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故宫2》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9 04:1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大故宫2》读后感10篇

  《大故宫2》是一本由阎崇年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故宫2》读后感(一):帝王家也有难念的经

  大故宫系列的第二部,主要是通过对东西六宫的介绍讲解明清后妃的故事,明清后妃相比于之前的大多数朝代后宫干政的情况要少得多。明朝完全没有,清朝也只有孝庄,慈安慈禧以太后御政。从阎老师的讲解中,深感到帝王家后妃人生悲哀。这一部总体上讲不如前一部精彩,但也有收获。--2018年8月26日于北京

  《大故宫2》读后感(二):阎老师说话很严谨

  从百家讲坛开始特别喜欢阎老师

  说话非常严谨

  以历史资料依据 欢迎故事

  很喜欢

  《大故宫2》读后感(三):Luv It!

  非常喜歡第二部!

  其實看大故宮本是抱著想看各宮娘娘眞實噠居住環境。

  結果也沒有講很多關於娘娘噠事兒...

  但看到延禧宮那章噠時候我眞是眼前一亮。

  沒想到後來延禧宮為防火災被修成啦一座水晶宮!

  眞是美輪美奐。

  每每看到講慈禧我就想駡人...

  閻崇年老師對她噠評價很客觀。

  她祗會玩兒權術沒文化也屁都不懂。

  難道如今執政噠人裏面這樣噠人就少嗎?

  呵呵。

  總之我已經開始讀第三本啦。

  以前覺得大故宮這套書太過嚴肅。

  沒想到是如此噠讓人愛不釋手耐人尋味。

  《大故宫2》读后感(四):保持了第一部的风格,依旧偏重历史事件人物,故宫,只是脉络

  整体保持了第一部的风格,只是这部走进了后宫。围绕三宫六院,按照历史顺序,记述明清两代的历史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但是,第二部结束时也只是刚刚写完了三宫六院,其他的建筑还未涉及,只能等待第三部。本人原是抱着了解清宫史的目的,看完两本后,感觉《大故宫》系列其实更着重以故宫建筑为脉络,叙述相关人物事件为主要内容。所以很大部分介绍了明朝的情况。所以,从中并不能很详尽的了解清朝历史,或许也本是自己出发点不对,其实书名就已经写得很明确了~ 不过有一点不太满意,就是感觉书里太多篇幅用于介绍相关历史人物,很多还都是一些不是很常识性的历史人物,对于初步了解历史的读者来说,这些历史人物有些晦涩,看到的时候也会有些看不下去。个人希望,如果更多篇幅放在描写故宫本身就更完美,也更贴近我对这本书的期待~

  《大故宫2》读后感(五):对后宫之事了解更深

  阎崇年先生的《大故宫2》继续讲述故宫的故事。这一部从后三宫开始。

  21讲:正大光明。乾清宫自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后,没改宫名,延续至今。从永乐到康熙,明清十六位皇帝以乾清宫作为正宫。自清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登极后搬进养心殿理政、居住,后代皇帝也在养心殿理政、居住,直到宣统退位。但乾清宫作为皇帝正宫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乾清宫,中设宝座,举头一望,就看到“正大光明”匾,为顺治帝御书。正大和光明都源于《易经》,正大光明就是说做人做事、为官为政、从商从学、修身修心都要正大光明。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共同理念愿景

  22讲:交泰乾坤。交泰殿中悬挂康熙帝书写的匾额“无为”。无为出自《老子》一书,康熙也许是在告诫他的子孙:君上无欲,百姓自朴;治国理政,要在无为(不瞎折腾)。交泰殿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庆贺皇后生日,二是贮存计时和报时仪器,三是珍藏天子宝玺,还有其他。中和殿是男性殿堂,交泰殿则是女性的殿堂。皇帝生日叫万寿节,先在中和殿升座接受大臣等贺礼;皇后生日叫千秋节,庆典在交泰殿。明清皇后在元旦、冬至、千秋三大节临交泰殿受朝贺。作为皇后,最高追求是三喜:乘轿从五门(大明、承天、端、午、奉天门)的中门抬进皇宫的大婚之喜,坐在交泰殿受妃嫔等祝贺千秋节的生日之喜,还有能生子继位自己做皇太后之喜。遗憾的是,紫禁城所有皇后没有一人能同享三喜。现在看到交泰殿内宝座两侧,东次间安铜壶滴漏,西次间安大自鸣钟,这里曾经宫廷、北京和国家的报时中心。交泰殿还贮藏清代宝玺二十五方。所谓宝玺就是图章,是国家权力象征

  23讲:坤宁大婚。坤宁宫是清皇后的正宫,是皇帝和皇后大婚的喜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新婚洞房。明清只有皇帝结婚才可以称大婚,亲王、郡王结婚都不可以用。按这个标准明清只有正统、万历、康熙、同治、光绪在坤宁宫大婚。

  24、25讲:两讲分别为坤宁不安和坤宁不宁。从明清第一位举行大婚典礼的皇帝明英宗正统帝的皇后讲起,在坤宁宫生活的皇后以及明清26帝王的第一任皇后大都生活不幸

  26讲:坤宁张后。明清皇帝挑选皇后,明朝是在全国海选淑女,清朝是在八旗普选秀女。以明熹宗天启皇帝的懿安皇后张嫣为例。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天启帝朱由校要大婚,诏选天下十三到十六岁的淑女。征选的淑女有张嫣等约五千人到了北京。在京进行初选、复选、终选等复杂过程。初选为每百人一组,以年齿为序,都整齐站立,由太监逐个检查。第一轮看身材的高矮、胖瘦,淘汰大约一千人。第二轮查验耳、目、口、鼻、发、肤、腰、领、肩、背等十项,有一项不合格淘汰,大约一千人。第三轮查声音,稍强、弱、粗、浊、快、慢被淘汰,大约千人。复选第一轮,太监拿尺子手脚,看走路姿态风度,淘汰千人。第二轮,此时五千人已淘汰四千人,留下一千人,都召入宫进行挑选,由老年宫娥引进密室,观其形体,查其乳房,嗅其腋味,抚其皮肤,淘汰者约七百人。第三轮应选淑女约三百人在宫里住一个月。仔细观察性情言辞等项,总体评价其人的性格(刚柔、愚智、贤否、粗细),最后入选淑女仅五十人。这些淑女可为皇帝的妃嫔、选侍等。终选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刘可敬总理皇帝选婚之事。后宫刘太妃掌管太后宝玺,最后由天启帝钦定。第一轮为面试,刘可敬主持,查其书法、口算、诗词音乐歌舞等,测评文化素养,从中选三人,就是张嫣、段氏和王氏。第二轮为复试,由宫女引张氏到密室进行复试。第三轮为皇帝钦定。最后钦定张氏为皇后,王氏和段氏为妃。

  27讲:坤宁萨满。坤宁宫内部,按其使用功能分为三个区间:1、东区为皇后正宫,又作为帝后大婚喜房。2、中区为萨满祭祀场所操作间。3、西区为皇家吃祚肉的宴会厅等。

  28讲:养心帝居。养心殿正座上悬“中正仁和”匾额,为雍正帝书。养心殿的殿名,含义丰富深刻君子养心,中正仁和。这正是雍正皇帝追求的理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自雍正起养心殿成为清朝政治活动中心,他之所以选择养心殿作为理政和居住的中心,因为它有优势特点。其一是位置适当,其二是院落紧凑,其三是亦宫亦殿。养心殿的后寝殿实际上是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八朝的后宫所在,但嫔妃是不会整夜和皇帝睡在一起的,可能是为了皇帝的安全健康工作

  29、30讲:养心新政和养心惩贪,分别讲述雍正新政和乾隆惩贪。

  31讲:养心三希。讲述养心殿三希堂,乾隆十一年(1764年),乾隆皇帝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视为三件稀世珍宝收藏于此,并将此温室改名为三希堂,并亲书堂额。三希堂特别小,堂堂大国的乾隆皇帝在只有4.8平方米的低矮、狭

  小殿堂里读书写字,令人难以置信,相比时下,感慨万千

  32讲:养心挽歌。在养心殿发生的历史悲剧。养心殿东暖阁的东墙朝西设前后宝座,以黄纱帘相隔,即为垂帘听政处,这里是晚清半个世纪朝廷权利中心,见证了清朝嘉、道、咸的衰弱,同、光、宣覆亡的历史,隆裕太后《逊位诏书》也是在养心殿签署的。顺治和同治都因为天花死于东暖阁里间的龙床之上。

  33讲:东西六宫。明清皇宫的后宫,最尊贵的部分是位于中轴线上的后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明朝皇帝住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但清朝从雍正开始住养心殿,而皇后只在大婚时住坤宁宫三天,其余时间也不住坤宁宫。清朝皇后和众多嫔妃主要是住在东西六宫。东西六宫左右对称,整齐排列,彼此封闭,自成院落。这十二组庭院没建在高台上,所以比后三宫低矮,各宫院建筑体量,也明显小于后三宫。东西六宫,建筑格局、占地面大体相同。每座院落,占地深广各50米,面积约2500平方米,四围院墙形成四合院落。东西六宫有两个特点:一是向心性强(重心都朝后三宫)。二是宫禁森严。此外还有四个统一。其一,统一匾额。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为这十二座宫院题写匾额。题十一面匾俱照永寿宫式样。其二,统一家具。其三,统配门神。其四,统发《宫训图》。

  34讲:景仁祸福。景仁宫是东六宫之一,距离乾清宫最近。顺治帝佟妃在本宫诞生皇子玄烨。

  35讲:承乾宠妃。承乾宫前殿匾额:德成柔顺。宫训图为《徐妃直谏图》。这里至少住过三位宠妃。崇祯帝的田贵妃,顺治帝的董鄂妃和道光帝成贵妃。

  36讲:钟粹悬案。钟粹宫是东六宫西排最北边的一座宫殿。这座宫殿离坤宁宫较近。清帝皇后大婚进了宫,先到钟粹宫稍憩。这是临时功能,更多的是明太子和清后妃的寝宫。因慈安住居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为东太后,慈禧住居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西太后。

  37讲:延禧永和。延禧宫东六宫东排最南。前殿匾额:慎赞徽音。宫训图为《曹后重农图》。延禧宫火灾较多,据说为四次。民国二十年故宫博物院在宫后建库房,藏贮古物图籍。延禧宫北邻是永和宫,清康熙帝的德妃乌雅氏在这里诞生了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光绪

  帝的瑾妃也居住于此,陪嫁品翠玉白菜入选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院之宝。

  38讲:景阳咸福。坐落在东六宫东北角的景阳宫和西六宫西北角的咸福宫,既相互对称又双具特色—前殿不是五间而是三间。景阳宫匾额:柔嘉肃敬。宫训图为《马后练衣图》。明万历帝的王恭妃曾打入的冷宫就是景阳宫。明朝景阳宫为嫔妃所居,清朝则不用作妃嫔寝宫,

  而作为储书藏画的场所。景阳宫后殿,清为御书房。咸福宫作者从略,宫训图为《婕妤当熊图》。

  39讲:永寿之奇。永寿宫在西六宫东排最南边。前殿匾额:令仪淑德。宫训图为《班姬辞辇图》。

  40讲:启祥长春。西六宫靠西一排,南为启祥宫(太极殿),中为长春宫,北为咸福宫。清咸丰九年,启祥宫与长春宫打通,连成一体,合为一座宫院。启祥宫因嘉靖帝生父兴献王生于此宫,嘉靖十四年更名为启祥宫,意为开启祥瑞之宫。前殿匾额:勤襄内政。宫训图为《

  姜后脱簪图》。长春宫前殿匾额:敬修内则。宫训图为《太姒诲子图》。

  41讲:翊坤储秀。西六宫靠东一排,南为永寿宫,中为翊坤宫,北为储秀宫。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慈禧太后五十寿辰,也为慈禧太后将要从长春宫移住储秀宫,便对翊坤宫和储秀宫进行大修大改。两宫连成一体。工程耗银63万余两。翊坤宫清沿明旧,明朝避讳不像清朝那么严格,如万历帝郑贵妃居住的翊坤宫,翊字就是万历帝朱翊钧的翊字。前殿匾额:懿恭婉顺。宫训图为《昭容评诗图》(指唐中宗昭容上官婉儿)。北京老百姓有句话:“逛故宫没有不逛西路的,逛西路没有不逛储秀宫的。”因为慈禧太后住过储秀宫。储秀宫前殿匾额:茂修內治,后被慈禧换成“大圆宝镜”匾。宫训图为《西陵教蚕图》。储秀宫庭院分为两个部分,后殿储秀宫主要是慈禧寝居和办公的宫殿,前殿体和殿主要是慈禧用膳和休息的殿堂。慈禧每天早晨是怎样生活的呢?寅时(三点至五点)起床,用热手巾将手包起来,在热水盆里浸泡相当长时间,要换两三盆水,直到把手背和手指关节都泡舒坦了,这样的浸泡每天必做。然后才洗脸,实际是煺脸(就是热敷),然后传太监梳头,常在这个时候老太监把一碗冰糖银耳送到储秀宫门外交给当差宫女送入,慈禧用银勺舀着银耳喝。之后是化妆,慈禧早中晚都要在化妆间里消磨两三个小时,梳完头后,慈禧重新描眉、刷鬓角、敷粉、擦红,两颊、手心摸点胭脂。化完妆吸水烟,吸烟后喝奶茶,奶是人奶和牛奶同时寿膳房要敬早膳。吃过早点,漱完口,喝半杯茶,吸一管烟后,穿戴整齐,上轿到养心殿上朝去。慈禧太后曾经掌握晚清中国近半个世纪,先后在储秀宫生活了32年。

  42讲:慈禧西逃。慈禧太后在皇宫的住处,除长春宫、储秀宫、养心殿外,还有宁寿宫。宁寿宫是乾隆帝为禅位做太上皇而修建的宫殿,但他实际上主要居住在养心殿,这里主要作为礼仪和休闲的场所。慈禧出逃和回銮(历时510天)都在宁寿宫的乐寿堂。

  第二部完,还没有结束,故宫的宫殿还有很多没讲,很多故事没说,期待第三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故宫2》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