸索限制鲸的行动,用带有倒刺的标枪消耗鲸的体力,最后用长杆鱼枪终结鲸的生命,这是场发生在小艇上的斗争,也是场杀人的捕鲸产业。而在第九十章,麦尔维尔通过一句“鲸头属于国王,鲸尾献给王后”则更说明这个事实,毕竟鲸鱼去掉头尾什么都剩不下。 而《白鲸》主线情节的描述同样是上乘之作,亚哈船长在过去与莫比·迪克的战斗失去一条腿,而这次裴廓德号的出航则变成亚哈船长的复仇之战。 《白鲸》刻画的亚哈船长既是一个疯子,也是一个悲剧英雄。亚哈把自己断腿的全部责任都推给莫比·迪克,然后偏执地在世界寻找白鲸的身影。他不顾裴廓德号股东利益,也不顾裴廓德号船员生死,以威逼利诱的方式胁迫船员踏上这条九死一生的复仇路,让整条船成为自己梦想牺牲品。 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悲剧英雄,他从18岁开始就以捕鲸为业,40年来在岸上的合计时间不足三年,甚至五十岁新婚当晚就不得不启航出海。然而这个杀人产业却没有给亚哈船长四十年出生入死匹配报酬,只是把亚哈视为捕鲸的工具。 而对于莫比·迪克的描写,麦尔维尔却不吝赞美之词。如果裴廓德号代表人类队自然的征服,莫比·迪克就是大自然守护者。它行踪不定,整个海域都流传莫比·迪克无处不在、永生不死的赫赫凶名,所有试图捕杀它的捕鲸船都付出极为惨重代价。就像麦尔维尔所说,白色既是天使圣洁,也是荒漠死寂,亚哈船长与莫比·迪克最后一战的结局早已注定。 在世界动物史诗中,《白鲸》单以主线故事,就毫不逊色于《老人与海》,而其中掺杂的关于鲸与捕鲸业的翔实介绍,又使《白鲸》成为一部出色的科普小说。麦尔维尔和《白鲸》能在文学领域有此地位也算实至名归

  《白鲸》读后感(五):且读且记录——读了一半的一些杂感

  1、《白鲸》,翻看这部受众人推崇、文学和影视中经常提及的巨著有些诚惶诚恐,这么伟大的作品消化不了,只好硬着头皮往下看。

  这是段在海洋上航行冒险猎杀的旅程,尽管刚读到其中两个人物才离港,准备上船,但还是隐约感到接下来的行程将是惊心动魄。书中布置出的人物、背景、心理几乎带着暗黑色彩,很少能读到明亮地方,很少有蓝天阳光,似乎是种压抑积累着等到某个时点如火山爆发磅礴而出。比如像在教堂里传教士的那一长段宣讲,又比如对南塔开特这块不毛之地的描绘,愤懑荒凉,如同魔戒里的戒灵骑士披着人形、戴着檐帽、跨着战骑......狰狞出一张没有脸的脸。将是一场哥特式的暗黑体验

  据说星巴克的英文名这个名字也是来源于此著作。

  2、影片漫画、小说.......众多作品里看到过众多的船长,比如怒海争锋和加勒比海盗(舰长都叫杰克),比如凡尔纳笔下的尼摩和格兰特,又比如泰坦尼克号,还有库克和郑和,甚至一条小船、独钓一片汪洋的老人蒂亚戈也算是一个人的舰长。对了!还有寇克船长,星舰船长也算,真实的、虚拟的船长如夜空中亮闪闪的星辰

  亚哈船长,也是其中最亮的一颗。甫一登场,就气场凛冽!复仇的情结满满的躲藏在一种抑郁气质里,朝后会读到他的性格缺失面,本我的扩张、个人的膨胀。

  精彩仅仅是拉开序幕,读感也将步步惊心。

  3、离开寒潮中的上海,来到北部湾,北海风强劲,5度,涠洲岛航班取消,看来这次的冷空气铺天盖地,南海边也难幸免,"南山南,北海北",北海大风吹,北海人民也在感叹从来没这么冷过。

  旅途中,带了两本书,大人小孩各一本。一直觉得,天是晴雨难测,可书,却随时随地可以拿起阅读。幸好,9岁女儿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pad也玩,书也看,眼里的风景终究会物非人非,而捧读在手里的风景无边无尽。

  人类对于海洋怀有的感情,《白鲸》开篇是这样写道:为什么一个穷诗人突然得到两大把银子,会考虑花在旅行去海滩?为什么身心健壮小伙子渴望出海?为什么你头次出海,头次有人告诉你,你和船已经见不到陆地,你心头会感到一种神秘的颤动?为什么波斯人奉大海如神明?为什么希腊人单给大海一个神,而且是朱庇特亲兄弟......我们自己在江河湖海中看到了影子,那是无从把捉的幽灵般的生命的影子;这就是对一切的答案

  这些文字不就像一程又一程的风景么?

  4、《白鲸》这本书从上海看到北海,又从北海看到上海,断断续续就是没看完,旅程中实在是没有安安定定静下心好好读个满钟。

  90,是关于描述的一个小角色,文字很飞扬,如同黑色的光,叫人读得发颤又发汗。“世上最令人惊奇的往往难以表达;最深切思念不会写在墓志铭上......”、“一切深刻认真思考都只不过是灵魂无畏的拼搏以求保持它海阔天空的独立性”.....这样的语句能不叫人赞叹

  回程时拍了几张候机厅书店照片,看着零零总总这些励志鸡汤财富领袖书籍,爱读的人自然喜欢读,并从中汲取养分,不爱读这些的,如我,哪怕是一页也懒得去翻,因为相信:这些书籍里读不到像上面自己手动输入的那些句子。

  5、“你连那邪恶的罪犯班扬,那脸色苍白、罕见的诗人都没有抛弃;你甚至用千锤百炼的纯金叶包扎了塞万提斯那穷老头的断臂;你还从沙滩上捡起安德鲁.杰克逊,把他扔上战马,并大声疾呼让他登上了比王位还高的宝座!”

  班杨、塞万提斯、安德鲁.杰克逊,分别是英国诗人加罪犯,克伦威尔时代的人物;西班牙作家兼穷鬼,《唐吉可德》的作者;美国将军及之后的第7任总统,20美元头像所有者。《白鲸》这部小说有一个特点:典故很多。有些一眼就能看明白(比如这三个人物),有些只有较深入了解欧美文学和历史后才能读懂,所以这部作品阅读起来会自然而然的引发些许思考。

  作者围绕这段话还写了不少震撼的语句,目的是讲上帝的公正、仁爱,无论贵贱,却一视同仁。很美好,也很虚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白鲸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