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文案觉醒》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11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文案觉醒》读后感10篇

  《文案觉醒》是一本由朱家安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案觉醒》读后感(一):收获文案心得同时了解媒体写作模式

  这本书没有通过堆砌长篇例子论文文案素材书籍,有很多作者从业文案写作多年的心得,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和作者以文字方式完成一场酣畅淋漓对话。我本人是从事市场推广工作,在文案写作方面并不资深,可能对于资深文案来说书里的很多内容有所了解,但对我而言是打开了一个新媒体写作和文案创作的通路,书中讲到的“碎片阅读、热衷于参加各种新媒体干货讲座的人、新媒体文案写作的高潮节奏铺垫”,颇有共鸣。如果想要从事新媒体写作同时想了解如何有好的文案思维的人十分推荐这本书,看完后你并不能立刻写出很棒的文案,同样需要日积月累的打磨,但是给你醍醐灌顶感觉就够了。

  关注【文案圈】公众号一年时间,从想了解怎么写好的文案到抄写好的文案到参悟一些文案写作的心得,不知不觉跟着塘主走了很久。不同于其他最终转向商业化的公众号平台,文案圈一直比较克制,如果一如既往,我也将一路跟随。

  《文案觉醒》读后感(二):怎么样创作好内容,这本书就足够了!

  从零入门新媒体,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籍,有没有废话,只有干货。我看书不算多,也不算少,我见到很少有书可以这样,简而明了的说出一个观点

  有些书都是讲来讲去,都是说一个道理,让读者不厌其烦,而这本书没有这个毛病

  一个字都不是多余的,每个字都有着自己职工作。

  假如你是一名新媒体的新兵,或者在新媒体混得一段时间比较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创造内容,或者是创造的内容没有人阅读,没有人看的话,推介你看这本书。

  简单聊聊,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你想象中的新媒体的人在私下会做什么?

  那就是需要阅读,需要输入,才能输出好的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刚入行的时候,都是在写自嗨型文章,就是自己爽,不管别人爽不爽。但是在这新媒体的时代,你爽是达不成高阅读量的,要以同理心角度来考虑到粉丝的阅读文章的心理

  写的文章必须要像个人,简单的来说,就是有人跟你在对话,而不是一篇文章在跟你对话,懂得调动用户的阅读情绪

  还有很多内容就不一例举了,想看的就买吧!

  《文案觉醒》读后感(三):作为小编:你为什么取不出像咪蒙一样火爆标题呢?

  01.当我们讨论标题时,满脑子只剩下套路

  标题很重要吗?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反思。 当我们利用搜索引擎,寻找取标题方法时,各种五花八门答案放在你面前?有冲突法,疑问法,蹭热点

  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即使你真的用了上面的标题方法,你的阅读量还是上不去。有时候,你用了大家说的方法,可是读者不买账啊。甚至你依样画葫芦的把别人好的标题拿过来,换一个名词,别人用这个标题也许是10万+,而你没什么用。

  所以,当我开通公众号,开始写文章时,我不断问自己:标题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因为我迷茫了,在海量的信息中,我已经有点分不清一个走心的标题是怎么样了。 我发现,当我们在讨论标题时,满脑子只剩下套路了。只想要挤破脑子往技巧上套,根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一个好标题,取这样一个标题有什么用,不知道那些热门的标题放到我这是否适用。

  我们在追求套路,却不懂背后的原因。 02.你取了30多个标题,那哪一个好呢? 花了一下午时间,看完文案圈塘主写的《文案觉醒》,里边谈到了标题。

  他写到有个文案新人口气发来30多个标题,问塘主哪个标题好。如果旁人不提醒,他说不定能写出100个标题。

  这个画面熟悉啊,但凡你有公众号,或者从事新媒体,标题可以刷刷的写出30多个,有时候我自己写完文章,也会为了标题扯着头皮,看大号公众号取标题,然后套用。 可是。10几个标题写出来,问我哪个好,我不知道啊,完全是凭感觉在挑选。 就像文章这位小编列出的标题:

  《文案觉醒》读后感(四):在新媒体行业夜空中,看到这颗闪亮的星

  2007年一部手机诞生掀起一场移动革命,如果说新媒体行业从那时开始萌芽,那么至今已经发展了整整十年。在漫长混沌的摸索中,《文案觉醒》就仿佛夜空中一颗闪亮的星,站在另一个高度上,给想进入新媒体行业,或正在新媒体行业彷徨挣扎的人指引方向

  开篇第一章便醍醐灌顶,刷新了我对新媒体的认识

  一年半前,我误打误撞进入了广告行业,穿越至新媒体的丛林,半年时间写文案,一年时间做内容策划。由于是乙方广告公司自然代理了多个甲方品牌,从化妆品行业到快消行业,说来也都是行业内比较知名的大品牌。每一个编辑可能要同时负责好几个品牌的官方常规双微攥写,有campaign活动的时候,还会穿插撰写软文,每天都要在不同的品牌调性、不同的文风中切换。而我也是其中的编辑之一。

  起初,看到自己的文章发布在知名企业的官方媒体平台上,多少会有丝丝自豪感,但很快这种成就感,便被繁重的工作量和反复修改的烦躁所取代了。一方面感觉身心都被掏空,输出远远大于输入;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揣测客户喜好,每写一篇文章都是一场与客户之间的博弈。

  这个时候会开始重新思考这份工作的价值,以及新媒体行业的现状

  对于用户来说,为什么要关注一个品牌的官方账号假设是一个美妆类的品牌,那么关于时尚美妆的优秀自媒体账号一抓大把,用户为什么要关注你?尤其是企业账号大多数文章的出发点,就摆明了不安好心”,前面大篇幅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引导产品,卖货卖货…

  对于品牌来说,为什么要乐此不疲地建立双微账号?微博不够微信一个订阅号不够,还要再来个服务号。粉丝不够,买!阅读量不够,刷!微博评论一打开,全是水军,自娱自乐自嗨,看着实在尴尬。 我想,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因为竞品有,所以我们也必须有;因为新媒体火,自然要使用最新营销手段

  而对于那些真正有建立新媒体账号需求的品牌,既然都决定要做新媒体了,为什么不成立自己的新媒体部门,却要找代理商呢?找代理商,相当于将这部分业务外包了,可不可以理解为这些品牌对于新媒体终究还是不够重视。外包编辑,在对品牌和产品都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也没有太多情感融入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就是在做没有灵魂的“信息裁缝”。更重要的是,也许品牌花的是只是每个月几万的月费,但买断的却是一个编辑的职业黄金发展时期

  这些困惑在前几个篇章中全部解答了。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新媒体则将一座座岛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社群,“人格化是新媒体的通行证,实现用户价值是新媒体的墓志铭”。不以这个思路做新媒体的品牌都是耍流氓。不仅制造信息垃圾,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资源。这样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海尔 杜蕾斯 keep的新媒体做得风生水起,而大多数品牌依然在泥淖中挣扎不前。除了自有的品牌价值和背书,以人格化的形象,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才是核心关键

  认识到这点后我更加坚定地想要脱离现状,重新思考职业规划,想找到自己喜欢的、有创作欲望的鱼塘,并且这个鱼塘是尊重内容的,可以磨练文字,不以KPI为导向

  书中除了提出新媒体“世界观”,也总结了许多实用的方法论,包括推荐书目、工具app、不同平台的创作要领,CBI标题观等等。尤其是CBI标题观,就像爱因斯坦相对论公式E=Mc2干净利落,放在哪里都适用。如果一个方法论是天花乱坠的,告诉你有各种套路,那么就别指望它能抓住事物的核心要领和精髓了 。

  《文案觉醒》相当于为新媒体文案从业者打开了一扇大门,是领路人,进门之后是哪番景象还得靠自己实践探索,需要走的路,一步都少不了。这个时代,信息嘈杂,已经人为地制造了太多的信息垃圾,假若我真的要成为其中一员,至少让自己的文字有点价值、有点力量

  《文案觉醒》读后感(五):遇见这位知音,我陷入了迷茫

  这位知音是本书,名字叫《文案觉醒》

  顾名思义,这本书的内容是有关文案(和撰稿人)的创作方向 就像我这种徘徊在文案边缘不黑不白的小灰正适合阅读,不是说我读完这它,我就能明白文案到底该怎么写,怎样能在新媒体的大海中找到脚下的船游向彼岸,而是它让我陷入深深思索中,这说明我本身就存在问题。 记得,刚开始申请这个公众号时,想的很理想,将它作为学习上的伴侣治疗懒癌的工具。 开始每天一篇有关广告专业的文章撰写,丝毫不觉得吃累,毕竟学习近三年的专业知识足够支撑我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再不济,也可以从网上找些相关案例作为支撑,足以迷惑专门关注我的亲人老师看到文章后还鼓励坚持下去。 看着阅读量从0到20,从20到50,能够高兴地晚上做梦也在笑。 无尽的输出,终于将我压垮了,在写完十三篇文章后,以复习考试为由间断近两个月。以至于要在年前拥有100粉丝的目标变成有30人取关。我还毫不自觉,认为取关的不过是没耐性的人。 寒假期间,决定转方向,因为专业性的文章输出吸引一个非懂专业的粉丝好难。名字没想好,遂把功能介绍改成了“平淡语言勾起阅读的欲望”。 这时我会写一些关于自己生活的所闻所见。在各个群中发布,也请亲人同学帮忙转发,阅读量有破百的记录,也不会高兴太久,因为点赞人除了我就是我妈。 可想而知老妈成为我最忠实的粉丝,每天催促我快点写,她要读等着转发。可是脑袋里没货,再怎么装也不是那个味道。 直到现在的文章也是这个状况,只要不群发,阅读量少的可怜。当我仔细研读时,发现除了文笔不赖别的啥也没有。信息过剩的时代,阅读者已自动将这类文章屏蔽,更别说连引人入胜题目都没有。 直到公众号邀请我开通原创和赞赏功能,才有点儿在舍友面前炫耀的优越感。 当然这两种功能对我来说像是一个巴掌,没有付出得来的收获使我不敢展现在别人面前,平淡无奇的文章真的不值别人的一块钱。 手脚无措,成为购买这本书的理由 有将近半月没有写文章,这段时间除了在家照顾家庭,回学校后便读这本书,本来五个小时的时间即可,竟生生读了一星期。不是读的慢,而是在读中反复思考。因为我好像就是书中那个活生生的“炮灰”,幸好,它又让我拥有飞舞着落下的优美姿态。 01 书中多次提到:新媒体人(自诩我们这种人)的天职是什么?绝不是写写文章那么简单,传播中要征服的则是用户的心,创造精神层面认同感,成为有价值的创造者。 这些字眼看似像很多行家挂在嘴上的话,平常的很,但却触动着我这个小灰的心。 回想起自己的每篇文章,很想问自己一个问题,凭什么人家会拿出更珍贵的时间阅读你的文章,人家想知道你所介绍的几个概念,直接问度娘就好啦,你给人家带来的强烈感受是什么?有可能就是无聊。 就像我现在关注的公众平台,全部是在我手下众多公号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信息载体,如果有诱骗读者的文章,绝不会点进去或不会读完,甚至直接取关。我自己况且这样做,别人也是有判读能力甚至更优秀的智者。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向文案,文案的利爪也会将没有心和眼之人扔出去。 就像当初我申请公众号的过程,完全小瞧了一个公众号运营长度深度。从名字头像 ID到后期与粉丝的互动,一切看来都好不用心,读到这部分时发现原来一件小小的设置都隐藏着大“心机”。 例如:名字的长短与是否易于传播直接的关系。 运营的这个过程,我相信会淘汰不学习的人,所以我就成为“善用”微信上的各种公开课,沉迷于优秀的新媒体大咖干货分享的一员,成为不会学习的学习上瘾者,导致现在脑子里一句大咖的话也没记住,甚至不知所措。 书中也说到:新媒体人每一次的创作提升,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在经历大量的尝试受挫后,不断敲打追问自己,陷入长久的混沌状态的挣扎中,这时经过专业的人士旁敲侧击的点醒,会瞬间体验拨云见日明朗。 这就是所谓的顿悟过程。 我的碎片式阅读和公开课成瘾只不过是为逃避床头放着的那些积灰的书。把混讲座、混社群、四处听课当作学习方式,占用了学习之余本该用于积累知识和体验生活宝贵时间。

  没有反复死磕内容、打磨平台,只想靠干货赢取些许技巧武装文章,算得上是一种精神上的麻痹。 得到的只是强行成熟,甚至是不伦不类。 在这里,我自省...... 02 给我触动最大的一段话是:每一位新媒体人,都是“人媒体”。你的工作不再是搜集素材、整编信息。在社会资讯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检索的情况下,没人可以通过“洗脑”获得大众认可。我们会接纳性格鲜明但并不完美的个人,同时会忽略信息的搬运工。 回想自己为什么拼命求粉丝,但又坚持不下去,为什么又在想写时才思枯竭? 只不过是为使自己浅浅才殊获得关注感,“新媒体内容创造欲”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简单到发一个朋友圈。只是在这过程中,我不明白“深入浅出”这个最简单的道理,肚子里东西就那些,不输入总有榨干的时候。输出的文章更是惨不忍睹,还怎么成为有吸引力的人? 这就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动力,经过多天思考,我需要将本公众号作出调整。小到头像、名称的改动,大到自己感兴趣方向的调整。 在慢慢转变过程中,我要让用户知道我是谁,我要写哪方面的文章,我要怎样在用户脑子里留下一个记忆点,并在一定的场景刺激下马上想起我。当然,这是个困难且需要毅力的过程。

  《文案觉醒》读后感(六):从表面看产品本质 做有的放矢的文案

  在话题之前,先说一个产品的问题,微信做支付的最大优势是可以一边聊天一边支付,安心放心的支付。而支付宝的产品概念还是类似于一个银行账号。所以微信支付的碎片化场景由于支付宝。于是便有了小钱用微信支付,大钱有支付宝的说法了。

  类似的还有从产品定位来看运营的还有自媒体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产品定位是有温度的媒体,所以适合做企业类、自媒体品牌建设。比如你的“战争地图”,我的“网络整合营销”。

  知乎是一个个人媒体平台,所以知乎上适合做个人制知名度的提升。而文案就是要拟人化。

  而今日头条的产品核心更加类似于以前的杂志(今日头条厉害之处是基于互联网研发了一套核心的推荐算法),今日头条的用户关注内容多余关于发布机构和发布人。

  所以从表面看产品本质 才会有核心的运营之道,再去做有的放矢的文案!事半功倍。

  最后关于现在自媒体平台我有2个新的发现:

  1、标题正变得越来越长

  信息泛滥,如何检验,降低成本,就是阅读标题,信息量越足,越能吸引人打开,这是一个趋势。

  2、不同的自媒体平台,要用不同的标题

  这点在社交媒体和资讯媒体上区分很明显,比如微信本质是社交平台,那么你的标题就要带有情感社交的因素在里面,今日头条是资讯类媒体,你的标题就要明显,足够的长,里面含有行业、热点等各种标签,因为资讯媒体的推荐算法基本都是打标签推荐的。搜狐公众平台收录很好,全网同步,那么你的标题就要多顾及一下搜索引擎优化的因素。

  《文案觉醒》读后感(七):嘿,朋友!下水之前先看看。

  今年是我作为新媒体写作人的第三个年头,工作的第5年。但是正如大多的新媒体人一样,在一个公司,你要做的不仅仅是新媒体。还有很多文案相关的工作会一并给你。如果你真准备下“文案”的水,那么这本书你值得看。

  关注文案圈微信公众账号,加入文案QQ群,得到学习资料等等。有专业的人在这个没有师傅的行业,带着你,往前走。这是在离开校园之后接收到的善意。

  总监,总编永远告诉你:“不合适”、“你再斟酌一下”、“需要调整”、“感觉不对”。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写作充满了抗拒,对自己充满怀疑。但是总监、总编也没有错,工作不是校园,没有人能够手把手的教导你,不能给你指出方向的错误,你只有满满的,在修改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去“悟”。这个需要的时间,可长可短。

  这本书,我毫不犹豫的推荐给大学老师,作为教材。因为清晰的逻辑与框架,层层深入得探讨,从结构到心理。这正是大学生欠缺的。

  这个行业正在兴起,但是我们对专业的归纳规范太浅薄,实习生都以为在标题加上隐晦的生殖表达就是“爆点”,以为热点是随便写写就能“跟”的话题,我们需要这样一本书。不至于告诉我们怎么做,至少是告诉我们能分辨“好”、“坏”。

  在阅读中,如果你已经有工作经验,很好,你会发现那些不清楚的方向变得明确,你一些“拿不准”的想法得到精准的准确梳理。如果有人指路,我相信这条路会好走很多。

  除了对文案写作的梳理,书中还有很多作者多年经验积累下的经典语句:

  比如:难道十余年的读书生涯,只为学成后取悦比你职位更高的几个人?毫无底线的退让是不是一种自利的偷懒呢?

  在工作做我们时常有这样的决定:“恩,领导说了行,就可以了”。这样锐利的指数,的确是值得反思。这本书不仅让我们反思写作,也反思写作态度。并且不仅对新媒体写作有帮助,对喜欢写作的人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谢谢文案圈。

  《文案觉醒》读后感(八):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但每一个人都会与众不同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作者写的十分良心和认真。

  当时拍这本书出于偶然,然而就是这个偶然成就了必然,我无比确定我在偶然的机会下买对了很准确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值得边思考边琢磨并且认真去读的书。

  我读了两遍。

  工作之后,我发现读书可以通过别人的思想来伪装自己,正是这本书让我在公司的“头脑风暴”会议上崭露头角,成功博得嘉奖。

  着实不枉我把这本书读成芝麻叶,也不负我天天背载着它去上下班。

  《文案觉醒》读后感(九):真的没有觉醒!!!!!

  文案人要像一个文字剑客,每一次出击都要用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直击人心。你的愿景=用户对你的认知 在用户心智中,他们只会用自己最直接的感受去理解你的产品。 因此文案,不是用来自我标榜,而是用户会用来说给别人听的内容。

  明确目标与预期 明确用户通过这个文案,要去做什么、执行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用户的预期又是什么?

  场景化文案 文案要置于一个与用户相关的场景之下。 这个场景一定是生活中多数人面对过的,把用户记忆利存储的场景画面调取出来。在这个场景中与用户互动,感染用户。 CBI标题观(最少占两点) C是指与用户建立联系。标题让用户第一眼就能知道,内容与自己相关。 B是指有用、利益承诺。标题要告诉用户具体能收获什么?有明确的利益承诺。 I是指性情绪。标题要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猎奇、色欲、贪婪、炫耀、悲伤、恐怖、暴怒、自负、傲慢。。。

  《文案觉醒》读后感(十):抓心的文章,从作者名称开始

  之前写文章只知道“狂妄的表达”,根本不管不顾会给读者呈现什么。自我看了朱家安的《文案觉醒:激活新媒体人内容创作本能》,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幼稚:总以为凑够了字数就可以。

  所以,今天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把作者名称改了——由“不辣的大蒜”更改为“大蒜在笔尖奋斗”。

  【一】

  作者朱家安:

  传统创意广告文案出身,曾先后就职国际4A广告公司任文案和本土4A上市传播公司任内容总监。擅长带领内容团队,引导成员发挥自身优势,高效协同、高质量地完成日常工作。

  发表数十篇关于文案思考的文章,被数英网、梅花网、waaaat等专业网站精选收录。发起的职业文案思考平台——“文案圈”,受到超十万从业者关注。仅2016年上半年,个人所创作的文案类思考文章,线上浏览量已达数百万。

  如何真正从“人”的角度出发,去直面这场解放人的新媒体传播变革?如何面临变革中的困境和挑战?

  《文案觉醒:激活新媒体人内容创作的本能》指引新媒体行业的内容创作人系统思考新媒体内容创作的方法。

  该书主讲文案创作方法论——内容涉及你所关心的命名、选题、腹稿、标题,提供了详实的思考路线图。

  而对于写作小白,我想最好的奋斗起点应该是选择好作者名称。

  【二】

  作者名称起名阶段:名正言顺的八大命名要领(三大命名原则和五大常用命名方式)

  三大命名原则

  『1』好名字,需有明确的内容联想

  在读者阅读文章很短的时间内,读者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猜测你是谁,你想传递什么信息?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要有一个好名字。拥有一个好名字,第一点就是要做到明确的联想和内容呈现,最好是能让读者一下子记住你的名字,或者马上联想到文章的内容,或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明确的印象。

  “大蒜在笔尖奋斗”希望:通过用笔写文章,向读者传递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大家共勉。

  『2』好名字需提现定位或使用场景

  明确的内容,联想会让用户具象的认知平台;具体的定位和使用场景,会让用户轻松记住你这个平台。

  如果这个平台的关键词能在名字中体现来,将会给用户十分直观的感受,比如“十点读书”、“早餐财经”。名字体现明确的定位主张和使用场景,让用户感知到从名字到内容的高度一致性,为加深用户对于品牌的认知程度。

  如“在笔尖奋斗”,可能会联想一个人在台灯下、用笔唰唰地写。

  『3』好名字需化繁为简,优化用户体验

  从名字上优化用户体验,牢记两个字——“短”和“简”。如:一条、文案圈。

  五大常用命名方式

  『4』直呼其名法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错误,起名方式。

  这个方法主要用于大众动品牌已经有了广泛认知,同时产品在线下线上积累的众多的用户,开新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服务和用户管理,同时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互动,如支付宝,锤子手机,头条号。

  并且使用这种方法起名时,要保持足够的克制和清醒的认知。除非像“东东枪”创作大家,拥有超强的内容生产能力。

  『5』聚焦垂直领域取名

  这类取名方法需要有一两个字表达出内容平台所聚焦的关键领域,让读者判断出是否与他有关、

  用户遇到问题时,通常会对他关心的领域中搜索内容找寻解决方案。假如一个人想了解“大蒜”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价值,那就很可能关注健康养生之类的平台,那么他看到“文案圈”这个平台后,就会觉得与他无关。

  『6』使用场景提示取名

  我们反复提到过使用场景使用这种方法命名,重点在于名字当中预设一个刺激条件,使用户在某个限定的情况下能想起内容平台。

  这里提到的刺激条件,通常是指生活中一些经常会重复经历的使用场景,比如厨房、记单词、化妆、周六。

  『7』把需求当名字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周末去哪玩、给朋友挑礼物、中午吃什么、怎么理财?

  在命名时,如果这里大众需要反复面对的问题和需求,抽取其中的关键字用到名字当中,会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一下子就能“抓心”。

  『8』把态度和情绪具象化

  如不急、爱订不订,老金扯淡,差评等平台。

  这里起名方法主要经常北京,宇文丽丽v类型的内容平台上,在于音乐旅行,读书咖啡相关的记录,方圆上经常能看到这种起名方式。你这种累帮自己名的平台并不少见,但是被人们关注和记录的非常少。

  这八种命名要领,其中很多内容是以内容服务者的身份,站在用户立场上考虑得到的结果

  【三】起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陷阱

  『1』平台缺少辨识度,如KBP,FBI。

  『2』难以留下印象。打开手机你会发现很多账号,都很陌生,想不起来当初为什么加他们。这些在用户中没有留下印象的,不容易产生联想的名字,或许会一直沉寂下去,甚至被取消关注。

  『3』平台名称尽量少用特殊字符,如标点符号、繁体文和英文。

  『4』在实践过程中,会有不少公司希望把自己的名称作为关键字做平台名称。初衷是好的,但实际上却为传播设置了障碍。

  『5』在垂直领域,其平台名称应会受到制作的限制,不要用太多的词来作修饰词。

  假使你不知道怎么起名字,不妨多想几个名字罗列出来,让朋友帮你参谋一下。让他们对你的名字做客观描述,看哪一个更符合你的实际。

  假使你选择了新媒体这条路,那就注册个工作平台,让你的新媒体实操之路从起一个好名字开始吧。在新媒体实操之路上,肯定有难过的坑和坎儿。不要怕,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正是“打怪升级”所必须经历的。

  end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文案觉醒》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