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05 04:2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10篇

  《私念念不忘》是一本由九夜茴著作,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0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一):概念全新 过目不忘

  一年前本着凡是新出的杂志一定要看的心理,买了之后。果真念念不忘。尽管大约一年才出一本,尽管出版日期固定,尽管没有形成特定的结构团队,但就是这么一种气质。杂志的理念文章的气质,是我做杂志最高追求标准主编九夜茴的水平文笔已经整个刊的见地简直就是我崇拜撕心裂肺。。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二):封面诱人书名很吸引人

  封面很诱人,书名很吸引人,特别韩寒大名更误导人。

  我是冲着韩寒和孙睿的文章才看这本杂志,其他作者只是听过名字却没有看过他们的作品,韩寒的访谈谈不上访谈,说白了就是聊八卦。只因一句“套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套。”媒体就抄翻了天,并冠名韩寒新作《私》语出惊人。一句正常再正常不过的话,却让某些人大惊小怪浮想联翩。孙睿还是一如既往调侃学校幽默地调戏自己学生时代寒暑假

  杂志分为短篇小说爱情小说居多)、访谈、专栏、影音推荐星座、对Ta说(表白占一半)、小说连载这几个部分

  九夜茴的小说连载剧情开端设定常见的爱情小说套路主角是一个普通喜欢一个精品男,精品男跟另一个优秀女看起来很般配,一个普通男与这个普通女表面打闹看对方顺眼。作者会怎样驾驭这四个角色,让他们排列组合产生魔法融合,写出让人意想不到,却在情理之中爱情故事。最终是灰姑娘王子、鞋匠配公主,还是公主配王子、宅男配腐女,还是女女、男男组合呢?敬请关注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三):除了“私情”,能有点别的吗?

  整本杂志言情泛滥。不管是短篇小说,还是口述实录,不管是校园青春期的,还是都市言情系的,我表示已经读不出什么新意。故而,王增杰的《last Kiss》,桐华的《当巴》,因为跳脱出了单纯谈情说爱的立意,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不得不说,我是被杂志名称和那个坑爹的韩寒私密访谈给吸引过去的。私心很喜欢这个名称,很喜欢杂志的注脚“每个人人生都是一部私小说”,很喜欢杂志的立意。但是从第一期看来,内容与立意完全不符。邀请众多著名写手联手撰文,确实能吸引很多眼球增加杂志的分量,但是跟我一开始理解的太不一样了。我以为他们写的应该是自己更私密的生活故事,相比这些无甚新意的随处可见的青春都市言情故事,写手们自己的私密故事是不是更可以体现杂志的风格?是不是更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在选材内容上,策划组是不是太保守了?难道私的内容就仅仅是那些或懵懂苦涩甜蜜的明恋、暗恋、相恋以及三角恋吗?生活的外延如此之宽广,难道除了爱情不能说点别的吗?能不能有点别的丰富多彩新鲜有趣的私密故事啊?!!!

  再说韩寒采访,那个什么除了“套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套”这句我已经在新闻上看过的给女儿忠告之外,其余内容无视之,太水了;还有那个坑爹的猫咪围脖和星座颜色分析什么的,拜托有必要这么凑字吗??

  更令人发指的就是,征稿启事后面竟然不留邮箱,连个邮寄地址也没有,找不到任何可以沟通途径,无语。

  说了这么多,其实真心觉得以“私”为主题,这本杂志可以做成态度上更真诚、立意上更开阔、内容上更丰富题材上更有趣的不错的青春读物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四):心中的“私”空间

  《私》是一本杂志书,顾名思义,《私》兼有杂志和书的双重性质

  说它是杂志,是因为它的内容丰富,既有小说又有访谈,既有流行的星座幸运色,又有温馨的私信件。说它是书,是因为它的厚度绝对重量级,拿在手里就是一本书的感觉,绝非一般轻飘飘的杂志可比。厚说明字多,字多就更耐读,更何况看看给《私》写文的人名“九夜茴携手韩寒、辛夷坞、苏小懒、桐华、春树、孙睿”,各个都是大牌,书的内容绝对有保障

  收这本书我主要就是冲着辛夷坞、苏小懒、桐华去的,看惯了她们的长篇,再读读短篇也很有意思。个人感觉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考验写作功力,长篇比较有时间去铺陈情节塑造人物,而短篇则要在很小的篇幅内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感觉会更加精彩

  在《私》中,我有幸读到了辛夷坞的《伤鱼》、苏小懒的《你想要不变心情人还是永远不老的青春》、桐华的《当巴》。几位我心爱的作家没有让我失望,短短的小文把故事交待得有情有意,耐人寻味。故事继续围绕爱情展开,辛夷坞的《伤鱼》文如其名,用极短的篇幅写了一个伤感的校园故事。《当巴》是一个人名,一个藏族女孩的名字。当巴与陆励成相识于草原结束于草原,因为在陆励成的心中,当巴只有在草原上才是一颗耀眼明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私》这本书,我又认识了一个好作家:明前雨后。原来没有读过明前的作品,对明前也毫无了解。这次拜读了明前的《飞跃银河》之后,感觉明前的文笔也很不错哈,是我喜欢类型,以后要追看了。《飞跃银河》的故事展得很开,最初我以为大概得写小半本吧。没想到薄薄的几页就收尾了,而且收得还不错,不让人感觉太突然,真要夸上一句:明前雨后,收放自如啊。

  总的来说感觉《私》的小说部分还是非常精彩的,一下子能在一本书中看到如此多的名家之作,还是很超值的。其他与韩寒的私密对话、私家探班、私推荐、小猫咪什么的,就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内容了。喜欢的可以细读,不喜欢的,直接略过。反正光凭那几篇小说,《私》就算做得不错的了。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五):“私”言“私”语——读《私》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私密语言,那是只属于心灵内层的悸动。在面对各种外界变化时,只有那份私言私语还在心中继续流淌,保持不变。留住那份内心纯净,守住那片干净沃土,生活才能继续前行

  《私》是一本像是小说的杂志,外表看起来像是一本小说书,实际是一本杂志。封面使用银色白色色调组合,一个女子特写显得神秘而又充满诱惑。看着封面的介绍果真是大牌云集。有私密采访之韩寒,有桐华、辛夷坞等作者的小说,看起来很具有让人蠢蠢欲读的感觉。

  翻开书本大体先浏览一遍,其中有几个地方让人有些不太满意比如说私密采访之韩寒,从个人角度而言,这寥寥数语的采访根本不能算是所谓的私密采访,看到文字中所写,还是九夜茴亲赴所做的采访,看起来像是有些糊弄人,这么几个无关痛痒问题,根本不值来回机票的回票价。接下来就是小猫的展示,这小猫虽然很萌很可爱,但是占的篇幅太大,有滥竽充数嫌疑,每页就那么几幅图片简单的配字,甚至有些图片因为色调选择的不正确看起来很晦暗,并且不够清楚,这会让读者大伤脑经的。

  当然除去这些让人不愉快的因素,《私》中的几篇小说还是读来让人喜欢的。印象比较深的是桐华的《当巴》,在读这篇小说前,并未看过桐华的《被时光掩埋的秘密》,所以也就并不清楚陆励成其人,对于这个故事也就只是从故事本身去看,一个少数民族少女的变化。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当她喜欢上一个男人时,也许真的是什么都愿意去改变,只为能接近他的世界,当巴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第一次接触到那个恍若世外桃源般的世界,我们的心情或许都和陆励成一样,被深深震撼了,可是当少女为了能接近陆励成的世界而做出改变时,我们又会如陆励成那般心中充满了失望。这是人的矛盾,陆励成喜欢那样一个原始的世界,却又不喜爱那里的饮食文化,只能自己下厨。而当少女第二次邀请陆励成前去时,端上那些适合他口味的饮食时,心中却又充满了失落感。少女是坦诚了,她喜欢陆励成,所以为了接近他的世界而改变了自己,可是陆励成并不坦诚,他只是一个厌倦了城市喧嚣生活的人,遇上当巴,只是为了舒缓身心疲惫,仅此而已。

  《私》是一本类似于小说化的杂志,汇集了诸多名家的短篇小说,看来还是不错的,期待第二期吧。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六):闲时读物 随时翻阅

  闲时看书,有时候会选择一本时尚杂志,有时候会选择一本言情小说。 从杂志上冷眼旁观与自己同步世界中所谓的发展潮流; 从小说中完整感受另一个虚构空间中人物的情感与生活。 喜欢杂志,因为其内容丰富,版块分明,读起来既方便随性。 喜欢小说,却不能总拥有足够时间耐心连贯地读完一本长篇。 而短篇小说则不同,万字左右,读起来既快速又轻松。 《私》便是以短篇小说集与名家采访记为主所组合起来的一本书籍,兼具杂志的综合性和小说的故事性。 除去小说及访谈,还有诸如星座、连载、寄语之类的版面,内容多样。 读《私》之时,我们可随时拿起,也可随时放下,它是一本适合在快节奏生活中短时且分次阅读的休闲读物。 这是一本青春类读物,选择它也是想证明自己青春依旧吧。 主编九夜茴的其他作品我从未拜读过,当然原本我也并不是冲着她才选择此书的。 相信有不少人与我一样,也是被参与撰文或受访的另几位青春文学作家所吸引而来的,如桐华、辛夷坞和韩寒。 辛夷坞的《伤鱼》,一如既往写了一个为爱而伤的故事。 戒不掉的习惯相处,戒不掉的情感诱惑。 选择远走,是身的抽离,而不是心的解脱。 桐华的《当巴》,是关于《被时光掩埋的秘密》中陆励成的故事。 远离都市的喧嚣,踏入青藏的纯朴。 一段人生过往,对她而言是关乎爱情的,对他而言却无关爱情。 韩寒的采访记,所谓的私密对话,有些不痛不痒。 除了他写给未来十八岁的女儿的一句话“套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套”之外,其余问答不足满足读者的八卦之心。 我想,提问大纲上必定有不少问题是被韩寒所婉拒回避了的。 九夜茴连载的新文《1980年后》,因是献给1980年后出生的兄弟姐而让我颇有兴趣一读。 从年龄上而言,她应大我一届,成长中会有与我相似经历记忆。 从地域上而言,她远在京城,可以为我呈现一种陌生新奇的老北京胡同文化。 “对TA说”栏目中,倾诉者被接收者均署上了人名或昵称,可于我们而言仍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 他们的情感、愿望祝福遗憾,即便公之于众,却依然只属于他们自己。 也许,这便是“私”的理念,每个人都有各自所念念不忘的人、情、事、物。 《私》第二辑“时间的玫瑰”最近刚刚上架,以后的第三、第四……期我也会继续关注。 既为了那一册青春的合辑,也为了那一份品读的随性。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七):祝福

  韩寒的《独唱团》第一期在千呼万唤始出来后创造了超高销量的佳绩,可惜昙花一现,被韩寒宣布停止出版。新经典的《大方》第一期接着村上春树《1Q84》中文版上市之机,大篇幅刊登了关于村上的采访,吸引了众多村上迷的关注,同时也创造了不俗的佳绩,并趁热打铁出版了第二期,但前几日噩耗又一次袭来,《大方》也惨遭停刊。手头的这本《私•念念不忘》,由九夜茴主编,走的也是文艺杂志书的路线,不知道今后的命运如何,如果被停刊那手头就又多了本珍藏本(偷笑~)

  比起《独唱团》和《大方》来说,《私•念念不忘》从定位到内容都显得轻松了许多。第一期收录的作品大部分来自言情小说和青春文学的作家,当然也是高手云集。比如以写作“暖伤”情感文学著名的辛夷坞,她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不知让多少读者掉下眼泪,还有早前大热的电视连续穿越剧《步步惊心》的原作者桐华,另外,春树、苏小懒、明前雨后也都是拥有众多粉丝的大神级人物。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主编九夜茴,她的《匆匆那年》、《花开半夏》都被改变成电视剧,并在各大电视台热映,而她本人也被看做是80后青春文学的代言人之一。可以看出,本书的定位便是青春、情感,而目标人群则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定位既然明晰了,九夜茴主编选择收录的作品也就大部分都是关于校园情感的,王增杰的《Last Kiss》,又比如九夜茴自己的《秘密》。另外,写了《草样年华三部曲的孙睿,也贡献了一篇关于寒暑假的小品文(这篇我觉得写得一般)。《Last Kiss》讲述的是校园内两个同桌因为疾病发生的故事,在我看来结局有些荒诞,却不乏真诚。《秘密》的情节却有点老套,埋在整本书中,并不显得有多出众

  姜还是老的辣,辛夷坞和桐华的作品在本书水平参差不起的作品中还是能够出类拔萃的。辛夷坞的《伤鱼》依然延续了其都市暖伤的调子,讲述了一个叫希音的女子经过一段自我审视和思考后,毅然选择放弃情人生活的故事,文笔依然动人。桐华的《当巴》则是讲了金融白领和青藏高原上纯朴藏民姑娘间的情感变迁,虽然桐华之前以写古装出名,但都市题材把握的也是不错。但明显可以看,写短篇小说,并不是他们的长项,短篇读起来轻飘飘的,远没有长篇那样抓心挠肺。

  最后不得不提,在封面上隆重介绍的九夜茴和韩寒的“私夜宴”,这个“私”采访,真的是太“水”了,不过瘾,不过瘾。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八):私而未私,渐渐遗忘

  国人总有一种猎奇的心理,喜欢八卦,喜欢窥探隐私。这或许不是出于恶意,也有好奇心在作怪。有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以讹传讹就不怎么好了。取名“私•念念不忘”似乎也有这种夺人眼球的意味。

  我总觉得杂志名不副实,和“私”不是很搭。叙述的故事没有太多新颖之处,也没有过多挖掘人物隐私。或许杂志名未必要和选文相符,就如同韩寒的《独唱团》与歌曲无关,张悦然的《鲤》与鲤鱼无关,郭敬明的《最小说》与短小无关。

  《私•念念不忘》吸引我的有两点,一是封面的图案,二是辛夷坞、桐华的作品。言情发展到现在,由古时的诗经、传奇、小说、话本、戏剧,到港台琼瑶亦舒的言情时代,再到现在的网络时代,或许已经泛滥到有些殇了。读者也远远不能满足于情节的离奇曲折,人物的相貌端庄,语言的通俗易懂,我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感触,一种合乎逻辑的爱情思考。而很可惜,这本杂志没有做到。

  不可否认辛夷坞、桐华的文笔,即使是再俗套的故事,在她们的笔下依然能做到熠熠生辉。但是,作为一位知名的言情作者,还远远不够。也许是杂志的容量有限,短篇小说使她们不好发挥,阅读完两篇小说没有更多的感悟,只是很平常的故事,甚至辛夷坞的小说还有些不合逻辑。

  辛夷坞的《伤鱼》以鱼吃饵作比,描写出女主希音在爱情中的被动。然而,一个无法给予她婚姻的男人,是不值得守候的。当婚礼的一幕出现时,她没有觉醒,反倒参与设计场景;当婚后作为情人的时候,她也没有觉醒;直到最后,男主的妻子怀孕了,她才离开,而且还是选择逃离出国。如果爱情到了如此卑微的地位,还不如不爱。当断不断,反被其乱!

  桐华的《当巴》是发生在青藏高原的故事。当巴是藏族女孩的名字。陆励成只是被当巴与风景的和谐统一所震撼,无关情爱。只是一瞬,而当巴却看作了永恒。等到她终于明白过来的时候,失去的却是青春。

  没有很隐私的故事,没有很八卦的新闻,没有很精彩的小说,没有很长的连载。一切的一切,就如跟风一般,做了一个噱头,吸引了一批读者。或许,她想要的也就是如此。

  ug

  1. P77第五段 8月梅雨时节 梅雨时节是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

  2. P130-136 用大红的底子黑色的字体印刷 看着很费眼,又给人以狂躁之感

  3. P206-207 征稿启事 没有邮寄地址、邮箱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九):畅销作者们的短篇集结

  看封面是大牌云集哦,辛夷坞,桐华,明前雨后,苏小懒,就冲这四个大名,神马都阻止不了我去翻上一翻。杂志名为“私”,宣传也没离开这个“私”字,但是翻完觉得该名字和杂志内容倒是没什么什么太多的关联,就连韩寒的私访谈也一点儿都不“私”,很短很无聊,太少了!有木有300个字?主编大人大老远地飞去见韩少,只整出一块豆腐干来,我想飞机票都觉得委屈呢,有点儿小坑爹,毕竟封面上面最大的最粗的人名就是“韩寒”了。

  另外我觉得本书还有第二个小坑爹的地方,猫咪微博,辛夷坞的爱猫黄豆宝,安得,九夜回的爱猫芝麻糊主演,几张图片加上几句话,哗啦啦二十页过去了,我说怎么书挺厚的呀怎么没多少内容,原来是被猫咪给坑了~~

  以上稍微吐槽一下,话说回来,对于第一期个人还是很喜欢的,毕竟看到了很多自己喜爱的作者的文。一一说下。

  春树的《我们的爱与痛》。以前没有看过春树的小说,不做太多的评论。但是这篇《我们的爱与痛》看着挺无聊的,简单的美国游记,流水账味十足。

  辛夷坞的《伤鱼》。辛大的文字,有魔力啊有魔力,不管是长篇还是是短篇,只要一分钟,我就会跌进去,直到看完,才有重新爬出来的力气。男主出轨,女主曾是正牌后来却沦为小三,世人不齿的两个角色,但是爱就像牙痛无法自拔,不是想断就能断。但是爱之一字,也不是免死金牌,错了就是错了。虽然这只是一篇短文,还是很虐,但是虐的很有治愈效果,专治在错误的爱中钻牛角尖不能自拔之症!

  桐华的《当巴》。看到主角是陆励成的时候,我着实激动了一把!看完《被时光掩埋的秘密》已经很久了,苏蔓和苏蔓的爱情细节已经记不大请了,可是小说最后一个画面,陆励成从合照中撕下了苏蔓的部分塞进了皮甲然后关灯离开,却一直深深地印在脑海。让人无法不感觉到了一种浸到骨子里的寂寞。看完了《当巴》,这种寂寞的感觉,没被推翻,反而越发的深了。或者说,《当巴》的主角,只是当巴而已,一个经历了期冀,迷惘和醒悟的女孩。而陆励成,只是给陆迷解渴用的。:)

  苏小懒《你想要不变心的情人,还是永远不老的青春》。这篇短文告诉我们,现实的爱情和理想的爱情总是会有差距的。太过执着于完美,其实为难的只是自己。

  明前雨后《飞跃银河》。在几篇短文中,觉得明前雨后的这篇故事性最强,虽短但很精彩。短文结局很像一个长故事的开端,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不知道会不会扩写成长篇。

  就挑出上面的几篇出来扯扯自己粗鄙的观点。对于下一期,又怀疑又期待,不知道是否还会有如此多的重磅作者呢?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十):抹不去的记忆,让明天好好继续

  拿到九夜茴主编的《私》,感觉落伍了。第一次看这样的似小说、似杂志的一本读物。用神马来定义它呢?外形上《私》要比《独唱团》清秀,更像一本书。而内容上,短篇小说、散文、人物访谈,还有一些电影、唱片的推荐,甚至有辛大微博上赫赫有名“黄豆宝”自秀,内容更丰富。

  《私》的副题曰:念念不忘。正如封底写着: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私小说。我的理解,“私”是纯粹自我的经历,纯粹自我的感情、感受、感动,自由发散的所想所思。

  曾几何时,“私”不是一个积极意义上的字,甚至令人鄙夷,带给人恐慌。表面上,人人渴望被社会被周遭环境认可和接纳,极力展现从众,隐藏“私”、排斥“私”。“私”被我们小心翼翼藏在心底那块不起眼的见不得光的角落里。

  而今《私》,让“私”,让那念念不忘的情愫,历经时间沧桑,以温暖和煦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部“私”小说,那是我们青春的故事,痛的、怨的、哀的,我们曾经的爱,我们曾经的殇。在“私”小说里,回忆流淌,也许是悲、是喜、是命、是毒;也许是草芥、是尘土、是云烟,都是人生中的念念不忘。

  这是一本立意新颖的读物,相信可以走进每个人的内心,不论你的年龄、职业、性别。这期《私》中,我最喜欢桐华的《当巴》,陆励成的故事,简单的情节,美好的文字,展现了落后与文明,贫瘠与繁华中的情感悖论。还有辛大的《伤鱼》,以伤鱼隐喻感情中的挣扎困惑不甘与痛灼。最有共鸣的竟是孙睿的《寒暑假里的那些事》,他所记述的经历,似乎都曾发生在我的身边,我也曾一天补完十几篇日记,两个月的暑假可以看完六十多本武侠言情小说。九夜茴、明前雨后、苏小懒,都是我喜欢的作者,短篇中更见其功力。

  《私》,适合秋日的午后,阳光温和的笑间,有风微微地涌动,一杯咖啡,窝在沙发里慢慢读。让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耳边响起林忆莲和李宗盛的歌声,想起他们的爱情,“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 ,纵然记忆抹不去 ,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真的要断了过去 ,让明天好好继续 。”相信很多人都会喜欢念念不忘的感觉,喜欢《私》这本读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私念念不忘》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