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小儿捏积疗法》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23 03:5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小儿捏积疗法》的读后感10篇

  《小儿捏积疗法》是一本由佘继林著作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小儿捏积疗法》读后感(一):很有用的书

  我小时候就不爱吃饭,记得大人们常常让我趴在床上用手从上到下的捏我的脊梁骨,说那是捏积,可以让我变得爱吃饭。

  时光荏苒,当初不吃饭的瘦瘦小女孩现在已经成为了肉乎乎母亲强悍伟大的遗传基因再次大展神威,我的儿子在遗传了我的相貌我的习惯我的性格之外,也遗传了我小时候不爱吃饭的毛病。为了让小人儿能够多吃几口,我换了无数的花样。每顿饭菜品种多样,营养丰富。小人儿虽然不挑食,但饭量却非常小,吃一点儿就饱,喂多了还会积食,真让人没办法。每次去体验大夫都说儿子体重身高不合格, 唉,都快成我的心病了。

  给儿子喝过首儿的锌水,也给儿子看过首儿的中医,吃过一些调整中药(大部分都吐了,儿子极讨厌吃药。其实我感觉那个药味道不错。),还每天带他去锻炼身体,最近儿子身高体重虽然比过去上升得快一些了,但他吃饭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全无其他小朋友那样的狼吞虎咽。正在没办法的时候,老公单位一个同事孩子去找老中医捏积,回来说效果还不错。我和老公正商量着天热一点带儿子也去试试,没想到这本《小儿捏积疗法》的书就来了,真是太是时候啦。

  在这本书中,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余继林向我们详细介绍我国中医传统捏积的原理。一条脊柱,贯通脊背链接着肾和脑。脊背上有各种经络穴位密布,通过捏脊背,可以促进孩子全身气血运行,调整全身的阴阳之气,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捏积的手法操作简便,易学易懂家长可以在家里选择孩子情绪比较安静的时候进行,让孩子感觉安全放松。原来我以为捏积只是促进孩子消化改善孩子的厌食情况。读过这本书才发现,原来经常给小孩捏积还能治疗很多小儿常见病。比如:腹痛、腹泻、食积、腹胀、呕吐、便秘、流涎、夜啼、遗尿。看来我们中国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还真是相当强大呢。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为各位新手爸妈附上了一些治疗小儿常见病的中成药处方大概看了一下,这些药中我家用过同仁堂的大山楂丸。小时候只要吃肉多了,奶奶就会给我们这些小孩儿一人发一颗,酸酸甜甜的,吃了肠胃会很舒服

  另外,本书配有捏积示范光盘。新手爸妈可以很方便学习操作。

  《小儿捏积疗法》读后感(二):捏积保儿康

  以前曾经听同事说过给孩子捏脊,当时觉得挺新鲜,但是从来没有给自家孩子用过。而我则在见到这本书介绍捏积的书之后,产生了为女儿学捏积的想法,顺便满足一下自己好奇心看看捏积到底是怎么回事。拿到书,才知道原来书中讲的捏积就是我曾不止一次听说过的捏脊,一字之差本质相同,就是一种通过连续捏拿背部肌肤,以防止疾病的方法。

  “捏积的‘积’是指小儿由于饮食不节,致使蓄食停聚胃肠,积而不消,停滞不化造成脾胃功能失常出现的消化道及全身的病症。而捏积就是通过捏拿的手法,将这些积而不化的病症消除,从而达到使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详见本书第21页)”。

  翻了一遍书,然后拣着自己感兴趣内容仔细阅读之后,我觉得这本书文字叙述直白易懂,配合插图,操作手法一目了然。作者先是介绍了孩子各生长期的特点,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生长特点。第二章详细介绍捏积常用穴位,脊椎全息图能够让初学者尽快摸清穴位。第三章作者重点介绍了捏积的七种手法和注意事项。在时间安排上比较简单,一周期疗程需要每天捏一次,连续捏六天即可。捏积主治的常见症在第五章有详细介绍,我女儿大了,有些症状不需要关注,我重点学习了腹痛、食积(我们这的老中医叫“积食”)、腹胀、呕吐等几项。我的目的是保健,倒不是想等出了症状之后再用,也幸运的没遇到什么情况发生(*^__^*) 。第六章介绍了小儿常见病症的中成药治疗,可以作为参考。虽然我没用过,多知道一些总比不知道好。随书还赠送了一张光盘。

  书上说要控制孩子的饮食,不要饮食无度,这一点我做的不好,女儿的饮食习惯跟书中所说的“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比较像,但是暂时还没有发现女儿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捏积有专门的手法和一系列讲究,也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捏积,要因人而异。既然捏积手法不难学,就拿女儿练练手吧。不知道捏错了穴位有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呢,所以拿自家孩子下手时,更要小心谨慎,瞅准了再捏啊。

  捏积,小儿能用,大人应该也适用,我试过但是我觉得后背皮子被揪得好疼,是人家专业呢还是本来就这样?作为一个纯外行,评分纯感性,感觉这书挺实用关键是简单好学,但是内容上前后有些重复综合考虑决定给四星。

  《小儿捏积疗法》读后感(三):人们到底需不需要捏积?

  捏积者,捏脊也。时在晋代,葛洪已备书之,“拈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葛洪其人大名鼎鼎,历来方术家多矣,但亦多淹没无闻,葛先生却是著之典籍之中,医学、道教、哲学之书,莫不有其这名出没。

  古代的医学家,洞悉人体的机密同时也了解自然秘密,颇有巫气。正所谓人体小宇宙,自然大宇宙,那些医学家,同时也是巫师,是道长,是原始科学家,是制造火药高手。他们一般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会调节丹炉,煮汞炼丹。他们是那个时代伟大的人,连帝王将相有时亦俯首听命,唯唯诺诺

  葛洪这样的人,是解释阴阳二气的专家,是运用五行权威。他们的口号天人合一具体到身体上,就是人体有经络,联结表里沟通内外,凭着气的推进,来使血液周身运行。

  葛洪等人的学说后代武侠小说家提供了发挥余地,打通任督二脉成了江湖人士成为功夫高手的绝佳途径

  有一点是颇奇怪的,一个人苦心孤诣的事,往往事与愿违,不能有所成就。顺手的例子就是金庸小说中慕容复之类的人物,而一个人本来无心成事,陷饼偏偏砸到了自己头上,这样的人有石破天、虚竹做代表

  佛是讲究放下的,《金刚经》就是‘扫一切相,破一切执”,真能做到如此,当事业有成人生亦得莫大幸福。只是世人多有迷恋苹果落到牛顿的头上是上天对他的格外的眷顾,但之后的牛先生却玩起了炼金术,到了走火入魔地步,但结果可怜的很,成就自然赶不上葛洪先生。

  黄尘清水三山下,变更千年如走马。葛道士的诸多理论,已早随时光淹没在红尘中,无人再去理会,他的心头宝——炼金炉,怕是早寻不到一丝碎片。但其不经意提出的“捏积”术,千年易过,兜兜转转,又辗转、破空、呼啸而至。用一个烂俗的比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不可否认,捏积是有好处的。双手在后背上捏来捏去,其非按摩乎?怎会不爽乎?戏称之“马杀鸡”亦可也。

  有个小说是这样的,一个女青年情动于中,唤其男友在后背抓挠几下,之后则行起顺水推舟、顺藤摸瓜好事。抓挠者,捏积之初级阶段,或是捏积之变形。然小儿捏积疗法,则有大不同,概靖哥哥、蓉妹妹少不更事、两小无猜之状也。

  《小儿捏积疗法》读后感(四):《小儿捏积疗法》小儿良医,手到病除

  家有小儿,父母都会不约而同地自发性地学习起有助于孩子成长生活,学习的一切方法和本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与生俱来本能吧!对于家中的独苗苗,又有哪个家长会不希望他们能够快快乐乐,没病没灾地健康成长呢?

  不过,现在的孩子也的确精贵和可怜。他们自打在娘胎中就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接受外界的有毒有害物质。直至脱离娘胎,他们就更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去调理自我,抵挡外界有害物质,病毒病菌干扰了。因为抗生素的泛滥,现在的孩子通常会因为小小的感冒却久治不愈。身为家长的我为此其时很是头疼。孩子心头肉,生病连娘心啊!正所谓是药三分毒,不吃又不行

  《小儿捏积疗法》的推出,于我这个家长的人而言可谓是一大良师。看重这本书的原因概括而言如下几点。首先,本书自身经过中国卫生部的重点推荐。如此权威机构的推荐足以证明这本书的内容具有正规性。其次,本书同样得到了成千上万儿童们的亲身验证。正所谓它的实用性早在如此之多的例子中得到了最为宝贵的明证了。再次,我本人就比较赞同中国的这种古老的中医学疗法。尽管西医治疗起效快,但是西医的弊端实在可见一斑损伤人体其他的机能,尤其对娇弱的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说夸张点便是饮鸩止渴而已。事实上,这本书的另外一大比较突出优势,也就是比较人性化的设计便是书中文字之外配套了光盘。让家长朋友们学得直观,学得简单,学得地道

  还真别说,这个所谓的捏积疗法虽然看似简单,却也道理颇深。而且对于家长而言,并非太过复杂。简单易学,方便实用,手到病除,解决病痛。既不需要吃药,也不用打针,还能治病。对我而言,还是更加发挥我浓厚母爱大好时机,这又是何乐而不为呢!

  全文布局也很简洁明了带领着家长朋友们漫步入中国传统中医学理论的最基本直观角度着手。我们可以从第一章节中学认识到如何了解自己的孩子。既然在学习着了解,自然更需要我们全方位呵护。那么方法何在呢?随后的第二章,我们可以学习相关的重点部分。有关于拿捏的作用,远离,方法,准备。伴随着拿捏手法和方式英勇,我们的孩子不仅可以让病症得到解除,更能够由此及彼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自身身体状况需要的中成药治疗方法。养生重在调理,而不是以毒攻毒。所以,小儿捏积疗法无疑是最为妥当的帮助孩子摆脱某些小毛小病的最佳方案。值得家长朋友们学习,推广应用

  《小儿捏积疗法》读后感(五):贴心的小儿保健医

  中华国宝中医学在它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特的保健、医疗体系,为中华民族繁衍、健康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了解中医学,希望通过运用中医学的知识来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作为家长的我在闲暇时也阅读了大量的中医学书籍,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运用了一些,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体质较差,小时候经常生病,这逼迫得我查阅过许多的中医书籍。我自己在选择这类书籍时有一般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权威性;二、容易操作。

  用上述两个条件来衡量这本书都是非常符合的。首先,本书的出版社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作者佘继林毕业首都医科大学本科儿科系,是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四十多年。著有《最新实用小儿中成药》、《最新实用婴幼儿保健》、《小学生健康之友》。而且本书主要的是讲述捏积这种独特的中医疗法,而佘继林曾为在北京家喻户晓的“捏积冯”第四代传人冯泉福老先生助理,为之整理捏积文字和视频资料多次,并精通捏积手法,为业界名手,特别对小儿久咳、久喘、久泻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受到家长的广泛赞誉。目前,我国中医保健书籍浩如烟海,却又良莠不齐选择权威出版社和权威作者编写的书籍是最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中医学博大精深,仅仅一本中医学基础知识对于门外汉们来说就有如天书。这也是很多人对于中医得其门而不得其入的原因。那么怎样把中医书籍编写的通俗易懂,令即使不懂一点中医知识的人也能学会学好是作者最重要的功课。这本书为了推广捏积,作者编写的很用心,尤其在讲解方面语言力求简单、易懂。其中涉及到的理论性知识并不多,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概括介绍后,更多的侧重的是方法的介绍。而且,除了文字解说,还配有详细的图示和光盘示范,真是要赞一个。

  除了上述优点之外,本书内容上确实细致全面,有的放矢。本书适合1岁以上所有人群,尤其是1——14岁的儿童及少年。作者先在开篇介绍了孩子的两个重要生理特点和生病两大特征,再把1-14岁分为五个阶段,提出不同特点,不同培养计划和方法。在正文部分就捏积的来历、原理、诊病、操作、注意事项、环境条件、体位等几个方面都做了细致的描述和介绍。在后边还就具体的病症分别给出治疗手法和中成药药方。另外,在捏积治疗的基础上,作者还介绍了很多穴位按摩的辅助治疗的方法,可以帮助父母多管齐下见效更快。

  易学、易用、快速、高效。很好的儿童保健书籍,推荐!

  《小儿捏积疗法》读后感(六):学会捏积,把健康送给孩子

  学会捏积,把健康送给孩子

  评《小儿捏积疗法》

  有孩子的父母,总是有很多育儿方面的独到经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父母都会竭尽全力去做他们力所能及事情,甚至是做出了超出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在生活中的积累以及他们养育孩子独特的经历,让他们感到育儿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于是在生活之中关注各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讲座、书籍等,也会在聊天、看电视、看书中多关注有关儿童健康的知识。这本《小儿捏积疗法》其实也可以算是父母们平时积累,孩子身体健康时作为预防措施、孩子身体有恙时作为缓解措施的知识和技能。捏积疗法,是以中医的阴阳、气血、经络学说作为理论,并以中医的辨证施治为原则,通过捏拿小儿的脊背,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婴幼儿自脱离母体半岁左右,独自面临外界的气候、温度变化,容易发生头痛脑热等症状,除了正常将孩子送往医院治疗之外,父母平时对于孩子的监护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孩子生病的情况在正常的生活中本来就属于少数情况,更何况很多病情可以通过事前控制、预防来解决。而在正常的病情处理上,医生们也讲究“西医治疗、中医调理”的原则。在有关孩子照顾方面,我听说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让小孩子健健康康、平安成长,是要让他的身体遭受一定的饥饿和寒冷的。我平时和孩子玩的时候,或者在他安静的时候,喜欢捏捏他的小腿肚子、小胳膊什么的;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会把他的衣服撩起,让他趴在床上,给他拿捏背上的小肉皮,孩子并不抵触,相反还觉得挺好玩。

  了解是呵护的基础,《小儿捏积疗法》里面很多中医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拿捏手法,简单易懂并且容易习得,作者佘继林是40多年儿科病症临床治疗的专家,在书中他介绍了不同年龄段的生长特点,捏积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手法,并提供了大量通过捏积来去除日常病症的手法。我们知道中医讲究整体理论、阴阳调和,很多病症可以通过身体的各个器官表现出来,书中也列举除了很多小孩多发的病症特点以及对应的捏积手法。中医专家们便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法对病症进行确认,并对症下药;作者并没有把捏积疗法当做一项包治百病的良方,更多是对孩子日常养护的一种做法,在对于孩子的病情治疗方面,书中也提及了应该是药物调理和拿捏手法相结合的原则。

  北方的春天干燥、多风,换季的时候不仅小孩子容易感冒生病,连大人也经常遭受病情困扰,学点捏积疗法,也许可以适当控制一下孩子的病情,也可以通过捏积中对于孩子身体的接触,增加和孩子的互动,把捏积也当做一个游戏,让孩子在感受身体部位的同时,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

  《小儿捏积疗法》读后感(七):宝宝健康,妈妈放心

  ——文/阳宝

  当初我看到这本书时,其实是有所了解的,最初“捏积”的概念是从马悦凌医生编写的一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中看到的,有幸我在我孩子刚出来没多久时就接触了“捏脊”,也从自家聘请的月嫂中看到他照顾孩子为宝宝做抚触时也会“捏脊”。所以,我本能的将“捏脊”与“捏积”混在一起,当看完这本书后,“捏积”确实就是“捏脊”,只不过这本书更专业,捏积讲得更细致,谈得更深入,也让我知道了最为正确的捏积手法。

  以前都只是照着书上所说的,每天为孩子捏一捏背部脊椎,对孩子的成长和健康都有好处,所以我便老老实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实施下来了,到现在已然成为一种习惯,宝宝已经将我个习惯变为他每日睡前的习惯,于是每晚睡前必让我帮他捏背背,方能安然入睡。我们家宝宝从小就开始被我如此捏积,所以各方面成长发育很正常,也非常健康,很少生病,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便秘、腹泻、呕吐等,但我由于不通医理,很多知其原不知其所以原,于是也便胡诌混了,孩子也因此受过不少苦,然而比起那些不懂得捏积的父母来说,我们家宝宝已经算是身体很强壮的了!

  虽然我不知道我家宝宝的胃口和健康状况跟我天天坚持为他捏积有没有关系,但相比同龄的孩子,他的各方面素质确实很好,从未出现睡眠障碍,容易夜惊或是哭闹什么的,并且宝宝的生长发育也如书中所述,很好很强壮,肉很紧很结实,看起来肉肉的,但实际上力气很大,体质也很好,几乎不怎么生病,从小到现在快4岁,除了规定要打的疫苗之外,再也打过针,小病什么的也不怎么吃药,全凭自己扛,小感冒什么的一两天就好了,不严重的咳嗽两三天就自然好!

  拿到这本书,我看得很认真仔细,之前只是知道捏积好,但不知道好在哪里?自己的手法到底应该怎样?只是全凭自己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书的印象,虽然不懂得穴位,但我也大致懂一点脊椎骨上每相邻的穴位都关乎全身,所以我每晚捏积的时候也很小心,尽量将每个穴位都捏到。这本书中,是将我原有的菜鸟知识更加基础和规范了,其实夜间不宜捏积,但我现在已经当成一种睡前抚触了,最佳的捏积时间是在早晨,所以每逢周末早起我都有帮宝宝捏一捏,而且都是在床上,没有如书中的姿势那样规范。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交流方式,而长期坚持下来,多少也对我家宝宝有帮助的。另外,捏积的手法以前几乎不懂,全凭自己对于捏拿的领悟,如今通过书中所述,通过书所附赠的光碟,让我了解了正确的捏积手法,现在我有时候会用好几种方法为宝宝捏背背,他都觉得很舒服,也有利于促进入睡,睡眠质量也很高。

  有了宝宝后,才知道孩子的健康才是我们至关重要的。宝宝一生病,我们全家都六神无主,比自己生病都还要难受和辛苦;而看着孩子每天都活泼可爱,又觉得生命很奇妙,心情也好。所以,“小儿捏积疗法”作为日常保健,平时多给孩子捏捏背,不仅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还有利于孩子增强体质,何乐而不为呢?!

  《小儿捏积疗法》读后感(八):捏积:神奇的家庭自助疗法

  什么是捏积?所谓“捏”,是指捏孩子后背肌肤;“积”,是指小儿由于饮食上没有节制,食物停聚在肠道内,不能得到充分消化所造成的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症。捏积疗法,就是通过连续捏拿背部肌肤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因为这个方法多用于治疗小儿疳积而得名。

  这是《小儿捏积疗法》中对捏积的定义,可能有人没听说过,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实际上,这种疗法在我所在的豫西农村很常见,象我这么大的孩子应该都曾经历过。小时候在村里,因为贪吃、喝凉水什么的,老是会闹肚子,要么胀、要么拉、要么痛,这时候母亲总会带我到同村的一个伯伯家里,让他给我掐(qia)肚子。躺在床上,他用大手在我的肚子上有规律的用力反复揉搓几下,只听肚子里咕噜咕噜几下,放出几个响屁,就舒服很多了。不吃药、不打针,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治好了我的肚子痛,我也总以为那位伯伯的手上有什么魔法在使怪。

  当然,现在我知道那不是有什么魔法,而是一种中医里非常有效的治疗小儿腹胀的按摩手法,帮着导气、顺气,疏通经络的,就象我在本文开头所引用的那个定义一样,这正是中医学的神奇所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主讲人、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有180多年历史的在北京家喻户晓的“捏积冯”第四代传人冯泉福的助理佘继林所著的这本《小儿捏积疗法》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这种神奇的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按摩有关穴位来疏导经络,激发人体自身的肌体能量,以化解身体内部的疳积,不但能治病,关键是还能起到固本培原、强身健体的作用——而这正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书中所讲的方法与我小时候经历的有点儿细微的不同,书中所讲是按捏背部,而我所知道的则是按摩腹部。两者手法有所不同,原理应该都是一样的吧。

  但是,现在这样的治疗手法即使在农村也已经不多见了。中医模糊,不精准,不科学,治病来得慢,人们总想好得快一点儿,就更愿意相信西医、相信药物的力量,动不动就是大把大把的药丸吃下去,或者注射这样那样的针剂。可总是陷入孩子吃得胀了要用泄药来防便秘,拉肚子了又要用营养药来调理脾胃这样的怪圈。近来我六个月大的儿子就是在重复这个过程——一直闹肚子,不停的拉稀,吃了胰酶素、思密达什么的也总不见好,不想让孩子吃药,又没有什么办法,天天闹得我头痛。所以,当初我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在盼望着这本书,期待它能带给我治疗孩子拉肚子的良方。

  可是,没能如我所愿。当然,我不是说这本书介绍的方法无效,或者说它介绍得不清楚,而是因为作者说这种疗法只能对1岁以上的孩子施用——我的孩子才六个月而已。虽然如此,阅读这本书对我还是给我带来很大惊喜,带给我很大益处——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捏积”这种传统中医疗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从它的医学原理到施用手法、到适应病症、到判断症状、到注意事项都一一加以说明,并配以图例示范,还附有视频讲解,明白易懂,简单易行,每个人通过自行练习都可以熟练掌握。这也算是我所做的一项面向未来的知识储备吧。

  总得来说,这本《小儿捏积疗法》是一本非常易懂,非常实用的家庭宝典,值得买来常备家中。特别是有小孩儿的家庭,家长更应该买一本来放在家中,时常练习,熟练掌握,以备不时不需——可以为孩子子进行自助治疗——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小儿捏积疗法》读后感(九):轻松易学

  我从小是一个很少生病的孩子,每次偶尔有个感冒发烧的,我母亲一手不知从哪拿出两个药片一手端杯水递过来说:“吃两片药死不了就得了”。那时候每每听到这句话,总觉得母亲是如此淡漠,一点儿温存怜爱之意都没有,幸好她对三个孩子都是如此态度,我倒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不幸的感觉。而且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我突然发现,幸亏仰仗了母亲如此地不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三个孩子从小就是在院子里疯跑,一个个生龙活虎,很少在健康问题上给大人惹麻烦。不过也正是由于她让我如此地健康,导致我在病与药间的知识里,活像个文盲。

  在有孩子前,我不仅不识各种药片,也听不懂别人大谈各种病况,在生孩子前,不知道医院的门朝哪边开,而且这直接导致了我在有孩子后,对儿子生病时的茫然无措,同时,我也坚信,越少吃药的孩子越健康。所以儿子在一岁前由于我的无知,发过两次烧,我送过两次医院,因为知道在医院里太受罪,我就再也不肯将儿子送到医院,当然我开始懂得如何使他少生病,在他生病时第一时间如何处理,而当儿子过了三岁后,儿子更是生龙活虎,偶尔有个小感冒,我也总是给他一袋药随手一扔:“去,吃点儿药就行了。”而我此时也突然理解了母亲,小孩子娇惯不得,越娇惯越生病。

  所以对于捏积及中医之类的东西,我更是一无所知。第一次听说捏积这种事情,还是因为我老公的一个亲戚,她的孩子比我们的孩子大一岁,活脱一个麻杆,从小什么都不爱吃,简直就像是什么也不吃,我总结为给零食太多,没有科学的饮食观,但他们一家子不这么认为,总是觉得孩子是身体上有病,于是中药西药地整天吃,后来说孩子胃口不好,去找个老中医捏积,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说实在的,当时我就觉得,这哪跟哪呀,后来,那孩子情况也没见多少好转,因为首先还是家里的饮食习惯不好,不是捏得不好,在此我只想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捏积原来可以治积食的事情。

  于是就留了心,这一留心,倒发现电视上,育儿中处处都是这些东西,也便知道了,在养育孩子方面,我们的老祖先,的确是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

  以前都只是泛泛地看一下,因为儿子毕竟是很少生病,不过这次拿到这本《小儿捏积疗法》一书,我觉得真的是有点博大精深的意思。先看了几页前面的介绍,觉得光看文字有点累,于是看光盘,此书附赠光盘,不错,光盘中专家佘继林老师的讲解是在中央台里录制的,通过认真看他的手法,我发现很容易就掌握了这种简便易学的捏积法。我以前听说了这种方法后也胡乱给儿子捏过,通过此书和光盘才知道,乱捏虽然无害,但是也无用,穴位与方法非常重要,只要多加几次练习,很容易就能掌握,做起来轻松容易,对孩子身体健康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最好的地方在于,它无毒无害。要知道,我们现在养个孩子,真是快成胆小鬼了,一天到晚的有毒食品吓死个人,吃药打针吧,医生不讲良心,小病当成大病治,贵得离谱,总在说抗生素不好,可这全是医生给开的,而很多家长也太无知,于是你看吧,越爱生病的孩子越爱往医院跑,越跑越爱生病。

  我觉得尤其越年幼的孩子,其实常见病也不过就那么几种,感冒,发烧,咳嗽,积食。其实很多时候,各种病都是积食造成的,孩子内部器官很多都发育不完全,成人一个疏忽就给孩子吃多了,儿子小时候,我们学会的就是,常常看他的舌头,一旦发白就需要打食了。但打食药也是药,如果那时早学会捏积,我想对孩子来说,更安全更有益。

  几乎每个母亲都是在有了孩子后,突然就变得无比神通广大起来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是厨师又是医师,全天下的事,没有她不想学的,以前我不生病,我也不信医,有了孩子后,我发现我还不是很信医,但是中医,我是越来越信的,经历过几千年的检验,我们的中医如今在世界上都广为传播,家有小儿,学一些中医疗法,我觉得对孩子更好。

  此书针对孩子各种小病症都有具体的操作,我觉得一下子学会是不可能的,一旦孩子出现相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就很好。当然此书我建议先看光盘,学起来会容易得多。还有我给儿子捏积时他觉得很开心,我觉得比吃药要强得多,毕竟对孩子们来说,吃药有时也像是在受罪。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小儿捏积疗法》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