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传》是一本由马宁川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的254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一):真的曾有个人叫仓央嘉措
很早就喜欢仓央嘉措,就因为那首诗。《你见或者不见我》
——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第一次听到这首诗是在电影《非诚勿扰》里,女儿在父亲的追悼会上给尚在人世的父亲读的,感觉很唯美的一首诗,也感觉用在那种场景怪怪的。后来才知道,这是仓央嘉措写给心爱女子的情诗。我想,每个度过仓央嘉措的诗的人都会爱上他的吧,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一个柔情又充满感性的男子,他出众的外貌不说,但就他学时的广博,性格的温柔可爱就不能不让他的读者爱上他。
他,作为西藏的活佛,千人敬仰,万众爱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了藏民们的信仰,他放弃自己的爱情,这样伟大的爱情。可是,读完我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酸楚,抛弃名利,和爱人相守一辈子是多么幸福的事情,难道爱一个人就一定要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吗?再一想,当时的情况使然,他不是一个人,他身上肩负的万众信徒的信仰,他一个人走不要紧,可那会是整个藏族信仰的缺失。。信仰,如果你真的看过那些虔诚的教徒三步一拜 五步一叩,你就会了解信仰在他们心中的低位了,他们为了信仰甚至可以舍弃生命。如过真的如我所想,今天听到的仓央嘉措或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他也绝不会写出这么多传世之作,甚至可能都没人知道世界上则很难得有过这样一个人。可他毕竟是仓央嘉措。
他曾经也是一个普通人,和父母过着平凡的小日子,想着,遇到自己心爱的姑娘结婚生子,幸福平凡的过一辈子。然而命运将他推向了一个不平凡的位置,他这一生注定充满传奇与坎坷。不能为父母送终,遇到爱人不能相守。。。这许多的遗憾都由他一个人承担,而他肩负的更有整个藏地的信仰。人生总是有许多的无奈,总是要放弃,放弃,因此佛教的一个很重要的论题就是要叫人如何学会放弃。。。他放弃了,属于他的不属于他的,只一心向佛,潜心修炼,通读经书,再加上天生悟性极高,他成了博学儒雅的“全知”---至高的赞赏。
他的遗憾,他的缺失,成就了他的完美,是他成为藏地最受人爱戴哦喇嘛,活佛,即使他政治上的一系列瑕疵也并没有减少人们对他的爱戴。只读了这一本书,对仓央嘉措的了解还很肤浅,期待着瑕疵读完有关他所有的诗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仓央嘉措啊。。。。。
附几首喜欢的诗
《 那一日 那一月 那一年 那一生 那一世 那一瞬》
——仓央嘉措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祈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砌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 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世 转山不为轮回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地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音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一丝信息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我问佛》
——仓央嘉措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别问是劫是缘。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最好不相见》
——仓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二):看过就一度不能自拨的疯狂爱上了这个传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在这之前知道仓央嘉措这个名字,知道“在与不在”。那天早晨下着很大的雨,搭同事姐姐的车去单位,她车里播放的音乐是James Blunt,座位上放着这本书,只来得翻看一两页,回去就迫不急待的在网上买了这本书。
拿到书后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然后深深的陷入进去。情绪被影响很久。只想说太美了。当晚睡觉前还在想,如果说仓央嘉措没有消失在青海湖,那么他为什么在那之后的许多年都不回去寻找玛吉阿米。或许是我的想法天真,我以为他们可以做一对最平凡不过的眷侣了。但也许这样故事就不美了。
然后又淘回另两本六世达赖的书,但那两本的内容与这一本完全大相径庭,丝毫没有提到“爱情”,虽然明知这一本或许杜撰多于史实,但我宁愿相信这个震撼了我给了我感动的传说。
有时候不需要一定要挖掘事实,如果觉得自己需要感动,枯燥的世界需要滋润,而它刚刚好能给你。那么何必去管什么,史实呢。
《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三):我就在這裡——品《倉央嘉措詩傳》
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一本小说,它夹杂着尘封的历史,其间有作者对传主的崇敬和想象、无限的怀念,并期待在梦中与之相遇。在娓娓道来的记叙里还镶嵌着仓央嘉措本人的诗句,缠绵悱恻,哲理动人,为大家展现了一个留存在藏民心中有血有肉的活佛形像,让人对它无限神往。
该书以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起伏一生为线索,以作者独特的第三人视角记叙了仓央嘉措充满神话色彩的人生:被寻访高僧选为转世灵童,后闭关学习,成为活佛;他一生都念念不忘的爱情:和玛吉阿米的爱情甚至冲破了宗教的清规戒律,可最后到底还是经受不了命运的捉弄,与爱人天各一方;还有仓央嘉措绝望之后浴火重生,开始重拾传教事业,直至升仙,一心只为佛法;当然还有那遭人迫害充满神秘色彩的重生:走向湖心,渐渐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身影,最后血色夕阳下,大雪茫茫间一只大鸟飞过,从此世间再无仓央嘉措,只有一个苦行世界,普度众生的行者。
整本书中除了传奇浪漫的故事情节,仓央嘉措本人的诗也是一大看点,从他的诗中你可以看到一个追求爱情的青涩男子:“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还有放下活佛身份的浪子苍旺荡波:“夜里去会情人,早晨落了雪了,脚印留在雪上了,保密又有何用”以及对爱的执着追求,疯狂思念的爱人形象: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本书文笔清丽,语言质朴却感情深厚,通过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到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对爱执着,聪慧过人的仓央嘉措,一位西藏黄教地位最高的喇嘛,也是最为藏民崇敬的活佛。不管书里的故事真实性有多高,我们尽管用一种崇敬的心情来看待,来回味,想他所想,爱他所爱,抱着最虔诚的心与仓央嘉措来一次梦中的相遇!
《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四):彪悍中最温柔的一根神经
自从猪之尚兄送了我一本马宁川的《仓央嘉措诗传—我就在这里》,随手翻阅,发现已经无法放下,索性把手中其他的书籍放下,阅读起来,昨天晚上终于读罢,看表已经凌晨2点多了,意犹未尽,思绪久久不能平静。这彪悍、狂野、不羁的西藏,在雪山、寒风、信仰之外,还有那最温柔的一根神经,那就是仓央嘉措。
因为刚从西藏回来,因此这本关于西藏的书读起来特别有感觉。
这本书总体上有以下的特点:
1、文笔细腻
作者是对西藏、藏传佛教、仓央嘉措有深厚感情的女士。一位女士,感情和文笔本就比男士细腻,尤其是涉及到仓央嘉措的人生历程中那些重大的节点、转折点,那些与他发生或远或近的关系的女人的时候,更是刻画的丝丝入扣,让人怦然心动。其实我的朋友猪之尚对于佛学、藏传佛教也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但是同样让猪之尚写这段故事的话恐怕完全就是另外一种风格,读起来不会这样荡气回肠,但是会粗旷豪迈吧。这也是这本书的特点吧,从女儿特有的丰富而细腻的感情出发,让人读起来更觉亲切。
2、涉猎很多知识
作者对于西藏的深厚感情、对于藏传佛教的独特理解让我们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很多的东西,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除了贯穿始终的仓央嘉措充满神秘色彩的成长、修炼之路以外,还有很多的佛学知识、西藏文化都隐含其中,让人读来受益匪浅。很多东西我都是阅读这本书之后才了解,后悔没有在去西藏之前阅读,否则此次西藏之行可能会更有意义一些,如果您有去西藏的打算都不妨买一本读一读,相信一定会对您的西藏之旅增加更多的趣味和意义。
作者追随仓央嘉措的足迹走遍了西藏、青海、内蒙,睹物思人,真挚感情流露笔尖,让人读来犹如仓央嘉措就站在我们面前,微笑着为我们展现他的才华,让我们一同感受他的遭遇,让你的心随着文字跌宕起伏。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祈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这一世转山 不为轮回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情歌
读了这本书才了解了为什么我在西藏住的青年旅舍叫做“风马飞扬”,见到拉萨河边、垭口到处都有垒砌的石堆、寺院外都是经桶、藏民要磕长头、转山、转湖。
在《中阴之殇》中有一段关于修行和叙述很有感触:
按照佛经的理论,在很久远之前的时光,任何一个人,都具有周身光芒以及各种神通。那时的人类,心是通彻的,所以,能看透一切事物。可惜,随着贪心欲望的增加,我们的心渐渐蒙上了厚厚的尘埃,结果,一直演进到现在的样子,我们的眼睛看不清这个世界了,更听不到来自内心的呼声,我们被欲望与贪嗔痴各种无明完全地操纵了。
而修行的过程,就像是用一块干净的布,一点点地擦掉这灰尘,让我们的心回到原来的本初状态。也就是真实的,原来的自己。
说的没错。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由于贪心、攀比、虚荣而忘记了自己是谁、究竟要什么。因此修行是一生的功课,永远不要放弃学习,永远不要忘记扫除心灵的灰尘,让自己能够更加的看清这纷繁的世事。
在《那一夜,那湖水》一篇,描述了仓央嘉措与他最爱的女儿玛吉阿米在青海湖畔最后的诀别,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他找到了爱的真谛:那就是不执着,不放弃。他感谢他的爱人,原来,一个男人的成长,圣人的悟道,都离不开一个睿智而伟大的女人,我们来到这人世间,感悟最多的就是一个爱字。爱与修行并非无关,如果没有爱,我们怎么可能体会人世间最喜悦与最悲伤的情感呢?深沉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感谢爱,痛苦悲伤的爱情让我们彻悟爱,爱是修行最好的老师。
从西藏回来,我写了一篇日志,名字叫做《无关信仰,四十岁之前去西藏》(参见:http://www.i170.com/user/tigerwoods/Article_122757)。其实在西藏,我们无时无刻不见到、感受到那虔诚的宗教信仰。但是,就如本书作者所言,其实无论什么宗教信仰,爱都是修行的关键!不论佛教的慈悲、儒家的仁、基督宗教的爱,这些你都能在西藏体会到,因此即使你不信仰佛教同样在西藏会有洗涤心灵般清澈的感觉,会让人身心愉悦,因此即使不是佛教徒,在西藏的旅程依然会终生难忘。
神秘的西藏、仓央嘉措留下了很多的谜团,相信只有读者亲自的来到西藏才能找到答案吧。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开示结束吧: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 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盘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时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仓央嘉措诗传》读后感(五):你一直都在
刚刚在博客上写了一篇关于仓央嘉措的文章,此时仍有许多话要说。只是觉着他带给我的心灵的冲击是难以磨灭、难以忽视的。只是众多繁杂的思绪汇集在脑海中,杂乱无章,理不清头绪。
很是为仓央嘉措感到惋惜,如此异人的禀赋,一位伟大的法王,一位动情的诗人,却无法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不断被误解、被批评,然而他却逐渐将一切看得云淡风轻。他的爱情、他的诗作、他的宝座、他的流浪……他的一切造就了这位活佛的不朽传奇。
他是所有教徒的尊者,他是拉萨民众最亲近的法王。为他的才情而感动,为他的爱情而流泪。这一生,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种折磨与挫折,才大大丰富了仓央嘉措的亘古不衰的形象,世人才有机会见着了敏感内心的仓央嘉措的一生的坎坷与无奈。
只因世事无常,前生来世,何必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