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几个人渣》是一本由马家辉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上几个人渣》读后感(一):聞其人終讀其文
書一開始就抛給我們一個問題:愛上人渣的人又是何人呢?帶著疑問讀著隨筆,書讀罷,問題卻還在。於是,這篇書評亦或是讀後感將圍繞這一問題展開。
關於“人渣”的經典提法若不是率先出現在2012年《春嬌與志明》這部港產文藝電影,觀衆或讀者又會否摒棄對“人渣”這個詞的偏見呢?成世流流長而人渣時時有,遇到的那一個在那一刻又能否說愛上就愛上。
首先,這裡提到的“人渣”一詞植根于香港,脫離不了作者和讀者對時下香港文化的認識、理解,關乎的卻是根深蒂固的港式情結。也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之中才會上演一齣愛上“人渣”的戯碼。
在大陸,人渣是真敗類,而在香港在這不同的語境下,“人渣”並不言重,就似其他那些習以爲常常挂嘴邊卻並非深惡痛絕的粗口一樣,夾雜絲絲調侃又緊接地氣。人渣們不矯不作落于香港這片土地,不上不下存在著,這裡自有容納他們成長的空間,也有嬉笑怒駡著他們且深愛著他們的這樣一群人。愛上人渣的人也自嘲為人渣吧?!總之不會標榜為善男信女。人渣自有生存之道。臭味相投令人渣們相遇相惜且相愛。
馬生的視角亦是一個普通人的且很香港的視角,書中有他的水土不服和本地情懷。那無所謂好或者不好,確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眷戀,或讚或貶而一併接受,"人渣"兩個字像極了「志明與春嬌」結尾處春嬌笑著對志明說的那句"你個撲街",同樣是一句不那麼臟的粗口暗含了同樣的感情卻不完全是愛。
輕鬆地閱讀這本書,生活原本就沒那麼嚴重,在馬生調侃的語調中感受到一份難能的誠懇與真實,即是看透了看破了這沈悶無聊庸俗之後依然接受且熱愛。
《爱上几个人渣》读后感(二):别叫人斩我啊,大哥!
他说的,有书在旁。总觉踏实。一般要超过三天离开书架,就是在锁好行李箱之后,选一本带着。三四本都是新买的,在他跟两个日本人气作家之间,我选择了马大叔。不是因为他写得最好,而是他这本最轻。
看着他絮絮叨叨碎碎念,很亲切。
亲切在于,他也有公共环境细节控制欲,之前我还以为只有自己这么变态。他叫人家写个序,人家说没空,马大叔便深夜电邮“你不守诺言,我决定向《苹果日报》投诉,并在微博上骂你,揭发你感情诈欺。这像一个男人把女人骗上床,女人脱光了衣服,男人却道我们只是纯聊天。下回你来香港如果在旺角被人斩手斩脚,你报警时,不必乱猜,大可直接指控时我所为,一定是我做的,不会有错。”
然后他爱写一块儿抢的士的大妈,抱怨南京冬天要穿“丝裤”这个东西,长沙书店的店主,墨尔本的越南食肆,伊斯坦堡没有人收银的二手店,迪拜机场贵宾厅要等一小时才能轮得上的躺椅……
就是战战兢兢跟兔子似的,如果周围人有什么奇怪异动,极力忍耐半天,然后开始跟你在小本本上吐槽“旁边那个人好怪哦……”
确实。我在电影院就跟个神经病似的,选好位子,如果周围人都正常安静,可以是一对对甜蜜,或者个人酷酷都好。只要没有全程安静,无晃腿、踢椅子、吃带声响的零食、无间断讨论剧情、观影间歇拿着手机亮晃着看来看去、接电话……我都可以悄悄舒一口气,安心观影了。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惨了。
阻止过N次前排的青年把他的大屏手机拿低一些,因为很晃眼;N次后排的妇女能把她的脚从前面的扶手上放下来吗;N次旁边的大妈不要再吃小核桃了,饭团了,花生豆了,汉堡了……又吵味道又大……
至今我都在想,没有被人在电影院血溅当场真是命大。
飞机上就更晕了。
如果旁边人没有在起飞的时候关闭手机或者电脑,不管认不认识,我都会语重心长地说“您好,我可不是您的生死之交……”放餐的时候必须要收直座椅靠背,不但自己做好,还要监督别人,如果前排谁没收直,定起身,弯腰看看长得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凝视三秒钟,意念在对方额头上刻“没素质”三个字。
是的,我就是那个在幼儿园会把手举高高脆声“阿姨,丁小辉没有把饭吃完!”的令人讨厌的小朋友。
一般这样的人都会体察敏感,丰富细腻,也变化多端。然后下一个阶段就有点松鼠性质。所有喜欢的东西,没有“刚刚好”这一说,必须是多的,必须是。否则又开始战战兢兢感觉马上就没了。
冰箱永远是满的,就连水果也要备三天量,即便水果店就在路口。黄油,芝士,大支润肤霜香水爽肤水,一模一样的永远是两支。
前两天跟小林去看大象犀牛,回来路上,他专心开车,我在旁边一眼就望到了田郊的摊子。叫停。蹦下跑去。最后抱回了一个圆滚滚的西瓜。其实,我没敢跟他说,按照我的作风,顺带着应该还有旁边一大箱新鲜水蜜桃,怕把他吓着……
早年看《尘埃落定》,有一个细节,藏区因为大面积种罂粟,粮食欠收,恰逢灾年,其他几个强势土司就到主角的地盘来借粮,来的时候还气势汹汹,主角命人准备了丰盛的精美的小山一样的食物,吃得来客几乎死去活来,说话声音立马小了很多。
原来,大家都差不多。
《爱上几个人渣》读后感(三):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马博士已为知命之年,却依然如三十几岁的花花公子一般,开着保时捷敞篷跑车,表露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然而他毫不掩饰的独特、才情和性情却很真实,很吸引人。
马博士在这本散文集中,把笔触置于国内、国外、特区、大陆,记录他身边的人与事、情与景,捕捉所到之处的色彩、气味和声音,并加入他披着博士外衣的"人渣"见解!
不过他的文笔真的不敢恭维,但是他的敢说、爱说、敢写、爱写很值得我去学习。
《爱上几个人渣》读后感(四):选择和责任
经常看马家辉上锵锵,在我心里,他也算是半个才子了。关于我对文学家的看法,我觉得必须有天分,然后就是要知识面广,博览群书。但其实前者比较重要,读再多的书,如果没有自己的思维系统,只靠着他人思想的启迪,也就只能把一些道理死板硬套搬到自己的作品,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文学在我看来,更多是一种艺术。读过各种各样的书,太情绪化的书读起来太肤浅了,各种爱恨情仇太明显会显得作家文笔太拙劣,或总是执著于讨论某一个问题又显得目光太短浅。倒不是真正要讨论什么大问题,也不一定会赞成文中的观点,但总得让读者读出不一样的风格吧。
其实作为一个文学家,是有一定责任的。木心说:许多人辜负了艺术的教育,看得太多了,学着的是艺术,崇拜的是艺术,可到后来呢,一个你就完全没有自己的骨气了。所以木心很倔强,在人和环境都改变不了他对艺术的忠心。陈丹青说他是叛徒,但他的叛逆正好是对艺术的忠心。有多少人能完全沉浸于艺术和文学,完全将自己、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思想和艺术融合在一起。
台湾作家骆以军在《脸之书》里转述过他朋友的故事,出门倒垃圾,身穿简便衣衫、没带钱包、也没有信用卡,通常只需花上两三分钟时间,但那夜或因风雨飘摇,情绪比寻常时间特别起伏激荡。站在小巷口,抬头望望屋子里的灯,知道妻子和儿子在这个小方格里过着如常日子;而他,站在屋外,心底忽然涌起一阵冲动,极想一走了之,离开他们,走进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尽管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和为什么要走,却偏偏想走,偏偏非常渴望脱离原先的生命轨道,仿佛不管去哪里都比留在原地好得多、强得多、有趣味得多、有意义得多。
可是,他离开巷口,往前走了几步,忽然想到「我的孩子在十年后、二十年后,可能终其一生会反复追问,重现这一个台风天,为什么我会没有任何理由地离家出走,从此改变他的一生。」像被一桶冷水迎面泼来,冲动立即止住,出走之火,全盘熄灭。
这让我想起电影「时时刻刻」里面朱利安摩尔的那个角色,她是真的遗弃了她的家庭丈夫儿子,选择了离开。
我不能说哪种选择更好,因为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但这从侧面体现了不同社会里面的人面对问题的不同态度。外国人崇尚自由,善于从感性角度出发,而中国人理性,大多数都是从责任出发,看看我们父母那一代,即便婚姻早就名存实亡,但还是选择继续生活在一起。或许说成是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区别太绝对,任何国家都会出现这两种选择。
虽然我是爱自由的,但是我还是偏向于前者,如果说追求自由让人羡慕,那么选择责任是让人心生敬佩。其实再不承担责任,追溯到最后也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而对于随性的人来说,道德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人人都想活得自在快活,但人和人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你的举动对你周围的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太随性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有些人对这种自私依旧选择视而不见,我没资格批判,只能说各有各的选择。朋友说学车压力大,父母给钱,不过的话太对不起他们的血汗钱,其实那就是责任。
如果电影里面朱利安摩尔没有离开,作家儿子就不会一直病态地活着最后选择自杀。这是作为一个母亲的自私。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扮演着各种角色,艺术家有传播艺术的责任,政府官员有坚守公平的责任,要人人都能面对这些责任,或许这个世界会变得好起来,但又或许会少点什么。
但至少人得承担你所做选择的责任。
《爱上几个人渣》读后感(五):哪有你 这样你
马。家辉是个有胆色的人物。他笔下的木心出自于乌镇的追悼会之前和之后,连着三篇。
第一篇惊到了在意料和揣测之中的我,他赞美木老爷的俊美,然后以他媒体八卦的无畏据说“(木)是耽美界的同志,美得只爱属于他的性别的物种。”知道真相后,我立马心里不平了,一则是喜,感觉多了一点点释然和亲近,想必是觉得“闺蜜可亲”的感觉。第二个感觉是,马少倒真是敢于做“混蛋”,不“伪善”,敢于“恶”,跟他的第二篇纪念文的标题一样“不知道如何是好”,让人端正的“侧目”。
哦,第二篇文是正儿八经赞美木老爷“格”的。第三篇,崇拜其诗的,那真是得了木老爷的一些真传,单单的喜欢,不做评价。
《爱上几个人渣》读后感(六):你有没有遇到过人渣
从小就很喜欢看市井港产片,因为里边多的是小人物的自嘲式的悲欢离合,让人看了笑中带泪。
彭浩翔导演 的《春娇与志明》里有句逗趣对白:一世人流流长,总会爱上几个人渣。人生之路悠久漫长,难免碰上几个人渣,而爱上几个人渣似乎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马家辉敢以《爱上几个人渣》为书名,并自诩为人渣,足见这位香港仔的自嘲功力之深厚。
这本书是个“颓废笔记”,每篇文章之间并无太多关联,漫谈种种,观念似有促狭一面,却也是嬉笑怒骂中一带而过。
他说南方较之于北方更宽容,北地只是旅行或工作之去处。因为冬日北地严寒,上街必须臃肿穿脱衣物,费事失事,我不甚赞同。因为身为北地之人,早已习惯并享受着裹挟着棉衣出外,回屋暖气炙烤的日子。寻常之人总是有着一份自己对地域的偏执,说不清是好是坏,总觉得自己所在之处为宜居之地。
他说大学宿舍气氛在期末来临之际是意料之外的暧昧,青春的脸庞被压的喘不过气来,忙着温书考试,等着考试过去,好出去打零工,没日没夜得吃喝玩乐,狠狠谈一场圣诞恋爱。我想起了大学时候我平日不甚认真听的科目临考前慌张的恶补,想起了在校园里那些树下风花雪月的情侣,想起了在肯德基麦当劳看到的一张张学生的面庞。有时候会后悔,觉得大学生活过的未免有些单调,没有狠狠得挥霍些什么,整个4年似乎就是个白加黑。要说真正的青春,似乎还是从读研开始的。
他写港女胜利宣言,引得很多大陆女子忿恨,为什么娇嗲主动的大陆姑娘敌不过时常爆粗口的春娇。因为春娇能陪着志明讲粗口,也能陪他食公仔面。Physical attraction只是初次见面时候的彼此诱惑,跟即食面一样,吃完即弃。那个能陪你走段长距离的人,往往不是卖萌发嗲就能搞定的。马大叔说的好:你是什么人便会遇见什么人,你是什么人便会选择什么人,门当户对出了财富家世之外,亦可指性格嗜好。 所以大陆姑娘,有时候是港男华丽桌子上的一盘游戏棋子,玩完了就散。我认识一两个香港潮男,欧洲长大,对每个大陆女生都看似体贴关怀,就是不见他们情定某位身上。或许跟志明一样,直等到适合自己的港女出现,才柴米油盐,热热闹闹走下去。
如此这般,尽是都市景观中我们每天身处中却看不到的一角。马家辉长的很文艺很教授,可写出来的东西确是接地气的市井凡俗,也无怪乎他为这本书起了一个那么庸俗的名字。呼,谁没有遇到过几个人渣呢?
《爱上几个人渣》读后感(七):小清晰
真的是被你的题目所引导的,你的书一早我就注意到,动过想买的念头但是被这个题目吓着了。想必是谈一些人生路上的经历,还主要是爱情。
但那天看锵锵,马博士五十岁的生日,在感叹自己的书不好卖,而且和梁文道比较。第二天我就买了你的书,顺便又买了梁文道的《我执》,鉴定一晚上后感慨。原来你还是个小清新啊。
在节目上呈现的你,我认为是很黄很暴力啊,原来书里写都是生活的杂感,有一些想法而已。和题目有点扯不上关系呢?我这个人看书是不喜欢按顺序看,特别是这里杂文系列,都是看心情,翻到哪里就哪里,很难说先看你的序,看完你的序才觉得,马博士,你老婆的担心是真的。
一直以来,我也是喜欢梁文道多一点,因为他博学、有独到的见解,我很喜欢他的《常识》,昨天一起的这本《我执》在和《爱上几个人渣》还是后者更符合我的胃口。
但我还要说,我喜欢梁文道的书名啦,带着佛学禅意,有境界,我想你的书要是换一个名字,说不定买的会好些呢?
哈哈,略略看了几章你的书,还是有些诧异,原来你是有一颗纯洁的心,并不是在银幕上呈现出的那样子。
《爱上几个人渣》读后感(八):狡猾的马博士
《爱上几个人渣》及《我开始轻视语言》大约同时出版,便立马将马家辉夫妇请来,极其渴望在他们故事的背后找出一丝契合。
将他们平行阅读,如同请马与张并排坐在我面前。一个冷静幽默,一个恬静平和;(有点失望)各自独立地述说着自己的故事。马博士不时转过头嬉笑地看着她,插入她的故事,张轻轻地瞪了“马先生”一眼,一切都符合我的想象。
对于过往的回忆便像相框里的旧日相片,模糊,有特殊的聚焦点,面上却总披着淡淡的蜡黄;对于逝去的岁月,那便是一层淡淡的哀伤。
欲培养温柔的马博士称“温柔可以令自己平息,也可以令他人平息,它不是以暴烈的行动显示力量,但它源源不绝。”放下冷静与幽默,他甚至温柔得可怕,温柔得像先知轻易地触到你的软肋。
【黑色禁夜,我竟然曾是如此的无力卑微。我的天堂,竟曾是一具小小的机器。】少年马家辉丢掉了旁观者的身份,一脸茫然地注视着我,一如那些年无数的漫漫孤夜。当然清楚他并没有在我眼前,心安理得地掉了少年的眼泪;抬头却发现身处室友之间,忙倒头扮睡。
【十七青春好年华】看到这句话,心立马就地崩山摧地酸了一大半。日子刷刷刷地滑滑滑滑下去,从未胆敢称之青春,更无资格妄言年华。一股深深的无力及挫败之感如蜡黄披在我身。
狡猾的马博士,写自己的故事,却借读者自己来让读者感慨万千,真是狡猾。
其实也无所谓了,日后透过一层蜡黄回顾旧日相片,又有谁会在意,你手上拿着什么呢?
2013.6.21
《爱上几个人渣》读后感(九):四面人渣
四面人渣
诗:c.y
我爱上她
那个人渣
是在昨天
那天我十八
今天,我想
我十九了吧
那个人渣
欺骗
我的情感
和
我对她的一丝丝
虚假的温暖
星星死了
是在昨天的晚
我没有,流眼泪
那个,人渣说
她,想要的是自由
我就疑虑
我们从未开始
我们从未相遇
我们从未相知
我们从未困惑
怎么说,你
没有,与自由相关的自由
你
是不是
在
欺骗
我,你
你,我
这个
人渣
《爱上几个人渣》读后感(十):我觉得让我有感触的句子
11
更何况,人渣并不必然是男人啊,女人渣亦是人渣,你怎么可以性别歧视?
72
如果你去重庆,记得试试,民生里85号,这是火锅以外的另一种重庆味道。
75
“听故事千万别反驳”,老爸很早就有此提醒,我是好儿子,自当听从。
143
而我知道她自二十岁以后一直喜欢某人说过的这句话:「择其所爱,爱其所择。」前四个字是前半生,后四个字,便是余下的岁月了。
95
本想带着<<伊斯坦堡>>上路,但最终还是把它放下。那终究是帕幕克的伊斯坦堡而非我的。我只期望,坐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渡轮上,能够想象属于自己的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旅行始终是非常个人的事情,谁都代替不了,作家也不行。
164
你是什么人便会遇见什么人,你是什么人便会选择什么人,「门当户对」,不限于财富家世,亦指性格嗜好。
164
「一辈子很漫长,总会爱上几个人渣」戏里有此对白,算是看得透彻,但问题是,爱上人渣的人,通常又是什么人能?这倒也值得问自己一问。
173
路是人行出来的,坟墓却总自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