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天蓝色的彼岸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2-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天蓝色的彼岸的读后感10篇

  《天蓝色彼岸》是一本由(英)希尔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2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一):死后的世界其实也没那么孤独

  死后的世界,除了离别悲伤,更多的是不知所措,“这是哪儿?”“我死了吗?”

  死并不代表结束,但也不代表开始,死后的人们不知自己做为什么而停留。等待着等不到的人,走在走不完的路上,永远不知道终点在哪儿,也许就在脚下,又也许……永远也到不了。

  活着的人们永远也不可能体会到的感觉,那种心酸,站在熟悉的人面前,他们为你的死而流泪、痛苦,甚至是绝望,可是,你就站在他们面前,想对他们说“嘿,我就在这儿!”可是没人能听见。那种触手可及却又猛然抓空的感觉,对,你触摸不到,曾经那双和蔼的大手,那具和你不同温度身体。你只能站着,看着,看着他们为自己流泪。

  但是,却可以明白,世界上还有人爱着你,想着你,就算你死了,你也活在他们心中,你可以用意志力控制着某物,来传达着你作为“幽灵”的最后一丝感念。

  最后,你会去到“天蓝色的彼岸”,于大海同化,吧生命的每一个分子,散布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自己的分子填充在每一个新生命的血液里,仅带着一粒分子的思念,让每一个新生命传达出去,哪怕是那么一点,也想让别人知道——“我曾经来到过着美丽的世界……曾经……”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二):再见。

  不知怎么,看了这本书之后,想起了方文山的一个句子:说了再见,才发现再也不会见。

  不过很令人吐槽的是这本书居然有什么临走前和姐姐闹别扭之后就死掉然后后悔莫及无法悔改的狗血剧情,但当时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才10岁,所以就很听话的很珍惜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每次都尽量不和他们生气,每天晚上必说晚安,出门之前都道再见,总之感觉像是我随时会一去不复返样子

  但是仔细想想,不就是这样子么?现在连轮胎都随时可能爆胎,走了之后,就会变成幽灵,再也无法触碰到父亲温暖的手(不知怎么对这一幕影响很深),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

  再谈一点,就是主人公最后回到教室后发现原来大家那么爱他,老师是那么喜欢他。所以,换个角度,就能发现爱,就像n ss!w !(倒过来就是i miss u)一样

  猜我最后一句想说什么?

  ——再见,我爱你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三):关于生命死亡和爱

  16岁的时候在宾馆读完了《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当时是深夜。我妈在勤劳的收拾行李。第二天我将启程去南方--经历16年来与我妈第一次离别,而且为时不短,足有半个月。

  记得看完书的时候难受要命,回头看见我妈的背影,强忍着情绪装作平常语气问我妈,我死了你会想我吗?我妈瞪了我一眼,说:乱说什么呢。当时喉头一哽,一句话说不出来。书里死去的哈里回家,父母、雅丹都看不见他,他想和他们交流,却无能为力。那时我很怕,真的很怕。怕我坐的航班失事,我死在某片土地我的灵魂回家看到的将是怎样的悲伤。想着想着,眼泪就流了下来。那时没有别的想法,只想珍惜生命中的一切。那时也认定,生命中最珍贵的是亲情

  第二天经历了三个小时的飞行,头晕的不行,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电话。听到关机的提示音真的很担心,一个小时后,在电话里听到妈妈的声音,那时感到前所未有安心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感到应该珍惜生命。书中的主人公哈里死后才明白他还有那么多爱没有表达,还有那么多未完成的事情没有做。甚至一段时间内他后悔莫及。想想看,如果我们有一天死去,最后的记忆是与最亲爱的人大吵大嚷,那是多么痛苦。生命是一段未知旅程,谁也无法预料下一秒发生了什么。那么我们只好抓紧一分一秒去珍惜,去感动,去爱。青峰的父亲辞世后他发过一条微博,说有爱一定要表达出来,因为生命中没有那么多机会。我想那是对的。

  主人公哈里死后回学校看到整整一面为了怀念他而装饰的墙才发现,足球队主力被人替代,位置也有新同学坐,喜欢的小姑娘没有想象中那么悲伤,这种可以牵扯心绪小事其实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那么多人怀念他,爱他。这就够了。也许我们现在没有聪明头脑,美丽的容颜,但是我们有生命,有爱。这就够了。

  《百年孤独》里奥雷连诺第二说过这么一句话,虽然有讽刺意义,但我还是想写下来:繁殖吧,生命短促。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四):一块重重的石头

  这书看得人眼睛里不时噙点泪水,但又因为心口压得太疼而忘记把眼泪流出来。从收到书的那一刻一口气读完到现在,缓和好久好久,才总算可以喘口气。那口气重的就像拼命从丹田里头蓄积一股力量,以便冲掉堵在心头的石头。呼……形容不出来,总之,复杂感情

  “决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我们总觉得明天会更好,可谁知道明天会怎样。就像一些人说死后才会知道活着的意义,说不定死了过后又忙着寻找死的意义谁还在乎过去活着的时候。

  话说修行者会在每晚睡前将杯子里的水倒掉,杯口朝下放置,为的是如果这一觉没再起来,也不会麻烦到身边的人。人这一辈子,走的路越长,负重就变得越重,除了那些身外之物,更多的是一笔笔欠账,欠着一些话没说,欠着一些事没做,旧的没还清,又欠下新的帐,滚雪球似的,以至于越来越沉,越来越丢不开放不下,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才能终止。

  最亲的人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了生命在一丝一丝的抽离那个身体,不舍不甘心万般不愿意,不论你如何哭喊都阻止不了时间脚步,直到最后,一切戛然而止,一切归于宁静,没有痛苦,像是一个新的开始。即便有再多的放不下也得放下,只留下生者存在心里一生遗憾

  唉,关于那些记忆也是,当你偷空在心里细细抚摸时才发现,越回想一次越觉得那种感觉离你远了一点,回想得越多,感觉就越来越弱。

  嗯啊,千思万绪有点乱。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五):到达天蓝色的彼岸之前

  刚到另一个世界的不久,哈里感到有些压抑,他说:“谁都不明白死后应该做点什么——就像人们不知道自己活着应该干点什么。”

  在另一个世界游荡的时候,他开始担心人间的亲友们如何面对他的离开。

  “我爸妈该怎么把这个不幸消息告诉亲友?”

  “那些跟我吵过嘴、打过架的同学,肯定特别内疚、难过。这颗真够他们受的!但我发现我在心里其实早就原谅他们了。”

  “曾把我后背弄伤的杰菲.唐金斯,肯定最难过了,因为他还没有机会跟我道歉呢。他准得难受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或者是他的整个余生。说不定他从此开始善待小孩,向慈善团体捐自己的零花钱,帮助老太太马路,到处助人为乐——就是为了减少对我的负罪感。”

  当他和阿瑟溜回人间的时候,但还是知道,虽然他回来了,但某些东西已经改变了。

  “周围的事物都是你熟悉的,你就是它的一部分,但是你跟它融不到一起去,你永远也不能影响到你周围的事情。你就像玻璃缸里的一条金鱼那样看着外面的世界。”

  在原来学校的操场上——“我特别怀念那种感觉。风吹在脸上。也许你还活着,根本没把这当回事。但我真的很想(念)那种感觉。”

  在他原来的教室里,看到曾经的同学生活仍然照旧,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一切都改变了。他终于明白——“你不存在了,但生活还在!” (老实说,这一刻我真难过,这虽然是真的,但这真不是一条适合让小哈里认识到的现实。)

  阿瑟是一个死去了150多年的小孩,哈里想,阿瑟生活在狄更斯时代,说不定还是他书中某个人物的原型。阿瑟一百多年来之所以还在另一个世界里游荡而没有去到天蓝色的彼岸,是因为他一直在找一个人——他妈妈,她在他出生的时候就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她,唯一相认的凭证就是一颗她身上的纽扣。他一直在找一位身上少了一颗纽扣的年轻女士,他相信,她也一直在找他。当然,他的信念是对的,母子最后重逢了

  另一个幽灵就没有阿瑟这么幸运了,他叫斯坦,是一个老头,一直呆在人间的一个路口的一跟电线杆上。他在找他的爱犬——如果它还活着它该56岁了,事实上,没有狗能活那么久,所以斯坦应该去幽灵犬里寻找,但坚信他的狗还活着,五十多年了,他寸步不离地守在哪儿。不断地认错,惊喜也不断地化作失望对了,他的狗名字叫温斯顿。

  “危险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来自于你自己,是你自己内心当中的危险和丧气。”

  这个情节是最令我感动的,小哈里在墓园遇到了他爸爸——当然,他只能看见爸爸,而爸爸看不见他。他们两个人就那样站着,哈里看着爸爸,爸爸默默伫立,看着墓碑上哈里的名字。两个人都难受无比。

  爸爸看了看表,决定回去了。他说“再见了,哈里。”

  哈里难过地打招呼;“嗨,爸爸!”显然,他仍然听不见。

  他(爸爸)接着说:“我明天还会再来,跟平常一样,哈里。”

  哈里不想让爸爸每天都这么伤心,他对他说:“爸,不用每天都来看我。一个星期一次就够了,爸,老实说,一个月一次也可以;或者你假期的时候再来,我不会在乎的。真的,如果你假期想外出,没时间来这里,那也没关系,你可以叫对门的摩根叔叔替你来。我宁可这样,你也别成天难过。”

  他当然还是没有听见。

  “再见了,哈里,”他说,“再见。”

  在回家的路上,他(爸爸)走的不是很快,不像他平常那样,总是风风火火的。他拖着脚步,搭拉着胳膊,想着心事

  他继续走,朝家的方向走。“爸,你现在回家吗?我们一起走吧。”哈里提议,他伸出他幽灵的手去拉住爸爸的手。他们一起在小道上走,手拉着手,儿子的手拉着爸爸的手。

  “梦变成真的时候,它就不是梦了,你又会去梦想别的东西了。”

  形容姐姐雅丹——“她不那么爱打扮,真的。美不是打扮出来的。所以她不像有些人,把一辈子的时间都花在照镜子上。”

  在随爸爸到家后,哈里终于又和全家人聚在了一起——雅丹、爸爸、妈妈、阿尔特纳蒂姆(猫)。可以想象,一家人都竭力掩饰着悲伤,努力推动着生活继续。在雅丹上楼后,爸爸对妈妈说:

  “你看,我有时候想,我们应该在要几个小孩。或许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难过了。或许——你是怎么想的?”

  妈妈给爸爸惨淡的一笑,把手从桌子上伸了过去,握住了爸爸的手,说道“你知道,这不会有什么改变。就算我们有100个孩子也没有用。我们还是会和以前一样想念哈里。”

  “是的,”他点点头,“我知道,没有人可以代替哈里,没有人,哈里是独一无二的。我有时候都要被他气疯了,但他会让我马上高兴起来。我真的爱他,我太想念他了。”

  爸爸的眼睛里有泪花,妈妈的眼睛里也有。她说:”我也是,我也是,我太想念他了。”妈妈吧她坐的椅子挪到爸爸椅子旁边,她用胳膊挽住爸爸,爸爸也用胳膊挽住她——两个人开始哭泣。

  在哈里准备最后一次离开家的时候,他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决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你睡觉前,决不能生气或敌视任何人,特别是不要敌视你所爱的人。因为你有可能今天晚上一躺下,明天早晨就再也起不来了。

  很显然,要离开家并不是个容易的决定。但身为足球队中锋的哈里还是作出了勇敢的决定。“我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但是我能在该坚强的时候坚强。你该明白,有些时候,你必须坚强。”他说。

  哈里完成了心愿,决定走向天蓝色的彼岸,在天蓝色的彼岸,他见到了生命的海洋,他就要投入其中了,开始新的生命。他做了最后的道别:

  就在这时,就在一刻了。我走了,融入“天蓝色的彼岸”中。再见,妈妈。再见,爸爸。再见,雅丹。我想你们。我爱你们大家。我爱你们所有的人。我非常、非常、非常地爱你们。比我能说出来的还要爱你们。

  ......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六):从单纯的视角探讨生命的意义

  “天蓝色的彼岸”,看似童书,其实不然。虽然内容文字简洁,也没有更深的道理去讲,却是让人深思。

  人死了以后,会怎么样呢?按照无神论的观点,只是被送到火葬场,被熊熊烈火燃烧殆尽,一群与死者有关的无关的人在外面做哀伤状,最后,死者变成一坛粉末,入土为安。

  但,这本书,从小朋友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

  书里没有复杂的言语,小朋友思维本来就是简单而直接的。当他因为一场车祸,离开了这个时间的时候,他想,他再也看不到他想看到的人了,他再也不能玩他喜欢玩具了。他回到家,想知道,他不在了,爸爸妈妈,姐姐会想念他吗?当看到他的爸爸,妈妈,姐姐因为他的离去而在伤心不已的时候,他明白,他们是那么的爱他。他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才明白这些本来早就该明白的事情。

  我想,作者用一个小朋友做主角,是有用意的。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因此,可以更直观地呈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大人总是会很复杂,复杂的结果很容易迷失,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所以,作者用一个小朋友的心理活动完成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结论就是:活着的我们,周围的事物是那么美,不要等到离开了,才明白。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七):你是我存在的明证。

  死亡,一个熟悉但又那么陌生的词语。哈里意外身亡,却因此发现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哈里死了,同学们只是哀悼,然后又各自生活,而真正伤心,彻夜难眠,甚至终身痛悲的,却是他的父母啊。

  也是这么一本书,让我明白到,父母,才是世界上我们最应该爱的人,因为我们往往比他们自己还重要,还有什么比这更更让人感动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试着消失一次,看看这个自己消失了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会为自己哭泣……不,不仅是哭泣,是心像裂开了个口子一样空虚,整个人垮掉。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为我伤心的人,那我至今为止的人生就是个错误。无法活在别人的记忆里,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应该有人心里有强烈的执念,认为没有任何人能代替消失了的我。

  人生啊,说得夸张点,并不是在死亡的瞬间就结束了。完整的人生,还包括这个人死后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现在的我,有没有人这样挂念呢?

  说不准什么时候自己突然就死了,那么为什么不好好生活呢。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八):001 天蓝色的彼岸

  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因为上野树里,就记下了这本书。看完之后的就想以后到了其他的年龄估计看到的又是另一个感受。 死了之后想着生前的人会怎么样呢?会因为自己的离开了难过不能自已?会因为自己的离开而什么事都做不了了?也许想着世人会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是多么的重要,可是等到了看到自己爱的人真是这样又会不舍得,不愿意他们始终活在这个困境中。 阿瑟始终是过来人,他知道过了一段时间后,家人朋友的生活就会想从前一样了,他劝哈里不要去看朋友们现在的生活,他只是不希望哈里失望罢了。 死了才发现自己有那么多遗憾都是生前未完成的心愿,所以死了也要努力回去完成未了的心愿,书中说道:绝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在睡觉前,一定不要和任何人有误解生气,因为你可能睡着了就醒不了了,不过这种情况说的过于夸张。但是说的是,不要让误会留的太久,否则就会像哈里一样,发生了意外从而对姐姐雅丹留下了遗憾。 随时都可能会发生意外,可是我们不能因此怕死,如果每天担心下一秒会不会发生什么而离开人世那活的多么不开心啊。既然活着就好好去做想做的事情。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九):天蓝色的忧伤与希望

  很爱蓝色,到了快偏执的程度,于是便很爱与蓝色有关的一切。当知道这本《天蓝色的彼岸》,又看到它的封面,便心心念念买回来读着。

  这是本童话书,并且是一个与死亡有关的童话。这个从封面便能有所了解。我想很多人会忍不住开始疑惑,童话不该是纯真美好的吗?那对人们来说黑暗恐怖的死亡要怎么才能变得很童话呢?那么你只要翻开这本书就会知道了。

  我一直认为童话是很难写的。因为要表现出真善美,还要富有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要保持着乐观纯净的童心。何况是要有寓意,要能给人启示,还能蕴含很多的思想哲理。

  对于死亡一词,我想是很多人都不想提及的话题吧。因为死亡就意味着一切都结束。而想到死亡,内心会有恐惧,然后逃避。可我觉得人心又是复杂且矛盾的。有多少人幻想过自己死的时候,或是死后会是什么样子?我想这并不只是孩子天真的专利。

  至少我想过,就像哈里那样想过。当然我想的不是死后有多少人记得我,而是我死的时候,如果哪天我还没做完什么?还有很多遗憾,甚至是我还没有换新的内外衣,房间里有什么不想让人知道的东西等等。

  我会想当我死的时候,别人看到这些,会误会我是什么样的,或是其他什么的。虽然我并不是他们想的那样。所以便开始纠结着,为了那一刻能够很完美,现在开始应该要怎么样怎么样。

  可是想完后该干吗还是就干吗,并没有改变。于是等到下次再想起死亡来,便又开始自我规划,却依旧不落实于行动。

  有多少人也和我一样,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空想主义者。因为没有面临过死亡,所以日子得过且过。明明知道生命的易碎,明明知道命运的无常,却还是任性的不知道珍惜。

  很多人都说过,要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我们不懂得死亡,所以我们不懂得生命,更不懂得该如何生活。

  故事里哈里因为意外死去了。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他行走在黄昏的世界里,那里夕阳永远都不会落下去,那里也没有时间的概念。他说,“谁都不明白自己死后应该做点什么——就像人们不知道自己活着应该干什么一样。说不定,我们这些“人”,其实也都不过是一些记忆、错觉什么的呢!”

  安妮的书评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如何面对死亡的命题,决定了他们会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

  就像很简单的来说,我们逃避着死亡,那我们也同样逃避着生命。生和死是一个分不开的命题。我们对死亡怀以敬畏之情,那么面对生活就能更加珍惜。

  看看小哈里吧,有未能完成的心愿所以无法去到“天蓝的彼岸”。他后悔着对姐姐说的最后一句话,后悔着在分别时不是微笑着说再见。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一部看过的日剧《飞翔情报室》。情报室室长的妻子因为患病一直躺在医院里,这个时候的她是在等待着死亡的来临。他们约定每一次的见面和分别都要微笑着说你好和再见。因为希望不管什么时候突然离去,在她最后的记忆里都是两人幸福的画面。

  我想也许只有面临死亡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感悟,也才会这样去做。因为所谓的活着的我们,总是会生气,会做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总是会在生活中留下太多太多的遗憾。

  生命是不该被挥霍和虚度的,因为哈里告诉我们,我们会死很久。我们总是在说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那么你想想,死之前你还有没有什么是很想去做的,哪怕只是对爱的人微笑着说一句我爱你,哪怕只是为父母做一顿饭,或是一个温暖的拥抱。

  记得生命中也曾面临过一些死亡的时刻。非典到来的时候,禽流感的时候,地震的时候等等。很多人在这些时候会突然的多愁善感,会多出太多的爱心,开始联系家人,朋友,甚至会给陌生人鼓励微笑。

  好像在那一刻,大家都突然明白了活着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他们找寻着遗失的爱,找寻着梦想。可是当死亡笼罩的阴影一过去,生活再次恢复了冷漠。真希望有一天我能改变,在成长中学会爱,学会不留遗憾。

  不能感受一切感受的感觉是什么?不能感受太阳的炙热,不会再因为寒冷而抱怨,不知道凉风拂面是那种舒爽,甚至不知道食物是怎么样的美味?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去想象,也体会不了的吧。

  可是故事里的哈里能。他说,“我特别怀念那种感觉,风吹在脸上。也许你还活着,根本没把这当一回事。但我真的很想那种感觉。”

  其实我想很多人还是明白的,那种失去的感觉。我们总是说,为什么总是要失去后才会去珍惜。我也不知道,也许我很本身就是不知道珍惜的人吧。就像地球没有了谁还是会转。即使曾经深爱的人离去,生活照样继续下去。

  最近的雾霾好像越来越严重了,阳光和蓝天变成了难得的奢侈品。我们会在雾霾中想着要改变,怀念那温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可是当偶尔的大晴天出现,又会忘记曾经想念的那种感觉。

  原来只有失去和恐惧才能让人警惕着,才能让人明白重要珍惜。可是这样的明白是多么的痛侧心扉。

  珍惜吧。珍惜所有的一切,哪怕一切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不管是痛苦还是悲伤,开心还是幸福。好好珍惜生命的一切。感谢生命的馈赠,让我们还活着。去爱你爱着的人,去做你想做的事。因为生命很短,而我们会死很久。

  这真的是一本好书,太多的话也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哈里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而剩下的只需要我们去感悟,且行且珍惜。

  你有没有想过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真的有天堂吗?还是你的灵魂能够看到一切?

  哈里的灵魂回到了我们的世界,他看到了他死后人们的生活。他在复杂的情感中慢慢明白了很多事情,也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的遗憾。很多时候我们的悲伤和愤怒并不是因为外界的原因,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心作祟。

  所以有什么好放不下的呢?生命如此重要,不能浪费在无尽的恨与痛中。痛过恨过就该忘记,然后好好地微笑生活。

  最后哈里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终点。因为当你心中不再有任何牵挂后,你会去到天蓝色的彼岸,你会在轮回中重生。

  所以我们不必要去惧怕死亡,正是因为有了死亡的危险,生命才显得美好,生活才会因此而有意义。不要忽视死亡的存在,我们只有去爱它,正视它。我们才能很好地爱生命,正视生命。

  对,想到死亡是一件很忧伤的事,但是生与死是一个对立,也是一体。有生就会有死,那么有死就会有新生。那是忧伤后的希望,因为哈里告诉过我们,在永远都没有日落,只是个美丽黄昏的另一个世界里,只要你心中没有未完成的事,你就可以启程,走到天蓝色的彼岸,然后平静的等待着轮回重生。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十):我怀念风吹在脸上的感觉

  这是一本儿童读物,却也值得每一个大人读。

  或许因为主角是个小男孩,是个小孩子,没有经历太多的人生,所以他才能感受到生命中最纯真的部分——宽容、亲情。

  读到哈里和姐姐告别的时候,眼泪夺眶而出。平日里,我们究竟对自己最亲的人有多残忍,我们常常说出一些狠心的话,也不会去想什么宽容和谅解。因为我们从心底认为,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我们可以肆意地任性与伤害。有时候我们在把家人惹得生气之后还洋洋得意,有时候我们让家人在一番愤怒之后过完了一天,却从未想过,或许下一刻,或许在这一夜,我们会突然消失会一觉不起。然后,再没机会说抱歉,于是,留下的或许就是满满的遗憾。我们很少去想死亡这件事,却不代表着它无处不在。所以,每一天,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不要留给别人什么怨念,珍惜、珍爱身边人。

  我们走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所以,活着的时候就好好活,这是你的人生,你走了就是你走了,那么是勇敢地活着还是怯懦地活着也只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特别怀念那种感觉,风吹在脸上。”活着的人是不是很少去感受不到风的感觉?有朋友骑车差点被卷到卡车下面,死里逃生之后,感慨的只有一句:“活着真好!”是的,活着真好,什么高兴、欢乐,什么伤心、难过,什么如水春风,什么江河湖海,如果不是活着,我们怎么去感受怎么去拥有。所以,在给约好毕业旅行最终也未成行的朋友写明信片时,写道:幸好我们都还活着。

  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不是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天蓝色的彼岸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