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女人》是一本由(日)松本清张 著 / (日)宫部美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坏女人》读后感(一):《书法老师》里面的杀人方法还是可行的
松本清张好像是很老一代的推理作家吧,以前看过他的小说改编的《黑色皮革手记》《野兽道》等挺多电视剧的,我有些讨厌像是柯南,东野圭吾这样的推理作品,因为其中的犯罪嫌疑的布局手法太高妙,天时地利人和方面也实在是太巧了点。按照犯罪心理的说法,杀人者都是反社会者,既然是反社会者,要对抗无处不在的监控,警方的鉴证实力,只拥有一个普通人的精力和资源,要瞒天过海越来越难。
以前听人说最难破的就是随机杀人案件,不为财不为色,不为寻仇,街上看到一个陌生的人,随机杀死,逃离(没有目击证人没有指纹dna),我觉得主人公的犯罪方法有点类似于这一种,当然他杀的是情妇,原因也是因为情妇不断在经济上施压,他知道书法老师害怕警方介入调查,会帮助他处理尸体,而且书法老师也不知道他真实姓名,所以大大拉拉的把情妇骗到书法老师处杀死。作者也没有忽略一些小细节,比如说先灌情妇啤酒,然后发生关系,趁情妇安心睡觉的时候勒杀,而且情妇死亡的时候流了很多脏东西出来,这种现实感很强的东西也没有忘记描写。这样叫我觉得很赞,我觉得像男主角这样的平时循规蹈矩的上班族,即使计划再周密,真正的屠杀场面出现的时候也会措手不及,心理上承受了巨大压力吧。好像挺多推理作品里面警方都挺白目的,被杀人者牵着鼻子走,但是结尾,虽然案发已经三年了,警察还是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男主角杀死民子的事实,通过不经意间对男主的询问让男主角露出马脚来。刚开始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还有点觉得不现实,(当然很多小说都经不起推敲),不需要举证,只需要一时说漏嘴就可以确定杀人吗?因为我最近看了挺多犯罪现场调查什么的,总觉得男主角只要一口咬定不承认就行了,然后我就又想到也许警察只是想要证明自己的疑点而已,要证明男主角杀人,只要让被抓的书法老师前来指认不就行了吗?
好像因为松本清张是记者出身,所以积累了挺多现实发生的案件,让我觉得这种比较有现实带入感的案件比大部分都是想象犯罪的小说看起来要好很多。小说只要有一个明显的漏洞,整个故事就会不堪一击,看起来像是缺乏天分和努力的作者的敷衍之作,顿时叫人失去兴趣。
想了想还是半夜爬起来写写看完本书的感想吧。
也许是因为先看的《点与线》和《雾之旗》,同时受书名“坏女人”的影响,希望能看到唐泽雪穗式的恶女角色,于是在买这本书时抱了相当大的期待。然而看罢不得不说稍稍有点失望,可能因为篇幅原因,推理情节并没有想象中的精彩,于此同时,松本清张社会派风格也显得更加突出了,不如说《坏女人》就是一部社会小说集。
书分为两个部分,“寂寞女子群像”和“愤懑男子群像”。“坏女人”变为“寂寞女子”实在有点困扰。然而读完一群怅然的女子形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暗恋而不得,放逐自己的女子;孤苦重病,以为终于找到托付一生的人,没想到只被当成计划的一环的女子;纠缠情人不放最后被杀掉的女子;丈夫出轨被蒙在鼓里的女子...姑且算得上坏女人的,大概也就只有跟男人纠缠不清,要挟男人给钱的文子了吧。女人们的坏,似乎也仅限于追求个人幸福的自私。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相比东野圭吾塑造的美艳狠毒又聪明至极、没有一丝破绽的恶女,松本清张笔下的女人们更有一种真实感。男人跟情妇两看两相厌,想抽身而退却被勒索,这种新闻一定看到过吧。讨厌的坏女人们,颓废又无所长,靠男人来养活自己。就算过了这么多年,还是能从松本清张的短篇里看到现代社会的缩影呢。
跟女人相比,男人的问题似乎就显得复杂得多了。宫部美雪在导读写道:“男人们却都在与社会、官僚、公司机构、学会等,远比自己强大的组织战斗”,实在是一阵见血。也难怪看第二部分时,实在为卑微穷酸的男主角们捏一把汗。在这部分中,松本清张将社会派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最明显的当属第三篇《空白的设计》。本篇几乎就是纯社会小说,没有一点推理情节,情节也很简单,就讲了地方报社的广告部部长植木,为了挽回广告商左右奔走的故事。从开头植木发现大事不妙,到东京奔走还不得不忍受比自己年轻很多的职工的白眼与羞辱。其间疲惫无奈,连我这个女性读者看了都觉得心中悬了块大石头,只希望对方能够网开一面,继续对这家可怜的地方报社投放广告。最后对方公司课长来访,在盛情款待下显得很满意,一副不追究的架势。植木说自己终于睡了个好觉的时候,心中大石落地似的,我情不自禁也跟着松了口气。万万没想到,最后几百字,情势急转直下,在课长的暗示下,地方报社前途无碍了,前前后后奔走的植木却成为了牺牲品。最妙的地方在于,作者只一句话交代植木被迫辞职,对于植木的心情下落也不曾透露只字,只留给读者揣摩。这让我不由想到了《点与线》,小人物总是身不由己,善良刻苦的人似乎更被摆弄得彻底。想到错误的源头——森野编辑还能优哉游哉地继续打高尔夫,为了挽回大局四处奔走,焦头烂额睡不着觉的植木却“被辞职”,这对比也实在是让人难以释怀。
不过全书我最喜欢的,还是《来自远方的呼唤》了。女孩子大概都喜欢这种淡淡惆怅、求不得的故事吧?从一开始觉得“启子老是缠着姐夫真讨厌快点让姐姐姐夫过二人世界啦”,到启子跟不同的男人在一起,渐渐将自己放逐到远方,逼自己离姐夫的世界远远的,突然就觉得启子实在是可怜,再联想到启子躲进雾里呼唤姐夫的情节,忍不住想那时她的脸上是怎样的落寞表情。
除了正文,宫部美雪的导读也是相当有趣的,吐槽自己的姐夫,被小说里的男人气到不行的语气都十分可爱。不知道松本清张看到宫部美雪如此入戏有没有被逗到笑出来呢~
《坏女人》读后感(三):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把所有读过的书都在豆瓣上写下评论
如标题而言,突然发觉自己读了一些书但什么都没写下来,这样是不对的,虽然我是个很懒的人但是读完又没留下笔记就像吃过饭却不记得吃了什么一样(。。。。)让人伤感,这是个浩大的工程让我慢慢的写吧反正夏天也要过去了。(以上皆为废话)
松本大师的这一本比起上一本感觉要精彩一些,总体让我偏爱的比较多,现在就让我祥林嫂式地来分析一下我比较有话说的几篇(剧透注意!!!):
《来自远方的呼唤》:据说许多男性觉得这是个很凄美的故事,认为启子应该努力去争取,但是我想说的是在这个故事里面从来没说过姐夫对这个妹妹有情好不好。。。而且喜欢上自己亲姐姐的男友不是很雷吗?、、而且约会要带上妹妹,且一切都要听妹妹的不是更雷吗?。。而且就算爱上自己的姐夫有必要把自己整得这样苦逼吗?。。。总之我觉得这篇文章不但不凄美,而且很雷~~~~(我不是在说松本大师的坏话,文笔一样很赞,我只是觉得这个情节很雷不过也许男人喜欢摊手)
《卷首句之女》:这篇没太大印象。
《书法老师》,很精彩的一篇文,一开始对书法老师的形象可是很憧憬的呀,却没想到结果是那样~松本大师写女人可谓得其精髓,但奇妙的是即使知道了书法老师在做那样的勾当,依旧觉得她很美啊。对于结尾,我只想说一句话:“宁要神一样的对手不要猪一样的老婆”。。。。。
《婚礼上的微笑》:很喜欢这篇文,虽然不算推理,有种女性作家视角的味道。
《空白的设计》一声叹息,非常写实的故事。男主真的好惨,有电影画面感。
《山》非常赞同宫部美雪的话【世间的男士们啊,请你们注意,千万不要随便招惹女人,更不要因为对方碍事就不顾一切的杀人灭口或落荒而逃哟】
《坏女人》读后感(四):我看的第五十本推理小说
高二的时候开始看推理小说,也就是2012年,现在大三,不知不觉三年间就看了50本推理小说了
作为我看的第五十本,这是部五星级的杰作,几乎每篇都很优秀,我更加满意对这本比起《大手笔》。社会派还真的有和本格派不同的味道,更加现实也挺刺激。
如果要举出我最喜欢的三篇目的话,真是很难,但是我还是下了决定:
分别是 《书法老师》 《卡尔內亚德斯的船板》与《山》
《坏女人》读后感(五):作为“作者党”
因为看了东野圭吾,所以又想看看松本清张。没有从他的名作开始,而是随便拿了一本就看。
印象最深的是里面最长的一篇《书法老师》。正是看了这篇,决定把整本书都要看完。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不可攻破、环环相扣的线索、细节。一切都是平淡叙述,却给人一种,原来就是这样,故事明明有些离奇,却在这种叙述方式中,显得很自然,种种偶然都仿佛是必然。每一个人物都想着巧妙地利用其他社会人的心理,也的确暂时成功地利用了人类的社会性——自保。然而终究也是顺理成章地暴露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社会推理小说”?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对于非推理迷的我而言,倒是觉得用这种淡淡的、小说的方式展现人性,是很有意思的。
总有种好像感悟了什么,又什么都没有留下的感觉。
《坏女人》读后感(六):松本自是松本
知道松本是社会派的鼻祖,原本以为松本的小说都是推理,像东野那样;后来知道是上个世纪的人物,原本以为是和江户川一样的类型。
看了《大手笔》和《坏女人》,才觉得松本自是松本,没有东野那么别扭地刻意推理,没有江户川那种酸腐气。与其说松本是一个推理小说家,倒不如说是个小说家。宫部美雪的选本也很有特点,不一定是大作,不一定推理,人物都写得实在到位。
植木本来也是这么想的,如果主动上京会面,其效果应该与电话道歉不一样,想必对方也不不好意思说得太无情吧。总之,当面拜托似乎是上上策。
“总编那边我会好好骂他的。”
植木搭上了那天下午的特快车。山冈曾提议先打电话给弘进社,知会对方一下,但植木觉得用不着。最好不要预先告知,与其让对方早作准备,还不如攻其不备,直接谈判。植木在火车里度过了辗转难眠的一夜,他数着从暗窗逐一闪过的从乡野远处射来的灯光,直到车窗外泛出乳白色的天光才打起瞌睡。
他已有一年没到过东京车站的八重洲出口了。乡下小报难得有机会与东京扯上关系,虽然纸面上每天都刊登东京的广告,报社会收到广告客户的汇款,双方却没有直接往来。代理商夹在两者之间阻断了这条线,就像隔着一面玻璃墙,彼此看得见对方却碰不到。
选自宫部美雪选编的《松本清张杰作选2——坏女人·空白的设计》
《坏女人》读后感(七):很值得一读的短篇集子
已经好几个月了吧。没有读到不忍释卷的书了。虽然无论是汤川的新长篇,还是陆陆续续倒推出的加贺系列,甚至所谓的贺年之作都只是平平而已。连巴尼(雅贼系列)都走到了终点。新年怎么有点百无聊赖的感觉呢?
这么一天天挨着过,偶尔和友人逛书店的时候了,听她说近来关注宫部美雪。宫部美雪?觉得很熟的名字啊,问了作品才知道。是原来翻译成宫部美幸的日本推理作家。可能日本汉字同音的很多,作者本人私章上选了美雪。那就美雪吧。(不会是因为喜欢金田一耕助吧?应该不会。)
直观的反映是没什么大兴趣,因为早年有读过她的玄幻类作品,还有类似志怪故事的短篇。本来对日本的推理小说,最反感的两点就是:1其实罪犯是个疯子2罪犯由于超自然力或是天启类幻觉而犯罪成功。如果坚持这样的风格,作者还是干脆放弃通俗小说,改而用心理分析和意识流来刻画疯子吧。或者干脆些惊悚小说。看过几篇,也不是很感冒所以。。。
可能是因为封面设计和装帧配色让人赏心悦目吧,在没有书入账的时候,就买了松本清张的短篇精选,选编的人呢。就是这问宫部女士。一编一序,十分的用心。评论也切题,文笔却带着点俏皮。让我对她的写作风格大大改观。
因为至今只出了四本的两本(说新星,台版的封面不吸引我,在台北的时候直接略过了。。。)。也没有看全。但是倒是能随手一篇一篇地看下去。首先系列以杰作选为名,很好。毕竟像《某<小仓日记>传》这样的短文,应该称不上通俗的侦探短篇吧。(事实也是,获得28th芥川奖的话,应该是纯文学作品吧。。。)文章很隽永。虽然情节平淡,但是却有一种神奇的吸引人一步步读下去的引力。看第二本里还有相关村上元的考究短文。松本清张业余的爱好应该是考据小仓的作家森欧外。他的考据细致末微。堪称一癖。
森欧外出身藩士,家中世代习医。作为日本陆军军医部长,实在是个很糟的医生。日本占据台湾岛时,他任驻军陆军军医最高长官。由于日本,尤其是江户人有只吃精米的习惯,所以频发脚气病。由于没有补充维生素B1和硫胺素的概念,非常多的人死于其并发的心脏症候。当时有海军将领根据见闻提出补充含有糠皮的麦与米混合供应军人的建议。被他恶狠狠的批驳了。结果就是得不到维生素B1的25000日军中90%患病,其中2000余名死亡。(当然侵略台湾岛是不对的,但是这么没有科学观念的杀自家的军士实在也是很让人无语吧。。。)
好吧,尽管如此。考据的文章本身还是蛮有意思的。毕竟关注的往往是其一本著作,或者一个佣人。都是些平常事,可以撇开森林太郎不管,只当某某的考据就好。
很喜欢他的《婚礼上的微笑》,也许因为主人公杉子和我的处境蛮像的吧。因而杉子每一个想法和做法都显得那么自然。独身的女子,往往会把闲暇的时间用在学些有兴趣但没什么实际功用的事情上。已婚或是恋爱中的人可没有那样的时间。参加各种学习的时候也算是适当的有了些人际交往,而且这样的人际交往往往由某种技能,学识牵引,往往会成就熟人而非挚友。这对于自己选择独身的女子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有一丝惶恐,淡淡的忧伤,但是又逐渐回归自然生活的选择,真实而期间的思绪很牵动人心。能这样刻画一个女子的松本清张很不错呐。
不,每一篇故事(除了有考据癖好的几篇外,这些篇目其实还是更侧重森的圈子吧。虽然通篇森也不出来几次,但是神秘的森好像丽贝卡一样呢。)都是那样自然,真实地刻画着现实中的人,没有疯子,没有鬼怪(哪怕是吊死鬼的那篇也没有呢,呵呵)。每个人按着自己的常理做事,却有时就这样迈入了犯罪,作为短篇小说。很有意思。
现在有读宫部美雪的愿望了,虽然直接来大部头的模仿犯的决心还没下,不过《邻人的犯罪》、《继父》和《无止境杀人》想来倒是可以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