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19 04:29:03 作者:文章吧 阅读: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10篇

  《习惯力量》是一本由[美] 查尔斯·杜希格 (Charles Duhigg)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8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一):了解利用习惯模式

  全书个体组织机构社会三个方面,列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习惯对我们学习生活工作影响。对于我个人而言,通读了全书,对我有价值的,就只有附录中的“读者实践指南”。概括起来也就五点内容

  1、认识习惯模式(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一旦发现行为中存在的习惯回路,你就能想办法用新的惯常行为取代旧的坏习惯;

  2、找出惯常行为,也就是你认为需要被取代的坏习惯;

  3、用各种奖赏进行试验,发现你做出这种惯常行为的渴求感;

  4、将暗示隔离出来,包括时间地点情绪状态、周围的人和之前紧挨着的行为动作

  5、了解了惯常行为、渴求感和暗示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制定取代坏习惯的行动计划啦。

  祝你成功,我们可以彼此督促,一起改变坏习惯,一起感受习惯的力量,让习惯变成我们前进的运动惯性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二):如何去改变习惯?

  没有原来以为“强烈推荐”的程度,书中举例了许多的例子穿插进行说明和验证,归根到最后可以概括为一个习惯行为圈——“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这三个环节所构成。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两点启发

  一、“让表面感受掩盖事实真相”——在牙膏推广时候霍普金斯采用了一种聪明方法,让牙膏产生凉丝丝的刺激感而不是把美丽牙齿作为卖点,一旦大家都渴望那种凉丝丝的刺激感,那么刷牙就变成一种习惯。(泡沫也是让消费者产生清洗干净表象

  二、如何看待危机——在第六章结束后对于危机我有了截然不同看法,是此书给予最大的启发。当危机发生时,具体远见领导者都会抓住危机赋予组织习惯的重塑能力,利用动荡契机,重新分配责任创造出更加公平权力均衡提升组织的整体水平

  全文所有的观点在最后的《实践指南》当中浓缩呈现,假如匆忙的话直接阅读《实践指南》即可,前面九章的内容基本都在围绕中心思想而展开。而作为一本工具书,最重要莫过于此。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三):人生就是习惯的总和

  1 以前,看过waifalcon 写的很多关于习惯的文章,看过本书之后,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人生,其实就是习惯的总和。有意识的,无意识的,好的坏的。

  工作中,我们要养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工作习惯,也就是我们的第二血统

  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阅读,记录锻炼培养自己的爱好,优化自己的心智模式;

  感情中,我们是不是也要有很多习惯呢?

  戒烟,戒掉一些不良习惯。

  2 更好的是,本书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改变习惯的方式,附录部分感觉其实是本书的精华之一;值得反复阅读,实践。

  看完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思考、实践完之后有所收获,才是 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四):通过改变习惯改变人生!

  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非常喜欢这种科学探讨人的行为、动机读物,有一定的实用性。

  这本书将习惯分解为“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三大要素,通过实验数据现实举例,讲述了习惯的形成以及如何向积极方向改变。对于偶尔暴饮暴食的我来讲,非常有意义

  特别作者在第九章讲述的赌徒巴赫曼的故事,巴赫曼的一系列放任的行为让我不禁对比自己暴饮暴食的症状,何其相似!真的很可怕也很可悲,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警示!以后再想要暴饮暴食的时候,我会拿出这个例子来提醒自己的...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运用作者讲述的方法来改变暴饮暴食的习惯——在“暗示”和“奖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惯常行为”来转变习惯,这点目前正在努力中...

  还有作者在书中运用的大量商业上的案例来揭示习惯的作用机制,非常有趣,既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总之,这是本值得再看一遍的好书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五):先不去管标题

  首先说点无关的废话: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想写点书评,但是功底实在不行,所以只能简单地说一说。我看的是样本,第一次申请试读居然就中奖了,很开心,所以花了三四天时间,昨晚抓紧看完了,里面发现三四处小的校对问题,不影响阅读体验。但是下面我写的文字可能会影响你的阅读体验,因为我没有打草稿的习惯,想到神马说神马,但还是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点参考价值

  传统励志书,比如04年也有一本叫《习惯的力量》的书,我大概看了一下书评,里面提到了21天改变习惯之类打鸡血心灵鸡汤的内容,作为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我想说:21天改变习惯神马的是扯蛋,反正我曾经坚持单词20多天之后毅然决定放弃,我觉得比我对自己没有坚持下去感到内疚还要难受

  这本书不是旨在介绍一剂改变习惯的万能良药,作者根据实际的很多案例和调查以及实验,提出了大脑中存在“暗示、习惯动作、奖赏”三者构成的完整习惯性回路,通过改变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可以帮助改变习惯,但是记住:习惯无法被根除。

  书中从个人,公司企业、社会团体三个层面进行论述,通过很有代表性、有趣真实的案例(星巴克,美铝、美国黑人运动等)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反复地论证,挺有说服力

  在书的最后几页给出了在生活中改变习惯的尝试建议,这个模式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难度会因为具体对象有着千差万别,虽然作者说不保证每个人适用,但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愿意去做一些简单的尝试。起码从个人篇和公司企业篇的案例描述来看,这样一个模式还是比较有逻辑可信服的,比起纯粹的打鸡血喊口号式的蛮干。

  具体的内容不能透露太多,对于这本书,我的意见是:首先,它很有趣。阅读起来很轻松,也能激发一些思考和尝试的冲动。如果你寄希望于这本书能指导你改变坏习惯,改变人生,这可能是妄想。除非你是个行动力和思考能力很强的人,那利用这本书能带来的影响,还真的说不定呢。

  我现在正在着手利用书里面的简单模式尝试去改变生活中一些小小的习惯,其实,这也并不容易,但是目前我觉得真的很有意思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六):习惯二三言

  关于习惯二三言

  曾经受#一个月培养一个新习惯#的启示脑子一热,决定每天看一个TED,坚持了一个月,没有养成习惯,放弃。如今想想,我是十分怀疑"21天就能养成一个新习惯"这一结论。个人观点,时间和习惯之间的关系没那么紧密,我曾坚持写日记两年多,用一款当时很喜欢的日记软件,后来也放弃了,原因其实挺简单,也挺遗憾没有坚持下去。想表明的是习惯这东西,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养成,只是花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也没那么难,像坏习惯根本不需要培养就根深蒂固了,这其中的奥妙若是能知一二,想来对习惯的培养能大大受益。

  参考«习惯的力量»,谈谈自己的浅悟。

  习惯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

  习惯就是把把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拼在一起。 其实就像一个回路,要有一个固定线路,会发生什么必须是明确的。当这个回路完整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培养一种渴求来驱动这一回路,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存在某种类似动力的感受来按下回路的开关,这个惯常行为便开始重复。仅如此还不够,还需要某种奖励从而使下一次渴求继续产生来驱动回路。举个例子,跑步者跑完之后大脑会产生多巴胺让你觉得愉快,又或者体重减轻形体改善等奖励会让你坚持运动。

  简而言之,习惯需要,一个触动点,一个惯常行为,一个反馈(正反馈)。

  以此引发的还有很多,比如,改变习惯又是如何?

  信仰和习惯是否存在微妙关系?

  我谈的仅仅是个人习惯,那么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是否也有习惯呢?又是如何培养,进而影响人们

  End.

  生活永远不会有重来的机会,但你以后不会总是像现在这样难受。

  因为,一切都可以习惯。

  2015.01.31.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七):《习惯的力量》书评 #拆书帮[梦想赋能班]作业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我没有看完,只看了第一部分:个体的习惯。这本书用有趣的实验案例让我理解习惯是怎么运作的,它包含哪些部分,习惯是怎么改变和养成的···

  在此我分享一个自己新习惯培养的案例,当然,新习惯的培养也意味着旧习惯的改变。

  项 目:一周自控力训练--11月27日至12月3日

  锻炼模式:我要每天跳舞半小时

  设置暗示:1.晚上10点;2.舞蹈音乐定时播放。

  奖 励:自己觉得8分满意情况下,完成一次奖励50元钱。

  日期 事 项

  11月27日 1.10点的时候还在写工作总结,写好时差不多10点20了;2.找了一段看似好学的舞蹈视频教程,神曲Panama,练了几个动作气喘吁吁,半歇半动地坚持了半小时。打分:5分

  11月28日 1.音乐闹钟9点56分响起,当时在看书,10点的手机闹铃响了之后,起身锻炼;2.有一个动作比较难,回放了好多遍,还是学不会,郁闷,洗澡不跳了。打分:6分

  11月29日 1.晚上同事过生日到家时将近11点,洗漱、整理等结束接近11:40;2.怕影响楼下睡眠不好的邻近休息,今天不练了。打分:0分

  11月30日 1.音乐闹钟9点56分响起,当时聊微信,10点闹铃响,起身锻炼;2.重新研究舞蹈老师的动作,包括方向,先后等,半个小时过得很快。打分:10分

  12月1日 1.音乐闹钟9点56分响起,当即起身锻炼;2.学习第二小节,都是蹦跳的动作,尝试不同场地瑜伽垫/沙发/床/换强弹力运动鞋地板上跳)用了10分钟。打分:8分

  12月2日 1.下午复习两节各4各8拍的动作;2.下午练了两个小时,晚上没有练习。打分:7分(没有遵守设置的时间暗示)

  12月3日 1.6点起床就开始练舞蹈;2.用了两个小时又学了两节。打分:7分(没有遵守设置的时间暗示)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八):习惯就是鱼儿游着的水

  习惯的重要性毋庸多说,但又有许多人意识不到是什么在驱动我们的日常。

  一是科普,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神经学的角度解释习惯回路的要素、运行机制和驱动力。

  二是案例,科研实验的老鼠案例、病人尤金案例;白速得牙膏案例、纺必适清新剂案例;橄榄球队的习惯固化练习法、戒酒舍、美铝的安全第一要求、星巴克意志力训练;医院的腐蚀性习惯、地铁火情不插手管理(利用危机);超市消费习惯数据分析、音乐化生为熟的嵌入法、肝脏食用腰子馅饼伪装、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等案例。

  三是阐述方式。没有大篇幅系统的集中纯理论阐述,将分析说明部分融入到了各案例中。优点是案例中适当位置适时出现,便于理解;不足是还需要系统整理。另,个别案例略显冗长,和习惯主题贴切度不高。

  西方行动指南类书籍的通常写法:【科学实验分析+案例分析+理论分析】。剖析要素、阐述原理、分析机制、列举事例

  与东方"大道理“、名言隽语的区别。【曾文正公嘉言抄+习惯的力量】中西餐结合搭配合理营养均衡。

  然后和自身习惯的结合、运用、实践。

  一是观察反省、记录。

  二是清楚要素和节点明白机制和动力、预期困难效果、有个对策和办法、重视反馈和修正、付出时间和努力,坚持基本的践行。

  三是共性分析掌握上的具体运用。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社交习惯、处理事务习惯。

  突出习惯思维、习惯导向、习惯问题。

  习惯至上。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情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带着某种无法抗拒。

  我们对周围环境和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创造了自己周围的世界。2005年,作家戴维、福斯特、华莱士在对一群毕业生演讲时说:”两条小鱼在游泳,恰好看到一条大鱼在往另一个方向游,这条大鱼对这群小鱼点头致意说,“早上好,孩子们,今天的水怎样?”两条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点儿,其中一条小鱼看着另一条说,“水是什么东西啊?”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九):习惯的力量

  之前参加GTDTMC活动时,三个月造就六块腹肌的GTD达人@史丘 推荐了这本《习惯的力量》。最近觉得自己的行动力有点弱,就拿来一读。

  收获还是蛮大的。这本书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所有的论点都来自于科学家的实验结果,比较令人信服。

  ===================

  一、习惯回路

  习惯的模式:暗示-->贯常行为-->奖赏

  暗示也可以理解为诱因,奖赏则是这个习惯带给你的某种满足感。

  以吸烟为例:

  遇到烦恼(暗示)-->吸烟(贯常行为)-->短暂的放松(奖赏)

  社交场合(暗示)-->分发香烟并吸烟(贯常行为)-->拉近距离后的亲密感(奖赏)

  看到烟盒(暗示)-->吸烟(贯常行为)-->满足对尼古丁的渴求(奖赏)

  以看手机短信为例:

  手机短信铃声(暗示)-->看短信(贯常行为)-->大脑的短暂休息(奖赏)

  所以:

  1.可以通过破坏结构来改变习惯,如将关闭手机铃声或震动来避免频繁看手机短信。

  2.可以通过设计暗示和挖掘渴求来创造新习惯。

  如将跑步的衣服放在显眼的位置以提醒自己,完成跑步就给自己某种奖励。

  ===================

  二、渴求驱动习惯

  得到暗示后,从心理角度就产生了对奖赏的渴求。

  强烈的渴求会让你上瘾,

  当你对某样东西上瘾,

  你做某事根本就是享受,

  不存在行动力的问题。

  《秘密》电影中强调去感受你向往的东西以增强渴求感,

  如去亲身体会豪宅的富丽堂皇,去亲自试驾豪车等等。

  现金流游戏中设计了各种梦想的原因可能也在于此。

  试想,只是想在家门口的小河里钓条鲫鱼烧汤,

  和想去夏威夷乘游艇出海打捞海鲜,哪个来的动力强?

  笔记本圆梦为什么要求白纸黑字的把梦想写在纸上?

  因为写下来更深刻,更清晰,本质也是强化渴求感。

  所以渴求感越强,习惯越容易养成。

  大家常说的行动力强也可能来源于此,

  当然,对痛苦的恐惧与逃避也能转化为对安全感的渴求。

  ===================

  三、核心习惯

  当一个核心习惯改变时,整个行为系统会逐渐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我自己的体会是,今年春节把烟给戒了,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昨天老婆把荒废五六年的日语书又拿出来看了。

  ===================

  四、意志力是种能力么?

  假如意志力是一种能力,就象骑车一样,那么上周你能骑车,本周你还是能骑车。但你上周能坚持早起,本周未必能早起。

  意志力很可能象肌肉,是一种力量。如果上周骑车过猛,那么本周可能因为肌肉酸痛而无法继续。但经过休息,下周你的肌肉力量又可以恢复了。同时,和肌肉一样,经常锻炼,你的意志力也会越来越强。

  那么,如果你坚持长跑并获得成功,你在长跑上获取的意志力成长也适用于你生活的其它方面。

  ===================

  五、圈子的力量

  原文:当和其他人交往时,改变会发生。当我们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改变时,这种感觉更真切。

  习惯可以养成,但可能无法长时期保持。

  圈子则利用团体的力量,将人们聚焦起来互帮互助,协助对方改变。

  ===================

  六、信仰

  李中莹说:信念,价值,规条。人们去做某事的背后是价值推动。

  本书的“信仰”可以对应“信念”,“贯常行为”相当于“规条”,“价值”相当于“渴求”。

  坚定的信仰,可以让习惯得以长期保持。

  我一直觉得我能戒烟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虽然尝试戒烟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我一直深信我迟早会戒。

  ===================

  七、预演

  对困难做出预演,这样当困难真的来临时不会手足无措,反而能按照预演化解。

  这是星巴克成功的密诀,每一名星巴克员工都会得到这方面的严格培训。

  如果想培养一个重要的习惯,很有必要对容易放弃的场景做一些预演,

  提前想好准备方法,这样就不会打无准备之仗。

  ===================

  最后关联一下心灵创富

  圈子:心灵创富平台

  信仰:

  身边这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或正在为之努力的人会让你产生一种信仰:

  通过不懈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财务自由!

  培养为财务自由不懈努力的习惯

  暗示:关注心灵创富的微信公共帐号、QQ群、网站,这些都在提示你该为财务自由做些什么了

  贯常行为:参加周六的现金流游戏和沙龙活动

  奖赏:你的梦想

  ======================

  另: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说明本日志有点意思,

  请点击下面的“有用”给点鼓励 ; )

  ======================

  我的新浪微博 @晓峰_富有人生 欢迎互粉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十):摘录

  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在战场上,每一个命令都在利用士兵经过长期训练,能够做出自动反应的行为。

  基底核甚至在大脑其他部门沉睡时都在存储生物的习惯。习惯让大脑得到更多的休息。在习惯出现时,大脑不在完全参与决策,它要么完全静下来,要么集中做其他的任务。所以除非你可以抵制习惯,找到新的惯常行为,不然习惯模式依旧会自动展开。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生活习惯:我们应该注意盐的摄入量,应该多喝水,多吃蔬菜,少吃肉,应该摄入维生素,用防晒霜(关于皮肤的这一项其实很明显,每天早上在脸上抹写防晒霜,可以大大降低患皮肤癌的概率。)

  要改变习惯,你必须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按时,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

  一些习惯比起其他习惯在重塑商业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它们就是“核心习惯”,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饮食、玩乐、消费和沟通方式。核心习惯能启动一个进程,久而久之将改变一切。核心习惯说明成功并不需要作对每一件事情,而是要辨别出一些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变成有力的杠杆。

  通常来说,做运动的人会吃的更香,工作更有效率。他们更少吸烟,对同时和家人更有耐心,而且更少使用信用卡,压力也更小。参与者在体育锻炼上花费的时间越长,用来吸烟、饮酒、喝咖啡、吃垃圾食品的时间就越短,而且会多干家务,少看电视,心情也舒畅起来。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强迫孩子上钢琴课、参加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位优秀的音乐家或者足球神童,当你学会强迫自己练琴一个小时或者长跑15圈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培养自我约束的力量了,一个能跟着球跑10分钟的5岁幼童长大后,一定能是一个按时做功课的六年级学生。

  运动是引起广泛变化的核心习惯。

  经常一起吃饭的家庭的孩子,更擅长做功课,学业成绩和情绪控制力更好,更有自信心。每天早上整理床铺,与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强的幸福感以及控制预算能力有关。

  将手指握成拳头,然后放开,想象紧张就这样消失掉。最好的就是集中在小成功上,并用它们来寄发精神。我们将它们变成了惯常行为。

  不和其他人分享学习的机会是一项头等大罪。每个组织的文化都是从核心习惯发展而来的。

  意志力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力量,就如同你手臂和大腿中肌肉的力量,用力过猛会感到疲累,肌肉剩余的力量就不足以供给其他活动。如果你想完成一些需要意志力支持的事情,例如在工作后跑步,在白天就应该着意节省意志的力量。如果你过早的在写邮件或者填写复杂单调的费用表等乏味的工作中耗尽了你的意志力,你回家的时候就会感到精疲力尽。

  孕妇和初为人母的妇女大军是零售业的救世主。从利润可观、需求庞大和对价格不敏感几个方面来说,孕妇都让其他的消费人群望尘莫及。

  如果忽视邻里间的义务感,如果对社群的既定模式不屑一顾,那么就很可能失去社会地位。在成年人的生活当中,同伴压力是生意成功和社群自我管理的关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