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的黄眼睛》是一本由(法)卡特琳娜·班科尔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4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一):力荐!
直到现在,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仍然存在,并和大头的《北京大妞的贫嘴爱情故事》并列成为目前我最爱的睡前故事书之一,what's more,这本书是我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外国现代小说,没有之一!它本身就是一部优秀的法国电视剧长篇剧本,它就是现实!一开始看开头可能有一点无聊(我在回看时经常跳过这部分),但请接着往下看!具体的剧情我就不剧透了,这是一个关于女人心灵成长的故事,但请允许我再强调一次,这本书在第一次看完时带给我的勇气绝非其他任何书可比,简直就像法国版的《BJ单身日记》!因此,请你务必要去看看这本书。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二):鳄鱼的黄眼睛,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的人类
不过文章中对中国的态度是典型的西方式的,认为中国人就像贪婪的鳄鱼一样,会吞噬人的生命。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三):走过的路不会背叛你
约瑟芬,我喜欢的角色,觉得她和我很像,善良,为他人考虑太多,没有自信,喜欢和天空说话,偶尔会有幸运降临,又把那完完全全归结于“幸运”or上帝的赐予。她吵不过自己15岁的女儿,又被自己的亲姐姐排挤。但是她一直在默默努力,做好身边的事,她的才华也最终没有埋没,《一位如此卑微的女王》大获好评。是金子迟早要发光的。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一开始发现人物越来越多招架不住,就在纸上画起了家谱。后来我发现人物虽多,由于Pancol的细腻描写,每个人都跃然纸上。有的时候会有插叙,又突然把你拉回现实,就像我们自己在发愣又回到眼前的事上来。
巴黎,和我们这里没有什么不一样。勾心斗角,背叛劈腿,勾搭富人,失业问题,诚信问题等等。作者通过这些人和事反映了巴黎,反映了当今社会。
走过的路不会背叛你,伊利斯,约瑟芬的姐姐始终在家当家庭主妇,不尝试去写作,最后只能借着妹妹的小说出名,又被迫声败名裂。
我开始读乌龟的华尔兹了,觉得没有鳄鱼的黄眼睛那么吸引我。
本文没有剧透,因为我记得这本书里的细节、却完全想不起结局。只记得在公交车上一边晃一边读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有点了然却又惆怅。
隔着文化看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故事,就好像坐在通往某地的火车上、隔着窗户看风景。又清楚,又安全;足够疏离,并且可以轻易想见。
读这本小说时自我是沉默的,不像读散文时喋喋不休地冒出新的想法,我就只是这样默不作声地看着每个角色在舞台上旋转。不甚关心,也不需评论,唯一感觉真实的只有一些透过纸张飘来的气味:刚刚烤好的面包,夏天的热气,皮肤的温度和褶皱,布料的质感。
总有一些小说是你永远记不住的。会突然出现在回忆或梦境里的只有某个断裂的细节。然后你一路循着几乎四散飘尽的回忆突然想起,我看过这样一本书。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五):现在,请拿出一张纸,然后写下三种动物的名字⋯⋯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来了很久以前在各种杂志的心理测试栏目中,电台伪装深沉的游戏栏目里,和三流连续剧里面男女主角用来搭讪扮酷的那个游戏:
现在,请在纸上写下三种动物,还有你对这三种动物的评价。
第一种动物,是别人眼中的你自己;
第二种动物,是你自己心目中的你;
第三种动物,是真实的你自己。
鳄鱼的黄眼睛,巴黎,非洲,遥远的伦敦和纽约,母亲,女儿,丈夫,妻子,情人,姐妹,朋友,对手,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其实来来回回,只是在反反复复的玩这个老掉牙的游戏。
谁眼中的你,你眼中的谁,还有那些逃不掉的,最现实的挣扎。
而这个故事最最出色的地方就在于,整本书所有出现的人当中,谁都不是你所看到的那个样子,但其实,谁都仅仅只是被别人看到的那个样子。
百转千回的心思,曲折复杂的故事,遥远纠结的回忆,人生中来来去去的过客,各种各样的理由,借口,却仅仅也只是造就了如今这幅表象的所谓旧事罢了。
就像是剥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颜色也许不同了,手感也许有了变化,眼泪更是刺激出不知道多少,最终,却还只是那颗洋葱,并不会剥出来一朵玫瑰花。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六):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
约瑟芬•柯岱斯:安托万•柯岱斯的妻子,有两个女儿奥尔唐丝和佐薇。
雪莉:约瑟芬的邻居兼挚友,加里的母亲,加里与奥尔唐丝同岁,是她的追求者
米莱娜•科尔比埃:约瑟芬家的第三者,安托万的情人
伊丽丝•杜班:律师菲利普•杜班的妻子,约瑟芬的姐姐,生子亚历山大,他与佐薇同岁
贝兰杰•克拉维尔:伊丽丝的损友
娜蒂雅•瑟吕利耶:出版商瑟吕利耶的妻子
约翰•古特菲楼:菲利普的朋友----不剧透!
嘉尓曼:伊丽丝•杜班家的管家
卡罗琳娜•维贝尔律师:菲利普•杜班的合伙人。
昂丽耶特:伊丽丝和约瑟芬的母亲,前夫吕西安•普利索尼埃是伊丽丝和约瑟芬的生父;现任丈夫马塞尔•戈罗贝兹是出身低微的犹太人,非常有钱,养了情妇若西亚娜•朗贝尔,而后者有曾因与布罗诺•夏瓦尔有染而背叛马塞尔。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七):这完全是“差女”YY自己是“灰姑娘”的烂书
本文我起初以为很励志,看一个人如何在逆境中奋斗,结果却发现只是为了满足一下那些没有优点的女性欲望的YY小说。
本故事的主线是光芒四射的姐姐伊丽丝让“一无是处”的妹妹代笔写作,让自己成为美貌与智慧并重的结合。妹妹答应了,作品最后横空出世,异常轰动,最后妹妹的女儿还未其上电视节目举报姨妈,而妹妹则成了万人迷……
——这看似很合理,但请注意几点:1、姐姐给了妹妹5万欧元“买”的小说,也就是40多50万人民币!这对一般作家来说,都是很高的价位了。小说最终是成功了,如果没成功呢?!妹妹的女儿在节目上义愤填膺地说,姨妈抢走了她妈妈的辛劳,“就像用低价抢走了妈妈的一张中奖的彩票”——但如果这彩票没中奖呢?!你会不会觉得用5万欧元卖了很值?
——如果说本身“找人代笔”是不道德的,那难道接下这交易的人不也是主谋吗,为何以受害者自居?
另外有一个细节,就是姐姐找妹妹代笔时,虽然妹妹犹豫不答应——最终还是答应了——对姐姐说了段心思,她说,自己不擅社交,这样躲在姐姐身后专心的写作更好——那为什么如今作品成功了,就应该“站出来”了呢?
——真是“贱人就是矫情”。
另外,身上有游泳圈的妹妹,吸引了“像换衣娃娃”的丈夫(虽然离婚了),模特双胞胎帅哥(后来蜜恋了),甚至那个事业有成的姐夫!!!诚然,妹妹的很善良友好,但你不能前面将妹妹写得一文不值,后面却被那么吸引帅哥吧?!你来个铺垫也好啊,详细点写妹妹的转变让人喜欢上,好不?——这不是典型的台湾韩国偶像剧么?吐啊【反而是支线中的几个人物的爱情还有教育意义一点儿】
生活像是堆积木,芬一块一块用心地堆着,正如那些生意场上稳扎稳打的商人一样。她最后的逆转并不是求星星求爸爸求来的,而是她这么多年一点一滴的积累。正如花样滑冰运动选手,也许摔倒一千一万次,每天不停地练习再练习,只为最后能华丽地展示那高难度的三周跳。芬之所以能在丈夫离开后独立生活得很好,都是她多年默默地积累,只是她看不到自己的好。她会感谢上帝的爱护,感谢父亲的保佑……所有生活里的成就,她都归结为别人的功劳。她低着头走路,她不能够在女儿面前树立威信,她后悔将出轨的丈夫扫地出门,她自愿帮姐姐捉刀写书……看到这样的女人真的有恨其不争的感觉。但是她有自己的优点,她善良而且乐于付出,她更多地在为别人默默努力,坚韧地活着。为了别人比为了自己,对她而言,更值得去努力,去挑战自己。她心中的爱帮她开辟着新的疆土,让她成为了畅销书作家。她认真地活着,善良地活着。正如书中所说,生活一直算计着它给予与它收获的,然后根据账目索要欠账。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生来就比别人更容易成为焦点,比如芬的姐姐伊丽丝。每个看到她的异性都幻想自己能够和她在一起,得到她的青睐。她可以不费多少力气就得到一些东西。正因为如此,她虽然带着比平凡普通的妹妹芬更多的才气出生,获得母亲更多的呵护,但却不懂得付出和努力。在她看来,一切都那么容易就可以得到,为什么还要吃苦呢?她不需要认真地堆积木,生活对她而言更像是散在地上的积木,她随心捡起任何一块都能得到大家的赞赏。但当容颜不再,溢美之词也不复从前。等到外表的光鲜和惊艳感逝去的那一天,她才初次体味到危机感——现在她手里什么也没有抓到,她需要靠别人活着。像寄生虫一样,靠任何一个人,靠妹妹写书,靠丈夫的钱和地位,唯独不能靠她自己。和她一起生活的老公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和一个怪物生活在一起,并带着儿子离开。
生活里,有些人愈久弥香,有些人越看越乏味。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九):人有千万种
人有千万种。这本书写活了三位女性。
伊丽丝,只为自己活着的女人,对母亲和妻子的责任从未真正解读和履行过。一心想着怎样在聚光灯下生活,怎样博得大家的眼光,怎样满足自我的虚荣心。然而通常在这样的女生身边会有个心甘情愿为她肝脑涂地的男子。为了满足他的女神,为了博得女神的嫣然一笑,他的一切都可以献出。人世就是如此的有趣,一报还一报,一物降一物。女生凭借姣好的面容,妙龄的身段,骄人的学历能抓住有前途的男孩,正如伊丽丝。然而,这不是全部,这仅仅是开始。
约瑟芬,懦弱随和的女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从不耳闻身外事。对丈夫百般信任,对孩子照顾有加。生活的冗长和坎坷让她变得无趣和唠叨,以此丈夫的出走带来的生活巨变,才让她慢慢成长起来。原来小妇人可以升为女强人,只要你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克服自身的弱点,变得再自信点。是的,生活总是不知疲倦的往前行走,你不跟上它的脚步,停歇下来,就会被它唾弃。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从不间断的充实学习,抓住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改变的东西。
约瑟芬的大女儿,一个有主见目标明确的女孩。对母亲既爱又恨。知道自己的优点,没有小孩应该有的单纯而是世故,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努力争取。不能说这样不好,也许这样更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到一席之地,生活的更好些。跟她的母亲相反,她更主动的向生活所要自己想要的东西。
人有千万种,你选择这样生活而不是那样,是因为你觉得这样的生活值得你付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权利。也有为此生活而努力的方式。任何一种,都无可厚非。即使有欺骗有做作有诱惑。因为大家都在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最可悲的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虚度年华。
正如约瑟芬跟雪利说的那样,生活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停下来的理由。
这就是人生,努力去爱,努力去生活,努力去争取。即使现在乌云密布,别人风生水起,风光华丽,只要你自己不停下脚步,总有一天你要的生活会在某个阳光晒满阳台,你睁眼看到它们的早晨来临。
《鳄鱼的黄眼睛》读后感(十):愿景
平日里经常看英美女性文学家的作品,鲜少接触法国小说,这次在朋友的推荐下阅读法国女作家卡特琳娜•班科尔最新作品《鳄鱼的黄眼睛》,感触颇多。在我的印象里,法国人是浪漫和高雅的,预想她们的文字也应该带着股曲高和寡的劲头儿,谈谈风花聊聊水月,殊不知卡特琳娜给了我别样的惊喜。她在《鳄鱼的黄眼睛》用简洁流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读者在伴随约瑟芬蜕变的过程中,也看尽了法国中产阶级虚伪的丑态。
故事从约瑟芬沮丧的一天开始,她在厨房弄伤了手鲜血直流,而这也似乎暗示着她命运的改变,因其情妇曝光与失业丈夫的又一次争吵彻底将他推出了家门,当一切归于安静,约瑟芬发现今后必须独自面对生活的压力,雪花般的账单,甚至丈夫异国创业的贷款都需要她来支付,这朵温室的小花该如何应对?其实说约瑟芬是温室的小花,并不恰当,她表面上衣食无缺,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宽敞的住所,但因为姐妹的优秀和家人亲情的冷漠,她内心却总是没有存在感。在家庭中,所有的光环和鲜花都是属于伊丽丝的,没人重视约瑟芬,没人夸她漂亮,她的爱好、职业都得不到家人的认可。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伊丽丝需要向丈夫、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时,平日里被她所鄙夷的十二世纪,成为了救命稻草,约瑟芬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代笔人。
除了女主人公外,小说涉及到的其他角色也被卡特琳娜赋予了丰满生动的形象,英国皇室私生女雪莉,开朗率真;约瑟芬大女儿奥尔唐丝青春魅惑;小女儿左薇可爱灿烂;就连她出轨的丈夫都被刻画的入木三分,一个性格摇摆,却对金钱无限渴望,不愿直面失败的法国中年男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当然还有精明古板的昂丽耶特,多情狡猾的马塞尔,这对悲喜冤家的戏份十足,让人忍俊不禁。
《鳄鱼的黄眼睛》是励志与讽刺并存的一部小说,约瑟芬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展现自己的才华,攀上成功巅峰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磨灭自己的才华,只要内心足够强大,总会见到黎明的曙光。而另一方面,伊丽丝沉醉在自己的美艳之中,丰足的物质并不能填满精神的空虚,更不能粉饰道德的虚伪,当在派对上炫耀即将动笔的历史小说时,她的生活便开始陷入一个又一个谎言,泡沫破灭之时便是光环褪去之日,不知她看着变成天鹅的约瑟芬脸上动人的光彩,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