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爱拼才会赢》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13 15:56: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爱拼才会赢》经典读后感10篇

  《爱拼才会赢》是一本由何钢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208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拼才会赢》读后感(一):福清哥,不只是一个传说

  福清哥遍布在世界各地,他们成了大老板和财富的代名词。福清人总是出现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或者很多人认为不可能有发展的地方,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机遇,后来总会衣锦还乡。福清哥冒大险、吃大苦、做大老板、创造巨富的劲头让世人视为传奇、传说,又不仅仅是传说。

  …………

  《爱拼才会赢》读后感(二):●舍小我,成大我

  方则江说:“在海外,早年福清人不敢讲是福清人,福清人很苦,不出名,不‘抬头’,现在公开讲是福清人。现在的福清哥可谓扬名海外、声震四海。”

  ●舍小我,成大我

  与我来往最多的方则江也是这样一位舍己为人的“大福清哥”。2009年5月,由著名侨领林文镜牵头,方则江和几十位有识之士聚在一起反复讨论磋商,确定成立世界福清侨商联合总会。2009年5月17日,总会正式成立,林绍良、林文镜、曹德旺荣任永久名誉主席,方则江被推举为主席。

  世界福清侨商联合总会以“投资福清、招商福清、宣传福清、建设福清”为宗旨,以乡情侨谊为纽带,促进福清海内外乡亲自身事业的发展,同时为祖国、家乡及住在国经济繁荣进步作贡献。

  方则江为总会、为公益慈善、为家乡奔走呼告,他所做的都是为了贡献社会,不是赚钱,不是投资什么事业。方则江的身上有着与传统商人不一样的爱国爱乡情怀,我在与他几年的接触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不赚钱甚至倒贴钱,为家乡铺路架桥,为朋友整合资源。前几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他的个人资产受到冲击,生意一度不是很顺,但是我从未见过他为此而消极沮丧,他一如既往地行走在为福清、为乡亲、为族亲的幸福生活而不懈追求的道路上。问起个中原因,他总是乐呵呵地讲:“我是一个福清人,我就要学习林文镜大哥爱国爱乡的精神,那些小钱,微不足道,等我做成了会有大把大把的钱等着我,到时,我再拿大把大把的钱去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实际上,方则江在莱索托时,身体力行的就是帮助别人这件事。而在他的奋斗史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他身上兼济天下的情怀。当时他在家乡养鳗鱼,生意做得红火,可为了帮助更多乡亲,他情愿放下生意出去闯荡,不是奔着赚钱,而是把一些华侨联合起来,帮助他们把生意做好。所以说,方则江骨子里就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以我对莱索托的了解,那里是很偏远的地方,方则江把那里的福清人团结在一起,让整个莱索托富裕起来、强大起来,也让自己福清的老乡富裕起来。回国之后,他做慈善,行公益,除了为家乡修路助学外,哪里有困难,他都伸出援手:从汶川地震到老年医院,从扶贫基金到帮扶“两教”,从人才基金到困难家庭……

  作为千名少数民族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项目的策划人之一,我在2013年“两会”期间,介绍方则江与该项目的发起人——中华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徐镱轩认识,方则江听说,两万块钱就能救一个孩子的命,救的又是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儿童的命,这跟他这么多年来所做的事和这种乐善好施的心结恰好吻合,又恰恰和他内心最本真的善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结和机缘下,方则江会长主动将救助行动传递到福建,回去之后他就召开主席团会议,他的这种爱心倡议当时就得到福清侨商总会成员的大力支持,现场决定捐助500万元用于救助少数民族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方则江本人带头捐款100万元,薛经官捐款100万元、薛行远捐款60万元、薛书立捐款60万元、薛守光捐款60万元、江茂星捐款60万元、陈金平捐款20万元、孙晓文捐款20万元、罗敏福捐款20万元。

  《爱拼才会赢》读后感(三):●富而思源,桑梓情深

  很多在外的福清人都很想念家乡的海蛎汤和蛏汤吧!裹上地瓜粉放点酸笋。带着这种乡情,“福清哥”致富后不忘故土,常年返乡捐款支持家乡各项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帮助乡亲排忧解难。

  福清籍海外华侨虽然身居异国,但他们心怀故土,对祖国家乡始终怀着独特而深厚的感情,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各项事业,为福清家乡的蓬勃发展、繁荣昌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林文镜大哥,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当年,林文镜大哥为了重建家乡,放弃了自己海外的事业,为家乡吸引投资,他自己掏腰包入股,那不是一赠万金,而以亿计。他先是吸引冠捷电子到福清,几年前又把资金抽出来吸引其他企业到福清。现在福清的江阴港,之前为林文镜投资,后来转给世界吞吐量第一的新加坡的公司来管理,这样才能大大加速江阴港的发展,这才是大智慧,只要这个企业在这个土地上,给这个地区带来了发展,他从不在乎自己的得失,都是想方设法地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发展家乡,造福一方。

  在福清,以林绍良、林文镜、方则江为代表的侨领,秉承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以超常的智慧、惊人的毅力,艰辛打拼,顽强奋斗,并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成为今日驰骋全球经济领域的一支劲旅,成为当今海外侨界中极具声望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广大融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爱乡热情空前高涨,共为家乡福清的公益事业捐资16亿元人民币,累计在家乡投资和引资逾50亿美元,兴办三资企业逾千家,为家乡福清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实践证明,“侨”是福清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和最大优势,是推动福清市对外开放和现化代建设的一支强大生力军。

  据2010年统计,20年来捐赠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福清籍乡贤达1243人,企业(单位)42家,捐款总额超26亿元,其中捐款1亿元以上的有4人,1000万元到1亿元的有24人。在首届融商大会上,福清市政府为弘扬融商“解囊助公益,兴业举家邦,老根留桑梓”的精神,凝聚融商合力推进家乡大发展,分别授予1243名融商、42家企业(单位)“玉融大奖金质奖章”、“玉融金奖”和“玉融银奖”等奖项。

  2010年12月26日是福清建市20周年,海内外的“福清哥”不仅回乡感受家乡20年来的巨变,而且更是带回了合作项目,进一步燃起了家乡人民的奋斗激情。首届融商大会共进行33个项目的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额近220亿元,其中外资项目9项,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内资项目24项,总投资超过90亿元人民币。

  目前,在世界各地成立的福清同乡组织有70多个,比1997年侨情普查时增加40多个。他们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和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地区。这些海外社团是团结凝聚福清乡侨的重要组织,是增进中外合作交流和让福清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福清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这些侨团领袖与侨居国国家元首、各级高官或商贸界、金融界巨头关系甚密,他们对福清开展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爱拼才会赢》读后感(四):林文镜:永远的“大哥”

  七岁离乡赴南洋,十七养家跑单帮。

  食品纺织早涉猎,地产航运入多行。

  矿山船队他自有,最大面粉水泥厂。

  个人资产几十亿,林氏财团震南洋。

  产业交给合伙人,只身回国兴家乡。

  兴建融侨大酒店,上马江阴集装箱。

  修路办校建医院,礼堂田径网球场。

  闽江调水八个亿,带头捐资惠民乡。

  协办融侨开发区,独创洪宽工业村。

  吸引外资投家国,自掏腰包广招商。

  引进冠捷让股份,元洪投资第一乡。

  引导新侨出余资,兴业办厂造大港。

  牺牲小我成大我,乡情不改富一方。

  回乡一跨二十载,改天换地举无双。

  我和方则江是多年的好朋友,我见证了他的乐善好施、乐于助人,通过方则江引荐,我曾主编过一本《侨商使命》,在书中,我们采访过22位杰出的福清人。很多人听说我要提倡福清精神,都一致地说,“写福清人,倡导福清精神,不写林文镜大哥,我们不敢说”。现在,我对福清有了很深的感情。3年前,我参加世界福清侨商联合总会成立一周年庆典活动,也零距离地领略了“大哥”林文镜的风采,他的一些传奇故事,我认为可以推荐到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上。我是不由自主地跟其他朋友一样,脱口而出叫他“大哥”的。今年,林文镜“大哥”已经85岁高龄,作为“80后”的林文镜,在福清,从九十开外的老者到十八九岁的青年都尊称他“大哥”,一声“大哥”,饱含崇敬与亲切。也正是因为林文镜大哥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国爱乡情怀让福清人都公认他是“大哥”。

  林文镜于1928 年3 月19 日出生在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7 岁时离开家乡赴南洋与父母亲团聚。17 岁时父亲去世,他被迫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从跑单帮开始,他凭借强壮的体魄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击。到20世纪60 年代末期,林文镜已先后办起了20多家企业,涉及食品业、纺织业、水泥业、地产业、采矿业、航运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林文镜的个人资产达到数十亿美元,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他谱写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篇章。2013年2月底3月初出炉的胡润全球富豪榜,林文镜大哥以275亿元资产在全球排名第303位,成为福建新首富。而早在2004年华商百富人榜上,他便排名第68位。

  为了家乡,林文镜一次又一次牺牲了富贵双全的机会。其所在侨居国的总统,曾以内阁部长的高位邀他回去,他又拒绝了。他说,“此生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让我的家乡不再贫穷”。

  林文镜大哥回乡20年,外人只看到他的成功,没有看到他背后付出的血和泪。为了改变家乡,他遭遇过冷嘲热讽,放弃了太多个人所得。无论如何,林文镜大哥也丝毫没有动摇过那个改变家乡的初衷和承诺。因此,20年的执著,使他成为福清巨变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以至于,福清人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林文镜,就没有福清的今天”。

  林文镜首先从改善福清投资环境入手,兴建融侨大酒店,上马3000吨江阴下垄集装箱码头,修建宏路到福清的水泥路,捐赠10万门程控电话交换机,捐资办起了一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还开办了农民夜校。他还捐资办起了医院、图书室、礼堂、网球场、田径场、电影院。福清缺水,乡下人原来喝的水都是上游受过污染的河水,林文镜担心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影响村民的体质。他积极支持和推动闽江调水工程,并带头捐巨资,为的是能根本解决今后福清工业发展水资源的瓶颈,同时让村民喝上甘甜的自来水。他还捐资修建了四车道的水泥公路从溪头直通县城。

  尔后,林文镜力主千方百计引进外资企业,发展地方经济。他协助福清政府联合创办“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独资创办“洪宽工业村”,利用自己在海外的巨大影响力,吸引大量外商投资福清,同时也积极推动国内企业投资福清。

  那段时间,林文镜自掏腰包做“福清招商大使”,穿梭于国内外各地,向人们介绍福清的投资环境和优厚的回报前景,邀请客商到福清投资兴业,其中中国台湾他就去了100 多次,几乎每个月都要组织一个台湾工商考察团到福清去。为了让台商放心来福清投资,林文镜甚至向台商保证,如果由于政策和其他环境等原因,在福清投资带来任何损失,将由他负责补偿。

  在林文镜的精神感召下,很快就有80 多位台商前往福清投资办厂,这其中包括现在年产值超过90亿美元的冠捷电子等大型企业。为了吸引冠捷来福清,林文镜承诺自己先出资买地、建厂房,并提供生产流动资金,而当冠捷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的显示器专业大厂时,作为董事长的他却把自己股份的一部分让给乡亲和伙伴,他说:“我想用这吸引更多企业家到家乡投资兴业。”

  1991 年,福清提前一年实现了工业产值40 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这时,林文镜与福清市政府联合创办了“元洪工业村”,使福清在1995年经济实力跃升为全省第二。到2000 年,福清工业总产值已达400 亿元人民币。

  这些年来,林文镜先生四处奔走,全力推动尽快实现自己的四大愿望:希望政府能重视新华侨的余资利用、开发福清江阴半岛、成立新侨银行和建设福清新城。他还亲自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新侨及其家人自由组合投资。在林文镜的引领下,新侨余资已投入了福清江阴半岛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投资的项目有码头、港口、高速公路、工厂、国企改造、酒店、餐馆、房地产等各个领域。

  在家乡福清市工业产值从50 亿美元向500 亿美元发展的宏伟规划中,没有深水良港已成为制约福清经济发展的瓶颈。于是,林文镜和时任的福清市委书记练知轩一起去寻找深水良港,他们考察步行几百公里,终于找到了可建世界级大港的江阴半岛。而江阴半岛大开发,林文镜先生已经花费了十几年时间来推动。

  《爱拼才会赢》读后感(五):《了不起的福清哥》诗文:林文镜

  林文镜

  七岁离乡赴南洋,十七养家跑单帮。

  食品纺织早涉猎,地产航运入多行。

  矿山船队他自有,最大面粉水泥厂。

  个人资产数十亿,林氏财团震南洋。

  产业交给合伙人,只身回国兴家乡。

  兴建融侨大酒店,上马江阴集装箱。

  修路办校建医院,礼堂田径网球场。

  闽江调水六个亿,带头捐资惠民乡。

  协办融侨开发区,独创洪宽工业村。

  吸引外资投家国,自掏腰包广招商。

  引进冠捷让股份,元洪投资第一乡。

  引导新侨出余资,兴业办厂造大港。

  牺牲小我成大我,乡情不改富一方。

  回乡一跨二十载,改天换地举无双。

  《爱拼才会赢》读后感(六):《了不起的福清哥》诗文:林绍良

  林绍良

  八年私塾九一八,面店两年抗战发。

  远渡南洋投叔父,古突士镇中爪哇。

  花生油店当学徒,起早贪黑方言抓。

  烽火连天铁蹄踏,经济凋零乱如麻。

  出门推销不坐等,走街串巷好办法。

  独立更生贩咖啡,三更磨粉早出发。

  七十里外三宝垅,自行车上磨炼他。

  日寇投降卖丁香,供不应求富一家。

  发迹之地无足志,贸易迁到雅加达。

  肥皂纺织轮胎厂,新港外贸日渐大。

  得助巨头陈弼臣,创办银行亚细亚。

  工商金融集团化,丁香面粉一并发。

  总统主持落成礼,印尼政府支持大。

  建成三座水泥厂,地产成王不虚夸。

  慧眼识珠李文正,金融独大东南亚。

  涉及国贸初登场,一鸣惊人收多家。

  商贸大王此桂冠,故土难忘投中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爱拼才会赢》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