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鬼小隼》是一本由(日)河合隼雄 著 / (日)冈田知子 绘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90元,页数:216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哭鬼小隼》读后感(一):《小隼》里有我的童年
轻松畅快的悠然了 在这样一样闲置的周日上午。 入梦是我重回学校,学霸摸样的架势,一改我读书时的狼狈。
读过 我又温习了一遍童年那给我的 在当时叫不出味的滋味“怎么偏偏是我。。。。” 孤独 二字 在书中 小隼 “有兄弟真好,他们懂我”一语道破 ,不得不觉独生子女的独享的好,和孤独的长大!
有趣的童年玩乐 呈现在眼前 摆在眼前的可口棉花糖般小甜味 单纯而美好,至少我是众多独身子女中难得具有 很要好团结的堂兄妹 表兄妹。 孩子头 领着我们抓知了 和姐妹兄弟 扮演当时流行于我们之间的剧目。 新白娘子 , 公主与侍卫 女长官与侍卫! 我们距离产生美好,同时又过年过节 短暂而又珍贵的相聚!即使这样也有分帮结派 吵架斗气的时候。哼哼的狠下口 不再理他! 下一次的游戏中又忘记了!
种种 原因结婚后疏于联系的长大的我们 。不应该!就打个电话给我的你们!
《爱哭鬼小隼》读后感(二):玩也是学习(by林少华)
《爱哭鬼小隼》是河合隼雄的遗作。一九二八年出生的河合是日本荣格派心理学权威、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奠基者。他也是著名文化学者,一度出任日本文化厅长官。
说起来,因为翻译村上春树作品的关系,我同河合至少“相识”十五年了。据我所知,不喜欢同人交往和应酬的村上也还是有两位朋友的。一位是原哈佛大学教授杰·鲁宾(Jay Rubin),另一位就是河合隼雄。村上写完《奇鸟行状录》之后同河合对谈了四次。四次对谈中,多少涉及儿童教育的内容,出现在他同村上围绕《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的两次对谈中。虽是只言片语,但见解显然不同凡响。例如,关于学习或用功,他宣称“若说拼命用功就能变得了不起,那就更是天大的谎言,纯属无稽之谈” 。还说日本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从上小学就开始用功,以致忽略了“人生智慧部分”的学习,“用功这东西是同人生毫无关系的东西”。相反,他认为玩也是成长:“孩子们总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以孩子的方式干着坏事成长的。”一句话,玩也是学习。
这本书可以说是这一教育理念的形象表达,有趣,有理,有益。或者说,河合隼雄是以这一想法来写《爱哭鬼小隼》的。小隼和同学打架了,又为此撒了谎。妈妈严肃地告诉他打架没关系,但撒谎绝对不行(见“青山的小周”)。在“义侠黑头巾”中,孩子们在橡树林里扮演古代义侠耍枪弄棍,舞剑操刀,打得难解难分,度过了格外愉快的一天。“去河边吧”中的河边更是让人开心,一伙男孩子脱得光溜溜地跳进水里嬉戏,上岸又跑着躲马蜂,在小屋里避雨。雨后“阳光洒落下来,照着田间的水稻和岸边的树木,看上去闪闪发光”。在“秘密基地”中,小隼和同学们在危险的护城河边玩耍时被校长看见了,本以为会受到严厉训斥,没想到校长在他们保证不再重犯之后夸奖他们是“很出色的孩子”——冒险精神和认错勇气受到鼓励,小隼的眼泪夺眶而出。
玩也是学习——这一教育理念也可以从《给未来的记忆:河合隼雄回忆录》(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版)得以印证。如他父亲认为,孩子们的本分就是玩,只要尽兴玩就好。他还为此给孩子们立下规矩:只能星期六在家看书,其余时间必须出去尽兴玩耍。在父亲的影响下,一家人看重的是生活的实质和快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拼命学习以求出人头地。有趣的是,说事与愿违也好,阴差阳错也罢,兄弟六人长大后都事业有成——一家人用结果证明,玩也是学习。读这本书,除了有趣,如果说还能给我们带来启示,我想莫过于这一点。
不得不承认,当下中国的父母和中国的孩子忽略的,恰恰是这一点。
《爱哭鬼小隼》读后感(三):谁说男孩子不可以哭了?
在我年少的时候/身边的人说不可以流泪/ 在我成熟了以后/对镜子说我不可以后悔。。。 人在日日夜夜撑著面具睡/我心力交瘁/明明流泪的时候/却忘了眼睛怎样去流泪。。。 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好累/开始觉得呼吸有一点难为/开始慢慢卸下防卫/慢慢后悔/慢慢流泪 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微笑背后若只剩心碎 做人何必拼得那么狼狈/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尝尝阔别已久眼泪的滋味 就算下雨也是一种美/不如好好把握这个机会/痛哭一回 ——刘德华《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曾经听过有个男孩改编了这首歌词,叫着“男人流血不流泪”,现在想想,还是哭吧哭吧不是罪来的痛快。 有段时间没看育儿书,最近看河合隼雄的《爱哭鬼小隼》,想起上一本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小豆豆和小隼,同样的日本作者,笔下童年故事温暖而美好。 看小隼的故事,难以想象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临终的遗著,看他写的故事,感觉真实,仿佛身临其境,和他的几个兄弟一起玩乐,感受着小隼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小豆豆的故事里没有兄弟姐妹,有的是一个独特的女孩不一样地视野和看问题地角度。小隼是六个兄弟中的老五,在手足情深中氛围中成长和感知,故事里以爱哭的小隼敏感细腻的感知来呈现一个个温情的故事。 想起我自己来,我天性有点敏感爱哭,记得小时候动不动就用哭来表达情绪,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哭。长大了懂事了,偷偷哭,哭什么呢,大约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后来我自己当了母亲,总烦躁孩子哭,婴儿初期,尖锐不安的哭,时常让我无所适从,让我不知所措,让我惶惶不安。大一点要东西哭,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总归她不会说话,要用眼泪来表达一些需求。我会觉得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哭呢?后来我突然想到,时光倒流,曾经我也是一个爱哭鬼啊,为什么现在身为人母,要嫌弃她呢?这不就是讨厌曾经的自己么? 还有小隼的爸妈,身为六个男孩的父母,他们非但没有烦躁,在文字和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两位温和睿智的父母,小隼爱哭,又怕别人说男子汉爱哭丢人,妈妈说:“小隼,真正悲伤的时候,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没有人会告诉小隼男孩子也可以哭,妈妈却告诉他,男孩子也可以哭的,他如释重负,拿到了妈妈给的秘密武器,其实哭了又怎么样,现在想想,大人或者周围人阻止孩子哭,这样才苛刻。
《爱哭鬼小隼》读后感(四):孩子的成长是每个人的修炼,不仅因为孩子,更因为我们也这样走过。
由于每天地铁时间长的很,困得要死,但好处就是有时间看看书了。这本书是最近的地铁读物,虽然作者说是虚构的故事,但也都来源于作者生活本身。孩子的心理反应和教育理念充分展示。很多在大人眼里的小事在孩子心里却是大事,家长、教师们的权威影像在孩子内心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孩子们之间有他们自己的小社会,同样,孩子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优点和弱点,在不同的事情上会有不同的结果。最后就是有一群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家庭很幸福。作者是心理学家,可惜在写作此书时中途病逝,要不然故事会更有趣更有意思。回想自己小时候也是有很多趣事和很多心事,现在看小家伙慢慢长大,他应该也有自己的心灵天地了。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包容,慈爱,明理,通达的父亲。孩子成长的路上引路人的角色虽然不轻松却也是快乐幸福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爱哭鬼小隼》读后感(五):曾经都是爱哭鬼——读《爱哭鬼小隼》
《爱哭鬼小隼》是很薄的一本书,读起来大概只要一个多小时。全书看起来很像是作者追忆往昔,回忆童年的作品,但作者遗孀在后记里面说这是个虚构的故事。
主人公小隼家有兄弟六人,都是聪明活泼,正直善良,唯独小隼是个爱哭的孩子。喜爱的幼儿园老师辞职了,眼泪夺眶而出;担心落到池塘的橡树果实回不了家,泪流不止;第一次和同学打架被老师留校,回家撒谎,却被妈妈和哥哥们安慰说“打架没关系,撒谎可不行”,难为情的抹眼泪;和同学在护城河岸建“秘密基地”,被校长发现找去谈话,回到教室发现所有同学都在等他,眼泪再也止不住……
对小隼来说,四年级前,一天不哭都是很难得的了。所幸的是,家有六个男孩子的爸爸妈妈,并没有因此指责“天天哭,你看看哥哥们,好好学学他们”;四个哥哥也没有讥笑“爱哭鬼,像个女孩子,不要跟着我们玩”。相反的,妈妈说“真正悲伤的时候,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哥哥也在他为橡树果实担忧而哭的时候说“小隼真是个善良的孩子呢!橡树果实回不了家也不要紧,会在那里发芽,长成橡树的呀!”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小隼才从最初苦恼自己是个爱哭鬼,到慢慢不再讨厌自己是个爱哭鬼,甚至在小朋友嘲笑自己“只有女孩子才哭吧”时,反击说出“真正悲伤的时候,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反倒是哭的孩子更了不起呢!”
合上书,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个爱哭鬼,虽然是个女孩子,特别爱哭似乎也不被理解,尽管自己的成绩在班上总是数一数二。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妈妈说上午遇到数学老师了。老师说我什么都好,就是太爱哭了。妈妈只是重复了一下老师的话,也并没有指责我,可是我却又忍不住掉下眼泪来,而且哭起来就没法收拾。妈妈见我哭的停不下来,生气了,让我再哭就不要吃饭了。于是,那天我带着半饱的肚子去上学了。妈妈不知道,我在数学课上哭,是因为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说我不如姐姐,而我只是因为马虎做错了一道简单的题目。到大了些,虽然不会再因为这些事情哭,却也还像是泪腺特别发达。有次坐公交车看到电视里播放的新闻,一名小学老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挡住了冲上人行道的客车,牺牲了,眼圈就红了。但又怕旁人看见,就使劲憋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无独有偶,另外一次也是在公交车上看到类似的新闻,自己忍住了没有打湿眼眶,却看见站在前面的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眼眶发红。遂感叹,原来自己不是个怪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神经也越来越粗壮,也越来越变得不那么容易哭了。
相信很多人和小隼一样,和我一样,小时候都是爱哭鬼。也许你恰好也是生长在小隼那样的家庭,得到理解、呵护和温暖;也许你也只是被贴上了爱哭的标签,只能经由时间、经历来磨炼成长。然而初为人母的我,愿意像小隼的家人一样,在孩子哭的时候,试着去理解他,去安慰他,去接纳他。其实除了哭,书里还描述了小孩子的各种小情绪,欢喜,怀疑和无奈。相比大人而言,小孩子的情绪可能更敏感。这些,都需要为人父母的我们,用非常细腻的心,才能感同身受。市面上铺天盖地的育儿圣经、秘籍,常常是各成一家,自成一说,看得越多,就会发现越多的矛盾,让人不知所从。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大家都想建立的,那就不如读一些类似《爱哭鬼小隼》的书吧。只有我们从内心深处去了解,认识孩子,才能更好的陪伴他们的成长。
《爱哭鬼小隼》读后感(六):你家也有一个胆小、讷言、爱哭的孩子吗?
羞辱文化,在敏感胆小的孩子身上体会很深。“你家孩子好像话不多嘛”,“有点腼腆,像个女孩子嘛”,每次我都会微笑着坚定地回应,“不会,他很棒!”
我的小侄子,聪明又善解人意,天性使然,从小便不是一个“自来熟”的孩子。
而我们周围的环境,是多么苛求一个小小孩必须热情地打招呼,圆滑世故地周旋在大人们的社交场合中,“这样没有礼貌哦”,“你的孩子真内向,性格不太好呢”……
我的孩子也是个细腻敏感的孩子。有些害怕和顾虑,在他们觉得自己力量小的时候会特别突出,在安全感保证、有爱的鼓励、以及他们慢慢的成长中,他们会抛开这些害怕,但细腻敏感的天性往往不会有太多改变。
更深地理解他,在时间的长河中,你会看到敏感细腻的孩子如何穿过自己,勇猛成长。
∥ 我要和我的孩子一起,勇敢地说“不”。∥
我的小男孩Beta两岁五个月,这是一个被标签为“terrible two”、难缠又可爱的两岁等等的时节。
在一次生病之后,他变得不愿意和小孩交往,在陌生孩子身边会不自在、想逃离、寻求爸爸妈妈的支撑。
这让社交爱好者奶奶很是抓狂,看到陌生孩子就躲的Beta让她颇没面子。经常会用一些刺激性的说法来激励他——“人家弟弟比你还小,你怎么这么没用”,诸如此类。这样的招数在小Beta身上并不奏效,却激起了爸爸妈妈的强烈反感。
一天,我带着Beta到学校操场的沙坑玩沙,他带着自己心爱的大小两辆翻斗车高高兴兴出发了。
夕阳下,我在跑道上锻炼远远地看他玩沙,他兀自沉着的、心无旁骛地一铲一铲挖沙、装沙、倾倒。直到星月涌现。过去的一整年里,这样的时刻是我们的日常。
这一天,过来了一个奶奶领着她可爱的小孙子。不一会儿,我便见她带着小孙子玩起了Beta的翻斗车,被晾在一旁的Beta搓着小手不知所措,抿着小嘴想哭又没哭。
再过一会儿,他起身四处找妈妈,跑到我这儿来,“妈妈,要抱抱,要回家”,看着他委屈的样子心疼极了。
“你的翻斗车可以给弟弟玩吗?”我说。
“要翻斗车,要回家。”
“你不想借给弟弟玩翻斗车,是吗?”
“不想,要自己玩。”
“那你可以和弟弟说,我要玩翻斗车,请还给我。妈妈陪你一起去拿回来,好吗?”
eta踌躇了许久,终于伸出小手让我牵着一起走过去。
“弟弟你好,哥哥想要玩翻斗车了,先还给他好吗?另外这个玩具借你玩”,我和小孩的奶奶商量着说。
奶奶把翻斗车拿过来的一刻,小孩“哇”地一声就哭了,奶奶用异样的眼光看了我一眼,哄着孙子说:“这个哥哥太小气了,奶奶给你买”。旁边另外孩子的奶奶也起哄说:“小孩子要教他学会分享,不能太自私了”。
eta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我俯身帮他收拾玩具,说:“小Beta不是小气的孩子,小Beta可以自己玩自己的玩具,但是如果要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就要先征求他的同意,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也可以不给Beta玩。”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仿似解脱了一般。
在我们的文化里,包括我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感受到这些来自外部世界的“敌意”——毫不相干的路人、N年没打过交道的远房亲戚……他们肆意评判你或者你的孩子,高高在上,挥舞着道德的鞭子,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以自己的标准指指点点。——我要和我的孩子一起,勇敢地说“不”。
∥ “真正悲伤的时候,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
在飘洋过海的日本,有一个爱哭的男孩子,叫小隼。他有多爱哭呢?
“没有一天是不哭的”,“一旦因为什么事心里‘倏’地一阵感动,无论怎么咬牙坚持,眼泪还是会不听话地流下来”。
小孩子哭一哭本来无所谓,但在1928年的日本,军人势力羽翼渐丰,“男孩子不可以哭”的观点流行全国,所以他因此总感到自卑。一个敏感爱哭、且因此自卑的男孩,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呢?
这时候,妈妈对他说了一句非常非常重要的话,这句话使孩子彻底放下内心包袱。使他轻装简行,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
妈妈说:“真正悲伤的时候,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
因为这句话,小隼不再讨厌自己,而且努力寻找自己爱哭的原因,当再次遇到别人因为自己哭泣而奚落时,他勇敢地说:“就算哭了又有什么!反倒是哭的孩子更了不起呢!”小隼接纳了自己的情绪,由自卑转向了自信。
这个小男孩,便是日后日本心理学界的巨擘河合隼雄先生,《爱哭鬼小隼》以自传体形式写就,是他最后的遗著。
小隼妈妈的这句话,沉沉地击中了我。我也要做这样的妈妈。——我在心里下定决心。我也要像她一样,永远站在真实的孩子那一边。
那一刻,我已经学会怀抱毫不动摇的心,对我的孩子说:“没关系,真正的自己也很好。”
(本文已发表于公众号“大小孩”(daxiaohai222),更多0-6岁的育儿交流请关注大小孩哦,期待和你的遇见)
《爱哭鬼小隼》读后感(七):小隼——世间千万宝贝的代名词
每一个喜欢探索的人都会对心理、自我解读感兴趣,家有宝贝的父母更是如此。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期待自己能够从容、自然、完美的解决宝宝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爱哭鬼小隼》是一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描述小隼在小学期间生活成长的故事去解决小朋友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这本书故事轻松,字句简单,大人小孩都能看。大人可以从中学习如何更好的和孩子沟通,解决孩子的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孩子可以从中学习如何与同学、朋友、爸妈沟通,同时也了解同年纪的小朋友们的想法,知道自己不是特例,大家都一样。这本书尤其对于内心敏感的孩子来说是更好的委婉、成功的教育书籍。
书中也有很多插图,冈田知子绘画的。虽然对画家了解甚少,但是看了书中的插图,有种国画水墨画的感觉,色彩鲜明,其中也不乏各种细节。每幅图画都会配合当节的内容,本人觉得这更有利于孩子的想象和思维的拓展。
虽然我还不是家长,但是从这本书中我也学到了如何与小孩子沟通,如何更好地化解他们心中小小的忧愁。知道了怎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心理没有那么多负担,可以让他们活的更轻松,更快乐的成长。
听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平时生活中什么样,从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到。在小隼的生活中我也看到他父母的为人处世方面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这种影响是健康的、良好的。我觉得这种影响有利于小隼的成长。比如小隼和同学去捡废铁,不知不觉捡到了陌生人家里,被发现后并没有仓皇而逃,而是自我介绍然后道歉。本来我以为这就足够了,看了后面才知道,小隼的爸爸知道此事后又让妈妈拿着蛋糕去那家拜访,一是道歉,也是可以沟通感情,互相了解,答谢人家。从故事中看,他的爸妈做事总是那么善始善终,有头有尾,从不对付了事,有耐心、对待孩子是平等的,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不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想要的爸妈么?
书本身不复杂,逻辑简单,对于读者来说更多的是要思考。可能其中的故事如果是你亲身经历的,你会更深有感触。
《爱哭鬼小隼》读后感(八):呐,过去的你还好吗?
这是我在心理上觉得买的最贵的一本书。
200页的书,定价是36.90元,而且不是纯彩页。
我是在北京的火车站里发现他的,他安静的躺在书柜上,绿色的书皮,一个男孩在这个背景之间,抿着嘴,皱着眉,眼角挤出两滴泪水。
老板说,不打折。
于是我走出去,然后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间,有一种很强烈的念头,如果这次不和他想见,不知下次会是何年。
于是我转遍火车站的所有书店,嘿,只有那家卖。
无奈,进去,拿书,付钱。
小心的放在包里。
经过火车的颠簸,和凌晨回家的疲惫。
窝在自己的被窝里舒舒服服的睡醒,拆封,感受。
满满的洋溢着爱。
那种缓慢的,不沉重的,但是环绕在你身边的轻柔的爱。
那样的童年,虽然是小孩的自我觉醒与成长,但是正是因为有不沉重的关爱,让他跌跌撞撞始终走在一条通往光明的路上。
听闻日本的男人一般是比较沉默的,在家庭之中是绝对的权威,也不会和妻子女儿谈心,而只是工作回家之后喝完妻子准备的啤酒,钻进妻子泡好的热水中,然后倒头睡。
小隼的父亲,每晚会和母亲一起喝上一杯酒,会在特定的日子带上孩子们进入平日不进的祠堂,全家其乐融融的唱上一首歌。
小隼的母亲,能够在小隼对自己怀疑的时候,说上一句“小隼,真正悲伤的时候,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在小隼打架说谎之后,说:“男孩子打架没关系,但是撒谎是绝对不可以的。”这位母亲并不是一味的宠爱儿子,而是在他软弱的时候,温柔的叮咛,在他犯错而不自知的时候,为他指明方向。
小隼的哥哥们,年龄不同性格也不同,可是他们都是爱小隼的,并且并不以小隼的爱哭而嘲笑他。
这样的小隼无疑是幸运的。
读这样的小隼也是幸运的。
好像自己的童年跟随着小隼的节奏慢慢的浮现在眼前。
想起在童年里那个自己。
淘气、捣蛋、爱哭,
但是,在那个时候,真实存在的自己。
这样的自己,也许未必有小隼那样的幸运。
可是也是经历过同样的迷茫,忍受着对当初的自己无法承受的痛苦。
现在回头一看,会心一笑,向过去的自己招招手,
喂,加油啊!
别输给现在的自己。
《爱哭鬼小隼》读后感(九):我就是爱哭,怎样
现今的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特别高,尤其是对已婚女性,必须自主独立(要挣钱养自己),应该贤良淑德(要自己孝敬自己,并且孝敬公婆),还要容忍包容(无视丈夫的一切非合理行为),现在的女性,对这些也都能够完成得很好,但是一旦有了孩子,这一切的平衡都会被打破。因为,养育一个孩子,比以上这些一切加起来都复杂和艰难(当然也幸福)。
现今社会地男性要求没有那么高,大多数人认为,男人能挣钱就好了。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在男性幼年的时候,这些人可是没那么善解人意。我们都知道,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时候,总是要被教育着,勇敢、坚强、可以直面一切困难,承担所有责任,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对!就是这样,那你怎么能为冰激凌掉地上了没吃到而哭鼻子?你怎么能为新买的遥控汽车被楼下的小哥哥弄坏了而哭鼻子?男子汉怎么能是个爱哭鬼,爱哭的男孩子怎么会有出息,快收起你的鼻涕吧!
谁说爱哭的男孩子以后就没出息,日本绘本界的大神河合隼雄立马跳出来打有这些观点的人的脸。《爱哭鬼小隼》就是最好的例子。《爱哭鬼小隼》是河合隼雄最后一部作品,是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以河合隼雄幼年时生活的小山村为背景,小隼的名字也是取自于他自己的名字,可以见得,河合隼雄是多么喜欢这本书和这个人物。在书中,河合隼雄也表示过,小隼的身上,有他自己的影子。
小男孩怎么就不能哭呢?难道小男孩身上只发生开心的事情吗?小隼也为自己是个爱哭鬼而苦恼呢。《爱哭鬼小隼》记录了小隼从幼儿园到四年级身边发生的故事,这个从小被父母和兄长们疼爱的小隼就是一个敏感,心思细腻,容易被感动的小朋友,一遇到事情就总是忍不住眼眶中的泪水。《爱哭鬼小隼》中,将这一切感人的、有趣的情感都记录了下来,这些故事感动着我们,让我们也在文字的这头默默陪伴小隼流眼泪……
实际上,因为感动、悲伤、愤怒等等情感流眼泪是很正常的事情,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成人还是小孩来说,都是特别正常的事情。哭泣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很多成人选择不在流眼泪并不一定是所谓的坚强,很有可能是因为麻木和冷漠。对于男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哭泣需要流泪,这是他们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难道在幼年、少年或者是成年时压抑自己的情绪就不是一件病态的事情吗?不是一件影响男孩子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事情吗?
真希望这个世界善意一点,放过手无缚鸡之力的成长者们。
《爱哭鬼小隼》读后感(十):别忘了孩子的天性,曾经我们也是孩子!
心理学大师的作品,果然很懂儿童心理,把小隼的心理和成长写得惟妙惟肖,很真实。
淡淡的文风,琐碎的细节,却有打动心灵深处的力量。
印象最深是故事里面的大人对儿童天性的呵护,孩子天性被接纳后就向上向善成长发展了。
这是我们这些大人最应该反思的地方,太多的时候我们粗暴地强加我们大人的标准给儿童,却忘了孩子当时的天性。
我们忘了我们曾经也还是孩子,忘了儿童时期的我们是怎么所思所想的,我们当时也多么希望有个有耐心爱心的大人接纳我们、引导我们。
所幸,心理大师河合隼雄没有忘!(遗憾的是,作者没有按计划写完就去世了,否则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感人的小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