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伊达政宗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1-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伊达政宗读后感精选10篇

  《伊达政宗》是一本由山冈庄八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107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达政宗》读后感(一):若吾早生20年,吾必将取天下于股掌中

  我最崇拜的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将,不是天下布武的织田信长,不是小心谨慎的丰臣秀吉,不是老谋深算的德川家康,而是生不逢时,却又与时俱进,但又没有放弃争夺天下的野心,一直伺机而动的奥州的笔头——伊达政宗。

  伊达家所统领的陆奥地区是日本最贫瘠的地区之一。没有大面积农业生产,没有金银矿藏。有的只是为数不多的煤矿。要想在这样艰苦条件下生存下来,而不被周围的国家所吞并,就已经是一件难上加难事情了。更不要说扩张领土。

  但是在政宗继位之前,伊达家已经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将近400年;可以说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伊达家独有的顽强的生存力。政宗的父亲辉宗在位的时候又大力倡导开发火枪技术,这使得原本就十分彪悍的伊达骑兵有如猛虎添翼。到了政宗这一代,可以说先人已经为他做好了万事的铺垫,只等他统一陆奥,放眼全国。政宗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仅仅继位两年就统一了整个奥州。

  只可惜生不逢时,政宗崛起的时候,先是碰到了秀吉这样强劲的对手,之后终于等到秀吉归天,却被家康抢先插了一足。再加上伊达家处在的地形实在不好。离京都太远。如有一点风吹草动,都或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事先布防。政宗也清楚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硬来,选择了伺机而动。并且故意亲近德川家,以求自保。时光不等人,这一等就是几十年,最终没能熬得过长寿的家康。

  政宗虽没有取得天下,但是其充满个人魅力的事迹,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恢弘的一笔。我在想,如果伊达政宗早生二十年,日本的历史会不会就此改变

  《伊达政宗》读后感(二):少年马上过

  伊达政宗何许人也?

  奥州独眼龙是也。

  今天下午我又重新看那个伊达政宗下令攻击友军的cg,细细品味台词。

  说实在突然有些理解这个少年了。

  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也许今日我就经历了这么一次败阵,其实我人生的败阵又哪里比这个奥州独眼龙少,横冲直撞,有雄心的我,又何尝不希望自己是如信长一样的人。

  伊达政宗哭了,想起了他的父亲,在最后一刻说:你可是奥州的当主啊,下令击毙我。

  那一刻,他一生都背上了債,杀掉父亲,手刃弟弟,流放母亲

  他是古今的大恶人。

  母亲厌恶他,他想证明自己。

  父亲鼓励他,相信拥有才能,然后此刻他已然老去,却只能做狗,他辜负了母亲,更辜负了父亲,一辈子走下来,他背着两块岩石,讽刺和信任前行着。

  最终这个多情又绝情的男人已经不清楚战场意义了,他就喜爱破坏规则,因为他老是受制于别人的规则……然而时代让他无能为力,他是个拥有母亲般火热的爱憎和父亲般谨小慎微的男人。

  多数时候他早就越发圆滑,但他依然心有不甘,就好像反抗着最后也许都想杀死自己的母亲,他一直否认着某种否认,肯定着某种肯定,才走到今天。

  真是太可悲了,伊达政宗,有的时候当他被当做名不符实的笑柄,他真的如此吗,想想他父亲的微笑,他的激动似乎刹那间可以理解。

  那些嘲笑伊达政宗的人,哪个又不是现实中的伊达政宗?想来,突然觉得有些蓦然,政宗死前都咬牙说是错过时机,也许对他来说依然是还是孩子时对母亲诅咒的逞强,一点都不可笑,明明很可爱的。

  最后说说,这本书的最大缺点就是放在世人所熟识的功利史观去扭曲伊达政宗,其实一个伊达者的词汇就已经说明了政宗之成功了,源义经有个专门的词汇去形容日本人的民族怜悯,今天,政宗身上出了个词去形容一切新潮者的形象,政宗真是永远年轻家伙,最后一刻,舞一曲实盛,倒是满满的不甘心……

  《伊达政宗》读后感(三):上帝关了他一扇窗,却开启了另一扇门

  很喜欢伊达,甚至一度帮他当做我人生的榜样。虽然他是个日本人,但是站在欣赏角度,并不妨碍,我喜欢他。

  此书,以戏剧的形式,讲述了伊达的一身。独眼,失父,母弃。臣于秀吉,臣于德川。他何尝不想成为日本第一人,但时势造英雄,上天更为眷顾,猴子秀吉,老狐狸德川。我们的独眼龙,用他唯一一之眼睛审时度势的做了天下第二人。

  他是上帝的弃儿,却又是上帝的宠儿。有谁能够得宠一辈子呢,上帝也是善变的。他是识时务的俊杰,退一步,臣服不代表我输了,代表我知天命。比起织田,比起北条,他的能屈能伸,更让人敬佩。

  有人说过,能受大辱者,胸中存寸大志。奈何时不待人,以他为主的时候,他已老去,已无心称霸。英雄暮年,能有个善终何尝不是另一种胜利呢。

  《伊达政宗》读后感(四):山冈大爷啊,您就是那好船的领袖

  我大不敬了。山冈大爷的FAN们慎入。

  俺不知道别的喜欢战国的童鞋是怎么找书看的,因为日语的浅陋,我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可悲的嗷嗷待哺的婴孩”一样只能看市面上的那些翻译书。而某出版社,还是N个出版社,前几年忽如一夜春风来般地出了N套山冈庄八大爷的战国历史小说。先前看过山冈大爷写的[丰臣秀吉],不过也比较早了。前一阵入手了这位大爷写的[伊达政宗],由于前面几段实在太过冗长啰嗦,充满了神棍的夸大口吻(山冈大爷的FANS们对不起,暂且将其作为翻译的问题吧),搞得我看一阵就得放下一阵。这几天从河南回来,终于看到辉宗挂了,剧情逐渐有些紧凑起来,我对伊达家唯一有好感的成实戏份也多起来,好像作者进入状态了。这才有点儿进度。

  然而……然而看到折上原之战的时候,我又被打败了啊啊啊啊啊。战斗场面,战斗场面我就不说了,虽然山冈大爷的作品里充满了禅意和战争中的静止感,但在人取桥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牢骚道,‘像是[天地人]那样的小成本家庭伦理剧,用乡村起义的阵容演绎川中岛之类的战争,那也算了。可为何小说也如此啊,摄像头总是跑到主角的大脸上去,要不就是照进人物心理。虽说以人情为主,也给些文字幻想吧!’……也难怪如此,人取桥是没有什么计略可言的,若说那种背叛加丧父的情况再想什么计略,那就不是人了。可有了计略的折上原也让人苦闷,计略一层层叠上来,加之山冈大爷那煽风点火的口吻,真想拜托他也给常陆的农民大名们留些面子吧……这也就算了,最让我爽呆了的还是大爷在折上原之后的吹嘘之词。其中有一句原话是这样的:

  “织田信长以奇袭战略在田乐狭间打败今川义元,是在二十七岁那年的夏天;而其致胜的关键,主要是仰赖天候之助。相反地,年仅二十三岁的政宗之所以能够获得胜利,既非由于采用奇袭战略,也不是凭借运气,而是由于事先的精密计划,并且自己择定战场所致。”

  ………………

  大神啊,我真……真不能说什么啦,您写的太妙啦!因为个人对于政宗同学反感(或许说无视更恰当些?),以至于我只知道伊达家浅显的年表流程和几个比较有脸面的大将。折上原这等级的大战,我还真是看您这小说才知道的,所幸您虽然没鼓吹什么场面,双方力量对比和战略运用却也写得差不多了。您在前面到底把信长和政宗对比了多少次,这就不说了。可单就这次我实在看不出桶狭间和折上原有什么对比性……?好吧,上述这句话反过来多看几次是有评论战略要点之意,可乍一看,谁都会体会到“23岁的政宗的战术,胜于曾经布武天下的27岁的信长”这潜台词吧。牵强附会地对比下双方当时的情况,只有寥寥几个城的尾张大名信长突遭东海第一弓取今川的攻打,当时只能凑出两千人来。而政宗是好整似遐地跑去打别人,而且还是一万五打一万六,这能比吗?且不说当时的今川和芦名的差异,单就开战前的我方气势和准备已经差的很大了。而且中央的情况和奥羽那边的乡下大名也差的很大啊,照山冈大爷的说法,政宗能有如此成就,前期可谓是离不开见识超群的虎哉禅师教育。而虎哉禅师又是一个从中央来的人,才能将中央的种种纷争作为教育题材讲给政宗。所以说,政宗这个人物,是有些“受到了中央等级的精英教育,把东北的乡巴佬们玩弄于鼓掌间的大将”这样的意味。既然如此,又为毛频频地将奥州的乌合之众比作中央的那群人精?

  至于折上原之后的溢美之辞,已经让我觉得有些太过狗腿之意了。“所有的人都相信他是万海上人投胎转世,同时也是自藤原氏以来唯一的英雄。”“不过,所有加在政宗身上的赞美之词,都显得恰如其份。”……您不觉得这话太荤了点吗,简直太荤啦!再说您前面让虎哉师父用神棍般的口气大谈天时地利人和,已经谈到让我有些头疼的地步了,这里又大力鼓吹政宗的人能,说什么胜利全是由于他的计略所致,他是万海上人所以有神能。这样行吗,这样不顾前后真的可以吗?而且我记得前面清清楚楚写着折上原主战的时候大雨士兵带来的气势,而之后猪苗代盛国在桥上放火拦住芦名军的退路,使得敌人只能跳河,而时值梅雨季节所以水势凶猛跳河的士兵死了好多……这不天候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嘛。真不知道看您的书到底该把重点放在哪里啊,您……您有很多意思表达也多分几次好伐?

  说到前后不符的问题,义姬这个人物,也就是政宗他妈,在没嫁到伊达家之前还是那么有本事被吹得天花乱坠的一个姑娘,怎么嫁到伊达家之后顿时就感觉她变成了一只会说些没人听的废话的废柴点心啦?……大爷你让我情何以堪啊。以前看[丰臣秀吉]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了,让我始终要随着进程更换秀吉这个人物的定位。这让我想起打FF8的时候Squall那中邪了一般的性格转换……一个两个人这样就算了,全都这样谁受得了啊。大爷我求您了,好好说话不行吗,好好讲故事不行吗,这真是太混乱了,还那么长……

  以前看过松本清张先生写的[德川家康],写得条理还是相对清楚的,不过个人感觉也是进入状态有点晚,所以后期略显仓促。还有家康死了之后,在小说的最后另辟出一些篇幅来总结家康的政治策略来,也有些生硬。当时也因为翻译的问题感觉个别地方有点语句之间构不成因果关系,不过这次看山冈大爷的书,我才明白这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麻烦您写的时候多回头看看上文好吗,还是说您自己也觉得篇幅太长了所以懒得看……

  一般来说太过高深的书我都是看不进去,而不至于看完了满腹牢骚。但这次我觉得简直是太不可忍了……有必要如此神棍化吗!太好船了,简直就是好船的领袖啊。现在看了一百页,还不知道后面的六百页会好船到什么地步?……希望它能好转起来吧,给我点逻辑性吧!

  以上,失礼了。

  《伊达政宗》读后感(五):山冈,你应该向司马学习

  山冈庄八细致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功力,在日本当代历史小说界无出其右。从《伊达政宗》就能看出,大段的人物对白看似少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但总能在细微的变化中透露出人物的性格与情感的波动——甚至影射出时势的骚动。

  另外,山冈作为一个高明的小说家,对人物的刻画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的境界。比如对爱姬的描写:“每当她听到别人的不幸时,一双剪水秋瞳里总是充满了泪水。”寥寥数笔,令读者对爱姬的美貌温柔充满遐想。

  如果把《伊达政宗》作为单纯的小说来看,那么书中有不下一打的亮点等待读者去发现,但不要忘了这是一本历史小说。在这本书中,山冈再一次展现了他脸谱化的历史观:德川家康是千古完人,至情至圣(临死都能算出敌人在西国);伊达政宗不如家康,但仍然是当世第一奇才,全日本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至于站在对立面的石田三成则是个腹黑小人、真田幸村是战争贩子,佐竹、最上、津轻诸人更是不知从那座山来的猴子······除此之外,全书中不止一次出现“秀吉的才能远在信长之上”“氏乡的才能和政宗相比,高下立判”等武断的评语。

  历史小说家应该能站在现代的角度,用客观观点分析笔下的人物,这是一项严肃事业。与司马辽太郎相比,山冈庄八的小说胜在语言情节奇巧,但败在人物塑造。在这方面,山冈真的应当在有生之年向司马讨教,但很可惜这已经不可能了。

  《伊达政宗》读后感(六):历史题材的小说,讲述的是作者的人生理

  山庄冈八的书,读起来琅琅上口,属于一不小心就会看到天亮的作品。历史题材、才华横溢的政治奇才、文采风流的伊达风……这些元素放在一起,成就了这本精彩的小说。。。我对日本历史知之甚少,仅仅对安土桃山江户时代有些微的了解,而且多时来自文艺作品,包括大河电视剧《新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葵·三代》、山庄冈八的历史小说《德川家康》《伊达政宗》《织田信长》、光荣游戏《太阁立志传五》,以及被当作字典的百度百科。因此,这本书里到底有多少是历史事实,我从未考证过,不知。但,这些,都不影响我读这本书的兴趣。就如标题所说,我看这本书,我读的是作者的人生理念,包括政治理念。。。回看中国,虽说历史悠久,但民众对历史知之甚少,而且还经常要被动地观看大量粗制滥造的戏说电视剧,我们真的是个不尊重历史的民族,不能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方向。

  当然,战后的日本,国民也不关心政治与历史。但,没有一个民族,是排斥自己的历史的。山庄冈八顺应了这个需求,适时推出了这几本书,即成就了自己,也推广了历史。

  有时候就想,中国缺少好的历史作品吗?其实不缺,比如钱穆的《国史大纲》,通俗易懂,内容严谨,而且能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是非常好的中国历史的入门教材。但是,论普及,《国史大纲》应该远不如山庄冈八。

  问题到底在哪儿呢?

  不在学者,而在民众。

  无论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伊达政宗,诚然是杰出的人才,同时也是顺应了民意,用自己的才智推动了日本国的统一。说白了,根儿,在民众,英雄是顺势为之。

  这就是山庄冈八想阐明的道理,《德川家康》《伊达政宗》《织田信长》都是这个理念。推广这个理念,在我看来,应该就是山庄冈八的目标了。

  《伊达政宗》读后感(七):战斗中的战国人

  日本历史小说,从《宫本武藏》、《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到《上杉谦信》、《德川家康》一路读过来,虽然并不能完全明晰那段历史的真实状况,而且同样的角色在不同的文本中有着不太一样的表现,但是这几个人作为那个时代值得被纪念、被传诵的英雄,还是体现出一些共性的英雄气概。如今再读《伊达政宗》,早已习惯通过线性时间串起人的一生的写法,而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战斗中的战国人”,则无疑明确了小说最明显的主旨。

  各国的小说因国家文化理念的不同,自然有着不同的写法和侧重点。《三国演义》的名字已经明确了“演义”的性质,而这些以英雄人物的名称作为主标题的作品,也无疑明确了,“个人”会成为全书最要紧书写的部分。所以,一个人的一生作为一条线索,其余所有人都是绕其旋转的“卫星”。于是,在这部以“伊达政宗”为主标题的作品中,有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出现,却也不过是为了从某个侧面证实,伊达政宗是值得被书写、值得被相提并论的。惺惺相惜,大概如此,乱世才俊辈出,也应了时事造英雄的古话。

  任何一种书写行为都应该有一定纲领性的存在。就像是如今大火的美剧,我觉得比粗制滥造的国产剧优秀的某一点便在于,每一集它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旨和标题,或者谈“背叛”或者讲“死亡”,许多不同侧面、观点都会梳理出来,让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找出自己的共鸣点。而在《伊达政宗》中我所看到的,就有这样一种提纲挈领的存在,每一篇开始都会是一句或者几句看似无关的话,而仔细阅读,又会发现,之下的书写都是为了证实某一种开篇提出的论点。最喜欢的是某些open-ended的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而需要你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根据自己的经历追寻,你与英雄面对的类似的处境,然后思考,如何解决。

  每个盖世英雄都有过人之处,而其性格中最集中的特点也会在日常行为细节中明显地表现出来,织田信长的狂傲残忍造就了悲剧落幕,德川家康的智略权谋让他成为统一天下的不二人选。伊达政宗的性格是立体的,幼年早熟与不凡经历,让他学会了在两大巨头中间游移生存。不放弃,不舍弃,终于得到自己渴望的名势,大概如书中所谓,得力于“大自然赋予的意志力”。所以,相比其余看似高不可攀的“大英雄”,伊达政宗的处世哲学似乎更加平易一些。职场如战场,情场如战场,也许从本书中你能发现自己面对的窘境,然后找到一些可以应对的策略,在不同类型的战役中取胜。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或者“成大事之人必吃大苦”。我总认为,我们任谁都抵挡不了历时的车轮。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总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环境。所以,战国时代的人们,如德川家康所谓“战斗是为了不战”,大概也不是从骨子里喜欢战斗。他们多半是因为在那样一种的环境氛围中,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摆在面前的选择大概只有两个,被别人杀死或者杀死别人。战斗命题的普遍存在,一如生存的困境,告别或者享受,别无他选。伊达政宗曾强调“享受作战的乐趣”,也能让我们多少明白“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命运的豁达。

  我一直比较疑惑的是伊达政宗与母亲的关系。义姬首先是以一种十分正面的角色出场的,智谋、才干与魄力;而生下两个孩子后,他对政宗的态度一反往常,甚至出现“葡萄眼珠”的情节。任政宗后来成为盖世英雄,年少时对自己身体的残缺也定是有些遗憾的吧。义姬后来与小儿子叛乱萧墙,其实也不能说没有征兆,只是这里政宗与母亲的关系,实在是有些奇特。而母子关系对政宗性格的影响,应该在政宗对父亲的爱戴中多少表现了出来。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某一年成为大家的笑柄,而伊达政宗当年的战斗历程摆在面前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的沉重。轻松阅读,细心感受,也许会发现,其实除了战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在“战斗”,为生活、为理想,为一切值得的东西。

  《伊达政宗》读后感(八):生不逢时,当与时俱进

  如果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看作为日本战国时期的领袖,类似于刘备、曹操、孙权,而上杉谦信是类似于关羽一样的猛将的话,那么伊达正宗可说是战国时期的第一名臣,如同司马懿或诸葛亮,在战国后期,则是主导日本偃武修文,开始幕府统治时期的最重要的人物——雄主名臣,一直就是历史中的焦点。而在雄主之下如何成为名臣,则更是历史深处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隐秘所在。

  在织田信长兵困本能寺、自杀身亡时,伊达正宗年仅16岁。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足足有三十三年之久。而正是这三十三年的差距,使得政宗所生存的战国时代划上了休止符。即便是他有争雄之心,也必须要面对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威慑,于是,等待与隐忍,成了他和德川家康最初面对丰臣秀吉时共同的选择。而在德川家康在大阪打败丰臣秀赖(丰臣秀吉之子),取得这飘忽不定的“天下”后,伊达正宗便处于一个微妙的地位之中——他可以等待德川家康死后,再争天下取而代之,也可以辅佐德川家康的子孙,成为幕府时代的第一重臣。

  没有人能逃过权力顶峰的诱惑,伊达正宗自然也不甘心。与中国传统中表面忠君、按下杀手一样,日本战国时期的群豪彼此残杀、背叛离弃、取而代之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德川家康并未曾如同朱元璋一样大杀开国功臣,也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了伊达正宗的“叛骨”,开始弃武修文,封了政宗庶长子伊达秀宗予宇和岛10万石的领国——在给伊达政宗带来威胁时,也能适时安抚政宗。此种恩威并施,应该说比朱元璋的杀伐要高明了许多。

  摆在伊达正宗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如司马懿一般司机夺权,可惜德川家康的子孙同样精明而富于忧患意识;如同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德川家康的子孙也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如同剿灭太平军后的曾国藩,重开战火,机会大于风险。在这里,德川家康留给他子孙的,不是朱元璋所说的一根光溜溜的树枝(后来,建文帝亦然被叔叔永乐大帝夺权,可见背叛永远防不胜防),而是一个需要时时警觉的“生于忧患”的现实。而留给伊达正宗的,则是一种良质的背叛精神,是不向任何人屈服(当然也不会屈服于藏在自身的利己心)、能够自由自在地伸展的可能。由此看来,背叛的可能即相当于进步的动力。或许伊达政宗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于领悟中迷惘、于迷惘中得到领悟的情况下度过的吧?

  机会不是时时都有,生不逢时,小天才遇到大天才的情景,在中国历史中多为惨烈的悲剧,以至于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将其归结为中国文化与人性的毒瘤。瑜亮之争令人叹惋,伴君如伴虎成为警世格言,以至于男女之间都有“相爱容易相守难”,如何在利益与操守间进退得体,实在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战乱时期要有统一天下、建立不世功业的雄心壮志,而在和平时期,则在于审时度势,克服存于自己心中的弱点,不贪婪、不懦弱。

  更难得的是,政宗具有相当丰富的文才,其好学的精神亦成为其人格伸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可说是一位风流雅士。他的作品包括汉诗、和文、和歌、谣曲和俗谣,很多歌谣至今仍为人们传诵不已。传闻他是万海上人转世,手脚都向天地伸展的独眼达摩。在晚年的修为中,他更是悟通生死:

  “生命是我所不了解的事情。”

  “让想死的人在他想死的时候死吧!毕竟,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只能经历一次死亡。”

  “今生能够活到现在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人类原本就是过客,又有什么好挑剔的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伊达政宗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