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椅上的谎言(精)》是一本由(美)欧文·亚隆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诊疗椅上的谎言(精)》读后感(一):可供窥视欧美心理行业生态的一扇窗
一、【提要】
数位咨询师、一对夫妇等数人,就寻找自我、两性关系处理与冲突、职业发展与权力斗争背景下共同成长(特指 以新视角看待生命)的故事。
其中,咨询师的实际生态与所思所想、医患关系与咨询的专业界限、女律师的人生状态、通过虚构案例具体阐释心理学概念(投射、移情、反移情)最引我关注。
————————————
二、【脉络】
小说,不剧透。
————————————
三、【心得】
1.以西摩退休前的自我辩护、欧内斯特在求新中的挣扎、马歇尔家庭&事业的戴维斯双击、咨询师学会的权力斗争为截面,初步了解老外的心理咨询是这样有序着玩的。
2.在此基础上,看《Rick&Morty》S3 EP06时,才能理解Rick与咨询师的互动。
————————————
四、【评价】
2.贯穿全书的“律师与心理咨询师的对抗”,对“考虑从事心理咨询职业者”的职业选择问题的帮助:通过展现咨询师较真实生态,令人不再有彻底无知时的困惑。
————————————
推荐序二 亚隆赋予欧内斯特(Ernest Lash)名称的寓意。
导读 亚隆不认为精神分析法非常奏效,他认为精神分析是认识自己的好方法,,,弗洛伊德的学说根本没有什么具体的正统方法,他传递的是一种精神。
…他所倡导的坦诚…他不仅向病人表达自己洞察到的,还袒露…他真正将病人看作人生中的旅途伴侣。
评:应作“来访者”,而非“病人”
评:还差个“不能让小孩令其他人受苦”(手动滑稽)。
7查明他们怎么治疗她,然后避免他们的失误,
11“..等待HIV检查报告…面对他们自己的死亡…检视与重新安排他们的优先级,把生命与行为放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有时候我称之为存在主义震撼治疗法。”
14霍妮:如果你想要对自己感到自豪,就去做能让你骄傲的事情。
评:2010夏秋、2015夏、2017夏秋 都这样做到了。
52情绪分类法:难受bad、愤怒mad、喜悦glad、悲伤sad。
56他毁了我的事业!…谁听说过国际律师不需要旅行的?…然后生了双胞胎,他们是我的事业棺材上的两根钉子。…早就成合伙人了。看看那个书呆子玛莎,她就做到了。我会做不到吗?…
62我当然要让孩子们都恨他。
评:小孩成了两性关系的牺牲品。
74欧内斯特痛恨自己受制于黑暗面。他痛恨那奴役性,痛恨被动物本能驱使,痛恨被早期制约所奴役。今天就是最完美的例子:…
97-105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你没有性?因为你举棋不定。每次都有不同的理由…于是你得不到性,而女人更为仰慕你,于是她们只好在床上使用按摩棒。
我无法说变就变,无法在白天强调责任,晚上就去乱搞一通。
你不相信有女人就像我们一样,只想要轻松的性接触。你是自己陷入假道学的性饥渴。你对所有女性都有采取“心理治疗”的责任,于是反而无法满足她们的真正的需求。
但你也没看见我抱怨。我没有被XX牵着鼻子走。至少现在不会了,我也不怀念。年老不算
100年来这个行业有许多杰出人物…如果忽略这么多知识,至少照自己意思去做,那是最无知的自大。
让年轻的危险心智先接受几年教义的洗脑,把最后的一点创意都抹杀后,就依靠这位后生来维护神圣的法典。
评:赖XX。
153威利…爱把自己比喻为卡氏书中的角色左巴,人生目的就是“让死亡变成一座烧毁的城堡”。
评:读本书前的2个月前刚读罢《左巴》。
183引入了“懊悔”的概念。目标是五年后“你不会带着懊悔回顾这五年”。
评:@贝索斯
187你当心理医生是为了讨好人吗?这样你的病人有一天会说“XX医生是个好人”。
评:从讨好型人格的转向,其实蛮快的。自知+有意识主张自己合理的职场/生活中权利的情况下,半年内即有重大改变。
195马特还是无法原谅自己让父亲孤独离世。他害怕他的命运也是孤独无依而终,如同他家族中的所有男性一般。
评:宿命感。
210他没有想过完全自我揭露的处女航会如此凶险,他非常希望能航向精神分析的平均水域。航线他早已熟记在心,只要简单地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或是“你对于我身处单身世界有何幻想?”但这种不率直的中性态度、这种虚假,正是欧内斯特誓言要规避的。
评:黑了精神分析一波。
评:@广大北上广青年人群
219自从父亲死后,谢利每天总会或多或少地想到他…39岁了,他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他的父亲。
241她母亲的早逝不是她的错。她父亲年老后如此孤单也不是她的错。
评:叹
每当我与威利在一起时,我都算计着…要怎么利用他呢?
我是说,你与父亲的关系,是你与其他成功大人物交往的关键和基础。
她…要你反抗父亲。你要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认同你父亲,你就是这么做了,你所描述的都反映了这个事实——模仿他对马铃薯的口味,他的赌博习惯,他的对金钱的忽略,你觉得自己的身体也像他一样。另一个办法是与他竞争。你也这么做了,纸牌…仿佛赢了他还是会有危险。
评:核家庭关系&熊老师谈之。
342事实上,她在马歇尔的很多方面都认出了自己。例如,他的愤怒…
评:以人为镜
351这次受骗也许成为他的救星…我会要他深入检视自己..他的存在意义是不是为了积累金钱…要病人想象未来….
369-379他死的很早,永远被那杂货店困住了…每当我想到赚钱、亏钱或浪费钱,我就会看到父亲穿着肮脏的…这画面是我热爱金钱的摇篮,可以算是塑造我生命的重要事件…我就像是来自穷苦人家的教士,必须聆听贵族的告解。但是太平洋俱乐部…是我一辈子的奋斗目标。
我总是劝阻他不要问这种问题(“你希望你的墓志铭是什么”)…很好的一记警钟…
如果我必须去看一个心理医生,我会选择一个愿意过度付出自己的医生
评:@Paul、过去的我。
我不应该把学生(妻、欧内斯特)对于自主的追求当成是个人攻击。雪莉必须能够自由地发展她自己的兴趣,欧内斯特也是如此。
难道花道疗法对某些病人不会有效吗?
没有什么比诚实更重要的了…我所说的一切都可以被接受…只要是诚实的,一切都可以成立…永远准备好迎接真相。
评:点睛。亚隆倡导的就是这种坦诚、互相成长的咨询关系。
————————————
六、【其他】
需跟进阅读存在主义疗法另外两大代表人物 维克多 弗兰克、罗洛 梅的作品
6罗杰斯
14霍妮
17里尔克
注:其他处还有荣格等人。
67 p91 P277存在主义(震撼疗法)/虚无主义
评:四分之一的生命已逝。
75伯克利听众好争辩…666
86视觉心象法
97素食(保罗素食、马歇尔最近数年来素食、卡萝停车到素食餐厅。亚隆作品、阿兰德伯顿新书中都出现了素食者的设定 好评!)
104费伦奇(治疗过程的人性化)&西摩 特罗特(诚实治疗法)
127权力斗争(学术向机构)
165精神官能症&多种疗法(认知、自我肯定、药物等&店长的视频法)
184直视骄阳(死亡)
224肿瘤科医生与精神科医生一样高的自杀率。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
300行业新人愿意付出一切改进(预估了互联网知识分享泡沫/知乎live)
《诊疗椅上的谎言(精)》读后感(二):工作和私生活的界限,都是欲望在测量
心理学专业毕业,考心理咨询师的时候要学习职业道德,内容很多,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两条——保密原则、价值中立。
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例子,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保密原则,还有就是不要给熟人做咨询。例子是,比如A是你相熟的人,他介绍了一个B来找你做心理咨询,然后B说最近很苦恼啊,一问原因,原来是B发现了你的熟人A有了外遇。这个时候道德上的矛盾就出来了,出于职业道德是不允许告诉熟人A的,但是出于朋友的立场不告诉似乎又不符合道义。
《诊疗以上的谎言》这本书也涉及到这种例子。但更多的是对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师来说,是否应该跟患者保持患者以为的关系,甚至有的时候患者要求发生亲密行为认为这样对其的治疗有效果,而咨询师是否应该应允,这样一种讨论。
我觉得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是,书的主人公之一,拉许医生,他采用诚实的方法(自我暴露)去跟来访者面谈,当来访者对他采取性勾引的方式,他没有去回避,反而把自己的想法跟来访者进行分享对她坦承相待。每当读到他对来访者袒露自己的性需求的时候,我都有种恐慌感,怕他也放弃了职业操守,去跟患者发生性关系。
另一方面,拉许医生的督导师在学会里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严肃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师。每次辅导拉许医生的时候都会再三强调不要跟自己的来访者节外生枝。但是,在人的欲望面前,这位督导师就显得非常道貌岸然了。
这本书也提出了一个疑问,究竟心理医生与他的来访者可以建立怎样的关系?在咨询结束后,两者究竟是否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正常接触,哪怕两人是在n年后重逢,是否就可以建立普通的朋友关系?接受馈赠?还有除了诊疗费外,如果来访者在结束疗程后非要进行私人馈赠,如果心理医生接受了馈赠,算不算是违反职业操守?这会不会给后续的生活带来影响?关于这些问题,作者通过督导师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最有意思的,诊疗椅上的谎言这个书名,心理医生习惯的认为自己的来访者始终在跟自己说实话,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每一个人都会有他的撒谎的动机,但作为心理医生如何去识别来访者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
更更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写的简直太全面了。心理咨询其实在强调的是“助人自助”,也就是心理医生也可以通过对来访者的治疗这个过程来不断的解决自己的生命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来访者也可以通过咨询师的引导来完成自己的蜕变,这是一种双方互相检视的过程。但有的咨询师却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己,没有秉承着“价值中立”的态度,以偏颇的主观态度来进行咨询。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故事性很强,尤其在读了三分之一后,书的推进节奏明显加快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你可以对这本书建立你自己的“投射”,看看你内心的欲望能测试出什么。
《诊疗椅上的谎言(精)》读后感(三):碎语
欧内斯特的辅导医生马歇尔一天的工作真是相当充实,每天接八到九个小节的个案或者督导,中午打一场50分钟的篮球赛,还要抽空关注下股票交易情况计算一下自己的收入,体力惊人。
从上一本《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开始迷欧文亚隆,目前为止在心理学大牛中最会写作的人,诊疗椅上的谎言故事性很强,随着平淡无奇的叙述而渐入佳境,到了快后半段逐渐将情节推向高潮,每一章的写作又拿捏得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心理小说。
因为本身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原因,这本小说对心理治疗/咨询的描写是最靠谱最专业的,如果想了解心理咨询师如何工作,这本小说是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诊疗椅上的谎言》又是关于职业伦理的绝佳教材,书中没有严格遵守伦理的心理治疗师都受到了打击与伤害,而两位老资历的心理治疗师甚至失去了自己作为心理治疗师的资质。无论何时,坚守伦理不仅是对来访者和咨询关系的保护,更是对咨询师的保护。
《诊疗椅上的谎言(精)》读后感(四):通向巷口的后门——《诊疗椅上的谎言》
《诊疗椅上的谎言》是一本心理咨询小说,谈到了城市中产阶层们所面临的各种层面的焦虑。
寒冷的底层小杂货店和黄铜门把手的上流社会俱乐部,哪一个令他们更自在?
在婚姻中,夫妻是要捆绑着消耗彼此永不分离互相憎恨地度过一生还是勇敢选择孑然一身,独自承受“被抛弃”的质疑与痛苦?
在对自我魅力的判断中,是屈从诱惑最终充满悔恨还是接受自我却又无法甘心?
在与家人的关系中,为什么我们会对工作对象甚至陌生人想要了解更多却对亲密的爱人漠不关心?
……
这些问题,《诊疗椅上的谎言》一书都用代入感极强的故事给予了我们答案,当经过本书前几章关于心理咨询道德尺度与具体方法理论的辩论和论述,所有的故事都渐入佳境,在娓娓道来中每一个人都会在此间发现自我并有所感悟与更新。
充满报复欲望的卡萝,无法接受软弱丈夫的背叛,因为于她而言,她生命中所有的男人都在“抛弃”她,虽然她是一个成绩极为优秀的、业务能力极强的律所合伙人,但男人,却似乎成为她生命的死结;
一心想步入上流社会的心理咨询师马歇尔,从业近四十年,热爱艺术品,而在内心深入,却始终是那个寒冷的杂货店出身的底层贫困年轻人,他的自大下面,隐藏着深深地自卑;
本书的主角、心理咨询师欧内斯特 拉许,睿智、自信、关心病人,却有着对女性过分的贪婪幻想,因为他肥胖、邋遢、长相平庸,而他期待自己的智慧、感性与品德,能够克服书呆子外表,从而带来性魅力。
每个人都被自己所困,似乎走入死局,而每一个人,也可以有所选择,有其他的选择。我们总爱将生命中的小小摩擦固定成为我们生命的处境,而事实并非如此。困境并不是既定的命运,而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而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更改自己的选择,我们便能获得自由。
而抛开自我的选择,又何其困难!
在《诊疗椅上的谎言》中,心理咨询师马歇尔无比重视金钱,在他被骗了所有的工作积蓄之后,他陷入了无限的绝望与困顿之中,而这些问题,在律师卡萝看来,却微不足道。“从你的财务状况判断,我看不出有什么好担心的。你非常能够赚钱养家,也是个成功的投资人。事实上,这笔亏损不会对你的物质生活造成任何改变!”
“你不了解——我儿子的教育,我的艺术品——”
“下一次再谈吧,施特莱德医生。我必须停止了。”(律师的咨询时间到了)
任谁被骗走了十几年的工作积蓄都不会好受,而马歇尔感受到的却是天地的崩塌和执拗的弥补欲望。为什么马歇尔要牢牢抓住金钱?因为他对地位有着超出一般人的执迷,他渴望上升,这种痛苦与恐惧,也造成了他的狭隘与孤独,造成了他对身边人过分的严苛。
而欧内斯特说,面对这样的病人,“我会要他深入检视自己,看看他的内心是否相信,他的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累积金钱。有时候我会要这类的病人想象未来——想想他们死去之后,参加他们的葬礼,甚至想像他们的墓碑,要他们想出一个墓志铭。要是你的客户的墓志铭是他的银行户头存款数目,他会做何感想?他希望自己的一辈子只是如此而已吗?”
而带入马歇尔,我也同样出身贫苦,对于金钱拥有着无限渴望,渴望的并非数字本身,而是金钱所能带来的上流生活的想象,阔大的房子、衣香鬟影、美酒美食、精致的品味与悠闲的时光,而仔细想想,如果我穷其一生的墓志铭上刻上“上流社会”四个大字,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而究竟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呢?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思考的答案。
而在本书中,作者则暗含了他的一份期待。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个“被捆绑的尤利塞斯”的典故,为了能够抵御海妖的摄魂曲,尤利塞斯让船员用绳子将自己捆绑在桅杆上,这样在海妖唱歌时,他不管怎样屈从着诱惑,都不会走到海妖那里去,而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回家。
“回家”便是治愈,所有的心理治疗莫不如此。
但“回家”的一路上则充满了各种暗流与诱惑,唯有把自己牢牢捆绑,勤加约束,我们才能回到那个温暖的港湾。面对卡萝的性诱惑,欧内斯特这样说,“我要避免做出任何日后会让我痛苦的事情。我知道任何肉体关系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会感觉自己很烂,也许好几年,也许一辈子。我不要这样对自己。这还没有触及法律上的危险。我可能会失去我的执照,我努力了很久才达到目前的位置,我爱我的工作,我不愿意伤害到我的事业。现在应该轮到你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你要对我如此。”
对于一个肥胖邋遢的人来说,在一个标致美人儿身上验证自己的性魅力是多么大的诱惑,而欧内斯特克制住了自己。而在马歇尔的人生里,他似乎一直都在走“后门”,那个后门通向巷口,他欺骗自己和别人说通向储藏室,而事实上,没有这样一个储藏室,正如没有一个渊博丰富的自己,我希望每个人都不需要找到那样一个“后门”,让我们光明正大地航行在海上迎接风浪。也希望每个人也学会“克制”,最终顺利“回家”。
《诊疗椅上的谎言(精)》读后感(五):谎言是潜意识的、是刻意的、是对别人的、是对自己的
感谢柏邦妮的推荐,这是一本放不下手并受益颇多的书。
西摩的故事作为整本书的开端,留下了一个有趣点,也是主角耿耿于怀的点——照片里她的眼神,于是我们会像主角一样产生疑问,西摩的“治疗”对她来说究竟是救赎,还是暂时的平静下更深的毁灭?也许答案只有西摩去世后才能得知。如果当下的结果,并不能评判西摩的治疗是成功还是失败,那么后人又能从这个案例中吸取什么?主角给了我们答案。
主角与老派精神分析师有很多区别,他具有先锋性,在工作上是个前途光明且上进心十足的人,但是他同时也是个生活上有些不如意的人,当他的工作能解决生活困惑,但却不得不纠结是否触碰工作底线,于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理医生的内心挣扎,生活角色和工作角色该如何处理才能达到完美互不影响,书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佛陀、耶稣会下班吗?”,主角选择了用真诚守住最后一道底线。
马歇尔这个人物性格并不讨喜,却是最容易理解的,幼年的遭遇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养成的性格让他获得了成功也让他深受其累。
老派的精神分析师自居正统坚守权威的样子,倒让我想起“存天理灭人性”的宋代儒学,我们花了很久的时间慢慢认识并接受人性,却又限制于自己发明的工作角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