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爱因斯坦传(精装珍藏版)》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7 03:1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爱因斯坦传(精装珍藏版)》经典读后感10篇

  《爱因斯坦传(精装珍藏版)》是一本由[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5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爱因斯坦传(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一):这个可爱老头

  读他人传记,和看他人故事影片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借他人之身之眼,扩展个人视野,个人的阅历,再深些,加宽个人感受丰富情感实用些能学到实际状况下的经验

  读沃尔特的爱因斯坦,还能学习物理知识,这部分是非物理专业人士课堂上不会深究的。我承认读相对论,狭义到广义区别,对个人讲,是看车流通过与望着星空对话感觉。难触及的奥妙之中,透露着无限神秘趣味

  爱因斯坦,是个天才,有着天才的天赋,在思维实验中的直觉超人;天才,还会有着天才的怪癖个性固执执拗逃避世情生活自理能力让人捉急(好像天才都这样)。爱因斯坦的后半生落进了政治价值观冲突中,用其简单直接的方式坚守这么复杂矛盾信仰讨论中。其一生科学成绩来源天资执着努力及狂爱;其社会影响力来源于学术名声。其他身份丈夫父亲儿子导师等)并无亮点,甚至不符人们对这样一位大家的苛刻要求。(多情、不宠爱孩子、不会讲学)但是,对于一位有着某一面超出才华的对学术甚至社会进步实实在贡献自己才华的天才,为什么要苛求呢?!

  我对天才的天赋嫉妒崇拜,对他们不容于世的个性担心好奇。试问,如果成为一名天才的代价是双面的,拿一面世人责备世俗欠缺困顿去换,我能坚持么?

  《爱因斯坦传(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二):可爱可敬

  小时候,还是个科学至上的年代,听了很多爱因斯坦的奇闻逸事和名言名语,对其一生却很少有客观了解。这部书是一个很好的补全。不出意外,他骨子里的无惧权威让他在与俗世打交道中吃了不少苦头,这些却很少被后世提及。反抗权威,自己最后却成了权威,他这样嘲笑自己。

  不喜名利爱好音乐,专注抽象思考是很多天才的共同特点。爱因斯坦追随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哲学,认为自然就是上帝,有其必然规律,人们只是要发现它们,这也让他被量子力学不确定性深深困扰,上帝不掷骰子是他的名言,但他却一直苦于无法证实。对规律的宗教般信仰是科学发展重要精神支撑,光有信念都还不够,更不要说人定胜天的社会了。

  生为德国的犹太人,在那个时代都有痛苦挣扎,幸好早年的成名让他有了腾挪的空间。他认为好的政治应该让个人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反对一切极权。他厌恶战争咨询弗洛伊德人类有没有可能避免战争,答案让人失望二战前,他建议民众拒绝参军,维护和平,有著名的2%理论。开战后又建议大家拿起武器反抗希特勒,被嘲笑在政治上太幼稚。在美国,他被秘密审查,被排除在原子弹研发团队之外。他对原子弹忧心忡忡,说不管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爆发,第四次世界大战都只用石头。建议成立国家权力机构避免世界大战。他有一个孩子般的纯粹性,坚持着,并善良着。

  天才远离大众,注定有世俗的磨难,但也看到别样的星空灿烂,推动文明的进步,关键还是你到底最在意什么,和有什么样的信仰。

  《爱因斯坦传(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三):巨人传记

  这本厚厚的爱因斯坦传记由写出了《富兰克林传》、《基辛格传》、前两年很畅销的《乔布斯传》的知名传记作家Isaacson写成,2006年原英文版出版。

  全书分为25章附带后记,按照时间主题线索讲述了爱因斯坦的一声、科学探索思想正文近500页,不少地方琐碎,关于爱因斯坦的学术也不一定好懂,而且全书每页下面几乎都有英文标注出处,貌似有些多余。但仍不失为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传记。

  关于爱因斯坦本人,总的来说,因为我无法全面评价爱因斯坦的学术成就,而且不能忽视他爱好的名望、他流亡的犹太人身份以及学术界可以想像的保护主义给他的认识带来的偏差,对这个人究竟在学术上水平究竟有多高我不敢断言。他抛弃从未见过第一个女儿、多次风流韵事等等也显示出这不是一个圣人。然而,他挑战权威、终生保持好奇心(好奇之人永远不老!)、对随波逐流的唾弃、相信一切都有规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保护弱势群体仗义执言、对全球形势极其精准预测说明这人至少是个了不起思想家

  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妻子应该相貌平平甚至跛足,吸引他的完全是她的才智。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我们一天当中有多少时间是花在感官享受上的?又有多少精神追求

  Elon Musk说这书是他喜欢的图书之一:他究竟从书里得到了什么?善用媒体宣传自己?为达目的不惜自私?挑战传统

  毕业后爱因斯坦曾经失业一年多。这个时候他有没有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深刻怀疑

  “一个人能够洋洋自得地随着军乐队队列里前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鄙夷不屑。他之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 - Einstein

  “保存和一体化的本能,我们称之为'性爱的'本能。。。其次是摧残与杀戮的本能,我们认为它等同于侵略破坏的本能。”弗洛伊德警告说,不要把前者标为善的,后者标为恶的。“无论哪种本能,都像其对立面一样一点也不可缺少,所有生命现象都源于他们的活动,不论它们是协调一致地起作用还是对抗式地起作用。”

  A man can do what he wants, but not want what he wants. - Schopenhauer

  加拿大图书会:careaders

  《爱因斯坦传(精装珍藏版)》读后感(四):大道至简

  虽然对这位堪称史上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如果不是唯一的话)的科学家生平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但这样精彩地将他的生平和研究串联在一本书里的传记还是给人相当的阅读兴趣

  德国,犹太人,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伯尔尼专利职员,相对论,E=mc2等等这些爱因斯坦的标签,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本书给出了后面许多背景和故事,也厘清了关于爱因斯坦的一些传说,相当客观地描写了一个既是天才也是凡人的科学家跌宕起伏的一生。比如,他几乎是为了逃避兵役离开德国去了瑞士,并选择放弃德国国籍(虽然后来又重新加入);比如,他在从苏黎世联邦工学院毕业后差点找不到工作,然后是通过好友萝卜招聘进入了伯尔尼专利局;比如,他的相对论理论一开始没有学界的同仁愿意或能够接受,甚至在十几年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奖委员会也是出于保守用另一个由头向他颁发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书澄清了一个由来已久说法:爱因斯坦的中小学成绩并不怎么样。事实上,爱因斯坦从小就显露了在自然科学方面敏锐直觉和天才,也许正是这种直觉和天才,才使得他虽然不是在当时欧洲最好的大学里接受的高等教育同时在毕业后也并没有直接进入学界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在伯尔尼专利局的庸俗工作中,发现了相对论。读者读到此处真的会感叹:上帝在此时将爱因斯坦送到地球来向人类昭示相对论。也确实,爱因斯坦在二三十岁的年龄做出了他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之后,在后来的岁月里对学界的贡献相对有限。正如他自己所言:让他成为了保守的权威,就是对他以前蔑视权威的报复

  作者的背景我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当作者试图用语言描述或者说重组爱因斯坦的理论时,我大多数时候是直接略过的。做个不恰当比喻,就像我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时,对那些招式的描写大抵也是略过的,首先,它不影响我对全书的阅读和对内容理解,其次,作者对这些的描述自己是不是心里有谱也要打个问号

  书中发人深省警句很多,有些是爱因斯坦说的,有些不是,但都对理解爱因斯坦很有帮助,比如,牛顿格言大自然喜欢简单性”,比如爱因斯坦说的“大自然不会因为老鼠观察而有什么改变”。相对于广袤无垠的宇宙,地球上的人类就像角落里的老鼠一样。因此,读这样的句子,读这样的书,有时候会想,探索宇宙对老鼠而言,真的有什么意义吗?将自己的生活料理周全是不是更适当一些?

  显然,爱因斯坦绝不是这么想的,虽然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有限,虽然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算幸福(不论是一婚还是二婚),虽然他并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虽然他的私人生活其实也并不干净清白(与很多女性绯闻,本书也证实了其中的一些婚外情),但他还是贡献了伟大的相对论理论,奠定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理论基础

  因此,大道至简,即使就这四个字而言,人们的理解就可以南辕北辙,即,“什么样的道是大道”,“怎样的简是真正的简”?

  《爱因斯坦传(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五):个人评价:80.精彩的一生,曲折的一生,孤独的一生,不够圆满的一生。

  书评

  精彩的一生,曲折的一生,孤独的一生,不够圆满的一生。

  精彩,不言而喻,他几乎收获了所有可以获得的科学荣誉

  曲折,在所属国家、学术、爱情亲情上比常人经历的曲折太多。

  孤独,不论青年还是中晚年,都没有能与之走在共同节奏上的帮手或者对手

  不够圆满,钻研了几十年,依然没有找到统一场论,论证其上帝不丢骰子。

  爱因斯坦除了在学术上,生活中其他的点滴实在没有太多的欢乐可言~

  本书结构

  时间顺序

  这本书讲了什么:

  第一章 光束骑士

  简介爱因斯坦的成就。

  第二章 童年,1879-1896

  简介了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工学院之前的人生

  温特勒一家与爱因斯坦结下了深厚关系

  日久生情,和温特勒家的玛丽陷入爱河。

  第三章 苏黎世联邦工学院,1896-1900

  大学期间,与欣赏其的物理系主任韦伯的关系也很艰难,就更不提其他老师了。爱因斯坦更关注新的事物

  爱因斯坦低估了数学的作用。

  在音乐方面,爱因斯坦也有自己独到见解更喜欢和谐的音乐。

  政治方面,蔑视一切权威。

  与米列娃的结合,更多的应该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毕业设计上和韦伯有了更大的分歧,好在其他科目成绩优秀,勉强毕业。

  第四章 恋人,1900-1904

  即使伟大如爱因斯坦,也不是全对的,第一篇关于毛细现象的论文的基本猜想错误的。

  毕业后的爱因斯坦找不到相关的工作,最终在格罗斯曼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份专利局审查员的工作。

  专利局的工作让爱因斯坦有不少科学思考的时间。

  私生女莉色儿居然身世不明不知去向。。。

  第五章 奇迹年:量子分子,1905

  1905年奇迹年中论文的简介。

  第六章 狭义相对论,1905

  介绍狭义相对论的发展。

  第七章 最幸福的思想,1906-1909

  几经努力,爱因斯坦获得了苏黎世大学物理教授的工作。学术理论也被业界接受。

  第八章 奔波的教授1909-1914

  索尔维会议

  与堂姐艾尔莎的暧昧关系。

  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纷纷出轨~~

  第九章 广义相对论,1911-1915

  广义相对论的发展。

  政治观点

  希尔伯特和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上有一致的观点,甚至时间也类似

  第十章 离婚,1916-1919

  米列娃综合更方面因素,最终在诺贝尔奖金诱惑下,同意离婚。

  爱因斯坦夫妇对莉色儿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第十一章 爱因斯坦的宇宙,1916-1919

  在天文站长启发下,爱因斯坦将广义相对论应用于宇宙

  第十二章 声名大振,1919

  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名声,爱因斯坦的生活变得没有那么压抑,与家人朋友人际关系也有所改善

  第十三章 四处奔走的犹太复国主义者,1920-1921

  爱因斯坦改变了反对民族主义,开始支持犹太人建国。

  德国高涨的反犹思想对爱因斯坦也产生了影响。

  爱因斯坦在各个地区访问,夹杂着个人和政治因素。

  第十四章 诺贝尔奖获得者,1921-1927

  爱因斯坦获得诺奖的前后。

  40岁后,爱因斯坦拥有良好物质基础,让他的思维变得固化。

  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态度

  第十五章 统一场论,1923-1931

  反驳量子力学,认为其不够严密

  宇宙常数。

  第十六章 知命之年,1929-1931

  五十岁左右爱因斯坦在德国自己出钱造了一所房子,花了不少钱。

  爱因斯坦的绯闻不断。

  儿子汉斯的婚姻收到了爱因斯坦的阻挠,然而事实证明汉斯的婚姻比他父亲的稳定太多了。

  访美

  反战

  第十七章 爱因斯坦的上帝

  爱因斯坦的宗教观: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事物的和谐有序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是那个与人类命运行为有关的上帝。

  第十八章 流亡者,1932-1933

  由于德国国内的政治原因,准备移居美国。

  希特勒上台,爱因斯坦在德国的家遭到了纳粹的搜查。

  和平主义观点有所变化,为了制止较大的恶行,小的恶行是可以接受的。

  第十九章 美国,1933-1939

  政治原因,正式移居美国。

  爱尔莎过世,爱因斯坦为此痛哭。

  爱尔莎死后,爱因斯坦和汉斯的关系逐渐修复。

  第二十章 量子纠缠,1935

  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依然认为其不够完备。

  与人合著《物理学的进化》

  第二十一章 原子弹,1939-1945

  西拉德发现核裂变,美国展开曼哈顿计划。

  第二十二章 世界公民,1945-1948

  介绍爱因斯坦晚年的政治观点。

  第二十三章 里程碑,1948-1953

  简介爱因斯坦的晚年科研工作。

  米列娃因病去世。

  爱因斯坦身体欠佳,腹部主动脉涨了一个动脉瘤。

  妹妹玛雅去世。

  爱因斯坦拒绝了任职以色列总统的邀请,这与他一生同客观事物打交道不符,自认不适合。

  第二十四章 红色恐惧,1951-1954

  美国国内煽动反对共产主义的气氛让爱因斯坦觉得与自己的信念不符,挺身反对。

  第二十五章 最后的时光,1955

  晚年的爱因斯坦仍然投身于科研和促进和平主义。

  感叹自己数学工具的局限。

  尾声 爱因斯坦的大脑和心灵

  爱因斯坦死后大脑被人偷偷拿走,甚至分发给他人用来研究爱因斯坦为何如此伟大,也存在一些研究报告,但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确认其准确性。

  读这本书的动机:

  一集就被美剧吸引了,关于科学、关于人生。

  作者:

  沃尔特·艾萨克森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读了挺久的

  对我的影响:

  评分:

  80

  相关书籍: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爱因斯坦传(精装珍藏版)》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