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全脑交易》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3-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全脑交易》读后感10篇

  《全脑交易》是一本由[美] 柯蒂斯•费思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90元,页数:2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脑交易》读后感(一):对作者极其失望

  这真是让人极其失望的一本烂书,作为当年海龟交易一书的作者,竟然从一个理性逻辑的交易者回归到小学生的交易方法感性交易,竟然开始相信所谓的直觉交易,还用体育赛事等类比进行比喻,将金融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与其他具有明显统计特征领域相提并论,这就像还有那么多仍然相信可以运用物理公式来预测价格走势的蠢货一样。我只能说丹尼斯的实验最后还是失败了,所谓的交易员能够培养是不存在的,即便让他一上来就接受了系统性的交易方法,最后还会回到感性的愚蠢交易法上去,真是对作者相当失望。

  书中其中一段竟然说起因为当时没有相信直觉措施了后面一大段利润,这和现如今那么多散户的论调是多麽一致,用行情后来的结果做出发点来判断当初的决定,而不是从最根本哲学原理出发,作者简直是自己打自己耳光,系统性交易就是为了避免大多数人会出现的利用结果判断起点错误理论,而建立一种至始至终的交易方法。最根本的直觉交易的问题就是直接违反了波普的证伪准则,你如何证明你的直觉是错的?我这次直觉准,另一次不准吗?可笑之至!

  《全脑交易》读后感(二):强烈推荐

  引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我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

  这本书已经把所有该讲的全都讲了。

  一切都是那么简单

  看书,训练

  想成为投资大师,最重要的就是直觉。

  投资大师的意思就是在投资高手之上的,而投资高手本身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对市场的认识理智。因此对于直觉本身过多指责根本没有逻辑。

  对于有人说的:直觉无法被证伪。

  好吧,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对于交易新手而言,这当然是一个问题,交易新手最害怕的就是根据直觉、根据感觉下单。因为进场、出场毫无理由,杂乱无序。

  直觉不仅仅意味着做的速度快。

  交易不仅仅意味着逻辑,更是超逻辑的。

  试想一下,你跑步有没有逻辑?赛车呢?飙车呢?刚学车的时候需要逻辑规范,但是在赛道上当然就已经是超逻辑的了。

  跑步的时候会有逻辑一下哪种姿势更快,哪种姿势会摔倒?

  想明白这个道理,一切就迎刃而解

  这是非常高的境界

  别忘了巴菲特有过听电话后5分钟内就成交了一笔交易。一样的道理。

  高手就是高手。等你成为了高手,你就明白了。

  《全脑交易》读后感(三):内容不错翻译欠妥

  本书是费思2009年的作品。美国亚马逊上面褒贬不一,所以之前我买英文版的意愿不是特强。既然大陆翻译了,就买了一本,看看有没有什么新观念

  本书从不同角度来看,确实会引起争议。比如作者会强调右脑的直觉交易,这对于刚入门的交易员简直是歧途,会导致彻底的失败。同时,对于长期从事的系统化交易的交易员也会对此抵触。难道海龟出身的费思要推翻系统化交易吗?《海龟交易法则》不也强调机械化交易吗?

  但当我阅读完本书的时候,作者的观点已然很明确。作者讲述的是交易的时候要用右脑,计划的时候或者说是研发系统的时候用左脑。

  本书的核心是讲述如何训练执行力,以及在执行的过程中形成用右脑下决策能力,而不是用左脑的逻辑分析,左右权衡,这样会使得交易员犹豫不前,畏首畏尾

  此外,我觉得作者过分强调直觉是不必要的。其实所谓的直觉就是交易员长期形成的盘中心旁骛心理状态。而所谓的直觉正是本书引起歧义的原因

  所以,我觉得本书叫《交易心理训练》可能更好。

  本书翻译行文上还比较流畅,可以读下去。但是对于专业名词的翻译多数不准确,说明译者下的功夫不够,也可以看出译者是门外汉。比如常见的羊群效应,被翻译成了“牧群”,51页8行的”平均交易区间“应该是平均波动幅度,130页的图表中,“考验”应当译成回踩或者是试探。

  当然从意思上看也读得懂,但翻译一定要适应读者的习惯。比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就把收盘价翻译成了关盘价,读者抗议,译者反驳说台湾香港就把收盘价叫关盘价,你们这帮大陆人,没品。译者自己垃圾,还要强词夺理天大笑话

  《全脑交易》读后感(四):读后感

  1)理智与直觉

  左脑偏重符号,逻辑,数据,离散的信息;右脑偏重视觉,连续,复杂模式模糊的信息。在很多讲左右脑的书里都提到了这一点,前者称为理智,后者称为直觉。

  理智部分,无疑计算机超越个人的,直觉部分,人脑的力量是超越计算机的。

  本书强调的直觉,精确来说,是大量交易和训练后,对交易系统的内化,类似书法绘画——前期要一板一眼,临摹大师之作,搞清楚大师一笔一划为什么要这么画,等到熟练之后,就不用分析原因,一笔下自然恍若天成。这就是训练后的直觉,它是手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训练直觉呢?书中所讲的无非是刻意练习,大量看盘复盘。作者还建议进行波段交易而非长线交易,因为长线的训练幅度不够大。

  经过长时间,系统地训练后方可使用你的直觉,新手就尽量别用了。

  2)动量与惯性

  作者将市场中的心理因素分为三个:动量,突破与惯性

  市场中的“动量”就是指干燥季节积蓄的燃料,随着消息面的增强,入场资金和入场期望的增加,燃料越来越多,只要一个火星,就可以将它们点燃,形成燎原之势,而这颗火星,就是指市场的“突破点”。

  当大火热量到足够的高度火焰蔓延会更加迅速,带来更多新鲜的氧气,进一步升高温度,形成自我维持和反馈的循环,这就是“惯性”。当大火到达某个临界值的时候,只有等燃料耗尽或者下雨才能将其熄灭。

  燃料的数量和特性常常决定了火焰的特性,如果灌木丛很厚,大火燃烧的时间就会更长,如果灌木丛干燥,就容易点燃,燃烧迅速而某咧。

  如果我们对燃料(动量)理解得越深,那么对火焰(行情)也就预期越准。

  3)惯性的衰减。

  惯性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当惯性慢下来的时候,它一般不会停下来,而是倒转方向。而这种来回运动,如同钟摆一般幅度一次次减小,然后再积蓄下一次的运动的动量。

  4)市场运动三阶段(有别于史丹温斯坦的四阶段)

  第一个阶段:积蓄动量,横盘阶段,涨跌幅较小

  第二个阶段:点燃火焰,燃烧阶段,涨跌幅度突然增大,且越来越大,整体市场朝单边运动

  第三个阶段:燃料不足,衰减阶段,涨跌幅度减小,且越来越小。

  再次回到第一个阶段:积蓄动量,持续横盘,涨跌幅不再改变

  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看突破点

  第二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非常模糊,看市场运动幅度是增大还是减小

  从第三个阶段回到第一个阶段,涨跌幅度不再变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全脑交易》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