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注入》是一本由霍华德·舒尔茨 (Howard Schultz) / 多莉·琼斯著作,中信财经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将心注入》读后感(一):你我的心都注哪儿去了?
没看书之前,我作为星巴克的顾客及观察者,早就对星巴克心生敬畏。这种敬畏并不是对他的商业成功,而是他点滴中闪烁出来的人性化和社会责任,甚至牺牲商业利益的点点滴滴。看完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星巴克为何能“成为让人尊敬的企业”。
作者“内心的激情”引领他克服一切困难走向事业的成功。而他的内心激情不仅是个人的事业成功,而是通过成功的事业而改善他自己和更多人的人生,让更多普通人能通过工作而改善生活、家庭并得到尊重。用管理学专业的话来说,远大的愿景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价值观引领成功。
虽说书中讲的是工作激情,但世人也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激情。值得借鉴的是,人人最好都有各自内心的激情,比如,管他什么主流价值观,我就追求家庭幸福,甚至我就追求自我定义的幸福。然后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定不移,毕业追求。这就是“将心注入”吧。
你我的心都注哪儿去了?
一个企业创始人围绕企业成长而著就的故事,当读完全文,萌生出去星巴克喝一杯咖啡的念头,我就知道了这本书的魅力无法忽视。它让你抛却偏见,认识到一个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故事也可以充满阅读性。不同于商战性的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曲折,却充满了诚恳真诚的叙述。它让你得以一窥一个成功而庞大的企业框架下那些点滴汇聚的布局,细节实操中面对困境所做出的改变。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从最初的天天咖啡到如今的星巴克,至始贯彻着某种价值理念:对人的尊重。正如霍华德所言咖啡师傅是最直接面对顾客的人,对他们的尊重和激励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而这正是提升品牌在顾客心中地位的重要一环。这个说来简单的道理,在本土实践中所为人周知的大概就属海底捞了,一个以超出顾客期望值的服务水准而闻名的企业,这背后正是张勇对待雇员那种家式关怀的铺垫。两者都很好的实践了这一理念,并用各自的方式去激励员工在企业的发展中共享成功的果实。
对于本书,我倾向于把它分成两部分来看:只卖咖啡豆的星巴克和卖咖啡的星巴克。前者是作者早期对星巴克参股,雄心勃勃的想干一番事业的萌芽期,是应许之地的发现。而后者是独立创办天天咖啡,发展壮大羽翼渐丰的成长期,是现代企业扩张的商业版图。两者之间,关键点是对卖咖啡豆的星巴克的收购。时至今日,透过作者的笔触还能感受到对当时收购大战中大股东干涉带来的心有余悸。但在这里我更关注的是,星巴克早期的创始人,对于卖咖啡这一偏离原先理念的策略略带抵触,在顺应市场发展和坚持自身理念中并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给了霍华德机会去实现他想要的星巴克的样子,而这个样子恰恰如此深得民意。
将心注入带来的不仅仅是美味的咖啡,还有唤起梦想家头脑里对世界的好奇。那些街面上的店铺,不再仅是物理属性上的存在和购买,还有与我们如此贴近的生活同样在发生。这不仅仅是星巴克的故事,也是每个普通生活里正在发生的那些故事。
《将心注入》读后感(三):将心注入,预见咖啡的未来
以前上学时,每次从星巴克门口经过,看到奇怪的女神头像,简洁大气的环境,坐在门口或落地窗边的男男女女,还有他们脸上扬起的自信和骄傲,就不自觉对这样的地方产生一种敬畏感。
以至于很久以来,我都不敢进这样的店。
心中多少对它有些好奇,听过不少关于它的道听途说,但从未用认真的态度去认识这家公司。直到看了这本书,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写的《将心注入》,才算对这家公司有了一点了解,也逐渐减少了星巴克带给我的神秘感。
这本书是霍华德·舒尔茨的自传,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看到星巴克这家公司是如何从西雅图开到全世界的。因为最近也在准备创业,这本书作为一个创业者的心路历程记录,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1、星巴克公司发展的重要节点
3、创始人成功的特质
接下来一一进行说明。
一、星巴克公司发展的重要节点说起这家公司的创始过程,还颇有点曲折。
最初为星巴克注入灵魂的是阿尔弗雷德·毕特,他将最优质的咖啡豆和重烘焙方法带入了美国,吸引了杰瑞·鲍德温、戈登·鲍克和泽夫·西格这三个咖啡皈依者,在西雅图于1971年开了第一家星巴克店。
那时的星巴克还只是卖咖啡豆和咖啡(美式咖啡)的店,并且毕特的咖啡品味及烘焙方法是这家店一直坚持的原则,甚至是一种信仰,不论什么时候,都坚定着不曾改变。
霍华德是1982年加入星巴克的,但他所提倡的意式咖啡体验不被认可,于是在1984年决定离开星巴克,独自出来,在1986年终于开了一家符合自己愿景的咖啡馆,名字是“天天”,这就是现在星巴克的原型。
后来市场证明霍华德的咖啡愿景是可行的。1987年,星巴克的原创始人杰瑞和戈登准备卖掉星巴克,霍华德买了下来,并将“天天”改名为“星巴克”,这也就是现在的星巴克。
之后就是霍华德带领着星巴克冲出西雅图,开遍全世界的过程了。
二、遇到的重要挫折和解决方案马丁·路德·金曾说,“衡量一个人的最终尺度,不是看他顺顺当当的时候待在哪儿,而是看他受到非难和争议的时候如何应对”。
当看到作者面对一次次几乎是绝望的挫折时,我很感动于他无比坚定的信念,还有力争到底、绝不放弃的精神。
我们往往容易羡慕一个人所获得的成就,却忽略和低估了他曾经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且将自己的平庸归结于困难太难,挫折太多。
霍华德的故事让我了解到,作为一个创始人,是会遇到很多难熬时刻的,可我们总是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它们。
在这本书里面,归纳了以下五个作者遇到的重大挫折。
挫折一
霍华德最初想加入星巴克公司,原本以为是十拿九稳,最后却被三位创始人所否定。
但他并没有放弃,抓住机会说明了自己能给星巴克带来怎样的价值,以及创始人杰瑞当前的真正需求,最后说服了杰瑞,这才加入了星巴克。
挫折二
霍华德希望将意式咖啡体验融入星巴克,但几位创始人始终不认可他的愿景。
于是独立出来,创办了“天天”咖啡馆,将咖啡的浪漫情怀和社区情节第一次带入了美国。
挫折三
创办“天天”咖啡馆需要资金,况且霍华德一下子就想开出八家这样的咖啡馆,所需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当时他的咖啡吧理念也不被大多数投资者看好,募集资金之路非常困难。
但他从未放弃过,只要有机会,便竭尽全力争取,向投资者展示自己的咖啡愿景。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募集到所有资金。
挫折四
星巴克原来的创始人杰瑞和戈登想卖掉星巴克,即使没有多少资金,霍华德依然觉得自己应该买下来。在继续筹措资金的时候,其中一个投资大鳄想牺牲小投资者的利益,为几个大投资者谋利,决定将霍华德架空,自己去收购星巴克公司。
这无疑对于霍华德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危机。但他依旧坚定自己的立场,承诺尊重每一个投资人的权益,最后募集到资金,买下了星巴克。
挫折五
1994年,巴西霜冻,咖啡豆价格大涨,局势随时都在变化,为了保证公司正常运行,必须马上作出应对的决策。
霍华德及星巴克其他重要成员最后决定,先用高价买入足够的咖啡豆,保证咖啡豆在当前价格的供给。他们并没有将咖啡豆价格上涨的影响全部让星巴克的顾客承担,而是少量的涨价,然后尽可能去节省后台开支。
他们的原则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证咖啡豆的质量,同时尊重每一位顾客的权益。
三、创始人成功的特质首先是个人性格特质。
1、清晰自己的愿景,坚持到底
从前面提到的挫折和他的处理方式就可以清楚看到,作者是一个只要坚定和认可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会力争到底的人,绝不会放弃。
有一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他这样的清晰和坚定,最后也带来了如他所愿的结果。
李笑来在他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有一篇文章专门谈到了“活在未来”,这样的人对未来有自己的愿景,并在当下不断用正确的方法去践行,终有一天,他们会实现自己的愿景。
总觉得霍华德就是这样一个“活在未来”的人,他有长远的眼光,知道自己坚定和想实现的事什么,最后也都一一做到了。
2、用心尊重每个人的权益
仔细想想,这本书的书名“将心注入”,到底说的是将什么样的心思注入到咖啡事业中呢?
我想其中最大的心便是对人的尊重。
作者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靠着到处做苦力来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他目睹了像父亲这样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的人,即使努力工作,在当前的社会里却没有什么尊严可言。
在作者内心深处,是能深刻体验到这种不被尊重的糟糕感觉的,也有着能够得到尊重的强烈渴望。
于是他最初才会被星巴克这样自由且充满热情的公司所吸引,希望把带有社区情节的意式咖啡体验带到星巴克,以及他在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也能时刻以人为本,最后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和拥护。
突然很俗气的想到一句话,古装电视剧里经常会说到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的创业者,何尝不是相当于古代那些打天下的诸侯呢,那么把人放在心里给以真正的尊重,应该是任何一个创业者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吧。
再来说说作者的管理经验。
1、尊重雇员权益和顾客体验
星巴克在早期就让每一个雇员拥有股票和医疗保险,保障雇员权益,成为星巴克的合伙人,认可星巴克的愿景和价值观并甘愿充满热情地工作。
怪不得,吴伯凡老师说星巴克有着黑帮文化色彩,星巴克的所有雇员在里面都能被尊重和看到价值,他们认可这也是他们的公司,他们呢当然愿意竭尽全力齐心协力地工作,并且越来越好。
此外,星巴克注重顾客体验,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保证咖啡豆的质量是其践行和坚守的原则。星巴克由此也成为了顾客心中最被认可和信任的咖啡品牌。
2、雇佣专业人士
整理了作者一路走来提到的能给予他帮助的人名,仅这本书里出现的就将近有100人。不得不说,人脉对于创业的重要性。
而在运营星巴克的过程中,作者似乎一直奉行着,将问题交给专业人士去处理,雇佣着很多在大型公司有多年专业经验的人才,帮助作者处理公司事务。
你很难想象到,这是一张多么庞大且复杂的人脉关系网,嗯,很符合一家知名跨国企业的形象。
因为作者自己在星巴克作为雇员时的经历,他认识到当你成为领导时,应该尊重并拥抱其他人给出的新的想法。于是后面就有了很多新的产品和合作的出现,但不论如何创新,他们真正的价值观和原则是始终没有改变的,那就是以人为本和注重咖啡品质。
4、用入股或卖股票的方式筹措资金
作者目睹了原星巴克创始人为了收购咖啡精神之父毕特的咖啡公司,借了大量的债款,导致公司陷入了非常糟糕的局面。于是在后面需要资金的时候,作者一直采用的是入股或卖股票的方式,他在书里也说到自己的股票份额从未超过50%。
5、将自己的价值观注入公司
其实这一点是我内心最为认可的。
《金钱的灵魂》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大意是,金钱如水般流动,每个人的资源都是充裕的,足够的,利用自身已有资源去创造不同,让金钱之流彰显灵魂品质。
作者就是将自己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重视咖啡品质的原则,还有自己对星巴克的使命及愿景一一注入了这家公司,使这家公司有了灵魂和生命,使里面的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并认可这些价值观、原则、使命和愿景,也使星巴克能始终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并逐渐壮大。
总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内心坚定的原则或者信仰是什么,当有了这样一套检验标准后,我们活出的生命才是可以被清楚看到的,才有可能是我们所喜欢的。
人的一生真的不长,迷糊随意中度过,来过这一世也许就像只有一天一样,可能连描绘了怎样的色彩和图案都不曾记得。很多人说,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徒劳无功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可我还是想让这个过程更美好一些,更有趣一些,更有意义一些。
最后简单说说自己的启发吧。
我想自己需要再清晰一下内心坚定的是什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只要内心还认可,就坚持到底。虽说之前已经思考无数遍了,但似乎不够清晰和坚定。
也希望自己开店的话,能将正确的价值观注入进去,以人为本和注重产品品质必须包含在内。
最后提醒自己要有长远眼光,活在未来。
《将心注入》读后感(四):此刻只想来杯星巴克咖啡
一部星巴克的发展史,仿佛我也置身在其中。为星巴克的一次次突破拍案叫好,为星巴克面临的困境捏一把汗。最后也喜欢上这一富有独特内涵的咖啡品牌。一直以来,这一品牌的最大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咖啡质量和口感,更源于创建者将心注入的那份诚挚与坚持。此时每一滴咖啡都有了自己鲜活的灵魂,而不仅仅是摆在货架前供人挑选的商品。
霍华德·舒尔茨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获得每一位投资者的青睐。这条路看似走得平坦,殊不知他是在负重前行,每一步都步履维艰。为实现小时候在心中建立的梦想,让父亲一样的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前行。不敢让自己休息片刻,仿佛这一休息自己的努力便会化作过眼云烟。他把生意做成了艺术,把企业做成了慈善。他打破普世价值观,建立属于星巴克人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他事事以人为本,件件亲历亲为。看似站在星巴克王国的顶端,实则这套体系最虔诚的践行者。星巴克的品质注定如建造者一样大放光彩。
他们不是通过人在做咖啡的生意,而是通过咖啡在做人的生意。做生意就是做人。这是让许多企业至今都望其项背的地方。
看完之后,很想来杯星巴克咖啡。只为告诉自己不忘初心。
《将心注入》读后感(五):你是想要去喝咖啡,还是进入你的“第三空间”
本来是去图书馆找关于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籍,不想却碰到了霍华德·舒尔茨的《将心注入》,与其说我是被书名吸引还不如说我被以他帅气企业家的样貌为书封面的形象所迷住。
翻开书,会感觉星巴克的浓香从书页中飘散开来,使你打开的不只是脑袋上的思想的还有身上每一个味蕾。
可是,我该如何去描述这本书呢?这个人以及他的咖啡和他的公司?对我这样一个文字匮乏的人来说真是有些勉为其难。可是,这样的好书不分享给大家,又觉得不行。
那我还是简单的做一番评论吧,喜欢创业的人可以看看这本书,这是一本创业的启蒙书。
对于作者霍华德·舒尔茨本人,他是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的穷苦孩子,父母靠打工为生。为了改变命运过和父母过不一样的生活,他努力奋斗在此后的事业中与咖啡结缘并签下生死契约,坚守激情、信念与尊严,以鲜明的价值观塑造了星巴克,成就了星巴克的传奇。这本书里在描述星巴克遭遇各种劫难时,霍华德·舒尔茨都表现出了他对咖啡精神和价值观的执着,他不会因为金钱的诱惑而放弃原则,也不会因为困难而丧失激情,这是具备伟大品格人的才会造就伟大的企业。
这部书描述了作者从成立星巴克到把它发展壮大前后的经历和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怎么去化解的过程。当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好像在看纪录片一样,看到一个公司从小到大逐渐成长的过程,看它经历了怎样的风吹雨打,又怎样不顾风雨兼程一路勇往向前。
其实要说艰苦奋斗的精神无论哪家企业在成立始末都具备,但是管理的智慧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公司能发展壮大,而另一些公司却站不住脚。在管理方面,霍华德·舒尔茨很重视对员工的尊重和人才的重用。在那个时代,他跟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做法是为他的员工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都够买医疗保险,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上司的意见和对顾客的看法。这样使他获得了一批很好的员工。他也不怕他的伙伴比他聪明比他有能力,他相信只要是站在统一战线,拥有同样的目标和价值观他们就会帮助你更快的成功。
这本书最让我受益的部分,是作者提到的“第三空间”概念,而星巴克真正与众不同除了它本身的品质外还有它率先关注并且丰富了人们的“第三空间”。那什么是“第三空间”,它是佛罗里达的社会学家奥登伯格提出的,他说人们需要有非正式的公开场所,人们可以在那儿聚会,把对工作和家庭的忧虑暂时搁在一边,放松下来聊聊天。星巴克也许无意打造这样一种氛围他们开始只想销售最好的咖啡,却无意丰富了人们需要的“第三空间”,它使得人们在忙碌之余的闲暇片刻抽出几分钟来到那里小憩片刻,品尝一下浪漫,领略米兰风情或是异国情调。而且它一直在传达这样的理念,这是人们都负担得起的奢侈消费。
每每读到霍华德·舒尔茨在谈到如何对星巴克的店面设计时,我心目中自己的那个咖啡店总是被呼之欲出,我也好想开一家咖啡店,一个小小的,但有自己独特特色的咖啡店啊。
之所以觉得要对这本说做一个客观和详实的评论很难,是因为这本书论述了一个企业从最初成立到发展再到壮大的过程,包括了很多话题比如目标、梦想、管理、尊重、设计、创意和环保等等,这些话题每一个都能讲很多东西。
听了那么多的介绍,还不如自己亲自去看看这本书,那么开始行动吧!
《将心注入》读后感(六):唯有用心才能真正投入
就刚才,这本书被我递到快递小哥的手里回邮北京,这一周一直放在手边的书结束了它的这次行程,即将去和它的下一位欣赏者见面。一边上楼,一边回忆封面上那张占据满屏的看上去朴实憨厚的老人的脸,仿佛这张写满故事的脸已经深深的印刻在脑海中,但凡下一次再看见敢用自己的大脸照片放做自传封面的,一定要买回来看看是何人如此这般大胆。 他们说,最好的自传就是能够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另一个伟大的名字,并且在自我描述时,不仅是简单的回忆,最好是来点总结概括和提炼,如果那些提炼出来的话同时又契合到人性、励志、卓越、奋斗之类的内容,那么这样的自传就应该算是完美的自传。很不巧,这本书正是上面说的这个样子。 如果非要高度的概括本书的内容(尽管我本人不怎么高),我觉得作者已经帮大家想好了,书名那四个字就可以简洁明了的代替书中的这一切。 将心注入,说起来就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做到。每件事情,每次机会,每个转折,每每需要行动的时候,尚若都能够将心注入,那结果真的不可小视。 唯有用心才能真正投入,唯有用心才能真实体会,唯有用心才能善于改变,唯有用心才能趋向成功。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领略过星巴克的魅力和香醇,但我相信如此用心服务和善于创新改变的优秀企业在如此优秀的领路人指引下,其产品和服务势必不会有任何瑕疵。近日定当登门讨教的话就不说了,去体会一下将心注入的星巴克,想想也是件美事。
《将心注入》读后感(七):将心注入
大概人生胜者组的自传难免会散发着一点鸡汤味 本书也不例外.
故事有一种日剧式励志的感觉 出身寒门的小人物通过努力和自己的智慧获得名望和财富 脱离原本的社会阶乘 就像棋盘上的棋子完成了升变.
像日剧男主在危难之际总有一个两个价值观相近的好友雪中送炭一样 霍华德几近走投无路时 就有那么一些救星出现.
多希望生活也像电视剧里一样 在命运的刽子手准备手起刀落之际 就会有那么一个英雄不出意料地快马加鞭而来 喊出一句"刀下留人!"
霍华德是个好leader 在小获成功时也没有选择偏安一隅 而是听取意见 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不像一些人 只在失败后才能痛定思痛 作出改变.
他知人善用 敢于放权 任用比自己有经验的人 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各司其职.
先前看过一本李嘉诚授权他人所写的传记 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李嘉诚的崇拜之情 仿佛连他的失策都是如此的英明和必要.自己写的传记也许会多一点反思吧 如果作者足够诚实的话.
《将心注入》读后感(八):有趣的故事。在企业转型中,更注重利益,忘了初心的感觉
新世相图书馆三期第一本书。
这是一本自传的企业管理类书籍,主要讲星巴克的创立历史。这是我接触最最最最最少的书籍类型。给出4颗星的一部分原因可能主要在于我并不会真正阅读和欣赏这类书籍。但是对于个人的经历和生活中不同的故事,我却十分有兴趣去了解。所以断断续续将这本书阅读完毕。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很多"颠覆已有认知"的事情。what?原来星巴克主打是卖咖啡豆的,不是卖小资文化的。What?星巴克不是加盟连锁店。星巴克原来不是星巴克,原来的星巴克也不是这个星巴克。有点绕,相信读完你会明白的。
这种颠覆是只有通过真正的了解才会产生。原来很多事并不是大家认为中的那样。
但是这点又很值得深思。一个企业在大众眼中的形象与其本意有所不符。这种出入从何而来?随着阅读,我也慢慢了解了一些。想知道的赶快去读吧!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将一直贯穿整个企业的运作。开始之初,霍华德就很强调很强调:星巴克和市场上那些财大气粗的大佬不一样,我们是是以人为本的友好企业。我是一个好老板!我们还会给员工发股票呢!不过不同企业定位不一,这本书有意义之处在于你可以了解他如何创立,如何管理星巴克,如何维持"初心"。星巴克的管理和经营模式是成功的,它也被其他一些企业所借鉴。但是,就企业文化上,我想说一说我的疑惑。
在一路的发展中,星巴克毫无疑问会慢慢遇到危机,最大的就是市场和盈利问题。一开始用意大利文"装B"的方法显然要换。在换换换中,星巴克出现了很多新的产品;星冰乐,冰激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