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等待我的离去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7 04:1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等待我的离去读后感10篇

  《等待我的离去》是一本由蕾吉娜·施托克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2-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等待我的离去》读后感(一):相当不错的一本书了

  有时间朋友强烈推荐看一下。超哥强力推荐~嘿嘿,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话说,只从毕业之后,就很少能够看到这样一本,能够在辛苦一天的工作后还能坚持看的好小说了呢~

  记得上次有过这么好的感觉时候,应该是读村上春树先生的挪威的森林吧,这本也绝不逊色~

  《等待我的离去》读后感(二):等待我的离去

  可能不是我喜欢的那一类书吧,觉得少了那么一点东西记录生命逝去时的感想,我想知道的不是记事啊。。。但其中有句话:为什么以如此残酷方式让我知道生命是何等的可贵。我却认为一个人有生之年可以认识自己的生命是一个奇迹,相较于糊涂抱怨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意义的人而言,已是幸福了。

  《等待我的离去》读后感(三):生命之重

  和生命的分量一样的一本书

  有勇气体会生命之重的人,绝对应该看看这本书!!

  你几乎能看到一朵生命之花的那凋零的过程,虽然期间偶然让几次让你再度燃起希望,但是最终她还是不可避免地凋零了,而且是在最美的时候。

  看完这本书,也许你可以重新计算你生命应有的高度厚度

  《等待我的离去》读后感(四):永远的十七岁

  很久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很喜欢高圆圆的样子。那个时候,她还没什么名气。许多年后,当青春散场,我们褪去年少的斑斓,在平淡里碌碌生活,记忆也不曾为逝去的岁月停留哪怕多一秒的时光。只是,在某个阳光安好的午后,在讯息汹涌疲惫里,被这张忧郁的脸灼伤了眼——《等待我的离去》。稚嫩的生命,不能承受命运的捉弄,永远定格在十七岁的风华。十七岁是起点,在雷继娜,却是终点。世上最残忍的,莫过去微笑着等待生命的消逝。而你,为那挥霍无度的年华,是否有过一丝的悔恨?十七岁?七十岁?有区别吗?那么,请等待“我”的离去吧。

  《等待我的离去》读后感(五):我们确实是应该心怀感恩的!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是一名癫痫病患者,也是慢性病,也天天受着病魔困扰,我也曾想过去另外一个世界事实上,我也那么做过了……那是一段痛苦经历,我不愿多说。书中有那么一小段,是蕾想看看怎么可以找到她的博客的那一段吧,她试了“癫痫”,结果她找到了,她说:拜托,我没有癫痫好不好!这曾让我非常反感。但是看到后面,我释然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会比生命更宝贵的呢?一人一次,永远不会有第二次!但是人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是多么的开朗啊!不仅透露着乐观情绪,而且还能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骨髓捐献中来,甚至能成立起一个慈善基金会!我不得不说,她太NB 了!当然,这也要建立在挪威的国情上,这里不谈这个。

  蕾在书中说,我们要学会感恩,当你看到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你应该感恩,感谢你的生命又有了新的一天!是的,对于这一点我很有体会,其实在读此书前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了一一生命是如此的可贵!我们的身边有太多人天天在自怨自艾了,或者说是在无病呻吟,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吗?我不晓得,我只知道,我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绝不会再有第二次。是的,蕾吉娜失去了她最宝贵的生命,却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教人们拥有生命的时候去学会感恩!多好的孩子呀!

  我并不认为蕾的文笔有多好,全书让我感动的是她的母亲最后的那段文字,当你看到那些文字的时候,你就仿佛看到了蕾是多么艰难地写她的博客!在痛苦中,在绝望中,在太多太多的不被人理解中写,这该需要多大的毅力勇气啊!看到那里时,我觉得自己的眼睛潮红了……

  是的,学会感恩!我自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但是看来我和蕾希望的还差很远,很远。我现在已经是一个父亲了,为了孩子,为了亲人,为了自己,我们真的需要再反思反思,用一颗虔诚的心好好想想,我们'是不是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珍惜每一天!

  最后,希望蕾吉娜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息。谢谢你,挪威的小姑娘

  《等待我的离去》读后感(六):时光停留在十七岁

  或许我还只是个初中生,或许在大人眼里我还只是个孩子。

  但是生与死,却不再是似懂非懂

  一次偶然在图书馆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怎么说,看到它的副标题“十七岁女孩最后的生命感悟”我动心了,想要去了解这个女孩的故事

  这本书的封面简单,在左下角有一句话更让我坚定阅读它的的想法。是这么写的:“积极面对不完美生活和不完美世界的生命范本。让全欧洲重新省思生活价值伟大励志。”

  用了一个下午多些的时间将它看完了。应该来说文笔不是非常的精彩,但是它就像日记一般记录下了蕾吉娜人生最后的旅程

  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当它怀有憧憬的时候,生活给了她以及家人致命一击。最初的她还只是一个在医院因为得不到单间病房大吵大闹小女孩,但残酷的现实使她敢于直面恐惧

  我觉得上帝是如此的不公,在她第一次进行骨髓移植后的三个月再次让灾难降临到她的身上,以至于让她早早的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为什么一定要到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的那一刻我们才懂得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值得珍惜的。然后再懊悔,愤怒埋怨岁月蹉跎了自己的一生;开始自我检讨反省不该浪费珍贵的每一分每一秒。

  “不要总是很期待生命给你更多,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到,我们不可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一切,生命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希望你们能更多的关注今天,把握住你们现在用的一切,从中找到幸福和快乐。满意和快乐吧!如果你们此刻还有抱怨和不满,那就把它们丢掉!”

  “为什么以如此残酷的方式让我知道生命是何等的可贵。我却认为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一个奇迹,相较于糊涂抱怨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意义的人而言,已是幸福了。”这是她写的,很美,隐含的意义更美。

  这个十七岁的女孩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用平凡简短的文字唤醒我们沉睡的思想,我只想说,我没资格同情她的遭遇,但我非常的敬佩她。她的坚强、乐观、自信、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期待是让我无法忘记的,更是值得我学习的。

  请记住,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死去的人渴望的明天!

  《等待我的离去》读后感(七):有多少岁月可以重来

  偶然间拿到了这本书,淡淡的白色封面,很普通,有着一份对生命的沉淀无奈。真正决定要去读这本书,只是因为那句“十七岁女孩最后的生命感悟”,让我有一种想要去了解的心情。 关于死亡,也曾读过不少书,也聆听过很多哲学家、得道高僧教授大师讲解生命的真谛,也听到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对生活的见解和抱怨,包括自己。但是我不曾知道过,十七岁,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死亡面前,是怎样用语言从容道来。 最初的主人公蕾吉娜还只是一个在医院里,因为得不到一个单间病房而大吵大闹的小姑娘。没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没有曲折情节,这样的开头是真实而残酷的。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面对死亡之时的等待。在这个年轻的生命被判以死刑的那一刻,她有的是一个平常人焦躁难以置信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各种化疗之间,在希望的不断涌起和破灭之间,时间改变了蕾吉娜。她开始懂得生命的珍贵,开始珍惜与亲人、朋友间的感情。她在博客上的语言,平时但有力,透视着对生命的执著,对命运的无奈,对亲人的依恋,对朋友的期待,对死亡的恐惧,对世界的幻想······也许我们无法想象,这一切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因为我们活着,所以永远无法体会这样的心情。如果说一个人非要等到死亡来临的时候,才会对人生,对生命有反思,才会真正领会到这样的真谛,那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是幸运的。

  虽然我知道,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人在离开这个世界,有的年事已高,走得安然;有得壮志未酬,走得哀怨;也有的在不知觉中被死亡带走了,同样也有的是像蕾吉娜那般青春年少。但是我还是不想接受主人公蕾吉娜最后离开的现实。我当然知道那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事实。或许就是因为她在死亡来临之际,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写下了那么多平凡的文字,真诚记下了自己在弥留之际的真实感受,让我对生命有了沉思。那是一个多么可爱女孩儿啊,正值年少时,带着无限的留恋遗憾离开了,也留给了依然活着的人无限留恋与遗憾。也许生命本如此,遗憾是无法或缺的。活,就应该好好地活,如果还是有那么多的抱怨,就抽时间读读蕾吉娜临别前的文字,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也许只有一个将死之人才能给我们如此真实地讲述生命。

  想一想我们走过的日子,有多少岁月可以重来?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所以我们要珍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等待我的离去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