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地图之上》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4-09 2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地图之上》读后感精选10篇

  《地图之上》是一本由[英] 西蒙·加菲尔德著作,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5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图之上》读后感(一):追溯世界的原貌,认知自我

  从前每到一个陌生城市去旅行,我都喜欢先去当地的游客中心要一张简易的地图。一般这张地图上会由横向标ABCD,纵向标1234,组成一个一个小方块,在这些小方块儿里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我们从学校中学会了如何使用地图,知道地图有很多种,包括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环境地图等。那么,地图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现代有各种精密的测量依据,甚至能从外太空俯视地球,那么在技术十分落后的古代是如何绘制地图的呢?古代的地图就和现在的地图一样吗?《地图之上》这本书就为我们只解开了这重重谜团。

  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人们,对于地球的看法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地球是圆的,有些人认为世界是扁平的,有些人认为世界是一个喷泉,而亚洲、欧洲和非洲,就在就是喷泉里的三块大陆。古希腊人在绘制这块地图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中国在哪里。

喷泉世界

  即便是到了欧洲的中世纪,地图依然是非诡异的,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地图完全不同。中世纪的地图上面会有一些城邦的名字城堡城墙,还有很多奇怪的图像,例如羊、怪物、长翅膀的龙。地图上满是故事文字,如果现代人见到,一定不会认为是地图。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人们能到达的地方越来越远。马可波罗宣称他曾经到过中国,并受到了热情款待;而哥伦布则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球地球的航线。与此同时人类测量的技术也发展迅速,这些都为地图的绘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经纬线、地图比例、投影办法等得到了统一

  据书中记载,中国制作地图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张恒,他拟制了一套基于数学尺寸和比例的地图;魏晋时期的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图集》,包含了一套18张的地图集;可惜两者都没有流传下来。西蒙·加菲尔德认为,现存来自中国最早的地图是1137年,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两大石块上。可能作者在英文书籍中能获取的关于中国的资料有限实际上中国在1986年出土过一幅实物地图,绘制时间为战国时期,比马王堆出土的地图还早300多年,是中国现存最早地图实物。但是与西方地图主要服务宗教贸易不同,中国的地图则是独一无二权力工具,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虽然在西方和东方,地图的绘制有很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始终相同的——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自身的过程。当人们对所生存的世界越来越了解的时候,他们对自身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然而有两件事人类还知之甚少,一是对人类大脑的探索,另外一则是对宇宙的探索。虽然近些年脑科学基因科学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但是我们对大脑的了解可谓少之又少;关于浩瀚宇宙的起源、尽头和各种未知的现象,人类依然还存在不少未知数和争论。虽然作者在书中的最后一张简单提及了大脑地图的绘制,但是可能未来的人类看到后,会和我们看到远古时代的地图一样,觉得不可思议

  翻译

  书中出现外国人名较多,有些在第一次出现时会在括号内标注英文名,而有些则没有出现过,希望能再版的时候统一一下。

  翻译需再谨慎一点,因为翻译是几个人同时翻译的,所以不知道是谁负责哪里,建议采用约定俗成的名字。例如:查理二世被翻译成查尔斯二世;宽街霍乱,乱则被翻译成了布劳德街。其他不一一举例。

  勘误

  第185页,图注。约翰·奥格比向查尔斯二世及其女王,布拉甘扎的凯特琳娜献上他的不列颠尼亚订阅名单。此处Queen应翻译为王后,卡拉甘萨的凯瑟琳。

  第230页,最后一行,以挑战她参加决斗,应为他。

  《地图之上》读后感(二):《地图之上》:地图中的世界历史

  文/吴情

  因为个人的阅读兴趣和业余爱好,我通常对两类书无法缺乏抵抗力。其一,关于书籍的书,其二,关于地图的书。前者似乎无须太多解释,同好者众,至于后一点,除了因为我对地图素来喜爱,另一个原因是,地图中往往包含了世界历史,毕竟,方位的确立对个人、对国家乃至对世界来说,都不是一件微不足道小事。除此之外,地图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理解地图,或许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

  英国记者、非虚构作家西蒙·加菲尔德的作品,《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On the Map: A Mind-Expanding Exploration of the Way the World Looks the Way it Dose),便为我们走进地图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这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熟悉的手绘地图、电子地图,甚至还能一览画有天使的地图。地图之外,更多有关探索与扩张殖民、文物保护与盗窃事件信息,将充实我们对地图的感知

  绘制地图,为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是人类一个重要发明。相比凭借个人的方位印象,绘制出的地图,因其稳定性可给予可靠的信息。从涉及小范围的地图到整个地球——首先得猜想地球是个球体——的图式,更是反映人类眼界的拓展和对宇宙的好奇。早期的地图,与天文有关,卓越的天文学家如托勒密,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充满了疑问。不过随着基督教会在欧洲的一统,中世纪的宇宙观,远较古典时期落后局限。

  地图绘制的一个困难在于,如何将三维的球面投影到二维的平面。为此,各个绘图师开始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尽管大多需要权衡利弊。另外,地图的准确性——用今天的话说,比例尺——如何确定,也很关键,尤其放在一个手绘的年代。此外,地图中也会呈现出某一时代的道德维度,比如中世纪地图空白处补充的天使形象。地缘政治中,某一国家会被刻画成某种动物的形象——同时赋予该国家以这种动物的特性,比如鹰和熊。

  地图看似平淡无奇,其实,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它有着紧密联系。经济方面,从“伦敦地图A到Z”到各种城市地图,无疑构成了一个行业,一个经济增长点;此前地理大发现的展开也部分基于经济因素刺激。政治方面,测绘对确定国家领土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有时可能成为地缘政治的焦点文化方面,精美的地图自然是不可多得艺术品,尽管它们在艺术史的地位不一定比得上名家画作思想观念方面,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球体”,人类对生存其上的星球认识,愈发全面科学。

  一幅古代地图,一部古代史,这句话诚不是妄言。对当代人来说,可怕的现象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忽视或忘记探寻我们的时代,究竟从何而来,从过去中,我们不时也能找到预示未来道路点滴线索。纸质地图尽管不曾消亡,但至少遭遇危机,当然,喜欢纸质地图的人尚未灭绝;在实用性上,电子地图的实时导航功能着实强大,给人类的出行创造了诸多便利。地图的未来比较明晰,但这丝毫不曾减损以往时代纸质地图的魅力,相反,它甚至会为后者添上些许神话色彩。毕竟,除了寻找位置,有谁会对着手机上的地图反复琢磨、推敲呢?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地图之上》读后感(三):听,地图会说话!

  文/心婧如水

  你知道南极洲的很多地名是源自女性的名字吗?

  这块最后的“无图之地”,因很多航海家和冒险家的不断探索,最终在地图上逐渐丰富起来。他们将自己的发现,以自己或者爱人家人的名字进行命名。其中海军军官罗斯的故事最为“罗曼蒂克”。这位同时也是北磁极首位发现者的军官,发现南极洲的安妮角的当天是爱人安妮的生日,便用安妮的姓名命名了新的发现。最险恶之地与最浪漫之地并存,南极洲的地图上的地名诠释着这一对矛盾名词,也默默的讲述着罗斯如何“抱得美人归”的迷人传说。 这本《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记述了许许多多关于地图的故事。每一个地图,都是一段故事。整个地图史,就是人类超越自我超越世界的历史。 《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的作者是西蒙.加菲尔德,一位英国记者和非小说作家。他长期为《独立报》、《周日独立报》、《观察家报》等著名报社供稿。除了这本《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他还写过一部《字体的故事》,广受中外读者的好评。 西蒙.加菲尔德的书非常通俗。许是因为记者的职业背景,他的文字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以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将那些地图历史上的变迁娓娓道来,把原本枯燥的地图历史讲的非常的引人入胜。 《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讲述的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图的故事,我觉得这本书有三个特点: 一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并举。书中厘清了地图史与地理发现的关系,阐述了地图不同时代的不同作用,还科普了诸如地图投影、三角测量等生僻概念。比如,大名鼎鼎的瓦尔德泽米勒地图,记录了美洲的重大地理发现,也因此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地图”。再如,威尼斯人毛罗的地图参考了《马可波罗行纪》的内容描述了中国、日本和爪哇,首开西方人放眼东方的视角。还有墨卡托世界地图,因为采用了等角投影的方式解决了制图史上的一大难题,他的投影方式甚至还被沿用至今。 二是图文并茂。《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文字较多,但也收集了许多很有意思的地图。比如,讲到1988年拍卖底价定为350万英镑的赫里福德地图,收录了那副并不漂亮的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地图,想到它曾经为了修复大教堂屋顶而差点被卖掉,让人觉得颇有意趣;再比如,被称为“第一滴血”的托勒密的阿拉伯版本地图书中也有图样,阅读起来直观生动。联想到哥伦布因为拿着这份地图,地图显示到亚洲的距离比实际近,哥伦布寻觅亚洲却发现了美洲,不禁让人感到历史的鬼使神差。 三是视角开阔。虽然是讲地图,但并没有囿于地图的地理作用就事论事,还介绍了斯诺在流行病学中的创举“鬼魂地图”、大脑地图等,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一部好书,让我这个理工科稍弱的人都能轻松障碍阅读,足见作者功力。略有些遗憾有两点:一是逻辑性不那么强,行文稍显拖沓;二是受作者视角局限,收录的更多的是英国相关的地图,其他国家关于地图或者地图史的成就记录稍显单薄。 听,地图会说话!

  《地图之上》读后感(四):地图之上承载的人类文明变迁

  地图作为一种日常必备的工具,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已经装入了大部分互联网设备手指轻轻一点,电子导航应用带领我们去地图上标记的任何地方。发展到如今的便捷和发达程度,地图经历了几千年的演进,与之伴随的正是人类文明的变迁。地图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人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历史。地图是人类探索空间世界得到的成果展示。以时间为轴,地图的演化轨迹正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化轨迹,而地图的内涵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西蒙·加菲尔德在《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中,就讲述了地图的有趣故事。

  《地图之上》读后感(五):行走在地图之上

  现如今,大家出门约会、逛街、吃饭、住酒店、找景点,都习惯了用智能手机上的地图APP来指引方向,随手一点,便能准确标识出目的地以及抵达方式。可如果去远方旅行则远远不够,你必须备一张详尽的大地图用来纵观全局,这样才能对即将要去的目的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上面标识的形形色色的地理位置信息,它会引领你到未知领域边缘,告诉你你目前所在的位置,让你时刻注意自己的脚步,只有这样,你的旅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地图,渐渐成为了大家都必不可少伴侣

  话说,西蒙·加菲尔德,是位英国记者与非小说作家,他同时还是多家报刊的职业供稿人。早在2011年,西蒙·加菲尔德就出版了风靡一时的《字体故事》,一时间,似乎人人都对字体有了自己的看法,而Comic Sans 与 Helvetica 的争论还未平息,西蒙·加菲尔德又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地图之上》。在这里,他将引领我们去追寻地图测绘学在历史和文化当中的轨迹,一点点探索地图的原貌。

  众所周知,最早的地图就是藏宝图,它以诱人力量指导方向,揭示秘密满足人类最原始需求;随后又出现了刻在石头上的简易地图,再然后有了地图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一点点的进步着,哪怕如今游戏里做任务也需要有地图的指引。书中罗列了很多的地图及当时的新鲜时事,有根据脸书数据绘成的地图,也有出售的赫里福德中世纪地图,它描述了一种简单的把地球分为三部分的方法,在赫里福德地图上,似乎所有的地方都乘船可达,甚至最凶猛的野兽都能被驯服。更有神秘的地图称之为“此处有龙”,它像龙的存在本身一样神秘而美好。最让我惊奇的是竟然有专门为女性准备的地图,它拥有手绘的地标和实用的文字,这个很不错。

  全书图文并茂,作者通过这些浓缩的地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解地图的故事,让我们学会欣赏它的美,让我们知道每张地图其实都是有故事的,也是有声音的。它们诉说着使命与征服,发现和荣耀,它们也能够及时展现出比如最近一次选举的模式,或者在疫病和地震等自然灾害袭来时第一拨感染的范围。这些,让地图真正的变成了故事,成为了生命。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地图其实是另一种小说,它让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和地图有关的人事物。

  地图好比你手中的掌纹,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用它的语言和方式记载着历史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其虽庞大却精密的数据。所以,我们的历史,不仅在文字里,不仅在博物馆里,更在那地图之上!!未来的地图还会演变成什么样呢?我很期待。

  《地图之上》读后感(六):《地图之上》一图一世界

  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习惯了打开高德或百度地图,导航能快速的带领我到目的地。就拿百度地图来说骑行、步行、驾车、公交不同的行程会给出针对性的线路导航。驾车模式下导航能显示出拥堵车辆比较多。电子地图使用的很多,街景模式等不同模式的切换。让我似乎不愿意去买一张纸质地图。阅读《地图之上》回归到中世纪的纸质地图,一张张翻阅瞬间感受一图一世界,每张地图都在诉向我说故事,每一张地图都是那么的有质感。

  《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作者西蒙·加菲尔德(Simon Garfield),英国记者与非小说作家。多家报刊的职业供稿人,曾出版《字体故事》(Just My Type),颇受中外读者好评。如今的你我很难去想生活中没有地图是何等的糟糕。没有地图我们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面绕圈,我们的生活会被困在一个又一个的黑匣子里面。

  《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从地图的起源开始讲。阅读的最初接触到的地图是“愚昧”的。如追溯到公元八世纪,荷马认为世界是扁平的,他认为如果你远航,最终会从世界的尽头掉落下去。到毕达哥拉斯的时候他雄辩的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地球从位置到圆形的,我们见证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当年,人们是需要何等的智慧在能做到这般。当然论证了地球是圆的,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画出一张相对完美的地图。那个时候的人们画出来的地球只反映出当时人的世界观和对世界的认知。

  书籍给我们展示了一张张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图。如:“喷泉里的三块大陆:公元前6世纪,阿那克西曼德所想象的碟形世界杯水环绕”。这张地图看上去很稀疏但非常的复杂,应为这张地图我们看到采用纬度线和子午线构成的网络系统而意义重大。书籍中出现了很多的地图:那张如同恐龙颅骨的世界地图、托勒米的古世界地图等等,每一张地图我们都能看到一段历史,看到一些故事。

  出卖了世界的人这部分中我们看到了:英国最伟大的地图学瑰宝—赫里福德中世纪地图—进了拍卖行,目的是为了维修屋顶。这么美妙的东西怎么会被卖掉呢?一个一个章节的阅读,世界开始变大,从英国,从路撒冷,我们开始看到一张完整的世界地图,地图也开始从地下开始变得广泛。

  人们也开始广泛的利用地图,有了地图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更密切。人有了地图可以到更远的地方,看更远的风景。地图集、城市地图等开始风靡。通过地图一个未知的世界,一个未知的地方开始变得生动和形象。《地图之上》让我们看到的是地图的发展史,看到每一张地图的价值及其意义。

  《地图之上》讲述了有史以来最精彩的地图故事,从中世界开始,到海岛的藏宝图到探索火星的路线,到地图和游戏,一直到给大脑绘制地图。“地图”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可所谓是一个地图就是一个世界。

  最后说说地图的“不完美”。科学的发展,地图的绘制越来越精准,不过不代表就不存在问题,在书籍中你看到人类认识问题是需要时间的;在书籍中你看到被导航带错路的车;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导航路线更新不及时。地图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不过还是要有脑袋的使用“地图”。

  《地图之上》读后感(七):波澜壮阔的地图发展史

  文/初晓   如今这个时代,想去哪个地方,只要打开手机应用,找到地图搜索就能轻松获得路线,地图对于我们来说早就成了生活必备品。它简单、快捷、而且很准确。不管是想去旅游,还是想寻找美食,都可以轻松找到。当然,这只是针对日常用的地图,若是看一看天气预报,你会发现,地图其实还有其他用处。   地图有这么多用途,也是伴随着历史进行的。那么,地图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它最开始的目的又是什么?《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一书中,西蒙·加菲尔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解开了地图的秘密,以及地图发展至今发生的一些与地图有关的故事。   那么地图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在古代,即便是制图者们也是呆在家里,怎样才能了解地图的全貌,精心的绘制出来呢?许多人大概是通过那些不可确信的旅行家提供的线索所绘制,这就势必导致地图的不准确。可即使地图存在错误,存有瑕疵,还是给人提供了方便。当然,地图的绘制本身就存在一些不可避免得问题。地球是圆的,立体的,怎样将它在二维的纸上进行展现,用投影等手段好像也不能够精确的绘制。“无论如何,地图由人类所为,但并不完美。”西蒙·加菲尔德在《地图之上》一书中这样写道。   从古至今,每一幅地图都在讲故事。“尤其是那些充满图画的古旧地图,诉说着使命与征服、发现、占据,还有荣耀,更别说那些欺凌当地土著的可怖传说。”关于这些古老的故事,现代人知晓的并不多,《地图之上》无疑是更多的人打开一扇门,让人了解地图上的故事。   那么,关于地图的故事有哪些?它们到底如何有趣?人人都知道,地图是源自人的想象,不同的人会绘制出不同的地图。这些地图究竟有何奇特之处?   公元前6世纪,阿那克西曼德所想象的碟形世界被水环绕,在此地图上,地球好像是一个喷泉,其中陆地仿佛是喷泉里的三大板块。这一切看似很可笑,但这个地图却在当时备受推崇。“它很早就采用了纬度线和子午线构成的网格系统。”现代人都知道,利用经纬度来绘制地图,其目的是为了准确性。虽然这地图不尽完美,甚至错误很多,但它却给人提供了绘制地图的思路,这就是本地图最伟大之处。   而第一个计算地球尺度的人,则是埃拉托斯特尼,甚至他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数字非常接近。让人最为惊讶的是,他是在未知的情况下进行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探险家和地理学家去探索地球与地图的奥秘。   古代文物极其收藏价值,现代人深谙其中之道,一百多年前的人自然也知道。可为什么有人会出卖地图?这张地图并非普通的地图,而是用一张粗动物皮绘制,内容是对世界的阴郁诠释,图上有些颜色褪去,还有一些文字模糊不清。但这却是一张关于道德的图画,一副解释了那个年代恐惧与执迷的地图。这并不难理解,在古代统治者为了能够控制人的思想,时常会将德道的枷锁强加于人类的头上。地图就是很好的诠释者。当然,最终这场拍卖没有进行,之后又兴起了有关赫里福德地图的学术研究。   传奇的空山山脉你知道吗?或许你不知道,但《地图之上》为我们做了介绍。1798年,以为名叫詹姆斯·伦内尔的绘图师无中生有的捏造了有一个山脉,这个山脉在之后百余年的地图上一直都有出现,直到后来经证实所谓的山脉并不存在。看似很可笑对不对?但联系现在,估计很多人笑不出来了。詹姆斯·伦内尔的大胆设想源自绘制的地图出现了空白,为了填补空白,他绘制了山脉。而之后的人,便“借鉴了”詹姆斯·伦内尔的地图,于是这空山山脉就这样持续了数百年。   《地图之上》一书中,很多这样的故事,故事看起来有趣,甚至会引人发笑。但细细思考,却又让人不禁深思。地图如何绘制才能更完美这自然是其中之一,那么关于地图与人类的故事却更值得人思考了。这是一本关于地图的历史,它波澜壮阔,在历史的长河中,它遗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地图宝藏,还遗留下无数惊心动魄又让人发笑的故事。   如今,地图的应用更为广泛,普通的地图当然有它的作用,但是地图还有了其他用途。发生疫病时,我们可以在地图上进行绘制,用来表现疫病区域。天气预报可以,研究其他当然也可以,正如本书开头关于facebook崭新的地图,美妙而惊人。   地图的发展历史颇有意思,将来,地图还将会有什么用途呢?值得期待。

  《地图之上》读后感(八):人人都离不开地图,从历史看地图发展

  最近刚看了《死亡地图》一书,书中讲的是约翰•斯诺,利用地图和空间统计法,找到了伦敦霍乱的传染源,解决了伦敦霍乱的问题,更因此开启了世界公共卫生变革的序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小的地图也能有很大的用处。

  这本《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是一本很厚的书,讲述了20多个关于地图的故事,当然约翰•斯诺的故事也在其中。这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地图的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地图的历史书。书中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地图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成现在这个模样的。从阿那克西曼德喷泉里的三块大陆,到埃拉托斯特尼的恐龙颅骨地图,从托勒密的古典世界地图,到赫里福德中世纪地图。从最早的碟形世界,到发现世界是个球体,地图按经度划分,两极加入地图……地图是逐渐完善起来,最终能正确反映世界真实状况的。这是地图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认知世界发展的历史。

  地图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小到日常生活、旅游,大到地理、历史、军事甚至是人类发展。往小了说,人们日常生活中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都需要地图来给我们指引;地图可以用来破案,像福尔摩斯的故事中,他就会自己勘测地形,绘制包括土壤、环境、特殊建筑等对刑侦有用信息的特殊地图;其实约翰•斯诺的“死亡地图”也是一种另类的“破案”。大的方面就更为常见了,谁家里还没个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地球仪什么的(好像当年上学都让买了),想要学习地理知识,地图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可以跟随地图上一片片的区域去领略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向来不分家,我们可以通过地图的演变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本书一方面通过关键事件的故事介绍了地图演变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对于地图及应用的的发展趋势也做了阐述。随着GPS卫星定位系统进入民用时代,导航成为外出的必备选项,加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用导航;现在的地图系统中更可以查看实时路况信息,道路可以反映道路繁忙、堵塞情况,尤其用户上下班高峰期可以根据路况选择走哪条路。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应用,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兴盛,很多平台、应用都将诸如百度地图这样的地图系统嵌入自己的系统,用户可以直接点击查看位置等信息,比如外卖平台,就可以实时查看商家位置、距离多远、外卖小哥的运动轨迹……当然,渠道为王,地图系统也成为垄断的渠道之一,在地图上标记哪些地方,标注信息的详细程度就是个很大的学问了,另外地图偏远地区的更新频率等也是很大的问题。

  科技的发展已经让地图成为我们天天都在使用的必备工具,地图也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通过本书了解了地图的历史、现状,更要了解将来的发展趋势,地图只会与人类的发展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地图之上》读后感(九):小心,此处有龙!

  “此处有龙!”人们普遍认为此言曾用于标注地图上已知的危险区域和未曾探索的区域,听上去颇为形象。西蒙·加菲尔德却在《地图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一书中提醒我们,这只是个地图迷思,找不到印证的实例。

  不过,地图上的空白区域倒真的是个神奇的存在。或许它太神秘,或许是视觉效果的考虑,人们迫不及待想去填补它,用足迹丈量、将某片区域歪曲变形、甚或杜撰一个山脉湖泊沽名钓誉,也是“各显神通”。约瑟夫·康拉德则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地图上的空白区域是最令他激动的,及至它填满,譬如“黑暗的非洲”,彻底被探索、被殖民、被测绘,倒教人神伤了。到了奈保尔的《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仍是暮色沉沉。不若未知领域振奋人心:“它没有被确实地定义,而是恰恰相反——神秘,以及新发现所带来的让生命更加快乐满足的可能性。”

  所谓的新发现在各个时期有不同定义,人们亟欲望填补的空白或多或少折射出一个时期的价值观。譬如,中世纪的地图“用途并不是旅行,而是承载哲学、政治、宗教、百科或者纯粹概念性的理念”;大航海时代,人们急吼吼抢着命名新地区,送女朋友一份浪漫的礼物、向资助人表表忠心,还时有乌龙:科尔蒂斯命名尤卡坦竟是土著语“我听不懂你说什么”的误读;激动人心的南极探险也是时有调停才制止了想圈出领土的欲念……

  加菲尔德在那些地图发烧友身上发现了他们幸福的源泉。探索前人未知的领域——不仅是亲自涉足某地,也包括科学、经济、文化上的突破——有磨难,有非议,依旧甘之如饴。他们岂止是在填满空白、定义历史!探索本身就是幸福。这跟普通人玩藏宝游戏(或是近年兴起的密室逃脱)是一样的。《金银岛》、《霍比特人》里的藏宝图已经让粉丝们揣摩许久,全书都是一份“挑战读者”、线索密布的“藏宝图”,不出所料地成为畅销书——那是民间艺术家基特·威廉斯出版于1979年的《化妆舞会》一书。观察书中图片、结合书中信息,真的可以找到宝藏,神秘大奖就埋在不列颠的某处。三年里,作者收到雪片般的读者来信,寻宝者们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出题者的自信。《名侦探柯南》里讨人喜欢的阿笠博士最喜欢给孩子们绘藏宝图了。

  当然,若真的听到一个套路满满的藏宝故事:一堆人埋了非法所得,唯一的幸存者刚好拥有藏宝图云云,几乎可以肯定是骗局了。有趣的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上当者”奈特先生至死都相信,自己只是小有失误才未能衣锦还乡,且认为,途中增添的勇气和智慧才是真正的宝藏。而财富呢?过于珍视宝藏而谨小慎微的生活将是生命的负担。想来也诚如斯言。

  世事有得必有失,地图亦如是。没有完美的投影法,每一种都有特定的政治意味和局限性。惊艳的地图也有缺憾,譬如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奢侈品《地球白金版》,它是最大、最贵的世界地图集,同时对用户最不友好。而对用户友好的电子导航,“让驾驶没了困难也没了乐趣,让地图不再有挑战也失去了满足感”。但就像地图上永远填不满的空白,难以完善的地图反而更加迷人。一代代热衷此道的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商人,乃至使用者们为地图赋予更多可能性。窥见历史、地缘政治、社会风貌,还有大脑图谱、基因图谱这类走在最前沿的地图。历史之路、百科全书、未来之路,四通八达,魅力无穷。

  理查德·道金斯发问:“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够跨越其他猿类都未能企及的门槛,靠的是不是绘制地图呢?”他认为,当我们的祖先还是非洲草原上的狩猎采集者时,除了动作、手势,有限的语言不足以精确传达猎物信息和隐性知识,用木棍在土地上画示意图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地图指明未知,或也是人类大脑变得更聪明的原因。这在演化生物学领域未有定论,但广义言之,探索未知的好奇、勇气、耐心、思考、创造、包容,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源动力。“此处有龙”只会让探索者愈加欣然归往吧。

  ——丁酉年读西蒙·加菲尔德《地图之上》

  《地图之上》读后感(十):地图里呈现的历史

  一幅名为“文兰地图”的中世纪地图引起了世人乃至专家极大的好奇心,长久的证实与证伪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它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没有结果的结果,它的离奇、曲折、漫长的任人评说的命运,都使其散发着持久、神秘的魅力。当这张地图出现在后世的销售市场上时,地图鉴定专家为保守名誉而对地图真伪守口如瓶,而地图商也心存疑虑,难以取舍,却凭着敏锐的洞见力而花了不菲的价格购入手中。戏剧性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先是地图卖方涉嫌盗窃而锒铛入狱,接着地图商在朋友提供的手稿中发现惊天秘密,水落石出似乎水到渠成,板上钉钉了。在豪华阵容的专家组连续5年谨小慎微的再三鉴定下,得出结论,即地图是千真万确的真品!就在人们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不利消息传来。此后,一波三折,真真假假,争论直到今天也未结束。

  一张地图博得了世人的眼球,我们不仅透过这张地图翻开了历史的一页,也可看出地图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它曾经起过令人不容忽视的作用,并将在今后的岁月里与我们相伴。 对地图情有独钟的英国作家西蒙•加菲尔德秉承专业理念和对地图的挚爱,写了一部《地图之上》的书,它的中文版由中国工信出版集团旗下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加菲尔德在序言中说,“地图掌握着人何以为人的线索。它不仅叙述历史,还校正历史,反映了我们的美德与劣迹、探索与好奇、冲突与毁灭,它们还记录着权力的转移。”

  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曾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日渐淡出的今天,回过头来再看地图走过的路,除了唏嘘、感慨、好奇之外,我们还应记住点,地图不只是历史的一枚道具,它也是历史的一部分,透过地图,我们才能完整地看待这个世界。

  早期地图大多带有宗教性质,比如欧洲中世纪地图的制作大多由修道士完成,他们学识渊博,游历广泛。由修道士制作的地图常常带有开创性,对于地图与读者的交互性非常痴迷,地图上带有许多小支线和小窗口,有的还在书页上方及周围粘贴外翻页片来拓展旅程或深入讲解,这些地图远非完美,却着实迷人。通过美感和技巧来取悦读者,是当时制图家的一惯做法。对于现代人难以理解,中世纪的地图并非旅行,而是承载哲学、政治、宗教百科或纯粹概念性的理念。对于中世纪地图而言,“我们遭遇的并不是探险本身,而是历史的足迹。” 加菲尔德通过大量故事,向读者提示不同时代、不同地图的历史功用,读来既有趣,又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知识。

  早期地图的失真一直困惑着地图制图家们,直到十六世纪完美解决了把曲面形状展现在平面上的难题,他采用等角投影,使得水手们可以在地图上以直线移动,只需要将船头与他们闪闪发光的指南针保持固定角度航行就可以了。他的传记作者尼古拉斯•克莱恩在评价墨卡托做出的这一功绩时说,“就跟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说一样禁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找寻空间方位真理的路上,他成为了现代地图制造之父。”

  相比于《DK伟大地图》的彩色地图、局部放大图、制图家介绍,《地图之上》更青睐于文字陈述,虽则我们处于读图时代,有图的书籍更易被接受,《地图之上》书中当然也含有地图和相应插图,但只限于必要,而非越多越好,而且也不是彩色图版,它的着眼点在通过文字的介绍、梳理,使读者在头脑中串联起一个关于地图的印象。本书关于特定地图的来龙去脉解说得极为详细,弥补了《DK伟大地图》视觉盛宴之外的缺憾,历史有待于我们发掘,地图也是。看似平常之物,它的问世,集聚了制图家的大量心血和人生理想。一生只做一件事,这样的制图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他们不仅仅是谋生,同时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地图在人类生活中起到的各种作用,有赖于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伟大时代,地图越来越淡出我们的视野。谷歌地图的横空出世,使得传统地图被日益压缩。互联网的普及,动动拇指,就可搞定一切。但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曾经扮演的角色,却真实存在过,哪怕它已经躺在历史博物馆里沉睡。历史不容忘记,伟大的地图时代亦曾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承载历史的地图,还会激起人类的回忆和感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地图之上》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