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心是孤独的猎手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1 04:5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经典读后感10篇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一本由[美] 卡森·麦卡勒斯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80元,页数:3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一):你有Theme Song吗?

  最近在看陈笑黎老师翻译的《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心是孤独的猎手)》,看到一段话一个人地铁里傻笑了会,引得隔壁一个好多天没有洗澡的大叔侧目:

  “然而不管什么时候 --- 不管她在干什么 --- 音乐无处不在。有时她边走边唱,有时她静静地聆听内心深处曲子。她脑子里有各式各样的曲子。有的是在收音机里听到的,有的就在她的头脑里,不必从任何其他的地方听到。”

  “聆听内心深处的曲子”,太美好表达了。想起了本科特别喜爱的一部美剧《Ally McBeal(律政俏佳人,这个中文译名实在是无力吐槽)》。

  这部剧拍得挺早的,第一季是在1997年出的,一共五季。第四季中Ally的男朋友就是著名的小萝卜特•糖妮童鞋(Robert Downey Jr.),该季的season finale中两人发展未明,让下不到第五季的我揪心了好一阵子。

  《Ally McBeal》的导演是大卫•凯利(David E. Kelley)童鞋,也就是著名的《Boston Legal(波士顿法律)》的导演。

  跟《波士顿法律》中大篇幅大篇幅华丽法庭陈词不同,《Ally McBeal》更倾向于chick flick(小妞电影),片中大量的是Ally的内心世界。所以我更喜欢《艾莉的异想世界》那个译名。导演用温暖可爱镜头把Ally各种莫名情绪和夸张的想法展现出来了。是真的展现,比如当她觉得自己很没用的时候,镜头中的她就会不断变小不断变小,或者被一个大吊车扔进垃圾桶

  Ally最触动我的是两件事,或者说是两个仪式

  一是每日的第一口咖啡。不像忙碌的我们,每天借助咖啡清醒自己的时候总是还没注意,就已喝完。Ally说,每天的第一口咖啡是特别的,你要闭上眼镜,慢慢地闻,去感受它,然后一点点地碰到纸杯口,让嘴唇沾上那温暖的奶泡,然后再轻轻地喝上一口。

  二是她有theme song。当她心情好的时候,脑海中就会响起一首固定的歌,这是那个比她还要神经兮兮的心理医生教她的治疗方法。有时,走在行人匆匆的街角,Ally突然心情很好,theme song就响起,她甚至会跳起舞来。这让我想到为什么很多时候电影比生活诗意许多,或许就是有背景音乐的缘故

  走在漂亮街道,坐在公车里看着窗外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有时也会有曲子划过。当然了,没有座的日子一定是没有背景音乐的。

  最后,翻出Carson McCullers的《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对照着翻到了开头那段话:

  ut all the time - no matter what she was doing - there was music. Sometimes she hummed to herself as she walked, and other times she listened quietly to the songs inside her. There were all kinds of music in her thoughts. Some she heard over radios, and some was in her mind already without her ever having heard it anywhere.

  虽然翻译有时会降低原文魅力,但此处,陈笑黎老师的“静静地聆听内心深处的曲子”似乎比卡森的“listened quietly to the songs inside her”更美。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二):人物世界观没有变过

  心是孤独的猎手,讲的是每个人在能够理解自己的那个人出现以前都非常孤独。书里的每段人物关系,都是倾听者诉说者的关系,就好像快乐建立在它之上的,这和我所理解的,快乐是建立在彼此在一起度过开开心心的小日子不一样

  哑巴毫无保留地对一个只对吃感兴趣的傻胖子好,只是因为深信不疑着傻胖子能理解他!书里他平时把手深藏在口袋里,一见到傻胖子才疯狂手语样子真挚到无语。之前我觉得人际交往跟本不该如此。现在我觉得,哑巴才是最聪明的人,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没有任何回报,即使傻胖子还会指责他做得不好的地方,但这对哑巴来说无关紧要,对胖子付出,这就是哑巴想做的事。

  刚看完电影《金氏漂流记》里面有个很孤独女生。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被世界抛弃,就觉得自己身心健康,没病,这是不对的。有些“不正常”的人精神富足,精神的富足从来都不依赖群体。有些“正常”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三):孤独的歌。

  乍看此题,以为“心”是捕获“孤独”的猎手,后来看英文题目才知道“心”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的猎手。

  我曾以为世上不肯存在真正的孤独,后来发现自己想多了。就算真正意义上的孤独不存在,但,我们切切实实无法排解的孤独会一直存在。(能排解的孤独就不是孤独了。)我曾以为世界上存在着某种共鸣等待发现,【犹如《虫师》某集所提到的捂住耳朵听到的活火山一般的声音持久不断激荡。】但抛开时间超越空间的存在何其难也!更何况需要马不停蹄地向你狂奔!【我又何尝为了谁这样狂奔过呢】有陪伴,便想要追求更多的契合点,而哪有那么多完美的契合点?人天生就是一种不会满足生物

  有人说,你一直都在找个依靠,靠父母,靠丈夫,靠儿女,最后发现你谁也靠不了。反而你,成为别人的依靠。书中的每一个人,何尝不是互相依靠着过过呢?这是一本太孤独太孤独的书,没有契合,只有依靠;没有理解,只有信念;没有永恒,只有孤独。永恒的孤独。

  主角辛格是个哑巴,这个特质引来了许多人内心的话语,他们以为辛格懂。但他们在辛格身上看到的,何尝不是想要栖息在辛格身旁以排解孤独有却依旧孤独的自己呢?【“虫师”银古也有天生招虫的体质,无法久居一地,只得漂泊一生。以虫为生,却可能被虫当作巢穴,这又是好还是坏呢?】

  好在结局并不惨,但平淡中藏着千丝万缕的孤独。最后一句:“当他最终回到屋里时,清醒地调整了自己,准备迎接早晨的太阳。”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正能量失去辛格的他们,终于也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们都是猎手,如果没有足够的“猎物”,边无法支撑我们接下去的生活。而辛格的猎物,只有安东尼帕罗斯一人,他将一切都给了安东尼帕罗斯。但我却不认为他理解辛格,正如辛格丝毫不理解哪些待他如知己的人一样。

  此处插入一则笑话蚯蚓一家无聊。小蚯蚓把自己切成两段大羽毛球去了。蚯蚓妈妈觉得这方法不错,就把自己切成四段大麻将去了。蚯蚓爸爸想了想,就把自己切成了肉末。蚯蚓妈妈哭着:“你怎么这么傻?切这么碎是会死的!”蚯蚓爸爸弱弱地说:“突然想踢足球。”

  蚯蚓爸爸会死吗?像辛格一样?我无从得知。但要留住一部分自己,留住一部分孤独自己吞咽,才不会因丧失陪伴和倾听而变成空壳。肉末和肉块如此简单便可分清,肉末是濒死的状态。那么人的感情呢?怎样才是察觉到已是一份危险之极的感情呢?

  如果辛格真的存在,如此孤注一掷的感情,耗尽生命去维系,去追逐,那么大抵有吧。

  可能我们每个人心底都住着一个辛格。Singer is in everybody‘s heart,he keeps singing a song which cannot be heard even by himself.因为他天生是个聋哑人。没有把内心的歌声唱出来,也没有认真倾听任何人。他一直只是他自己。

  我们都是猎手,我们都是猎物。我们无比孤独,我们彼此依靠。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四):孤独的很可爱

  清早,他们从住所出来,手挽手地走在去上班的路上。两个伙伴很不一样。带路的是那个非常肥胖、迷迷糊糊的希腊人。夏天,他出门时总是穿着黄色绿色T恤——前摆被他胡乱地塞进裤子里,后摆松散地垂着。天冷一些的时候,他就在衬衫外面套上松松垮垮的灰毛衣。他的脸圆圆、油油的,眼皮半开半闭,弯曲的嘴唇划出温柔呆滞笑容。另一个哑巴是高个,眼睛里透出敏捷智慧。他穿得很朴素,总是一尘不染。 生活总是这样,辛格与安东尼帕罗斯的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或许也是因为两人之间的相同感受与行为,因为帕罗斯的简单,喜欢吃喝睡,彼此间相互扶持,当他生病后,性情大变,最后被他的表哥送到了当地的精神病医院,辛格剩下一个人了,没有人会懂自己,在咖啡馆吃简单的食物,简单的消耗所有时光,就这样在中央,自己吃着简单的饭,帮助了杰克,比夫,医生,他们把辛格当做是可以诉说的对象,他们不知道辛格也孤独,或许有时候这个世界太多的诉说者,缺少倾诉者讲述着他们的孤独与苦闷,辛格也孤独,不仅仅是无法诉说的话语,也是无法诉说他对他们的孤独的无奈,一直在准备去医院看帕罗斯,一共三次见面,每次的相见都是对他的孤独的所有排解,帕罗斯的情况每况愈下,知道最后辛格知道了他的去世,是啊,懂他的那个人去世了,那他该如何去存在呢?孤独有谁明白呢?算了算了,走吧,走吧,我来找你了,最后对准枪口我的孤独我一直记得你,我拿着我的孤独来找你了。 比夫与媳妇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恶化,一直在找寻一个懂他的孤独的人,懂他的好心的人,看到辛格每次一个人吃饭时,他就知道或许他就是那个懂他的人,可能没什么所谓的懂不懂,只是有人可以将心里的孤独说出来就好了,或许从来就是自我期待吧。孤独在于他来说或许就是整个房里都是妻子味道,却仍然要认真生活,辛格自杀后,自己的生活仍要继续,整个镇子都散发着孤独的味道。 杰克一个落魄理想主义无产阶级,他读很多的书,世界太黑暗,总是看不到他的那片光明。他麻醉自己,当过游乐园管理员,他仍要生活,找到辛格大谈理想主义,辛格去世后,他拿着行囊去另外的地方,即使身无分文, 医生的孤独,自己对孩子期望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可,他给孩子取伟人名字,一直在他的身上蔓延着一种由于种族歧视气息,没有人理解他,辛格去世后,随着自己的女儿去了另一个地方。 米克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喜欢音乐,喜欢美好的事物,在舞会中没有人理解,她与身边朋友的关系,在学习音乐,喜欢在辛格的屋里去听音乐,她将生活看成了两个空间,里屋和外屋,这个分隔也许就是现实与自己的真实的分割线。辛格去世后,去工作,穿上了高跟鞋衣服,知道了坐的时候要跷二郎腿,学会了生活。 所有的人都在以自己的生活的改变应对辛格的去世, 世界上有爱者,也有被爱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往往,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蓄积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每一个恋爱的人都知道这点。他在灵魂深处感到他的爱恋是一种很孤独的感情。任何一次恋爱的价值质量纯粹取决于恋爱者本身。 可能针对的不仅仅是两个相爱的人,孤独的诉说者与倾听者,也是这种表达的情感,这个世界太吵了,诉说者太多了,我们依旧可以倾听所有人的感受。孤独是我们的固有属性,你永远躲不开的情感。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五):讲和

  r说要跟生活讲和,我不太理解的觉得自己跟生活关系很好。今天一直看着闪闪讲话她好可爱,有让人好羡慕性格,突然意识到我是不可能拥有的,一直想变成这样那样的人,应该放过自己了,跟自己讲和。

  r像 心是孤独猎手 里的哑巴,哑巴有他自己的希腊人,但其他人就只有哑巴了。r是我的哑巴。

  书第一次在学校宿舍r的床上看到,这个名字记了好多年,大学买了放很久都没看,来上海以后看很久都看不完,看完以后觉得没什么意思。现在已经看完很久了,总是想起,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敲击一下。

  那是一个逃离不了的小镇

  补:

  老头说我没才华,这也是要接受的呢。太痛苦了,我竟然没才华。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六):人人都是孤独患者

  前天不经意间扫到末尾几页的一行字,提早知道哑巴最后死了,就不太想太快看到结局。然而,今天还是看完了。说不上难过,也许是我这样的摩羯座本身足够孤独,能hold得住孤独。

  但真的是很丧。

  在人群里总是倾听不诉说的哑巴,人人都自以为“他懂我的意思,他能理解我”的哑巴,像上帝一样能给予他们平静和希望的哑巴,他其实也只是个孤独重度患者。他把在伙伴面打手语诉说不停的双手插进口袋,他安静又绅士地点头微笑,他彻夜彻夜地无法安眠,他的“知音”伙伴被送进了疯人院。整个故事里的人只有疯了的安东尼帕罗斯不孤独,他只关心有没酒可喝和有没东西可吃。真相真是个一点都不美丽的误会。疯子死了,哑巴自杀了,其他人的孤独和恐惧又重新像暗夜一样笼罩了下来,他们绝望地发现,除了哑巴的房间,他们无处可躲藏。然而哑巴已经不在了。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七):你听不见我的孤独

  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总是在一起。如果Antonapoulos 没有生病,Singer和他必会平淡如水地共度余生。现在,只剩Singer一个人在镇上。他的生活中出现了4个人:“纽约咖啡馆”的老板,房东家的女儿,激进的白人,愁苦的黑人医生。他分别成了让他们每一个人信任的朋友。

  iff Brannon经营着一家热闹的咖啡馆,最喜欢在柜台后面细细观察每一个客人。他同情弱者,乐善好施。经常将店开至破晓,在丧妻之后更是如此。他将思念之情寄托在妻子生前用的“佛罗里达”花露水上。他阅人无数,所以眼光更清透。他冷眼旁观,偶尔介入,迅速抽离,到最后,他仿佛看破红尘,不再执着。生活继续。太阳照常升起。

  12岁的Mick 热爱音乐,会跑到离家很远的街上偷听有钱人家收音机里播放的乐曲,她的“里屋”中安放的是她谱的曲,她伟大的音乐梦想,她要去会下雪的国度的计划,她对Singer的奇怪感情。然而一年后,她却打扮得像17岁的少女,工作赚钱,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里屋”去审视她的梦想。而她的梦想,除了Singer,便再无人知晓了。

  Jake Blount 有宏大的政治理想,对美国的现状极度不满,为公民的蒙昧痛心,他想为改变黑人的悲惨命运做出自己的贡献。可惜,他没有办法将他知道的“真理”宣扬给所有人,到头来也还是单打独斗。他时常酗酒,醉了便滔滔不绝地向Singer诉说他的苦闷,他觉得Singer能懂他的失望和愤怒,且只有他能懂。

  Copeland医生理智地认清了他的同胞所处的境地,他身为医生,救死扶伤,自己却患肺结核。他想改变现状,所以他对自己、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以至于他们对他心生隔阂。他博览群书,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前瞻理论,希望他的族人能克服愚昧,赢回平等。他认为Singer是犹太人,是和他们一样饱受苦难的民族的一员,认为Singer是一个心怀悲悯的人,懂得他们的挣扎。所以他由衷喜欢这个白人。

  inger 只不过是微微笑着,专心看着他们翕动的嘴唇。他欢迎他们的来访,只不过是希望这样能缓解他对Antonapoulos的思念,希望这样能暂时驱散他的孤独感。他不会知道,就因为他是哑巴,他承载了镇上人民希望他具有的一切品质,他变成一个睿智、深沉、懂得一切苦难的人,他成为了每个人的上帝,会慈悲地关照着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孤独有了寄托。其实,人需要的,有时候只是一个能装下你秘密的私人口袋。Singer的口袋是Antonapoulo,在他眼里,面前这个痴痴笑着的胖希腊人理解他所“说”的一切。所以每次见他,他都接连不断地挥舞他的两只手,告诉他的伙伴他所经历的一切故事。可是后来,Antonapoulos死了,他便也失去了活着的动力,于是很干脆地,他自杀了。

  人们都很羡慕哑巴,因为他就像生活在真空里,听不见所有喧嚣的嘈杂的世故的俗气的噪音,也没有言语,只剩下澄澈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说话者身上。这种特质让他们安心,并放心将自己的秘密告诉他,也希望他是跟他们一样的人。就像Singer自己说的:“她(Mick)知道我是聋子,却认为我懂音乐。”每个人都根据自己对Singer 的愿望来描述这个哑巴。就像每个人心中的上帝都不一样。我也以为Singer至少内心是平静的,直到看到他写给Antonapoulos的信,字句浓烈,思念满溢。他向他的伙伴述说他一个人生活的孤独,他对周围人的不理解,他对他们圣诞节会面的期待。他像热恋中的人儿一样计算着他们已经分别了五个月二十一天,他怀念他常做的食物,怀念他痴痴的笑。他将他在记忆中不断美化,所有的缺点都被粉饰成可爱的举动,他渴望和他再生活在一起,可以每天清晨在分别时深深地望进他的眼里。但是后来,他小心翼翼地拎着一篮新鲜的草莓去看他,他却不在了。他一个一个地吃,吃到味觉麻木,然后在火车座椅上沉沉睡去。

  看到评论说这部小说是“同性恋小说”,我不能认同。尽管卡森•麦卡勒斯的描写如此细腻,描绘的依恋如此深刻,我以为这只是因为侵入骨髓的孤独需要有人抚慰。Singer不会说话,他是别人的“上帝”,可他也需要一个让他依恋的上帝。

  你希望我理解你话语里的孤独,可你却永远听不见我的。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八):孤独源于缺乏共鸣

  龙应台女士说过,智慧出自孤独。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孤独是可怕的,因为没人懂你所以孤独,没有理解所以孤独,所以,可以认为,孤独源于缺乏共鸣。

  对于这本书而言,主人公大概属于两个哑巴,不,应该是辛格。而吃货安东尼帕罗斯只能算是本书的主要配角之一。除此之外的配角是咖啡馆老板比夫·布瑞农,激进青年杰克·布朗特,抱有音乐梦的小姑娘米克·凯丽,以工作为自己的使命的考普兰德医生。辛格和五个配角的故事撑起了一本书。

  安东尼帕罗斯是辛格十年的朋友,在没有出事以前(安东尼被送往疯人院),他们过着稳定的生活:他们工作,散步,聊天,下棋,小酌,等等。两个好朋友把无聊的生活过得十分有滋味。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往往好景不长,安东尼病愈之后将自己的躁狂症(个人观点)暴露出来,工作保不住了,他的老板兼表哥在无法制止他发狂的情况下将他送入疯人院。而最痛苦的是辛格。原本稳定幸福的生活突生变故,他无法面对两个人原本的生活环境,或者说无法面对与安东尼帕罗斯共同生活的痕迹,于是他搬家,离开了原本的生活地方。接着,他遇到了米克。

  米克是房东的女儿,是一个很酷的小孩。她喜欢音乐,并且很有天赋。她还抽烟,穿着男孩一样的衣服,性格也很鲜明,会照顾家里的小弟弟,但也唬得住别的小孩子,相当于孩子王一般的角色。在辛格入住以前,她觉得没人理解她,没人懂她。所以她常常一个人抽着烟思考音乐,或者说思考她的人生。而当辛格来了以后,她完全被辛格迷住,她觉得辛格懂她,所以想方设法去引起辛格的注意,最终她成功跟辛格做成朋友。小女孩开始脱掉短裤换成淑女的裙装。她有很多话跟辛格说,她觉得辛格都能懂。于是她毫无保留地将她的内心世界摊在辛格面前。而事实呢,辛格在给安东尼的信中提到,他只是能看到米克在说很多话,但他并没有真正懂得。而这一点上,杰克·布朗特的表现和米克是一模一样。

  杰克·布朗特是激进青年,他跟辛格诉说他的政治观点,他讲很多话,喝很多酒,慷慨激昂之际,会喝更多的酒,有时候还会找人打上一架。他跟辛格的相识源于辛格的善心帮忙。他的凌乱与辛格的整洁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就这样看似两个极端的人竟然也做成了朋友(或者说是杰克自认为的朋友)。杰克在游乐场工作,主要工作是修旋转木马以及收费和看场子的工作,工资不高,工作时间却不短。这不能偿还他的债务,却也仅仅是维持生存。他欠咖啡馆老板很多钱,直到后来他离开小镇的时候都没有还上。

  咖啡馆老板是个类似深夜食堂老板一样的存在,通宵营业,会赠送人们一些啤酒或咖啡,允许赊账,勤勤恳恳。在他老婆没有去世以前,他的生活看似很烦乱,其实这烦乱里隐藏着热闹与生机。而他老婆去世以后,他开始深刻体会孤独,于是他开始转变,用他以前不喜欢用的她老婆的花露水、洗发水等,通过这种方式去怀念。他不再上完夜班倒头入睡(大部分是睡不着)。生活的变化使得他更热衷于观察客人。于是,他与辛格走得更近。在不忙的时候,他也会去辛格的屋子里小坐。

  考普兰德医生具有高尚的品格。他以自己的工作为使命,不顾风雨地去出诊,甚至在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的时候,仍然坚持去给黑人看病,这是值得称赞的。而通过他女儿鲍蒂娅的描述可知,这个以工作为使命的男人的生活是凄惨的。他的几个孩子都不愿意见他,除了鲍蒂娅每周去跟他吃个饭。通过鲍蒂娅的叙述可以知道,这个医生是固执的,严肃的,甚至有些执拗和可怕。医生心里却是希望自己的信念能够传递给下一代,可是却没有孩子愿意去接受。

  其实,这几个主要人物代表了几类人。米克是青春期拥有自己的梦想并憧憬着去实现的人,而在青春期找到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并且往往拥有的梦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导致梦想不再,所以她迷茫且孤独;杰克是青年期找到自己信念并希望他的信念被认可并被发扬的人,而这种人往往是不能够被大众认可的,所以他孤独;比夫是青年后期成家立业以后与妻子等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当家庭成员离开时又会各种思念,这种矛盾如若不能妥善解决带来的孤独感仍然会磨灭一个人生活的信念;考普兰德医生则代表了老年期的人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比如沟通障碍、管教过严等,这些都会让孩子逃开。最后,辛格与安东尼的友谊可以是任何人生阶段的,而朋友如果不在了,可能生活的意义就没有了。

  在读到安东尼被送往疯人院的时候,我就猜到了安东尼会死掉,没猜到的却是辛格会选择自杀。不管米克、杰克,还是比夫、考普兰德医生,辛格都没有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因为辛格听不懂他们的话,有时候,并且是多数时候。在健全人的眼里,好像辛格一直都是平静的、温和的、不急不躁的,所以他们都特别乐意把辛格当成朋友,去诉说,或小坐。因为通过辛格,他们的孤独感会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而当辛格自杀之后,每个人都要做出相应的反映:医生身体更糟了,被送到乡下休养:杰克在打了一架之后离开小镇;米克丢了自己的音乐梦,为生存忙碌:比夫依然经营他的咖啡馆,而心态上不知道变化了多少。

  人生而孤独,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这孤独之中找不到自己。

  (这大概是我写的最酣畅的一篇了。抛却政治因素,看完感受到的就是这些了。)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九):请给我来一杯孤独的宿醉

  三联书店出版的黄色封面上印着五个淡淡的小字:

  孤 独 源 于 爱

  轻轻地落在“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上面。

  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找到I712.45,盯着这个五个字琢磨了好久。合上书后,斜着眼睛又对着他们发了好些时间的呆。

  Carson McCullers笔下的孤独各有其性格,就像爱的千姿百态,孤独也大多不能被另一种孤独理解。

  爱,很多时候,是一场虚张声势而又刻骨铭心的独角戏。

  而孤独,有些时候,也不求能抓住什么,跃迁到另一条生命轨道。 和“小资产阶级的感伤”不同的是,某些时候,某些人,他们遇见一种孤独后,便不幸地把生命注入了那个容器里,从此再也没有别处可以存放他们的灵魂。所有遇见,都是在映照那个容器里蜷缩着的自己。

  所幸而更加悲哀的是,我是一个一知道这是痛,就只顾着嗷嗷叫的小傻逼。遇见一种任何一种小孤独,便知道那是要割掉灵魂的一块肉的,打死也不愿意把任何灵魂注入在里面,便裹挟着爱兵荒马乱地临阵脱逃。关于善后,也不用亲自埋葬,那些日常所积攒的无色无味的灰尘也会慢慢盖过所有残存的五感,把无意义消解,再归结到无意义中。

  可惜的是,那些在时光的呼吸里,沉入湖底看不见的阴谋,被McCullers笔下的几个人物搅得不得安宁。不知何时死在记忆长河里的孤独们,终于决定冒个泡儿打个卡。

  喂,孤独我问你,你是求而不得吗?是问而不解吗?是在黑暗的人群中砥砺前行吗?还是一个不留神断裂的整片星空?

  孤独着一袭西装,手插在口袋里,笑而不语。

  大概长到十五六岁时,就彻底和疯狂说再见了。所有的喜欢都拴着克制的项圈。就连孤独,也是一种克制的孤独。现在回想起来,大概高一那一年妥协,使我永远和自己诀别了吧。

  我深爱着的那个世界,已不是我所爱的那个样子;而我所要前往的世界,把我的心关在了大门的外面。

  孤独,是被迫一个人做一个抉择。一个被千万人所推搡着,而没有一个人站在你身旁的抉择。你面对的是死循环温柔的侧脸。困惑,挣扎,尝试又失败,直到徒然变得麻木,执着生长的根茎包裹住你的全部。

  “该是时间放手了”,似乎有个声音,有个念头……

  不,孤独的灵魂从不懂得顺从。

  ”比夫呆呆地立着,陷入沉思。突然他感受到一股悸动。他有些晕眩,背靠柜台支撑住身子。在一道迅疾的光明中,他目睹了,人类的斗争和勇气,人性永恒地流过无尽的时间之河,那些辛劳的人们;那些——一个字——爱着的人。他的心灵开阔了。但只是一瞬间。他同时感到危险的警告,恐惧之箭。他吊在两个世界里。他意识到自己正望着面前柜台玻璃的脸。太阳穴上的汗水闪闪发亮,他的脸扭曲了。一只眼大,一只眼小。狭窄的左眼追忆过去,睁大的右眼害怕地凝望着未来——黑暗的、错误的、破灭的未来。他吊在光明和黑暗之间。在尖酸的嘲讽和信仰之间……

  他走向门口时,不再摇摇晃晃了。当他最终回到屋里时,清醒地调整了自己,准备迎接早晨的太阳。

  大概,我们中幸运的少部分,能够成为这位写在结尾的比夫。爽爽快快地洗把脸,往心里喷点秘密的香水,泰然自若地区迎接早晨的太阳。

  在所有暴风雨一般的交锋之后,在交织穿梭而又平行远去的人群之间,让那些闪闪发亮的邂逅和暗暗啜泣的孤独都找到合适的归宿,让不合理的结局合情,为漆黑的未来留一道伤口,叫那温柔的阳光舔舐孤独。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十):孤独是什么

  断断续续看完这本书,不确定我是否真的看懂了。

  辛格整洁、温暖、善良,是这五个人内心的灯塔。然后辛格不懂这五个人,他的心全在伙伴身上,对他们每天絮絮叨叨的话,他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是出于良好的修养,他真诚、倾听,没有任何评价和质疑,完全地、包容地、倾听,并尽力去帮助他们。他们也不懂辛格,对于这个几乎每天都见面的朋友,突然自杀了,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同样不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多讽刺,相伴不一定相恋。

  孤独是什么?

  孤独是每个人其实都只在乎自己要说的有没有说完,自己的情绪有没有释放,自己期望得到的回应有没有出现。没有人真正关心你在想什么,你的想法只与你有关。

  孤独是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唯利是图,内心的冷漠和自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心是孤独的猎手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