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前的每一天》是一本由水湄物语著作,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感(一):读《30岁前的每一天》
不得不说,水湄姐姐的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正能量,整本书都带给我积极的,正面的感觉,曾经看了水湄姐姐写的每一片文章,那时的我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心情烦闷,整个人很沮丧,整天刷豆瓣过日子,现在和未来,在我看来失望而迷茫。
还好看到了这本书,整本书的思路很清晰,从梦想的开启,到正能量的心态,到职业,学习,爱情的规划,再到财务自由的建立,记事本使用。对我都是很受用的,我以最快的速度读完了这本书,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书中说的每一步,我力图通过每一个部分来对比我和水湄姐姐书中写的差距,来做最快速度的调整,跟上。
有句话,叫“文如其人”,虽然隔着屏幕,不曾谋面,但我猜水湄姐姐一个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她非常愿意把自己知道的,经历过的事情而积累的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觉得自己和她的频率很搭,很喜欢她说的话。
而且,未来我还要继续追随水湄姐姐,关注她的页面和长投学堂。
《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感(二):上佳的战术指导书
自从我“深刻”地理解到命运的规律后,我开始很快乐地控制自己的命运。
有了这个意识,也有了这个觉知。
看着水湄的书,我愈觉得,我的意识“度”,我的觉知“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觉得,训练到一定境界,意识中可以同时存在两个人吧,我想,一个是执行者,一个是管理者。执行者是无意识的,而管理者更成熟,因为他能以终为始,全程投入。
会很累吗?不会吧,正如任何开始不爽但最终很爽的事情一样,开始时需要训练的,但当我们“上道”的时候,就变得很爽了。
水湄的书便是一本上佳的战术指导书,但我觉得,连水湄的书都看了的人,他一定已经看了许多其他的战术指导书了。
所以,方法并非最重要的因素,水湄也强调,只要马上运动,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应该在不断运用“更”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断进步,但我们最首先要做的事是,找一个你“不知道”效果如何的方法,先坚持,在坚持中继续比对,继续尝试,直至你找到最Mr right的方法为止,或者,没有唯一。唯一值得一生坚持的是坚持本身,这样看来,方法只是其次了,它只是一个通道。其实有无数个通道能通向你的目的地。
我从去年开始坚持记账理财,控制财富的命运。
我从水湄的指导下坚持记录每一件事情,计划一件事情,也许,这就是控制命运中的灵魂了吧。
《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感(三):32岁的我,依然可以有自己的梦想
读这本书是因为过年的时候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了一本《谁说咸鱼没有梦想》,也是水湄的作品,于是正好kindle上有她的前一部书,就看了起来
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实用的方法,但是因为太多,就容易记不住,需要反复读,反复实践才是这本书的宗旨
如果月薪50万,我想做什么
想知道哪些书适合自己,路径只有一条,那就先“行动”
为什么不做一次发起人呢?
所有的失败都并非是失败,而是“成功前的练习”,是最宝贵的经验
关注当下的事情,快乐就会到来
感受幸福,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坚持写“小确幸日记”,每天记下三件能让你觉得开心的事
读书要读旧书
投资理财的第一要点:千万不要负债
go
最近总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的梦想是什么?记得小时候,总有大人会问你,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记得那个时候,我看了电视里警察的形象,我就说我长大了想当警察,当然了这个想法也一直留在小时候,一直没有去实现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我遇到这本书以前,我根本没有想过我的梦想是什么,好像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妈妈的愿望在生活,考大学,结婚,生孩子,从初中考高中开始,有些同学选择了中专,而那个时候的我,根本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只知道,大多数人都考高中,那我也考,到了高中考大学也是一样,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大学,等成绩下来,按照成绩来填能上的大学,能读的专业,记得当时妈妈说会计好,我就填了会计,后来学校老师来通知说,我的分数到会计专业比较危险,选第二志愿的电子商务肯定能上,于是我说那就电子商务吧,那个时候,对电子商务也是糊里糊涂的,只知道这是个新兴行业,对未来的就业会很好,当然了,上大学的三年时间里,我也根本没好好学,好不容易脱离了父母的牢笼,于是就在大学玩了三年,混了张毕业文凭,好了,到开始找工作实习了,那个时候的我,依然不知道我要找什么样的工作,记得第一份工作其实很好的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宁波分部,做的是电话销售的工作,和我一起去工作的是一个本科的女生,而我竟然第一个拿下了一个订单,因此经理还请客祝贺,我还很清晰的记得,在那次请客宴上,我满脸通红,是的,我有脸红症,这个毛病,大约是在初中时开始的,而一直以来,我都不敢正视自己这个问题,以至于我有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当然身边的朋友其实并不觉得我有什么异常,那一年,毕业后的工作,换了三四个,都是做不了多久就不做了
后来回到杭州,在一家单位遇到了现在的老公,开始了恋爱结婚生孩子的过程,直到现在
一直没有问过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因为我的思维早已受限了,我就是需要听从父母安排的,虽然他们也没有很强制对我,可是我内心深处依然想要去听从他们
而现在,我知道,我其实也可以有梦想,32岁开始思考梦想这个词晚了吗,摩西奶奶八十多岁开始画画之后成名,我才32岁,我依然可以有自己的梦想
当给自己列出了如果我的月薪有50万,我想做什么,很多条都是需要金钱,我知道我需要去学习下投资理财,而当下最最关键的是,学习投资理财,第一要点,千万不能负债,而现在的我,完全是负债,所以我需要开始存钱了,今年的目标就是学习投资理财,让自己没有负债,并且有第一桶金可以去投资
我的梦想是写一本书,写自己的经历,写写曾经那个脸红症有社交恐惧症的我是如何逆袭的,写写32岁才开始思考梦想是什么的我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梦想并去实现的,想把自己的经历去影响更多的人,当然了,现在的我,依然还有社交恐惧症,依然还会脸红,依然对梦想还是模模糊糊的,但是没有关系,我已经走在去寻梦的路上了
《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这本书,总归过誉。全部七章,对于我这个生活散漫的懒人来说,比较值得做笔记的只有第五章——打败挡在梦想道路上的“小怪兽”和第六章——记事本改变生活。其余章节总给人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
全书构架
第一章:梦想改变生活
第二章:聚焦正能量的人生
第三章:职业、学习、爱情的规划
第四章:财富规划——踏上财富自由之路
第五章:打败挡在梦想路上的“小怪兽”
第六章:记事本改变生活
第七章:30岁前改变自己,30岁后改变世界
附录:零基础的投资之路
有兴趣的可以找来这本书仔细翻阅其他章节,在此,只做第五章和第六章的笔记。
打败挡在梦想路上的“小怪兽”
阻挡在我们梦想道路上最常见的小怪兽一共有五只:拖延症,注意力涣散症,无法say no,完美主义,3分钟热度。
1.拖延症
这一病症,相信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拖到最后一刻的论文,掐点完成的报告,再不打扫就人神公愤了的卫生……想要摆脱这些烦恼,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1)5分钟倒计时法
设置5分钟倒计时,然后告诉自己说,我就从现在开始,为这件事贡献5分钟。然后就什么都不要想,立刻开始行动。当然,在挑选做什么的时候需要注意,最好是挑选5分钟之内有可能完成的,比如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种类,撰写个报告简要提纲,用吸尘器吸完某个小房间等等。5分钟带来的成就感,有时候足以支撑我们继续做那件事情,而且,有些事情一旦开头,就可以顺势做下去了。
2)以毒攻毒
设定好15分钟的闹铃,在闹铃响起来之前,坐在椅子上,什么都不做。不刷手机,不上网,不跟人交流,不整理文件,就干坐着。在体验了什么都不做的拖延之后,会感受到时间被浪费了的那种焦灼和难受,往往会促使自己开始行动。
3)积分奖励法
找一样可以计数的任务,并为自己设置目标值,努力去完成任务,完成任务之后就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比如买一样自己喜爱的小物品,去吃一顿渴望已久的大餐……就平时玩游戏一样,做日常,做任务,拿奖励。
4)任务竞赛法
找一个可以竞赛的项目,找一个一起做项目的人,实在找不到别人,就找自己吧。与竞争对手或者自己竞赛,并下决心一定要超对对方/自己。如此,就又多了一份完成任务的动力啦。
2.注意力涣散
本来只是想要上网查资料,结果一下就浏览网页过去了几个小时;本来只是拿起手机查看信息,结果刷微信微博淘宝到停不下来……以下几个方法也许可以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做事情。
1)改变环境,专注当下
用一张便笺纸来写所有的待办事项,把所有因为外部环境而让自己分心的事情都列在上面,稍后再做;而自己,则专注于当下的工作。比如同事需要的帮助,自己需要打的电话。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合并同类项,提高效率,比如集中打电话,喝水等等;用笔记下来之后会让我们仔细考虑事情的必要性,减少不必要的活儿;最重要是,可以让我们抛开一切杂念,专注于完成当前工作。
2)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的APP随便搜一下就比比皆是,实在懒得下,闹钟手机都可以。根据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最多可以集中20分钟左右。番茄工作法就是以30分钟为一个时间单元,25分钟为集中注意力工作时间,5分钟为休息时间。25分钟全力工作,5分钟放松,劳逸结合,才能效率最佳。
3)“唵字诀”彻底放松头脑
放松地坐着或站着,如果是站着的话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交叉,虎口相对,一只手拇指按住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劳宫穴就是手掌最中间的部位,握拳时中指尖处;将交叉的双手放在肚脐眼上;闭眼,想象脑袋里有一个声音,即“唵”的音,或是想象寺庙里敲钟后余音缭绕的声音;让这个声音持续发生,不间断,将注意力放在倾听这个声音上,持续5分钟,初学者可以从1分钟开始做起;结束后用力摩擦双手,待掌心微热后由内往外按摩脸部5圈。
3.无法Say No
脸皮薄,热心肠的人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而给自己增加负担甚至导致自己的延迟。
对此,我们不妨列出Say No的优劣势,在确认可承担Say No后果的前提下,试着说一次No,看看会发生什么,多试几次,也就好了。
当然,Say No也要讲求技巧:1)积极地倾听对方的要求;2)用抱歉语舒缓对方的情绪;3)应明白干脆地说出“不”字;4)清楚地说明拒绝的理由。
毕竟,人际关系还是要维持的,不能只图一时之快。
4.完美主义者
因为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因此总是无法真正地开始,也无法达到高效率的工作。这样的困扰也是有对策的。
1)刻意放低对自己的要求
比如本来需要一天完成的事情,只给自己半天并强迫自己完成;本来每天都要擦拭的地板,强行让自己两到三天再擦拭一次。这样做几次,再跟之前的做法对比,就会发现,好像也没什么太大问题。
2)不要害怕犯错
机器人还有罢工,机械故障的时候呢,偶然的犯错,有什么好怕的呢。将犯错当作练习,就像学生时代的考前练习题,总是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的。
5.三分钟热度
看完画展想学画画,器材具备,结果只学了几个星期;称完体重之后去买了一年的健身课,结果只去了几节;买了一堆书,结果只读了几本……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要太多。那要如何解决呢?
1)目标明确,日起有功
有时候我们放弃一件事情,不是因为不想做,而是觉得事情太繁琐,目标太大,太难完成。这时候,可以按照SMART原则来细分项目,规划目标。
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ased。当划分了明确,可衡量又有时限的小目标之后,大目标看起来也就没那么难了。1个月内减5斤体重,1个月内能够画1幅肖像画,1个月要读完4本书,这些目标看起来就友好得多。
2)安排详细计划,避免懒惰
根据之前按照SMART原则制定的目标,将目标细化到每一周/每一天,这样比较便于自我监督管理。不要找借口少完成一天/一次任务,只要缺一次,后面就会不断缺下来了。
3)步骤标准化,做到不用想就行动
把要执行的任务标准化,能够照单行事,不用多想,或者可以降低抗拒心理,让行动得以持续。将麻烦的事彻底标准化,把所有的行动细节都予以规定,让自己的行动可以按部就班,不需要思考,轻轻松松也能完成每天的任务,就能从根本上消除想偷懒、想逃避的心态。
记事本改变生活
记事本是人人都熟知人人都或多或少在用的东西,可是我们真的有在好好利用我们的记事本么?
记事本是什么?记事本不仅仅是简单的待办事项纪录,它是记忆的延展,是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战胜自己。
1.记事本的要求
1)可随身携带,随时记录
2)有计划事情清单
3)有时间的预算和实际使用情况的记录
4)有对每天工作生活情况的反省和总结
5)能记录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6)能帮助自己做出改变
刚开始时候对自己要求低一点,不要安排太多任务,最重要是要养成习惯,坚持连续性原则。
2.每日的PDCA循环
1)Plan规划
写下任务;估算时间;做出重要性取舍(优先处理能给自己带来价值的,现在不做以后就没机会了的,必须要由自己来完成的事情);分解任务;预留处理紧急/意外事件的时间(任务列表上的任务时间占总体可支配时间的约60%)。
2)Do执行
集中注意力;立即去做目前计划中的事情,哪怕只有五分钟;按照事情的重要性逐一完成;要兼顾计划性和灵活性。
3)Check
《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感(五):改善生活从提高自己开始
合上这本书已经五天了。
在这五天里,书中的很多思想和指南,都让我觉得余音绕梁。
书评么,就是帮助没有看过的人分析自己是否值得花时间在某本书上面。那么,就简单表述一下,这本书,给20多岁的人能带来什么。
作者是个标准的励志青年,怀着一颗白富美的心,从草根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跋涉。
初读此书,让人生趣。渐渐地,转为拍案叫绝。最后掩卷回味,竟有一丝对作者的尊敬之感。一位青年作者能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那许多总结,并且提炼出许多个人成长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甚至号称已经初步实现了财务自由,实在让人刮目相看。
书中记录了三点,非常有价值。
第一,未曾经历,不成经验,但有过经历,未必成经验,更未必掌握其中的规律。作者亲身实践了一套行之有效好方法,并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二,作者的成长,靠的是妥善的利用了,规划,行动,总结的路径。其实大伙儿都明白,优秀的执行力,有多么恐怖,但很多人不明白,怎么坚持优秀的执行力,怎么改善自己的人性。书中有独到的见解。
第三,不得不说,作者对于投资很有一套,如果对于在未来的物质方面有所期许的人,也不妨一看。
《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感(六):可执行的规划和管理
看完《跟着小狗钱钱学理财》之后,就把《三十岁前的每一天》找来看了。《跟着小狗钱钱学理财》这本书比较侧重于浅显的理财知识的讲解,多少还是需要在安静的地方认真看,有的地方还要停下来想一想。而《三十岁前的每一天》更侧重于时间管理和规划,至于理财的部分和小狗钱钱重复了很多,所以看起来比较快,也很轻松,都是在等车或者上下班的路上看的。
水湄姐姐提出了很多很多非常好的能让年轻人快速成长的方法。比如记事本计划(当然我知道这个不是水湄创始的,但是讲解的更清楚更可执行),比如财务自由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怎么说,比各种方法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好像所有的事情分解下来,并没有那么难以实现。无论是财富自由还是时间管理。如果做不到,那就去调整,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
我觉得自己现在判断一本书的好坏会取决于这本书的延伸性。一本好的书看完之后,是有一条线让我顺着摸索到更远的前方的。恩,看完这本书之后,长投网的知识要去慢慢学习,还有关于投资的书籍也要去看。
《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感(七):从前辈身上学习经验
关注水湄物语很久,好久之前就知道她写了这样一本书,但是当时的我还对梦想管理指南一类的书比较反感,不喜欢喝鸡汤,是最重要的原因。最近因为慢慢觉悟的理财思想,想通过这本书来多了解些理财方面的知识,却意外发现了更多。
书名和介绍也许很鸡汤,看上去就只是很励志的样子。但是书的内容却很实在,一字一句,都是水湄物语这个姐姐用她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获知过的经验,来告诉我们这些后辈,也许从她的经验里,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所以我认真地给个赞~(≧▽≦)/~
“梦想改变生活,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每个人在对自己的生活、职业、爱情有规划之前都需要问自己的。梦想这个事情或许听起来很虚幻,但是又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看到梦想的一章,我也在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而我现在距离那个理想的生活又到底又多远?我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去实现它?
我的答案很简单:我想认真赚钱,早日让爸爸妈妈不再那么辛苦,不再为我操心;我不是只是做一份工作,一直干到退休;我想每年可以去不同的地方见识不同的人和不一样的世界;我想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个有气质的人;我想学会好几种外语~
目前来看,我距离自己的理想还很远。因为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去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赚钱能力,有一定的理财技巧,需要很长时间的坚持。
而不管困难多大,就像水湄物语说的那样:“这些事你真的做不了吗?”“面对机会,你能抓住么?”“没有天分就无法成为天才么”
最鼓舞我的一句话是:我相信10000小时的练习才能造就天才。
看完整本书,我信了这句话。也要开始真的去努力实践了。然而,“学习也是需要技巧的;战胜拖延症也是有技巧的;从每一天开始,学会用记事本这个工具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
“学习金字塔,把学习分为主动式学习和被动式学习。”被动式学习就是通过听讲,阅读,试听等形式来获取知识,而这种学习内容留存率只有10%,而通过主动式学习:讨论学习内容可以留存50%,实践75%,教授给他们则是90%。
所以我发现之前我的学习方式太被动了。只是读书,而真正学进去的少之又少。学和用应该紧密结合。用读书笔记和写书评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读书过程,提取整本书的精华部分,加之以自己的思考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现或者与朋友分享讨论。读书不再是一个静悄悄的过程,而是一场奇异的旅行,而我必将获得更多。
另外一个很实用的技巧就是水湄告诉我们一些打败拖延症的技巧:
1.设置5分钟倒计时。拿起闹钟或者手机设置5分钟倒计时,然后告诉自己现在开始,为这件事贡献5分钟。
2.以毒攻毒法。就是什么也不做,就一个人静静坐在那里,大概15分钟。通过这15分钟整理思绪,如何更好完成工作。
3.积分奖励法。为自己设立目标值,一旦完成这个目标,就对自己进行奖励,从而良性循环。
4.任务竞赛法。与做同一个项目的人竞争,并下定决心要胜过他。
当然,整本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用记事本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一步。之前我也有每天下班前写好第二天的to do lists,而水湄的记事本记录则是简单的to do list进阶了好几个级别。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根据事情的重要缓急程度列出每天所要做的事情。同时规划好完成的时间和大概的工作内容。
2.对一整天的工作进行整理,去除那些不必要的工作,以及可以授权给其他同事做的工作。合理安排好工作的时间和事项。同时预留空间以防一些突发工作。
3.严格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缓急程度去完成工作。
4.对比计划时间和实际时间,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整理反馈,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从前辈身上学习经验,对于我而言,读到这本《30岁之前的每一天》,就好像从水湄物语那里学一些她传授的经验,从而结合我自身的情况,去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现状。
我知道,放下这本书,是另外一种意义的开始。那就是真的领悟到最重要的那条:to do it.立即去做。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一直努力走下去。加油了,自己。
《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感(八):财富自由的故事书
30岁,似乎一直有一种里程碑式的意义。三十而立,但又有多少人在三十岁时,真正的能够立于社会呢?这本书是一份样本式的记录,能够看到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公务员 - MBA - 咨询公司 - NGO - 长投学堂,这是作者的大致轨迹。不是一种经典的职业路线,但很喜欢这样的跨界。因为,经典的职业路线,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快乐生活。
对于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总是不太感冒。因为有太多教科书式的方法论。人人都懂,但人人很难坚持。也许是带着有色眼镜看这类书——只喜欢关于投资的部分。和作者认为的一样,我始终觉得,真正的财富自由,只有通过投资获得。最次也是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因为一份与很多人接触的工作,会不可避免的陷入《富爸爸穷爸爸》所划入的S象限——也就是自我雇用的象限——与他人的接触,注定受到很多外人的打扰,自己的生活节奏,会收到影响,难以做到真正的“自由”。
财富自由,是建立在资产的组合之上。财富自由,只和资产有关。当资产能够覆盖生活的成本,就算迈上了自由之路的起点,可以一直向前奔跑了。如何工作,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应该只是自由之路起点前的一段插曲和准备。
《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感(九):有些收获的一碗鸡汤
在火车上看完了这本书,对于刚刚度过浑浑噩噩的大一上半学期的我略有收获。
第一是有关于获得经验的。
“如果你的梦想是这个,那很简单。你就上网去找跟艺术经济相关的公司,打电话去,或者直接过去说,我就想干这个。我不要薪水,我来端茶倒水。每周去一次,一个月以后,哪有一个公司会不要一个从小有梦想,又那么执着每周来,而且不要薪水的实习生啊”
第二是有关梦想的内容。
“梦想总是与你的价值观相联系。你相信什么,就会遇见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就看见什么。”
第三是有关梦想的高低。
“成功人士大多都是理想主义者,而且理想高远的几乎都不能实现。而正因为 取法乎上,得其中也 ,拥有高远的梦想,他们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而 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 如果你追求的就只是简单的温饱,加薪,升职,那么也许你连这些都得不到。”
“著名广告人李奥贝纳说过一句话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
第四是时间的作用
“时间是一把利器,如果你不是一直努力的话,它就会把你曾经的优势消磨,让你再一次跟众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是,时间也会让你曾经的劣势消失,如果你肯用时间来积累所有对梦想有益的因素”
第五是对于自身价值的认可
“社会和公司都不会长久地埋没一个人的才华,因为这是一个价值交换的经济社会。除非这种才华只是你自己认为的才华,而不是社会和公司认可的价值。”
“做好你手中的每一项工作。如果你认为自己值得更好的薪水和工作,一定要将之建立在能完全做好目前这份工作的基础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香港小说家亦舒最喜欢写的几句词里,有一句便是果然坏起社会来”
第六是关于强迫症的观点。
“有人喜欢不断的给自己贴标签,工作没做完,就大叫我是拖延症重症患者,这话虽然没有错,但是你从此这么定义死自己了,怎么可能轻易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本来只是拖了一个星期晚交工作报告,但因为我总是拖延,我什么事情都拖延,我是严重拖延症就把这件事情无限放大了。这种心理暗示,产生的后果是,因为自己有拖延症,就很自然地原谅了自己所有的问题,既不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又不想办法积极去解决,结果就造成了不断的恶性循环。”
第七是对于失败的认知。
练习和失败的区别在于,练习也没有成功,但是练习是为了成功做的累积,甚至是试错。练习这种方法不行,下次就可以试一试下一种方法,一直到成功为止。喜欢用练习的人,对成功的信心永远不灭,而喜欢用失败的人,则从来都没指望过自己会成功。
《30岁前的每一天》读后感(十):摘
根本没有更好的路,只有你选择的那条。
用时间来累积所有对梦想有益的因素。
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才有可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抱怨只会白白消耗自己的能量。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相信我,别无其他。
读书读不懂十有八九是自身资质还未到此。
不要读傻书,不要读死书,要循序渐进,坐享其成。
“以用促学”
职业规划:1规划路径 2做好准备 3实践经验
笔记本的妙用!
你相信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
想知道那些书适合自己,只有先看,再比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抱怨,只会白白消耗自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