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04 05:5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10篇

  《中国科幻大片》是一本由飞氘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32图书,本书定价:30,页数:2013-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一):【zt】韩松: “更新代”作家眼中的别样“中国”

  飞氘的作品常常需要慢慢咀嚼,才能体会它的妙处。这部中短篇作品集一共有六个故事。《苍天在上》、《荣光年代》、《大道朝天》这三个,是用现代宇宙学,重写了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的神话。《蝴蝶效应》则以一系列的西方现代科幻小说电影为由,再现了斑斓多姿诡异恐怖的中国古代史。而《一览众山小》是写孔子求道,登上泰山,最后与未来世界相遇。《城堡》则是借用了卡夫卡那部名著名字,却装入了后现代梦境一般的全新内容。读飞氘的小说,或许会有一些调侃感觉,但最后留在记忆里的却是巨大悲怆。我常觉得,他写的,是一些超前的、复杂的,却还没有被认真研读和重视的神作,不仅在于形式和内容的颠覆性,还在于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风格,一种新的叙事和思考方式,从一个料想不到视角来反观人类的生存困境。如果同样是八零后的陈楸帆正在开创一种科幻现实主义的话,那么飞氘的实验应该怎么概括呢?是科幻象征主义或科幻表现主义,还是科幻历史主义或科幻神话主义?或许都不是?他在创造很难归类的一种独特文本。我觉得把这部书与《荒潮》一起,以其强大的对中国现实文化的穿透力,并列为二零一三年中国科幻文坛最好的收获,应该是可以的。

  读飞氘那些把中国史前神话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的作品,有时感到好像在重读鲁迅的《故事新编》,却又有莫名陌生疏离感。飞氘的故事中洋溢着千古愁绪,他更像个忧郁诗人,他似乎总在一个人自言自语,嘀咕着“作为国人活下去有没有意义”的问题,这是一个奢侈的问题,他甚至是在控诉,但这中间又横陈了一种气壮山河,要去抗争根本可能扭转的五千年大风车。为此塑造了一系列悲壮的、唐吉诃德式的英雄,来佐证他的行动。《苍天在上》、《荣光年代》、《大道朝天》都是关于英雄的小说,是充满自嘲和悲悯的史诗。为了让他笔下的英雄更加滑稽也更加伟大,这就既要借助上古神话的力量,也就是那种已从今人身上经消失了的力量;同时也要利用现代的自然科学法则支撑个体系,而这也恰是我们这个民族当下仍然十分稀缺东西。如此,飞氘把宇宙的末日太阳系终结,以及我们的恒星成为红巨星的惨象,出人意料地甩到了蒙昧时代的华夏先人面前,要重新为我们这个民族设计一个思想实验,再借用这种形式,来讲述自己青春家国和宇宙的困惑,去质疑或肯定族人天地和自身抗衡的出路,但这又分明加大了小说的荒谬感和绝望感。在他的故事中,民族的退化和进化成了同义语,而人的形态本质都可以有着千变万化解释。这契合了《故事新编》的精髓而又与之异趣。

  这种情绪更加强烈流露在了《一览众山小》中,反映在了同样是中华民族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孔子的苦闷追求历程上。飞氘笔下的孔子,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全新艺术形象。孔子的理想乱世是无法践行的,因此他要去登泰山,为什么?只为了心中的一个预设的、说不清道不明念头。这却也是一个变革春秋战国时代,有了飞机,有了热气球,有了诸多的“奇技淫巧”和“科学发展”。但道是什么,道与器有何关系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宇宙的秘密又是什么,何谓虚与实的本质,历史的目的又是为了哪样,这一切,都越来越无答案了。小说因此充满一种至纯的迷惘,实则反映的是时下中国人的精神境况。孔子在他不再看得懂的事物挣扎。他来到了八千八百年后的中国。而民族已毁灭了两百七十次,今后还要毁灭九千七百三十次。苍天啊,这是为哪般?而这一次的毁灭竟是由孔子本人一手造成的。未来的那些发明了更多科学技术聪明的中国人,仍在求道,却仍是不得。孔子除了返回到春秋战国以图重创历史,别无办法。这使小说既充斥深深悲戚,也怀有宏大理想主义。从孔子身上,我看到了作者那颗孤独而不屈、彷徨而呐喊着的中国心。当然不仅仅孔子,小说中的老子、子路、子贡、翟、公输般等,也都是悲剧般的民族英雄。当他们在无休无止地用中国式的辩证哲学激烈辩论时,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曙光已经在一个错误时间和错误的地点降临。这便是我们苦难根源吗 ?

  飞氘的作品更染有一层诡异、忧伤黑色幽默色调,他把整个中华民族搁置到了一个极端境地里,像是要用梦来唤醒梦。你看,女王躺在浴缸里,而她的男人在她的国土上无休止地奔跑,这种巨大的荒诞感,仿佛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重演。人们追求的大同社会成了一个黑洞,只有当万物收缩为了一点,连光也无法逃离,公平正义才能达到,而奔向自由的那家伙就还会被拘留在这个国度中。身为大都建造者之一郭守敬最后却与关汉卿合作,创造了机器复仇女神窦娥,科学拜物教与梨园文化结合,这真是一个无奈的世界,坚固城池最终也会崩溃,改革与革命都无法告成。郑成功在对建设海洋文明感到失望之后,只好去周游海底两万里,似也不是为了探险,而只是玩耍玩耍。生活恐龙时代的乾隆拒绝了英国使臣,他相信西方人那样把时间弄得如此精确没有丝毫意义,因为驾驭帝国关键控制好亿万个“人形齿轮”。项羽是一位无法选择自己的战场的时间旅行者,他没有死在乌江边,而是与爱人一起逃往了时间的尽头。秦王则是银河帝国中修炼原力的大神,兵马俑是他的机甲战士,他后来满怀愁绪离开了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到另一个安静的世界修行去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本是要取回一套软件,来维持世界第一大帝国的正常运行,但解压缩后竟发现空无一文。女革命者秋瑾是戴着窦娥面具的V字仇杀队的骨干成员,而大清子民辫子里实则设有制造幻觉的科技机关,使民众活得如同行尸走肉……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伤怀和对生命无奈,对人的渺小和滑稽发出嗟叹,并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这些文字中同样也饱含了对救世主怀疑,那些圣人先哲、皇帝将军 ,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呢?用作者笔下人类与机器杂交出来的终结者眉间尺的话说:“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啊?不管怎样,不都是个死吗?若能唤回从前,谁又能禁得起这种诱惑呢?如果能够在梦里重逢,又何必要醒来呢?在这混沌飘渺红尘中,又有谁担负得起救世主的恶名呢。”那么,要改变这一切,如果不靠救世主,又靠什么呢?飞氘指出了一个巨大而无解的死结。

  飞氘施展出漫无边际想象力构造着宏大异样的新世界,创造着中国文字的奇葩,写出了具有民族特色新式科幻。在他的小说中能看到老庄的幽微恣意,孔孟的严正端肃,以及释迦的空灵虚无;这里有神话,有史记,有圣经,有聊斋,有唐传奇和元曲;还有尼采的自傲超人,有康德的星空道德,有鲁迅的深夜呐喊,有卡夫卡的荒谬忧郁,又融入了玛丽雪莱、威尔斯、奥威尔、克拉克、迪克和吉布森等一众对人生宇宙未来世界的感悟想象;而它们又和牛顿、哥白尼、瓦特、爱迪生、富兰克林、爱因斯坦、海森堡和图灵的精神组合,并与计算机文字、互联网文字、电视节目语言小品动漫卡通游戏杂交一处……从而试图超越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界限,把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演绎出来,从另一个高度来反映中国现实的纠结。飞氘因此常常消解了意义,在不能解决问题时,便自嘲,自嘲后,却又给出新的解决的尝试,让意义在无意义中复现。他笔下的中国是华丽跳跃的、异端而幽玄的、混乱而黑暗的,为此他使用了空灵、尖锐辛辣而孤独的文字,又是那么哀恸、沉重和无奈,却孕育了理想和希望。他常常似真似假而半开玩笑,又格外严肃而认真,一咏三叹,让人回味,心有戚戚,正如他写到流放到月球上的苏东坡骑上双螺旋的神鱼飞向黄河青山,去给亡魂上坟,真是绝妙,他并至此收笔,不再对这悖论般的万古沧桑多作一字解释。东方西方,古往今来,天地宇宙,他都要努力装进一个妖魅的瓶子里,拨弄来拨弄去,最后却很悲绝,悲绝中又有振奋,振奋后又让人茅塞顿开。在中国已有的科幻写作中,飞氘堪称独一无二,他的小说读来常常是醍醐灌顶,棒喝之下,竟生顿悟

  飞氘的小说正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出我们当下的生存困境。如在《城堡》中,读者看到了一个既与卡夫卡笔下的世界相似却又与之不同的世界。那里的人们都有病,生存在封闭的疗养院中,试图要用革命的手段来治自己的疾患,最终却发现革命者与治理城堡的总管大人其实是一个人,而每个人都是牺牲品,每个人都是两面派,都活在自我纠结中。这篇小说多有奇妙、绝望、暝暗而敏感的文字,书写出了一个由于两难而自困于其中的人生和国度,虽像童话一般,却格外真实。而在另外一些故事中,数度出现了鲁迅的形象。其中一篇《异次元杀阵》写到鲁迅身处魔方世界,彼时中国是由无数的格子构成的,这里的觉醒的人要活下去,就要杀死昏睡的人,把他们变为食物能源,还要吃一些药丸,才能保持神志清醒。鲁迅身为医生,就在这里做这药丸,原料不够了,他就割自己身上的肉。但是觉醒的人仍然走不出迷宫,因为一切是莫测的,下一个格子里,昨天向你投出投枪匕首的人,今天竟成了朋友,不同的阵营都在心怀叵测地呼唤鲁迅的加入,但一切变得更加混乱不堪。没有办法,因为这只是一个游戏,它从一开始就是这么设计的。结论是,绝望跟希望一样不靠谱。但即便是游戏中的人,还在西西弗斯一般奋斗下去。这让人想到了加缪的存在主义。那么,最终应该怎么办呢?像《超人》中的列御寇那样选择,也许是一个出路吗?飞氘笔下的列御寇,自以为已经认识了世界,却最终明白了不过是在坐井观天,陷入了连自己是谁也不知道的困窘。所以一人得道远远不够,修行才刚刚开始,人要变成了一块死寂石头才对。这也是我所看到的面对个人家国出路的选择中最黑暗沉默的一幕吧。但在凯文•凯利看来,石头不也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吗?

  飞氘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先锋实验者,他像他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孤寂、绝望、苦痛而奋勇地开拓,在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上艰难求索,寻找人生、国家和宇宙的哲学和宗教意义,为我们如何在这样的一个现实中活下去提供一些思考,而这或许是不能被理解,甚至要忍受误解的。

  飞氘的意义在于他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更新代”科幻作家群体的一位代表,除了飞氘,还有陈楸帆、江波、拉拉、宝树、迟卉、郝景芳、陈茜、程婧波、夏笳、七月、长铗、万象峰年等人,他们正在创作我们不熟悉的却充满感性个性的、灵异而深刻的、并常常是饱含剧痛和奇喜的神作。他们表现出来的感知力更加敏锐。他们体现了别样的国家观和生命观。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年轻人正像他们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在拼尽全力创造出被上一代人耽搁了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二):《中国科幻大片》后记 by飞氘

  后 记

  这是我的第三本书。

  它距离我心中的伟大作品还差得太远,甚至可以说是失败

  但父母不认自己的孩子,那就太没良心了。

  书中最早成篇的是《苍天在上》,写于2006年,源于一个梦。梦里的世界头顶上有什么东西压着,很闷。醒来后便要写这么一个故事。在那个应该全力备战第二次考研的萧索冬天,我在北三环的租房里像做亏心事似的偷偷摸摸而又欢快地写着这篇不着调的疯癫文。后来,脑海里又陆陆续续浮现出坐着热气球登泰山的孔夫子、一不留神把十个太阳全都射落没办法只能自己再造出一颗的后羿、戴着墨镜骑着机车在昼夜分割地带一路狂奔的夸父、要造一座装下天下百万寒士超级广厦的杜甫……当现代科幻元素刺进古老神话和历史的躯干中时,集体记忆的神经网络里升腾起一阵阵怪异而欢快的张力,让我激动不已。尽管那些意象最后成形时已远非当初所想,但在这些转基因怪兽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前进的可能性。最晚的《城堡》写于2012年,灵感来自一个仰望星空的孤独老人。那时我已经知道它将成为这个系列的阶段性总结

  受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启发,我想把幻想的可能推到貌似无法无天地步。至于这种自娱自乐的“非主流”科幻能否让读者身心愉悦,我并没有什么把握。总是有人会问:“你想表达什么?”对这个问题,我只能挠挠头说:好像也没什么特别深刻的寓意,就是为了好玩……虽然我常思考些沉重的问题,但写小说还是想写的轻松有趣一点。很多人认为,只有感动的要哭才是有分量的,但我觉得搞笑也是一种美学追求。嬉笑是一种权利。当然,调用一个族群对古老过去的自我讲述,也隐含着某种企图:想要发掘或者探索一种可贵的精神,也就是《故事新编》里面的那些人,大写的人的精神。

  所以这本书本来打算叫《中国奇趣》的,但编辑认为缺乏亮点,于是又一次开始了修订书名的可怕过程。一度,我们打算叫它《热气球上的孔夫子》,但它只是那些在A4纸上写得满满当当的满意度势均力敌的名字中的稍微胜出那么一点点的一个而已,也就是说,不是那种一提出便虎躯一震当即拍板的选项。在网上公布了之后,一时间大家贡献出《孔夫子搭乘热气球指南》、《热气球上的杨贵妃》之类的建议,有一刹那我甚至想出了《飞翔吧,贵妃!》这样和全书毫无关系但是很有爱的名字。直到一个失眠的晚上,“中国科幻大片”几个字突然犀利地照进了脑海,立刻激动了:如此欢乐的书名也便只有洒家能够想的出来了!跟编辑说了,便一拍即合。后来,我有点忐忑了,担心这名字喜感得略微过头,与全书虽抽疯但根底上究竟较为严肃的文学创作态度不协调,然而编辑却已认准了不撒手了。那么,反正没有更中意的选择,就相信自己当初的直觉吧,权当是三十周岁之前的一次冒险。即使最后从读者接受角度而言失败了,至少还为世人留下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和一个奇葩的书名。

  话说回来,尽管看上去有点二,但这其实仍是个挺严肃的书名:中国历史中的每一段伟大故事,那些开天辟地、漫漫求索,那些劳形苦心、舍生取义,那些慷慨悲歌、壮士断腕,那些不辞风雪、肝胆相照,那些厚德载物、扶危济世……每一个都让后来者浮想联翩感怀不已,每一个都可以演绎成一部波澜壮阔的科幻大片。

  2012年的秋天,我听了一门专门讨论《故事新编》的课,受益匪浅,对这部最喜欢的现代文学作品有了深入的认识,从中感受到了鲁迅在写作这些“油滑”故事时那博大的情怀和严肃的用心,也明白了一个写作者仅仅凭着灵感和个人风格的创造是不足以走很远的,那时便觉得自己即将要拿到世人面前的这本小书太嫌轻薄了些。但我还是想和你们分享这些奇思妙想。尽管,它远不如《纯真及其所编造的》那么让我自己感动,换句话说,它不是那种生命中最疼痛的经验的解决,也难以让你们心头一紧为之唏嘘不已,但我仍然希望有人能够喜欢其中的某些局部,能够和我一样多少感到有趣。

  因为,世上无趣的人太多了,实在受够了。

  但也不是所有有趣的人都会对同一个东西感到同样有趣。这就大概需要看缘分了。

  此外,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自己马上或者已经变成一个中年人,这也是想把它赶快出版了事的考虑之一。也许是同样的原因,最后的故事,灰暗的色调浓了许多,且不太有趣的样子。

  真没办法。

  这玩意儿能流传多久呢?实在是没什么信心。

  毋庸置疑,应该严于律己,树立崇高远大的艺术理想,没事儿就狠狠地自我鞭笞一下。不过,对已经发生的过去,如果太苛责的话,只能说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所以,如果能在当下博诸君一笑,就基本上满足了。毕竟,再自信满满的人,也不能太执迷于那遥不可及的、永无机会谋面的叵测将来。和眼下活生生的你们在一起,那才是最紧要的事,你们带着体温的欢喜和爱,才是活生生的我在有生之年里最需要的。

  那个叫说书人的热血大叔,是我发表第一篇小说时的责编,我们结识已经快十年了。如今,这本书能够在他的帮助下出版,真挺好。一个人犯二并不难,能有同道一起犯二,就太难得了。没错,一听到这个书名就欢天喜地然后坚持不再该换并导致这本书最后变成这种奇怪样子的那个人就是他。

  感谢父母多年来的纵容和奉献。感谢这些故事第一时间的读者杨晓帆给予的支持和益处良多的反馈。感谢为我作序的吴岩老师这些年的教导和关怀。感谢韩松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撰写评论。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要谢的人,太多了,就不一一点名了吧。

  此刻,情人节将至,空气中酝酿着春天的味道。而我行文至此,也忽然醒悟:原来这书中最核心的东西,其实不是“科学”,不是“幻想”,也不是“中国”,而是“爱”啊。虽然宇宙看上去冷冰冰,人类也犯下了不少滔天罪孽,但至少还有一种叫做爱的东西,没了它,世界大约已经毁灭了几万遍了,或者生命根本就不会进化出来。一想到这世上还有值得爱的人和事,便觉得还是挺愿意活下去的。所以,最后当然就是感谢我的读者,感谢你们的卓越品味和温柔鼓舞,虽然我还没有拿到什么奖,但赢得你们,已是我的荣光。

  谢谢。

  接下来,打算让你们见识一本叫《去死的漫漫旅途》的书。

  飞氘

  于2013年2月13日 家中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三):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冬天到了,万物都瑟缩起来。而且,再过一个小时,就到了双十一折扣的大好日子。在这样一个无暖气的冬夜,作为万物之一的我也瑟缩在床上,读完了《中国科幻大片》;在无数女同胞盯住淘宝购物车的时刻,敲下这篇文字。

  也许,是自己也被书中的英雄气概所感染。

  这是一本好书。阅读体验,仿佛走进博尔赫斯笔下小径分叉的花园,甚至是一座更美的花园。

  首先,这本书的语言像是一场雨,落在书中所有的意象之上,闪着一层银白柔润的光。用词典雅凝练,句式长短错落,兼具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美感。时而刀刀见血,时而一泻千里。

  “群星闪烁不定……划过天际时化作云雾,蒸腾缭绕,不就就普降大雨,如天河决堤,浩浩荡荡,滚滚而来,涤荡尘世。大水冻结成冰,九州大地,一片茫然,寒气刺骨。”

  “宇宙中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神秘存在,来不及想我们问好,便被压成了平凡的尘埃。牛奶般的银河,化作迷雾般灰色的云,缭绕在U的身边,仿佛一条缠绕起来的腰带。”

  语言优美错落,从文学审美层面上看,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甚至,个别段落带着汪曾祺或沈从文般流畅的节奏感。

  其次,这座花园中浩瀚无边的意象,体现了作者的野心。我甚至怀疑这些枝繁叶茂的分叉小径承载了科幻、历史、文学、哲思,在量子级别上蔓延到了无数个宇宙。孔孟、老庄、唐诗、元曲、鲁迅、雪莱、卡夫卡、克拉克……在一些段落,我还看到了韩松和刘慈欣的影子。像一条流动的河,我不停向各种大师致敬,露出会心愉悦的笑容。

  这些意象,往往以奇特的方式和科幻元素结合在一起。这是戏仿、是后现代主义的拼贴、是一次光荣而伟大的冒险。科技名词带着电影画面一同涌现,几乎每五秒就刺激一次读者的神经。当看到被流放到月球上的苏东坡骑上机器鱼飞向青山黄海,为亡灵上坟的段落,真是不得不惊叹作者创世纪的能力。

  科幻小说是一种认知小说,必须能给读者带来惊异感。这一次,飞氘在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中,当之无愧地冲锋在前。

  最后,想说说这本书中最喜欢的一篇文,《一览众山小》。孔夫子登上泰山,穿越天空,到达未来。儒家文化与时空哲学撞出华彩。文中用许多细节写出了孔子与弟子的言行,文风节制内敛,温柔有序,即使对照很多研究儒家文化的书籍和《论语》原文,也很经得起推敲,可见作者狠狠下了一番功夫。

  孔子的聪慧、执着、慈爱、迷惘都写得很好,同时也很真实亲切。众弟子也各自鲜活。这样短的篇幅中,难得。

  全书自始至终都贯穿了满满的爱意。作者艰难求索,穿越时空,踏遍宇宙洪荒,一路慷慨悲歌。那是爱,是美,是希望;是对人生、理想永恒的执着追求。

  有人说过,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种不死的欲望,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书中那一幕幕的开天辟地、漫漫求索、慷慨悲歌、壮士断腕、肝胆相照、扶危济世……真真正是这样。

  第一次见到飞氘,是去年的光棍节。他带我逛了逛清华园,聊了一些科幻的事情,吃了一顿不带辣椒的饭。一年过去了,他又送了我一份好礼。

  虽然时间点总是略奇怪,还是十分感谢。

  这是一本气贯长虹、野心勃勃的书。作者一腔英雄气概,写得满纸风流。

  午夜已过,英雄,节日快乐。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四):外国的月亮大又圆

  本来可以不写书评的了,因为已经有两位名家写了,分别是吴岩和韩松。吴岩写的那篇是书的序言,虽然是序言,但却是书评。韩松写的那篇在书尾,不过不是后记,后记是作者自己写的。两篇书评都写得不错,点评到位,篇幅不长不短,也都说得挺全。说明两位都是看过全书才写的,不像有一些名家书评才看了个开头就长篇大论了。

  但是名家书评都会有个问题,特别是这种放在书里面的书评。你既然放在书里面,还会说坏话吗,还敢说坏话吗?你即使说了坏话,别人把你的文章放进书里面的时候,也可以改掉或删减掉。一般来说,你既然接了写序或者写跋的活,就会自动自觉把坏话烂在肚子里,不说出来,否则,就不接了。

  本书的优点都在这两篇书评里了,如果没有书在手上的人,下面的评论里已经有人贴出来了,要看的话可以移步去看。那么下面该说说坏话了吧。

  科幻本无既定路数,你想怎么写都可以。作者和一众书评家也都说这是非传统的科幻小说。大家之前也都听过两个词,硬科幻和软科幻,在这里就不解释了(其实是我也解释不了),这本小说应该是算哪个呢?很遗憾,两个都不是,这本小说应该归为虚科幻。

  怎么才算是虚呢?刘慈欣说飞氘是科幻诗人,这个概括挺准确的。诗人嘛,当然是写诗的,诗一样的科幻,那就是很难看。诗有什么不好呢?很好啊,美,高度精炼,发散力强。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一个字,装。

  假如用电影的方式来描述,就是把电影拍成像MV一样(注意是MV不是AV不要看错了啊)。情节简单,画面丰富,寓意大于叙事。把科幻写成诗也不是飞氘的创新,外国早就有名家这么干过了,甚至留下了很经典的作品。

  但要写好这样的小说,并且能成为经典,有一个很重要的构成就是立意。其实有一些经典作品,现在看来,并不怎么样,情节松动,设计又混乱,而且通篇艰涩难读,远不如一些轻松愉快又悬疑刺激的作品。但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超越了所在年代的境界,在思想意念上超前了,例如说人与机器之间的伦理啊、地球的环保和人类的行为啊等等,或者仅仅是人物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创新,也都够。像人类还没飞起来的时候,就想到了游太空,半导体都还没做出来,就想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这本小说可惜还做不到这两点。所以只能沦为作者的练笔之作了。

  作者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作为一个科幻作家,对文史类却是如此的娴熟,典故典籍信手拈来,作品里到处都是老坑。但正因为如此,文科太强,理科不够,所以才变成了追逐虚幻的月亮,是为虚科幻。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五):一定要让孔夫子上热气球

  我久不读史,迷陷于现世的科技、信息、机器。还有那些在年少之时曾让我徜徉于其间的上古传说,也仿不再与今天有任何交集。偶尔,我会去影院,看《饥饿游戏》或《地心引力》这样的电影,在架空的设定里,感受杀戮和速度。电视上永远好像有《雍正王朝》《宰相刘罗锅》这样的清宫剧在放,换上一茬,是《甄缳传》《步步惊心》,说不出有什么不对,但一定有什么不对劲了。

  我每天在北京的CBD上下班,随着严冬来到,寒风中拥堵的人流越来越甚,在那些车站和地铁站前等候的,是密密麻麻蝼蚁一般的众生。天黑与天亮,本质上,只是平凡生活的奇书页和偶数页,翻来翻去每天如此。我也曾回到家中,抱着我的呆萌小狗和大脸懒猫,哀叹这日子过得真没激情。真正让这个季节流光溢彩活泼洒脱起来的,却是来自朋友飞氘的这本小说,《中国科幻大片》。

  先回来说飞氘。飞氘是个看似寻常却奇怪的少年,他消瘦、沉默、常着黑衣,如果是在饭局上碰到,一两个小时下来,你也见不到他动几次箸。他会非常专注的打量和倾听,带着安静的眼神,把许多瞬间收摄下来。然后这当中发生的一两件不打眼的小事,回头会以无比奇妙的面目出现在他微博上,被描述得意味深长,绝对的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

  周遭的你啊我啊又或是科幻圈里的其他小伙伴们,可能都有过一不小心被飞氘给记录下来拿去调侃的经历。当然,他除了用简短文字扁平化小伙伴的乐趣之外,也些许有点自恋,常常写几句#我认识一个男人#的段子,毫无疑问,那个男人是他自己。

  但这些也都不算些什么,因为你一旦见到像是盘古啦女娲啦后羿啦夸父啦孔子啦,统统被他编派起来,变成“苍天在上”、“荣光年代”、“大道朝天”、“一览众山小”那样故事新编式的中篇,就会觉得呵呵少年你又顽皮了。尤记得初读之时,看到他把盘古代号化成了一个U,让夸父不停奔跑只为了逃离女王的爱情,给后羿安上了一个“鹰熊”的神族称号,将孔子送上了热气球,真是觉得欢乐不可言状直接趴着笑傻了。有位我认识的妹子,看完此书后曾大声赞扬这是一些“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说到了点上,但又绝对不仅仅是如此。

  我想说的是,我在飞氘的小说中,看到了一种中国文学传统真正进入现代语言体系的可能,这是相当有诚意的探索,它充满实验精神,无畏而又小心翼翼。如果说当年的鲁迅曾经身体力行过一番这样的探索,那么今日的少年飞氘们,是时候了,你们要去往那个断点上重新出发。

  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一个超级小说迷,我都无法从母语文字中得到与现世接驳的快感,尽管不是作为一个创作者,而只是以鉴赏者身份,依然会痛苦于此。年少之时,我一遍遍读红楼,烂熟于心;离骚和逍遥游是精神源地,带着我筑就延续到成年后的价值和审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从近当代的中国小说和文学中,看到过多对既有体系的沉溺,却绝少生长的迹象,它们是浪漫的乡土的人性的真挚的,唯独不是现代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先锋文学战将们,进入90年代后纷纷转型,也并未完成这一现代性过程。其中有诸多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是作家们的知识体系跟不上飞速变化的技术社会形态。他们的创作能力落后于光怪陆离的现实嬗变,同时又无法以准确的洞见去展现其社会学意义上的本质。

  “现代性的本质”是一个既严肃又装逼的问题,但它依然值得一谈。在诸多试图去描绘这一概念的表述中,以下这些词语频频出现:商品、消费、个人、普世、工业、机械、多样、城市、民主、自由、理性、科学……可谓包罗万象,而万象之间并非零散无序,如果稍加梳理,我们便会发现它们是承启蒙主义之光而来的有机组合,毋庸置疑的,它们已然充斥这个世界。

  今年夏天我曾参加过一次小型读书会,席间大家谈小冯内古特的作品,有一位前辈迭声哀叹在国内满眼看得到的就只是“村里的故事”,却没有多少人写城市写国家,受限于某些无形钳制是一方面,但更有可能还是受限于视野和见识。深以为然。作家自身的知识体系决定了他的创作方向。冯内古特是生物化学出生,美国另一位奇才大作家品钦曾在康奈尔大学进修工程物理,因此他们能够写得出国家或社会在运转中的bug。当然,并不是说你只有学理科才能写得出这样的小说,重要的是选择以怎样的姿态切入。如果有人在文字创作中去尝试把那些商品、消费、个人、普世、工业、机械、多样、城市、民主、自由、理性、科学……融入其中,做无缝对接,我至少会认为他某种程度上理解了现代性为何。于是当我看到《中国科幻大片》中的“蝴蝶效应”一文时,的确忍不住击节叫好起来。

  飞氘在这个组合式的中篇(所以其实是短篇集)中选了30部好莱坞科幻电影,如《星际迷航》《2001太空漫游》《黑客帝国》《终结者》《2012》《V字仇杀队》,等等,以这些电影的故事主旨,结合中国历史上的某个人物事件,来了一次歪写正史的戏仿。其中大多数篇目是相当成功的,既有我们熟悉的历史与传统,又有我们熟悉的现代。而这个现代尽管来自于西方,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此刻、这一瞬间被我们所占据和享有。

  删节版已发表于《南方都市报》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六):与科幻无关,简单说说写这件事儿

  我的生活在时间序列上曾经有一些与飞氘平行,闲来会翻看他的微博来打发时光。空间上亦有少量交集,一次开会时偶遇,继而请他帮忙。清清瘦瘦的人,清清淡淡的饭。

  由此开始阅读科幻。不读书,不知他的胸怀和情怀。一个常读《科幻世界》的女孩子听完我转述的故事,瞪大了眼睛,“这叫科幻吗?”又说:“他写的故事已超出了我对科幻的定义”。飞氘说,“那我写科幻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句话流露出他对于写作的野心。

  字儿不值钱。写作,有时像一笔生意,有时是一门职业,有时作为一种爱好出现。网络写手日码近万,畅销书作家很多都有自己的写作班子。写作的意义、写作的纯粹性、写作的乐趣被各种力量消减得支离破碎。我也只能把文学梦小心地揣在怀里,在下班后的点滴时间里,去尝试用文字抒发胸臆,把自己摆在一个低端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向畅销或大家靠近。梦,就是梦而已。

  同样是承受现实重压的80后,飞氘很早便坚定了写作的道路,他的目标是“伟大作品”。他就像自己笔下的人物,看到了铁屋子,还要把铁屋子击个粉碎。他有英雄的梦想,也有积极的行动。个体的意义被消解,除了在文学掮客卖弄的语调里,有几人敢用“经典”的标杆来衡量自己?

  他的作品,穿越古今,重构经典,轻易就能触碰到终极命题。隐约可以看到中国的叙事传统,西方的现代主义。在“宏大”与“现代”的架构下,可能会觉得些许晦涩,不觉突兀,不觉空,是因为他的写作里蕴含了思考和情怀。

  科幻小说很容易便写到宇宙,写到人生,写到命运,写到人性。我问他,“科幻, 写到最后,都是哲学吗?”他说,“我觉得是情怀”。所以他文学味浓厚的小说背后,如果你不视为障碍,读到最后,你可以看到在作品中他隐藏的忧虑,无妄的荒谬,小调皮,小调情,淡淡的孤独寂寞,和深沉而持久的“爱”。好小说不说慌。

  作为写作者,我仍在“语言”这个最基本的元素上耕耘。我力求还原生活的质感,作生活的投入者、体验者和记录者。想起一位我尊敬的纪录片导演张以庆说,最好的文学作品,是为人类创作新的审美体验。

  那么,我想,起码飞氘在这个维度和层面上迈进。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七):不是一部好电影

  把书当做电影来写,的确是个好想法。作者肯定是个爱看电影的人。

  作者无论是文笔,想象力还是幽默,都值得肯定。就整本书而言,封面不错,没有过多的废话,可是后来我看到腰封我就整个人都不好了。

  ”《低俗小说》是部好电影,《中国科幻大片》是部好小说。“

  我不明白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低俗小说》也算不上什么好电影。前面一个钟基本就是一名小弟带着大佬的马子去玩,毫无剧情可言,如果想看的话基本可以直接跳过这一段。还是建议千万不要看这部文艺(zhuangbi)片。

  而这本书,我想作者大概是从小被语文老师不断夸奖文笔很好,细节描写传神,环境渲染到位的同学,以至于写小说后还保留着一堆没用的废话。看着根本不是一部电影应该有的感觉。并没有一部大片的酣畅淋漓和镜头感,只有一堆古代环境和作者想法所堆积起来的废话。一个短篇剧情就那么点罢了,却能写上几十页,看着真令人心急。

  说它是一部电影,还不如说是一部冗长无聊的纪录片。

  后面刘慈欣的评论“飞氘是一名卓越的科幻诗人”,我觉得其实他想说的是,这tm是什么玩意儿!写完一页就是一章! 说好的电影!谁看的电影像这样播两分钟就黑一下屏啊!

  没错这真的是诗,以一面为一行,三十页下来便是十几行的诗了。

  作者觉得自己作品失败在哪我不知道,作为一名读者,我想我说的便是他的失败。

  抛开这些不说,其实还算是一本好小说集,前三篇都是不错的故事。也还算得上是本好书。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八):通向文学深处的科幻小说 (代序)by 吴岩

  通向文学深处的科幻小说

  (代序)

  吴岩

  飞氘很有文学天赋,这点毋庸置疑。

  2007年他投奔我名下要读科幻研究生的时候我还不认识他。但面试表现超级优秀,让当时的评委都为之一振。多年没有见过英文这么好的学生考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专业了,况且他还是小有成就的科幻作者。我记得结束的时候陈晖教授跟我说:“恭喜你,终于找到合适的人了”。王泉根教授则不断地重复说,“男孩子,又是学理工科的,吴岩,好,好。”

  王老师是北师大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所的所长,陈老师是副所长。那一年我的科幻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很少能招到两个学生都是男生,且都对科幻情有独钟。跟飞氘一起进入学习的,是北师大原科幻协会主席郭凯。两个人从此开始了他们科幻之路的新里程。

  谈到郭凯,我要说最先让我重视飞氘创作的恰恰是他。郭凯是个急性子,热诚且直率。他本科的时候我就认识他,对科幻的忠诚没有第二个人能比。看到什么好作品,一定要告知我他的感受。“吴老师你快看看飞氘最近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的作品吧!”他常常这样说。

  跟郭凯相比,飞氘是稳重和内敛的。通常,他会不声不响地将新作签好名放在我下课时的桌上并加上一句:“吴老师,您有时间就看看”。

  我确实看了,但没有太深的印象。说实话,对大家都很赞赏的《去死的漫漫旅途》我也看过不止一次,我觉得太西化了。

  这种感觉是在我从北师大的校报上读了他一篇武侠小说才开始转变的。那个小说非常短,写一个事关个人荣誉必须交出头颅的故事。小说有一种刚性和弹性恰到好处的韧性,我想不出怎么形容,总之笔法纯熟,层次清晰,情感的涌动恰到好处,在结尾时响亮地戛然而止。

  这篇小说改变了我对飞氘作品的印象。我发现,他是那种谙识很深的人,脑容量足以安排和设置复杂的多层次构架。最重要的是,他的文学修养和悟性很深。

  此后,我再看他的小说就有了特别的期待。发表在这本书中的一些作品,我基本上断断续续在不同时期都看过。有一个时候他说他喜欢《故事新编》,很想照着做一下。我记得他跟我谈这点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悸动。此后,他还写过一篇论文,从理论上谈及鲁迅这本书的重要价值,我对那篇论文的观点非常认同。

  如果我把这组小说当成是一个“奇点时代”的《故事新编》,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小说的宏观背景是21世纪的当前,但作者却把他们放置到远古的神话时代中表述。这么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削减一些当前社会的复杂元素,更集中地展现思想元素;另一方面则可以不受现实束缚地拓展想象。

  《苍天在上》在我看来是个形而上学的神话版本,其中吸纳了杞人忧天、公共触怒不周山、女娲补天等许多中国神话和西方创始的宗教经典。故事还全面交代了这套新编历史神话的许多族类与时空体系的设定规则。在这篇小说中,整个选集的那种寓言风格和充满认知互涉的态势已经初步呈现。

  我特别喜欢《一览众山小》。记得当年我看的时候很有点激动。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给小说建立起一种独特的文化坐标。任何人在阅读到此,都会立刻提取出自己的一整套文化价值观和历史网络。但小说没有像其他类似作品一样在某个人们通常争议的地方纠结、认同或反抗。作者巧妙地躲开了这些,他下力气描写了孔子跟老子的交往,描写了孔子的泰山之旅,描写了孔子穿越现实走向天空的情节,所有这些都让我不但叹服小说的那种自由,更让我去思索我们过去的一切是否也都禁锢在自己的思维定势之中,无法自拔?掩卷之后,泰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钟表的那种特殊意象竟然一直在我心中挥之不去。飞氘改变了我对孔子和儒家的看法,改变了我对自然和道德戒律的看法。他当然没有说儒家文化其实也是自然的文化,他说的对我并不重要,他让我转变才是最重要的。

  《荣光年代》在我看来是一部充满互文性的作品,它的底板是后羿射日,但其中融入了马尔克斯式的语言、《霜与火》的场景、《日暮》的设定、向刘慈欣和韩松致敬的语段、和一系列终极关怀。“YI就很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谁?从哪里来?要做些什么?小小的泥塘村无法给他答案。所以,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他踩着月光上路了。”这种思索在YI的心中反复出现,凸显了人生和存在的困惑。“在某个天高云阔的早上,于泉水边,YI从宿醉中醒来,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眼角已有了一丝皱纹,他忽然懊恼地意识到:自己正一天天衰老,浑身上下从里到外塞满了可笑的平庸,过去的辉煌已如梦似幻,他将浑浑噩噩地了却余生。”随后,他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傍晚,人们从猩红的梦中醒来,钻出洞穴,去小溪边痛饮一番,寻觅一切可以吃的东西,享受着片刻的清凉。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浇灌着已经快要冒烟的土地,于是野草瞬间铺满大地,鲜花怒放,天堂刹那降临人间,生命在抓紧一分一秒拼命生长。”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说,当太阳、月亮、地球排成一列的时候,便有所谓的“吞日”,而YI就是借月射日。” “据他的估计,月亮击中血日之后,太阳会喷出大量还未烧完的“气”,如浪潮一样向四面八方冲去,然后就此冷却成一团团稀薄的云雾,在宇宙中这么亘古悬浮着。太阳一死,周围的星辰也将失去自己的轨道,各奔东西。而借着YI那一踏,以及这股持续很久的气浪,天帆就将推动地球,脱离它运转了几十亿年的轨道,朝着幽眇莫测的宇宙深处,缓缓飞去。这下大家终于明白了:原来,他是把整个地球改成一架天船了。”阅读这样的作品,就像是浏览当代文学特别是科幻文学的古今历史,枝丫繁茂得让你浮想联翩。

  《大道朝天》可以当成作家学习卡尔维诺的心得体会,虽然它的背景是夸父逐日。小说中,宇宙的诸多组成部分各司其职,而人的努力也有着自己的方向。光明城中举行着底层者的“金光大道环球赛跑”,而顶层设计则充满了诡异和暴力。执政者曾经把被压服的人统统打发到极地大陆上去建设秘密工程,完工后集体坑杀。作者对这种双层社会关系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当前宇宙为了苟延残喘而设定了平衡性法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类智慧和鹰熊超能力这两类事物不可能结合在一起。”从这些地方不难看出作者希望小说映衬现实的雄心。

  我把《城堡》看成一个重述且在更加宏大空间设置的鲁迅式“铁笼子”的故事。它是虚拟的也是现实的。是《狂人日记》式的将许多对立空间折叠放置的立体主义画面。小说中的精神病人,在保卫还是冲破独立空间的矛盾中寻求超越,城堡的严密性及其裂缝的可能性,构成了未来革命的可能线索。“内部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关系,也昭示出某种现实主义。

  《蝴蝶效应》是一种文体尝试,作者把美国好莱坞大片跟中国古代历史与神话相互关联,进行了一系列隐喻与转喻式的语言学试验。我非常喜欢这套短小精悍的故事,充满睿智,富于知识性又非常具有亲和力,可以诱导读者反复阅读和品味。

  读完作品,我又一次把我认识的飞氘和他的创作结合在起来。我感到他是博学、幽默、睿智、具有超前思维的人。他能在语言和文体方面进行实验,更证明他的文学自觉和操纵力。而整个《中国科幻大片》无处不在的那种来自认知的幽默,常常让我会心地微笑。江紫娅、@、亚赛弥、热气球上的孔子、新偃师造人术,还有能填充大量内容的蜂窝状故事结构、对晚清科幻作品的戏仿等,都非常值得认真品味和细读研究。故事中压缩呈现的那种来自他这个年龄的自我、以及他这一代中国人的尴尬、困惑、苦痛、欲求和愿望,已经成为我的品读后效,久久记忆在思想的味蕾与情感的舌根。

  科幻小说是一种认知小说,无法在认知上创造惊异的作品不会受到读者的青睐。但在一个高等教育普及的时代,获得认知惊异感的难度正在不断提升,作家必须在宇宙与人生方面具有更多感悟,同时在文学构造上具有洞见。当我们在泛滥的快餐文化诱导下放弃思考、寻求廉价刺激和浅层欢娱的时候,飞氘驾轻就熟地采用他充满信息含量的文字和新构造的文体将我们即将生锈的心灵之锁打开,帮助读者拓展图式去迎接未来的努力,既是他个体能力的展现,也是中国科幻走向文学深处的证明。

  科幻事业在中国新思想和文化的建构、文学与现实关系的深化上的伟大之处,也许将在一代到几代人之后才能被认可和肯定。在这个意义上说投身科幻事业不是投身荣华富贵,恰恰相反,可能是走上一条梁启超、鲁迅踏过的荆棘路。我感觉这是作者在作品中没有讲出的潜台词。

  但即便是通向死亡,这个漫漫旅程对作家自己会是极端快乐的。

  2013年2月27日

  作于北师大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九):评论中国科幻大片

  评论中国科幻大片

  1, 嗯怎么说呢,以前看过一部分,后来再又把这个全本看完了,觉得写得很有意思,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其中有一个片段,把这个中国的古代历史和现代科技大片结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到非常有趣,一直过去未来现在杂交的感觉,让人觉得非常兴奋。

  2.嗯还用让自己感觉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情节,说了些那个孔子的小片段,就是孔将军就是和盗梦空间放在了一起,这样的情节怎么想出来的,确实是有趣的很,我想,作者这些小聪明让人会心一笑的感觉吧。

  3.还有,那个女王和巨人的故事,明显是把夸父跑步又升华了一下,就是这里面也探讨了这样的一个思维,就是因为自己的一个私利,哪怕牺牲全世界,也是可以的,哇,多么强烈的对比,再就是,我想,这就是描写小女人的小心思,就是,他可以因为我对抗全世界,哇,多美好的事情。

  4.想起来了,就是有关梁山好汉的那个部分,宋江的一系列思维变化,和未来世界的杂合,我想,有一种奇异的美感,或者说,是时空错位的感觉,也许,作者追求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吧。以前记得有些作者写东西,就是这样写的,他如何写,就是把作品的主人公的名字起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经典作品的人物,例如,江南写的此间的少年,就是制造这样的混乱感觉。

  5.在孔子坐上热气球的爬山过程中,碰到未来的人,然后世界毁灭了很多次,就是借用黑客帝国的情节吧。我想,很多时候,也许文章中写的事情,都是发生过的,不过,发生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这才是有意思的事情,所以,不要问,这个故事是真的或者假的,其实,假的就是发生在其他世界的故事,真的就是,现在这个世界发生的故事而已。

  6.写科幻不容易啊,作者的其他作品,在科幻世界上面也看过,因为种种原因,自己也不订阅科幻世界了,不知道科幻世界的电子版的最新版本什么时候能够和纸质版本同步进行,不过,现在,看到2014的科幻世界合订本的电子版,有没有了激动的感觉了,是自己离开了科幻么,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导致自己这样的感觉。也许是年龄大了缘故吧。

  7.作者的后记也写的不错,就是,写文章写的有趣不容易,尤其是看到作者写的新奇的角度,有些头脑一热的感觉,这家伙怎么想出来的,呵呵,就是这样的评价。希望有什么书可以直接在电子书上面销售,这样的书自己也会支持一下,因为一个小故事支持作者一本书,也会觉得比较值得,记得,参加培训,李老师说过,参加某个培训,如果某句话打动了你,说明这个培训值得了,那么,读一本书,如果,某几段情节让你觉得非常有趣,那么,这本书也是值得支持的,说明一下,我是订购的电子版读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科幻大片》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