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是一本由陈阳 / 李溱著作,龙门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读后感(一):Escaping the ordinary
如果你问一个陌生人,他/她有什么兴趣爱好,通常得到的答案里会有“旅游”。旅行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部分,好像有时也象征着一份生活的品质。
曾经听过一首歌,歌词里的主人公喜欢旅行,只是无可奈何,有闲的时候没钱,攒足了钱却少时间,总不能成行,徒留感慨。此情此景,你肯定遇到过,那时,阅读他人的旅行故事也许能慰藉你失落的心境。
选择读一读陈阳和李溱的新书《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就很不错。封面上的一行英文特别抓眼球——Escaping the ordinary。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被日常的俗务束缚着,按部就班地消耗生命,庸庸碌碌,郁郁累累,因循守旧地过活,失了少年时代的光彩与梦想。
也许,放下包袱,松弛心情,出去走走,看看别样的风土人情,会给你一个点亮命运的契机。当然,正如作者所言,“一次旅行或许不能改变什么,回来之后,你还是你自己,但是,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已经不同。”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在看电影的同时,你有没有憧憬去片中的场景里畅游一番,比如观看《音乐之声》,是否产生了游览奥地利萨尔茨堡的冲动。书里有一章,十分对影迷的口味,叫“跟着电影去旅行”。作者说,“旅行是永不散场的电影院”,有趣又贴切的比喻。他俩带我们参观西西里岛的诺托小镇和奥尔蒂贾,还记得《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吗?美艳的玛莲娜,十三岁少年雷纳多青春骚动中永远的梦中女神,她的一颦一笑都叫男人心醉、女人羡妒。影片里古老而传奇的取景地,本身好似一场永不落幕的电影,时时刻刻上演着美丽的传说。
那么,热爱生活的朋友,还犹豫什么,动起来吧,你与世界,只差一场旅行。
《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读后感(二):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
旅行的意义
你看过了许多美景
你看过了许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
你品尝了夜的的巴黎
你踏过下雪的北京
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
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
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你累计了许多飞行
你搜集了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
你埋葬记忆的土耳其
你流连电影里美丽的不真实的场景
却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
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
却说不出什么场合我曾让分心
说不出旅行的意义
你勉强说出你爱我的原因
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
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动心
说不出旅行的意义
勉强说出你为我寄出的每封信
都是你离开的原因你离开我
就是旅行的意义
《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读后感(三):感受一个与脚下的土地迥异的世界
“一次旅行或许不能改变什么,回来之后,你还是你自己,但是,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已经不同,这就叫作经历。”(P9)
用文艺逼一点的话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最初的梦想。
这个梦想,假如我生活在古代,作为一名女性,那大概真的只能在梦中实现。但很幸运地,我生活在一个已经对世界开放、世界已经部分向它展开怀抱的的中国。更幸运的是,这个国家……的交通,早已跟上世界的步伐。
那么,这个时候,当我进入大学开始自己独立生活以后,这个梦想,就近在咫尺。
夸张点说,我只需要像《一个人的朝圣》里面的老者一样,穿上一双帆布鞋,带上些许现金,我就可以上路。因为世界对于我是开放的。当然,现实中的旅行往往是激动人心,至少,也是充满期待的。所以,我们带上的装备,也远远不止一些现金这么简单。
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长途飞机,也是第一次走出北半球的地方是印尼,巴厘岛。在那里,我惊讶于导游竟然是一个在海南出生在巴厘岛长大的……潮州人;我惊讶于导游让我们看好自己的行李把背包背在胸前的方式与中国如何相似;我惊讶于举目四望居然看不到一栋现代化建筑,全是低矮的平房;我惊讶于,这个地方,连洗澡水都是咸的;我惊讶于他们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却能用英语沟通,而不懂得认字!我惊讶于,他们上完大厕是不用纸巾而用水冲的;我惊讶于这里的男人,只要愿意,是可以娶四个老婆的;四个老婆各司其职,他只等着享受就好……这个地方带给我太多的震撼。让我这个曾经的伪愤青第一次觉得,中国的女人原来是很幸福的。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同为发展中国家,为何总说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
我第一次去的发达国家,是日本。去日本之前的心情已经不像去巴厘岛时那么激动,但日本给我带来的震撼却不比巴厘岛的少!这是一个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这是一个模式高度稳定的社会,这也是一个社会福利极高的社会——这是一个没有乞丐的国家,而且据说是世上唯一一个。在日本,你不用担心偷盗,姐姐的iphone5以为丢了,导游都说如果是日本人捡到就肯定会送回来;在日本,你会发现,那里的人素质非常之高,有一次过马路,掌握旁边的两人明显在聊天,但我距离他们那么近,却听不到他们讲话,难道他们讲的是唇语吗?!去了日本,你就能理解为何当初他们有占领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因为他们,也许真的,有那个能力。
……
旅途中可叙说的事情太多太多,带给人的冲击也很大。这种冲击很有助于开拓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本书的两位主人公,历时四年,跨越六州,畅游了89个国家。他们所见所闻所感,当然比我这个小毛驴要深刻得多。他们一位是设计师、摄影师,一位是人类学博士、大学教师。这种组合,让这本书的取材视角与众不同;他们赋予每一个地方以一个有特色的主题,同时配上一些视角独特充满含蕴的高质量图片,让你不仅能感受到一个地方的人文气息还能“亲眼”看上几眼。
在我们还未能像他们一般,走出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透过他们的文字、他们的摄像机,去看看一个与中国不一样却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世界。
《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读后感(四):我与未来,只差一场行动
曾经,我对面坐着一个24岁的姑娘,17岁时从上海考到澳门读酒店管理,然后去荷兰、爱尔兰留学……我们面对面的坐着,听她讲她的过去。那时,她24岁;而我,已经在20多岁的尾巴上。听她的娓娓而谈,很是生动。我在想,那样的故事,即便当时会很疼,但终究会变成甜蜜的回忆。
她说她刚刚打算去澳门的时候,她的心里也很忐忑,对未知也很迷茫。但她想啊,我这辈子总不能一直都待在上海吧,尽管这个城市,是很多跟她一样年纪的人,想实现梦想的地方。但是,这片土地对她而言,在那时,基本上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地方。
年轻人,总想非得更高,非得更远。
我很钦佩她,听她讲她的游学、她的旅行、她的爱恋、她的迷茫……
至少在我18岁的时候,我很满足、幸福的在南方的一所大学里读着小本科,接着在24岁的时候,从这所学校的研究生毕业,东碰西撞的求职,经过4、5年的过渡,如今拿着一份固定的工资,安稳的养活着自己。
对那些骚动的青春,真的会带着闪亮的笑眼,真诚的佩服。
那天,我跟那个姑娘在北京的一家叫“珠穆朗玛”的餐厅吃饭。她说,因为你很想去西藏,所以,我约你在这里聊聊。嗯,至少可以吃吃西藏当地的食物。
看着餐牌,羊头肉,人参果沙拉,糌粑糕,牦牛蒸饺……我有点纠结,还是决定点些汉餐,譬如水煮鱼之流。姑娘惊诧地问,你不是想去西藏吗?连那边的食物,你都不愿意尝试?
当场愕然,我发现了自己与她的差异,对梦想而言,她总是在实践,而我总是在幻想。
我曾经也梦想过,要周游我梦想中的美乐地,比如西藏、尼泊尔……到今天,我也在梦想。
同在那一年,一个月之后,遇到一对来自广州的老情侣,嗯,应该这样说吧?!他们把环游世界当成自己的职业,把工作当成副业,当我遇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行走了89个国家。
做这行,遇到了太多亟欲包装自己的人了。有些人,自身条件有限,但是却倾家荡产的到处去游荡,然后拍照片、写些不疼不痒的文字、记着流水账的日记、发微博。走马观花的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也许有让我厌恶的地方,但是这也是他们的胆识。但毕竟,他们当背包客、他们过自己的间隔年……而自己仍旧是个酸秀才,在这里不疼不痒的发牢骚。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旅行?他们到最后也没说清楚,没让我明白。但是,从他们的身上,我找到了对年轻的无限延长的秘密:从脚下出发,探究世界的奥秘,让每个角落不经意的美丽、惊诧延续对未知的探索和生命的延长。
他们身上保持着一股少有的青春与朝气。那个姐姐,经常会带着他们的公仔四处去晃荡,她说每次出发前,自己都像点卯一样纠结着哪个宝贝能跟她出门,是Snoopy还是Kiwi,还是其他的“儿子”们。她很纠结……
我们约在黄城根的一家地道的北京菜馆见面。他们很喜欢研究每个目的地的食物的味道,即便真的不好吃、不合他们的胃口,他们还是乐此不疲。对他们而言,旅行就是把别人的生活过成自己的生活。
其实他们已经来过帝都多次,也许他们早已经熟悉帝都的味道,比如烤鸭、卤煮、爆肚,但是我还是约他们在那家地道的北京菜馆见面。在狭窄幽静的小巷的尽头,就是那家馆子。馆子外就古色古香,迎上脸的就是一对斑驳的朱红色大门,门面上还缀着两个兽面。两个人一见到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宅子,顿时两人自是一般摆弄,要给随身携带的Snoopy凹造型,留念。
到现在,我都没有见到这些照片,发布在个人主页上。哥哥说,我喜欢拍,喜欢留下印记,但并不意味着,我想发布到微博上,让大家来称赞。
老情侣在那儿摆弄着,我在旁边看着,很淡定。他们一会儿说这样不好看,一会儿又说那样不好看,很是纠结。而我,则老成的站在一旁,那时我想,我的心里年龄,一定没他们,青春。
关于,过去的已经无法改变;现在,我期待,未来,还能如我所念想。
《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读后感(五):我与世界 只差一笔旅费……
当他的镜头跟随着光线、色彩和线条消失在这二维、三维的空间中;
她总是会在他们走失的地方,等待他找到他们的联系。
故事需要影像去证明,故事成全了影像?
如果他们之间多了“人类学”这个连接词呢?
他们共同完成的是文化的诠释——deep description。
什么意思?
可能你一直认为选择一个餐厅,是因为这里饮料好喝,东西好吃,装潢很合口味,
但是人类学进一个餐馆,极有可能是被老板、老板娘的眼神所勾引!
《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读后感(六):关于旅行的定义
曾经,我也以为旅行,一定要有目的地,美术馆和市场,是到一个目的地一定要去的两个地方,一个是精神的生活,一个是世俗的生活,这让人觉得温暖和满足,可事实并非如此。
在外面的日子里,我去学校里看孩子们跳了一个下午的舞,被孩子们和他们的英文老师拉着开了个讲座,讲讲遥远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在太阳下山之前,和镇里人一样跑到海边儿晒晒太阳、游游泳,跑到体育馆里看排球赛!更多时间,是到小店里的树荫下,和镇上的人闲聊当下的人和事,顺便八卦一下高更的往事,当然,还记得在市政府对面的小超市关门之前,赶紧去囤积一根长长的法棍。
你看,好像旅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嘛,那么,为什么还要旅行呢?
旅行途中的很多个早上,阳光踮起脚尖,偷偷地溜进了窗口,将桌上的早餐悄悄地舔了又舔,阳光的味道就仔细地渗透到了食物的每一寸肌理中。一样的果汁、面包和牛奶,沁润了加勒比、地中海、乞力马扎罗和喜马拉雅不同阳光的味道,就变得那么的特别和回味无穷。
旅行途中,我们并没有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一样的一日三餐,一样的睡到自然醒,一样的过着红男绿女的生活。只是,其中的千滋百味和万般心态,已经悄然地改变。
《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读后感(七):到世界,收集每一个国家的阳光
没有人希望在自己的人生中,永远只是一名听众,而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创造者,给予自己的人生故事一个想要的发展方向和情节,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活出生命?我选择了行走,在旅行中知道真正的自己,遇见世界每一个拐角不同的阳光,珍藏路上遇见的每一张笑脸,最后,把他们记忆下来,用一种丰富的表述,包括影像,表达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具象,它,就叫做情绪摄影,每一张影像都是会思考的灵魂。
也是因为如此,人一定会有权衡,有些事情不是做不做得到的问题,而是值得不值得去做,很庆幸的是,能够坚持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不停的在世界各地行走,不断的去记录行走中的影像,这样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以高调的乐观,对内心世界以低调的释放。
一个追求快乐最大化,并以精神自由为生活导向的人,当然无法循规蹈矩去生活,但,作为一个社会动物,还是会渴望交流,寻找与人分享的幸福。
《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读后感(八):一本书 一场旅行
恰好正在进行一场旅行,在休息的间隙看完了这本书,书的纸张非常舒服,坐在窗边,光线洒进来,看着看着,心也好像随着作者飞到了那些未曾到过的远方。
我从未出国旅游,这次也一样,选择了来厦门游玩。厦门与我想象中的差了些许,可能在深圳呆惯了,来了厦门第一感觉居然是摩托车太多,有点破,有点脏。晚上10点出去找夜宵吃,路边已经没什么人了,街道十分安静。白天路边的行人们也悠闲的走这,一幅优哉游哉的神色,看起来也非常让人舒服,傍晚路边的小吃店生意很好,老板不紧不慢的打包好顾客需要的食物,在旁排队的人也安安静静的等着,不吵不闹。这就是厦门人的生活吧,从容,淡定,过着自己简单的生活。
这本书是由两个人历时4年穿行六大洲游历89个国家而完成的,一位是跨界设计师、独立旅行摄影人兼环球旅行体验者,另一位是人类学博士、行走中解读文化的大学教师。他们用自己的镜头以及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多个国家的景色,以及普通人们的简单生活,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感受跟感悟。
看了这本书,我还是第一次知道美国有壮观的拨浪谷,堪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去之前还得先拿到许可证。在此之前也未曾听过哥伦比亚绚丽的彩虹河,往嘴唇里放盘子的穆西女子,没有目的地的托斯卡纳,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风情的拿骚,光怪陆离的墨西哥,海明威的哈瓦那,不喜欢照相,害怕灵魂随着照片飞走的印第安人,对地震家常便饭的哥斯达黎加,甚至很多地名都没听说过。这本书不像简单的旅游指南,也不像是科普类书籍,更像是呢喃诉说着心境。
前两天在夏大看到N多明信片,想着要给朋友们寄,也想着要不要给自己寄一张,在书上看到作者在没有买到邮票的情况下还尝试着寄出去的心情,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心情,这种感觉挺美妙的,好象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有时候偶遇一本书,就像是一场旅行,一场心的游走。就像书中所说得那样,生活要简单,且随手可得,却也要细心调制,更需要不时地调味。时光破碎,生活沉默不语地被我们经过,身心疲惫的时候,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就细细品味一本像《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的书,放飞心情。
《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读后感(九):旅行文字非常优美
[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刚刚~终于看完了她的最后一页~~花了我不少地铁里的时间~~不过写的太好了,信息量很大,内容丰富角度独特不在话下,主要是绝对美文~~换成是我的话,估计就是繁冗的流水账啦~上半年从海南开车回来我也理想着同行者们可以有这种美美的散文的~~哈哈~不过丫只写了短短的几段围脖就交待了,虽然很美,但是还是灰常可惜~剩余的就和我一样,只知道分享美食了[害羞] 脑子不好,所以就很喜欢在书上涂涂画画写写~~写个当时的小感受,简短的标下日期爱称位置心情~日后回温的时候也是一个看头,每段时间每个人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就像回头看看自己原来傻傻的一样[呲牙]也很喜欢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想着大家在书里都在写小注,互相借阅的时候会多了一层阅读的乐趣[爱心] 嗯嗯,还有啊,想要出国旅行,英语就要拾一拾,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画好简笔画啦^_^因为大家的英语都是不一样的[偷笑][偷笑] 一直就灰常灰常喜欢民族风的咚咚~~喜欢明信片~~喜欢手绘~~喜欢简单质朴~~喜欢那微笑那爽朗的笑声~~喜欢那份温暖洋溢……喜欢生活的味道~~那山、那人、那城、那里……我喜欢全身心的投入,不论工作还是感情……如果生命空耗了,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衰] 我想,再次启程的日子也不远了吧[月亮]
《你与世界 只差一场旅行》读后感(十):阳光,温暖的颜色
行走的理由,源于阳光的轻安自在
用阳光去丈量世界,用笑容去收集生活
记住,不要自己遮住灿烂千阳
这个世界,他们不仅来过,而且一起亲身经历过
在接触旅游杂志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这世界上有旅行体验师这个职业,我甚至一度觉得这工作应该是那些打算环游世界的人的理想职业吧!!
这本书介绍了31个地方,作者足迹走过的31一个地方,都是浪漫、美好、充满阳光的地方。作者就像副标题写的“去见你想见的人吧!趁时光那么美好,趁世界还不那么拥挤,趁飞机现在还没有起飞。”
细致到每个地方的传说,由来,风情典故,作者边走边悟的思考,配着那些美丽的风景照片,不得不说专业摄影师拍的照片,的确能让人从那些图片中看到异域的不一样的情调。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笑脸,不同的景色。特立尼的摩尔式风格庭院,如露天美术馆一样的哈瓦那阿梅尔小镇,西西里海边小镇忧伤的黄昏,莫桑比克石头城的温暖。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霸气行囊出行的冲动。
我发现作者喜欢拍阳光明媚的照片,我想爱生活的人,可能都喜欢温暖的颜色吧!
对了,我收获最大的,是终于知道风靡南锣鼓巷的莫吉托来自哪,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