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塘路》是一本由野象小姐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住南塘路》读后感(一):过来聊哈天吧
Dear小象:
近来没做噩梦,老是梦见一个面容模糊的人在分别的时候,在沮丧的时候,轻拉我过去拥抱,似乎都听得见心跳。那种温柔让我想起阿乐说的,比噩梦还要触目惊心。
自从上次跟你讨论完,我就没再看过电子版了,一直想着买本书过来。此后便是从你微博和豆瓣上偶尔获知一两条关于这本书的消息。
大家都说写的好,确实写的好。只是你知道我吧,向来是不会写书评影评歌评这一类泛专业化的东西。所以,我想写信给你。这样的话,若是写深了写浅了也不必介意。我知道好多人写书评写到最后,把作者都弄糊涂了。谁说我表达的是这个意思了?!
顺着南塘路走,也许拐个弯,也许不用拐,你便望尽了村庄和山峦。
哪个名人说每个人都背着童年的十字架,就像阿乐背着自己的无恶不作的爸爸和懦弱的哥哥,小良背着坐牢的母亲和选择新生活的父亲。这些东西像是被诅咒了,看不见却时时刻刻悬在你的头上,任你走到南塘路的彼端,任你升入无污染的高空,只要轻轻念一句咒语,你就立马陷入深渊。
十字架在额头上,那就用它来祈祷,十字架在脖子上,那就当成项链,十字架在手臂,那就当成刺青。
一提起家人,阿乐就心慌。阿乐心慌的是为什么总摆脱不了十字架。可是最后,老式的花边枕头和床单、周围的生锈的钟,摆的乱七八糟招蟑螂的柜子,发慌的杂志和报刊,墙角靠着的暖水壶和茶杯。它们都用暗哑的声音说:回来吧。
小良的十字架是隐形的,这一点要亏你伏笔埋的好。只是让我感觉他的十字架缓慢升起来的时候,一并将他的青春和梦想连根拔起了。
阿乐是被爱人三番五次的抛弃,不是另觅新欢的抛弃,不是惧怕未来的抛弃,那是什么抛弃咧,是不是青春期遇见的爱人注定要抛弃,注定要被抛弃,以此证明我们的青春血色和浪漫兼具。
“我是个大烂人,彻夜酗酒,不守时,说话喷唾沫儿,什么书也不念,不好好呆着只爱高危险运动,乱丢垃圾,乱操大爷,只有一点好,就是爱你。”
在香格里拉的青石板路上,你提起无赖这首歌,我们都笑了。不知道为什么,刘耀明的这句情话让我想起那天稀拉拉的雨。
爱人不见了,躲在春深处了。你不要学布谷叫引他出来了,他有他的人生了,你有你的南塘路。
阿桃好美哦,美人都是有资格的,被宝贝,被嫉妒,所以才会在被伤害的时候乱射毒箭吧。
我一直觉得朋友的关键词就一个:仗义。不论你是对是错,是强是弱,都该在你受到欺负的时候,毫无疑问的站在你这边,为你出头。
所以阿桃是把阿乐当朋友的。所以阿桃的刻薄和欺骗,我刚开始时难以接受,后来想想,确实是阿乐伤害在先。爱情是自私自由的,但是伤害到好朋好友就不好了。阿桃的利箭再毒,阿乐也得接着,那是她欠她的。
我爱阿乐,她接着了。
遇到的事多了,听说的故事多了,慢慢就知道,人人都不该被轻易责怪。Ada有Ada的难处,甜心姐有甜心姐的难处,梅太太有梅太太的难处。
你每天走在街上,坐在办公室里,这个人讲八卦笑的咯咯响,那个人买了名牌在转圈儿,还有谁心怀叵测,你老觉得他随时伸个腿要绊你。可是,你们都不知道,彼此的人生,有多少暗影。
无法理解的,都不应该被妄自揣测。
我想,这就是你轻描淡写背后的深意吧。真是这样的话,不得不说,你混入社会一年多,心智阅历都变得好厉害。
至于李渊和Ryan,是爱情里的光亮,我要忍住不想。不然今晚我又要做梦了,噩梦不要,温柔自便。
【南塘路上有一只猫和一只狗,它们在打架,你停下了饶有兴趣的看,起风了你都不知道。风卷走了落叶卷走了炊烟卷走了卡车卷走了农民卷走了误会卷走了末班车。
Yours甜妈
2012年10月16日写于图书馆
这是个看了开头就会知道结尾的故事,每个人物出场之后你就能知道他是怎么来的,他会怎么没。女猪脚是个女屌丝(好像很多小说的女猪脚都是女屌丝),她的屌丝男友有一天突然离家出走了,女屌丝的女朋友是一个白富美,白富美深爱着男屌丝并且因此憎恨女屌丝。之后出于生活所迫,女屌丝被迫与一个男GAY生活在一起。就想你想的那样,女屌丝毕业后成功的与白富美分到同一个公司工作。白富美也如同你想的那样出处为难女屌丝。当然了,按照故事的发展一定会出现一个拯救女屌丝的高富帅,于是咱们的外国高富帅就出场了,并且按照惯例渐渐爱上了女屌丝。就在女屌丝走出失恋阴影打算跟国外高富帅一起生活的时候,高富帅的妈出现了。在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狗血电视剧之后,我们很容易的猜到高富帅他妈一定会对女屌丝说:你连切糕都买不起你不能跟我儿子生活在一起。就这样,饱受打击的女屌丝最后幸福的和男GAY生活在了一起。
最后我再补充两句,这就是典型的柯艾出品,那一大波作者好像都是这个套路,你们就不能写点别的么?高中时候只在《最》里看过野象小姐的短篇,当时觉得不算惊艳但至少你总是让我耳目一新啊。不过这本书我只能说它就是路边文,并且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家住南塘路》读后感(三):好不容易
“我叫阿乐,我的男朋友不见了!”
从封面到内容,都是朴素的,人人都可能经历过。可野象小姐最过人之处,就是有能力把一件小事,写深,写动人!我不想写一个多浮夸的书评,一个劲的说他多好。这是一本好书,读它,就会懂一些人生中的打击,其实不算什么。只要人们还在,人生,不过是过去了的东西就只是回不来的东西,我们的任务只是过好现在,让今天比昨天好。
这里面,每一个人物都不坏,尽管阿桃伤害了闺蜜,可那是阿桃最真的行为,她是一个锋芒毕露的角色,我们只可以说她真,不会说她坏。
人本身就是如此,很可能在一种影响下,如一只刺猬一样,伸出全身的刺来反击。可在反击过后,我们却又留有不忍,后悔。
治愈题材的小说,我一向不是特别爱。可这一本,却无缘无故吸引了我。读完它后,我越发觉得,人生之乐,皆由于心。阿乐原谅了那么多人,可为何自己却没有多获得一点幸福?不是,阿乐其实是最幸福的,尽管刘耀明逃跑,Ryan的妈妈讨厌她。可她从未放弃,一直在寻找自己的错误,寻找真正的快乐。
这个结局,初读完时,有种想再翻翻后面,找后头的文的感觉。即使没有,还是会翻。
最后以这样的话结尾吧:
人生无事话春风,何为乐,何以乐。
(小番外:我其实有过一件改变了我的事,我有一个好朋友,他跟我表面上关系很好,所以我什么都跟他说。可我没有想到,他一直背着我给别人说我坏话,我自使再没和他说过话。现在我依旧交朋友,可再也没那么大意什么都说)
《家住南塘路》读后感(四):人生这条路
每个人大概都只是在自己的南塘路上来来回回,失意时,只够格在城乡结合部徘徊,经过自己不断奋斗,好不容易走到富人区,还没来得及回味,又迅速被打回原形。但是,只有这种起伏跌宕,才能算的上是人生,唯一不变的,只能是永远不服输的向前走。
小象的作品其实看的并不是很多,《午时风》加《家住南塘路》两本而已,觉得还不错的原因在于,作品还是有内容的,觉得有一点不好的是,还是有点偶像剧的影子,给人些不现实的希望,灰姑娘遇见王子的桥段还是存在,虽然不是美好结局。是个男人都会喜欢女主的设定好像也不是太好。
迷恋青春文学的原因,可能在于,更加接近自己所在经历的人生,感觉快从青春文学毕业了,我觉得这个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成长。
《家住南塘路》读后感(五):表面漂浮内里还是沉的紧
对于野象的印象我还得从第一篇看到的《青春少年样样红》一路捋过来,现在印象深的有《是我不是梦》,《春雷惊虫鸟》,《山顶冬天不太冷》《会修车的街灯男孩》。举起双手发誓绝对都是从脑子的印象里挑拣出来的,因为按照我烂的不行的记性,要列出作者的作品名称人物,绝对会一股脑的全去搜一遍。可见,我记得有多深。
这个题目不是空穴来风。包括第一本书在内,到这本书做一个短暂的停顿,人物都绝不是简单的天真的纯的好像不是这世上的人一样,总有几个内里藏着小阴谋小手段一步一步铺展开来,结果总是被主人公的一腔宽容和无所谓给柔化的人。
看这本书我只当看一个故事,一个在周末早晨起床无事消遣的故事。不过看到一半,我突然觉得“我去,这人物设定一样一样的啊”这样说也许太垄断。不同的背景情节,甚至还加入了外籍人员,但是看到阿桃的勾心斗角后,我很容易就联想到野象的第一本书《午时风》。同样是少女间的勾心斗角,同样是一个拼命计较,一个无事人。
阿桃对阿乐说“我最看不惯你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我想大概就是这样的走局吧。
回到题目来说。我很喜欢野象的文字风格,跳脱的轻盈的,是沉闷午后也不会介意阅读的风格。一开始一股脑认为是词汇的选择,清新的则可以,但是后来再看一些作品,同样的词汇组合起来也许就是“简单”“平静”(都是褒的不能再褒的褒义词)但是就没有这股劲儿。说来也是奇怪,现在脑里想到她有一篇里写医生开药单,自己心里“平平仄仄平”,感觉可爱又贴近。
这样的风格自然而然很容易让人有一种浮起来的感觉,不真实。不知道是故意要去按一按还是就是在这个时候想要去揭露一些东西,基于这个社会上的,不能说是黑暗吧,那多俗气,一些习惯就在这样的风格下自然而然的展开了。这也是一个作者的选择吧,我自己来说,相对于浮起来的东西更感觉踏实了“你看,即便是这么童话的故事里,还是有我得经历的操蛋事儿啊”这样的想法。
这是一篇兴致来了随意打的,好像是难得的不透露情节。全不在书“评”上。只是一个有风无太阳的清晨,奄哒哒的电视,被等待热水的饮水机,一双冻的乌紫乌紫的手,突然很享受键盘劈啪的声音罢了。
也好,写给的,是我喜欢的作者。
《家住南塘路》读后感(六):人生一直 在路上
从拿到这本书起的第二天开始看花了不到2天就看完了 对于喜爱的书我总爱见缝插针地看 上课老师扯开话题我抽出书来看 下课我不活动乖乖坐在椅子上看 等吃饭的空隙我也看
好像有那么一种预感 告诉我 它值得你这样看
结局是在去往医院的车上看的 路途颠簸 一字一句地看 心腔里的感情一点一滴累积 随着颠簸也逐渐砰砰砰地要跳出来
我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结局
无言的结局 无疾而终
可这往往也是人生的结局啊 很多事情你来不及做 你已经做了 你正在做
就被迫宣告提前结束
这结局恰恰这是人生最好的反应
我们拼命要逃开各种我们害怕 厌恶的东西 实际上你在向它走正步前进
速度时缓时慢
人生像扎进我心口的一根针 尖尖地 只是一下子蚊子咬的感觉 不痛不痒
你也像扎进我心口的一根针 只是你是毒针 我会死 因为你
何以乐何以乐 以你乐
你是不服输 你是青春 你是岁月 你是爱
你也是我最爱的野象小姐
《家住南塘路》读后感(七):无法躲避的前尘和未来
漫无目的地在图书馆的大书架间游走,偶尔能碰上一些心水书籍,那瞬间的喜悦,不亚于在茫茫人海中遇见心仪的男子。而这个冬日午后,我邂逅的是这一本《家住南塘路》。
故事一开头就投下了一枚威力未知的炸弹——“我”的男朋友不见了。“我”是何乐,因着“男朋友不见了”这件事情,牵扯出与好朋友的纠葛,或者说,是好朋友的愤怒和嫉妒终于爆发。新工作,新同事,新上司,新房东,还有,新的男朋友。“我”以为终于能够摆脱过去的难堪与耻辱,开始“新的”生活和人生的每一刻,都被现实磨得支离破碎。即使从未奢望过要折腾生活,只是想平平淡淡笑看风云,但所谓的“新生”,从未真正降临于何乐身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亲情矛盾,父亲离世,新男友的消失,同事的刁难,好朋友的被骗和犯罪......生活有千百种模样,唯独“幸福”这一种尤其匮乏。
“一个人连自己的未来都不好好努力,不好好担当,承诺两个人的未来不是胡扯吗。”
“假如你是逃跑的惯犯,我要如何说服自己同你走下去。”
男朋友失踪了,“我”却成为好朋友阿桃眼中冷血无情、不管不顾、不知珍惜的失职女朋友。然而两个人之间的种种问题,又怎能一一对外界明说。共同的问题不解决,却回回只会逃跑的男朋友,这一次,也一如既往地把难堪留给了“我”,转身一去无影踪。
但毕竟是爱过的人。“我想,找到他,找到他实实在在的本人,将他从无数次的梦中叠影置换到眼前;找到他,当着他的面将胆怯、心悸一一掏空,呼吸一次痛一次,再忍着剧痛将勇气、甘心、坚强填回去;找到他,无处遁形的思念从四面涌来,狠狠击垮自己后,能成功爬起来离开;找到他总好过驮着他名字的咒语朝前走。被他影响自己的生活,时间越久越亏。”这个当初向全世界表白对何乐的爱意的男孩子,即使现在抛开一切,逃到天涯海角不知何处,“我”还是想要找到他,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他能够释放“我”被爱情重创的痛楚,只有找到他,“我”才能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可是,找不到,这个曾经深爱自己,或许现在还爱着自己的恋人,连重生的机会都不给“我”,音讯全无。
所幸的是有朋友,有很好很好的朋友。然而快乐可以分享,痛苦是否真的也能分享?看起来总是没心没肺混得风生水起的小良,实际上却是不幸家庭之下的又一牺牲品。“一直以来,我以为只有自己背负同龄人没有的负担,只有我是不幸的。内心震撼地摇晃,而我不能表达任何。此时,共鸣是一种伤害。”不是所有的悲伤哀戚都能够被安慰,有时安慰甚至是一种多此一举的自以为是。我把难堪摊开给你看,不是想要你的任何怜悯,更不是想要获得你对于我人生耻辱和悲哀的认同。彼此都是伤者,有着无法治愈的伤,然而弱者与弱者的抱团,获得的却并非是渴望的温暖,或许是另一种更无力的弱小。
生活的取予从未预示。“我”奋力拼搏的年年月月,仍旧不过是在南塘路上的走走停停,“我”想要从穷困潦倒不堪回首的南塘路这端,奋力游溯到整饬有序幸福安康的南塘路那端的愿望,一再被烈火和寒冰来回轮番折腾,直至明白再也无法躲避前尘,再也无法期盼未来。
我喜欢野象小姐的作品,无论散文抑或小说,在她的笔下,生活的真实面貌就是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有喜有忧。她不用多么华丽的辞藻堆砌出多么残酷绝望的桥段,但点点滴滴的哀愁无奈却是浸染于琐碎杂乱的写实情节中。
人生百态,没有哪一番是完美无瑕的,所有的路途选择都有迹可循,有同类相应。“人这一辈子能像路一样笔直向前就好了。而人往往不同意自己笔直,他们停止一处,比如我爸,他不想离开南塘村,不屑于拥有更多明亮的东西;有的人爱好转弯,它们迷恋柳暗花明的人生刺激;有的人迷恋违反规则,热爱反叛的快意;有的人倾慕冷门,偏朝田间泥径去;有的人心中装着无数条路,指向四海。我冒着雨走在南塘路上,我是被遇见的大多数人。”
时间从未拒绝过任何人,无论好坏,无论善恶,它抚平的伤痛是你愿意放手的过去。正如最后当何乐已经不再将自己与往事捆绑的时候,前尘终于有如烟散去的迹象。
“有人欠你一个交代,欠你一个对不起,可是在时间缓步下,这一切都轻如鸿毛了。当伤口变成化石,还需要你以怎样的方式治愈呢?没有,没这个必要了。”
《家住南塘路》读后感(八):生活的真相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情绪其实挺复杂的,一方面我是非常期待野象的新书,因为这是野象真正意味上第一本现实题材的小说;另一方面,我又担心自己期待太大会有些失望,倒不是说不信任野象的实力,我只是担心这小说是否合胃口以及野象的描写手法。看完第一章,我的心渐渐收了回来。
我非常喜欢第一章,为什么呢?因为它流畅啊。在我看来流畅是一个好小说的必备要素之一,就像我那么喜欢毛姆,因为他的小说从来就不卖弄不生涩。另外一点特别招人喜欢的是,第一章画面感特别强,几个主角悉数登场,而把他们集中在梅太太家又是非常好看的写法,因为有人才能生事才能激化矛盾啊。而读者们我们不就是喜欢看这种唇枪舌战的画面吗?加上野象一贯有自己的语言风格,简练又不是画面感。又因为这次野象挑战的是现实题材,她语言的犀利程度远超过我的想象。
在看到阿乐在公司被Ada训话或者被教育的时候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压力,这就是一个作者的本事。
如果一个优秀的作者只能掌握某一种特定的风格,或者说不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提炼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他也不能称之为优秀了。很高兴,野象做到了,这就说明她在进步。我绝非只是站在一个脑残粉的角度在一味夸赞,我说的是我看到的客观事实。
补一句,如果在《午时风》中野象比较遗憾的没有把花梗这个形象塑造好的话,那么在《家住南塘路》中她把阿桃这个角色塑造的非常立体了。她太真实,爱憎分明,有血有肉,优点和缺点都能清楚的看见。在我看来,阿桃是花梗的一个延伸。
说说对于文中人物的看法吧。
阿乐是种生活,小良是种理想,Ryan是个梦。
阿乐是个充满正面力量的姑娘,即便是男朋友跑了,和好朋友闹翻,家里情况一塌糊涂,可是她知道,生活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多怜悯你一点,日子你还是得过。所以找工作租房子努力积极面对人生是她唯一的选择,而刘耀明正是某种强烈的对比,我想这样的爱情的破裂和爱与不爱无关,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差异造成了最终的分开。就像野象在文中说的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深刻“为什么我要去看守另一个独立的人格”。
不得不说,小良是这本书里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人物。我说了他是一种理想。我喜欢他游戏人生的态度,我喜欢他不深仇大恨不苦闷自己的家庭,我喜欢他博爱妹子的小花心,我喜欢他会弹钢琴的手,我喜欢他是个天才,我喜欢他有那么多朋友老是在为他的未来着想在积极地为他努力着。我甚至喜欢他对于孟悠的态度,因为既然给不了别人幸福就放别人一条生路,这是一个负责的男人该有的态度。小良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理想,而是阿乐阿桃梅太太他们一群人的理想。我没想到的是,最后野象把这理想打碎了,所以这本书要告诉你的是生活它原本该有的模样,她不想营造一个梦境教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幸运的那一个,唯有认真生活才能把生活过好。虽然这样的做法残忍了点,关上书的那一刻我最不忍的就是小良。
好担心野象会把关于Ryan的部分写成偶像剧,因为Ryan太美好,阿乐和他在一起又显得太幸运。我一度以为他们会真的幸福的走下去,因为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时候,都有想要拥有美好的时候,可是不要忘了,梦之所以为梦是因为它还会醒。
我很喜欢野象关于游戏中那个陌生人的设定。那是个缓冲,因为在现实中有太多负担,没有那么多人会那么认真地去听你的心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而事实上日渐成熟的你也不会坦诚自己的心事,那会显得很蠢,并且没有安全感。所以陌生人是多么安全的一个存在,你对他他对你除了游戏没有任何交集,不用担心明天一早被他认出不用担心被他耻笑你丢了男朋友,不会因需要参与彼此的人生而感到压力。可以随便聊随便说,这种和陌生人人之间的诉求会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其实还没那么糟糕。
这个陌生人,就是李渊,一个同性恋。不要一看到同性恋就把它和当下许多的青春小说划分在一起,因为它也是在是颠覆了我对以往大家对于同性恋的认识,野象摆正了一个态度,就是他除了喜欢同性之外和我们没有任何区别。
在黎达和阿乐的很小的篇幅中有一个段落让我很动容,就是阿乐去黎达家找李渊的时候对于黎达的那一大段的追问。其实在现实里如果对于陌生人问出那一大段话其实挺不合理的,可是出现在这里合理就在于阿乐也是同样经历的人,她在黎达的时候也在问刘耀明也在问自己。所以你会觉得即便在努力工作其实心里还是充满不解的酸楚,特叫人动容。
所以在情节的设置上看得出来野象也是下足了功夫,因为不管是阿桃的伎俩,小良最后的结局,还是Ryan最后的离开,以及关于李渊去云南的机票揉掉的桥段,都让我在看到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这样。这些全部都会让你心情跌宕大呼好爽,虽然最后我会觉得难过。
算了,我不想去肢解一本小说或者某个篇章。把太多所谓规则或者技巧的东西拉出来说反而会泯灭作者的灵气,这是不公平的,有的作者写东西就是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我觉得野象就是。
野象还有一点特别好的是她从来不过分煽动情绪,夸大悲伤,她的文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股正面力量。不仅仅是这本新书,在以前她很多的短篇小说中都有体现,那些被分手的,暗恋的,寻而不得的女生从来都不是充满怨气。她们努力追求幸福,即使失败也清清楚楚光明磊落。在《家住南塘路》里,野象把这种正面力量带到语言里,所以文章特别好读。而且其中许多段落是时而犀利时而俏皮时而正经,让你读的时候没那么大负担,轻轻松松就读完,但又会被其中一些语句所吸引,这是语言魅力。
“他不主动解释,我便不追问;我不追问,他便闭口不谈。双方的性格都不服软,如此陷入一个坏的死循环。”
这是文中关于阿乐和刘耀明的一个描写,为什么提出来是因为野象说在书评结尾要写自己的一个秘密。其实这谈不上秘密,只不过是一段我不能以真实态度面对的情感。我讨厌懦弱的人,所以更加不能允许自己懦弱,在和曾经喜欢的人相处的时候彼此都不懂什么叫迁就,常常大小声最后变得大段大段的沉默冷战,彼此都是不服输的人,软性的话语说不出口就一直这么揪着,最后累了只好散了。我不知道对方是怎么样,我只是觉得我大概还是更爱自己一点放不下身段放不下姿态,所以把喜欢变成累赘,特别辛苦。所有关于恋爱的美好在我这里都浅尝辄止,最后回忆的时候是大段的沉默和后悔。不过我还是很感谢生命中曾经走过这么一个人,让我变成了更健全的人。
最后要和妞说,下次见面一定和你找个味道棒极的路边摊,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一言为定!
《家住南塘路》读后感(九):这只是我的碎碎念
看小说看电影时,难免把故事人物往自己身上扣。你看,阿乐跟我多像:寒门子弟,独立要强,个性耿直,坚持原则。。。哈哈,这算自夸么。。可是呢,我没阿乐那么好命,大家都喜欢她,Ryan,刘耀明,梅太太,Ada,小良,孟娇。。。。。。当一个人活得很出彩时,悲催的身世背景什么的也可以是绚丽的陪衬吧。是不是叫“反衬”的手法?
得了得了,且说这本书。
我用了一个下午一个晚上一口气看完了整本故事。一气呵成,甚至不给人一丝喘息的机会,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读完之后乍一回味,怎么这么不像象妞写的呢?没有往常的清新空灵,不再是单纯的我爱你你却无法抵达,多了几分俗世的油盐酱醋,少了几分青春酸涩。是的,小象你的确已经长大了。
可细想起来,阿乐何尝不像唐影花图,不像那个眼神犀利,横冲直撞,势必要亲撞南墙的少女呢?
少女终归要长大,再美的正太也会有胡茬儿大叔的那天,正如小罗莉免不了成为Mrs.XX。
我说不出什么深刻的话,也想不出什么专业的词儿,作为一个只知道这个故事很好看野象小姐我很喜欢的小小Fan来说,再无法给出更客观全面的评价。野象小姐已经成了我青春期的一个符号,一种情愫,一种无法言说的温暖与感动。她和她的文字伴我成长,给予我能量。
的确,这一次我看到了象妞的进步(上一本绘本让我很失望的说),也看到了她对生活和读者的诚意。
还记得小象相册里有一张隔着铁棱窗户外面有绿叶和阳光的照片,突然间想起了这个。
《家住南塘路》读后感(十):也许是我太贪心
其实以前对野象小姐没什么好印象 主要是因为这个貌似花痴的名字
于是想说那她写的文章肯定也特少女和做作 不适合男生看
但事实是我是蠢货 爱“以貌取人”
这本书是我在书荒的情况下买的 本来并不抱有任何期望
但是在看完第一章后 就立马被吸引了
我的看书速度差不多一个下午就能看完
但是这本书我却扭扭捏捏的看了4天 为什么?
因为我不舍得
文中 除了作者时不时的 “至理名言” 和毫不做作的剧情以及描写 让我印象深刻外
对人物的描写也是很棒的 【每次聊到小可爱的时候,描述的句子都能笑死我。阿桃的爽快。阿乐的“小强势”。ryan的阳光帅气 等等】
可是
也许是我太贪心
觉得刘耀明在文中的比重不是那么大【或者说重要,也许我对爱消失的人心存偏见····】
觉得一些人物在书结束前没交代清楚 【可能作者刻意】比如小可爱后来怎么就不见了····
觉得对Ryan的描写有点老套 【我在国外也呆了几年 有钱帅气阳光又开朗没心机的老外其实真的没几个·····不过有心计的中国妈应该不少····】
觉得读到快结束的时候 作者在收尾时有点仓促 一些事情都是浑沦吞枣 【这个成语是这么用的吗·····】比如 主角的母亲怎么回事......
这些是我的一些见解 可能也不完美吧
最后想说的是 买这本书 就一定不会后悔 觉得能学到一些 【关于成长的故事】 也能瘦一些 【笑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