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东京》是一本由苍井夏树 / 栗原淳实摄影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4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意@东京》读后感(一):摘录书中命中我的点子
治愈系商机
一个人的商机
团块世代(高龄者)
大人旅行俱乐部
不注重Getting,而注重体验(experience)的一群人
“老人lawson”
“Happy Lawson"
quot;Natural Lawson"
也是宅女的一种,没事在家看影片,静静地在城市中生活。
创:DIY、组合式,知性创造、亲手创造、表演创造
游:游戏化
美:视觉美、舒适美、真实美,eg.玫瑰香的纪念车票大卖、粉红色的啤酒、白色的北海道咖喱
创意思考力
趋势观察力
做好以下两点,创意自然源源不绝:
异文化的激荡:
过生活,eg超市、市集、书店
The non-designer's design book”的四大原则:
contrast
repetition
alignment
roximity
电视:NHK
杂志:找lifestyle、趋势观察、设计态度、创新观念的idea
制作特辑的能力--设计质感、主题规划、资料分类上,让人觉得美不胜收。
《东京人》
《Eureka》,阿基米德在浴缸中大喊“有了”,欢呼。
《达芬奇》
《书的杂志》
《骆驼》
《Casa Brutus》设计类杂志
《Can Cam》女性杂志
《日经Trendy/busi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Design/ Off》
这个国家的广告、电视、杂志、城市行销、街道都值得学习和记录。
“物件考”:民宅前的绿色植物、建筑屋檐、各式澡堂、门牌屋号等
“路上观察学”
“东京建筑侦探团”
生活美学:
食物-面对人不知道如何表达,但是吃东西的时候,可以浓浓地感受到做料理者的用心【每一个令人舒服的、惊喜的地方都是用心的结果】
花艺
香氛
⋯⋯
treet furniture:城市的空间艺术
蒸菁:蒸煮新鲜茶叶--日式
台湾热炒茶
安藤忠雄的公共建筑思考理念
untory的新产品:威士忌、Boss咖啡、燃烧系、抹茶中加玄米
没发酵的绿茶,eg.抹茶、玉露、煎茶
樱饼
“品格力”,原本冷门严肃的主题成了畅销书,日本人的自省力
eg.女性的品格力、日本人的品格力、国家的品格力
《创意@东京》读后感(二):笔记:书中那些我知道和不知道的
任天堂 Wii•
“破坏性创新”——哈佛 克里斯坦森
DS游戏
《以铅笔临摹奥之细道》
http://www.success-corp.co.jp/software/ds/hosomiti/
文化系女子
Eureka:阿基米德在浴缸里,灵光一现,所喊出的,它的意思就是“有了”。
文化系女子:
1. 喜歡看書 * 2. 喜歡看電影和看美術展* 3. 喜歡從事寫文章、畫畫等創作活動* 4. 每天寫日記* 5. 喜歡獨自一個人****** 6. 覺得沒有朋友也沒什么不好* 7. 不想生小孩* 8. 喜歡散步* 9. 對戶外活動、運動等不擅長* 10. 有戴眼鏡 11. 對於流行不感興趣(較喜歡老東西) * 12. 比起長生不老比較想早點死* 13. 曾想尋死過14. 有妄想的癖好** 15. 曾在不知名的車站下車過***** 16. 喜歡腦筋好的男生* 17. 討厭好萊嵨* 18. 四季中最討厭夏天* 19. 有跟大自己10歲以上的男生交往過*
20. 不太穿膚色的絲襪*
日本的消费趋势:由短、小、轻、薄 转变为:创、游、美、人
《写给大家看的平面设计书》
MART
安藤忠雄 光的教堂
蒋勋
《创造力》(CREATIVITY)mihaly caikszentmihalyi
当季食材:旬物
暑中见舞:盛夏问候
2频道:周刊书评 每周日播出
寒武纪宫殿:村上龙主持 经济类节目
路上观察学:藤森昭信《路上观察学入门》
《创意@东京》读后感(三):《创意@东京》读书笔记
《创意@东京》就整理到这里吧,虽然没有整理完,但是没有电子书单凭照片的敲键盘实在是受不了了。
chapter1提供的几个社会趋势观察是挺好的,客观的说,日本在好多方面都走在中国前面,而且同属于东亚的地域位置,并且文化上也曾受到中国的长期浸染,或者说日本消化了很多中国文化。传统意义上认为亚欧的文化是以中国为桥梁,尤其是丝绸之路为路线,中国在整个亚洲居于中心地位,但是如果把亚洲地图90度顺时针旋转过来,会发现日本刚好处于一个更有利的像接盘的位置:日本的上面中国、俄罗斯、再往上是印度、亚欧交界、再往上就是欧洲了。日本的下面就是太平洋,没有其他国家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具有亚洲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日本可以接收到来自上边所有国家的文化,就像一个接盘一样。
又扯远了,刚才说日本好多方面都走在中国前面,而且由于日本传统文化与中国的近亲性,所以很多日本现在正在走的路、正面临的一些社会想象将也成为中国以后将要面临的景况。
trend1:天然生活风潮
日本最近流行“天然生活”的风潮。求新求变的东京人开始回归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是复古的、怀旧的、乐活的、鼓励不消费的。
trend2:一个人的商机
单身人群,有钱、有闲、有自我,一个人市场的商机,现在正是全世界最有潜力的商机。
日本知名的创新思想家山口峻宏,自创“第三年纪(the third age)”重新定义退休高龄人士。他所谓的第三年纪是指人生的第一阶段是被别人抚养与栽培。第二阶段是要为家庭与社会奉献。第三阶段退休之后,就应该为自己而活。
trend4:五感的苏醒
martin lindstorm的品牌研究发现:建立品牌时感官接触点越多,感官唤起的记忆就越多,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就越强烈,其中第一名是视觉,占37%,其余的嗅觉占23%,听觉占20%,味觉15%,触觉12%,而且人类的五官系统彼此之间还有交互作用,彼此之间会相互影响。大多数营销人员都只在2D世界里运作,在今日竞争激烈的行销市场上,品牌沟通必须从2D到5D感官空间,有效运用被忽略的三种感官,以五感综效取代而无味的品牌。
五感苏醒,正在日本设计美学中甜美发酵。
trend5:文化系女子
文化系女子实际是女御宅族里的一类,因为拥有艺术、阅读、电影、戏剧等文艺爱好,知性清新,思想独立,让很多日本男性萌到受不了。日本《Eureka》杂志最先出现“文化系女子”这个名词。根据台湾地区的日本综合研究所的报告,认为文化系女子其实就是不折不扣的女“御宅族”,之所以会受男性欢迎,最主要原因在于男性主观认定。日本是个物欲消费社会,而文化系女子因为有不同于拜金女购物的兴趣,让男性觉得知性优雅有气质,尤其同样是文化系的男性很喜欢和文化系女子心灵沟通,觉得比较容易亲近获者容易有相同的话题。这股文化系女子热潮,开始被运用在许多宣传广告或者产品开发中。
trend6:老东西-新灵魂
由东京设计中心(tokyo design centre简称tdc)策划的“old & new”传统与创新工艺设计展,积极为日本传统工艺寻找新的经营模式,化被动为主动,让传统产业文化活性化再生的创新做法。
。。。。。。
。。。。。。
。。。。。。
。。。。。。
书的作者是台湾人,关于现在整体性的台湾人对日本的感觉如何,不是很了解。但是但就本书作者来看,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日本的仰慕赞美之情实在是令人震惊。
倒不是说日本不好不好,但是作者全书对日本满是赞美之词。下面这一段,不知道是因为作者对日本实在是太喜爱而杜撰出来的还是日语确实如此:
日语是一种含蓄暧昧的语言。日本人尤其体贴,替人着想、谦和多礼。例如,当日本人有事想问你时,他们喜欢用否定的问法,例如,当想问:“可以这么做吗?”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不可以这么做吗?”来问。而当想问“你喜欢我吗?”时,也会用“你不喜欢我吗?”来问。 日本人这种用法,就是担心万一对方的答案刚好是否定的,那么对方就可以直接点头示意,而不需要摇头。日本人不希望对方有一丁点为难,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觉。让对方摇头就是不礼貌、不体贴的表现。
最近读的大部分书都是日本的设计师写的,开始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些好奇~
早上看了一点《菊与刀》,读完以后再试着对日本进行一点解读。
《创意@东京》读后感(四):台湾和日本
最近看了好些台湾作者的书,日本殖民台湾五十多年,许多台湾人流露出来对日本尊崇、恋恋不舍的真情流露,另我真惊奇。
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蓬勃发展,在国际上掌控了诠释“中国”两个字的话语权。年轻一代的台湾人再自称“中国人”反而找不到身份认同。许多台湾人不再以“中国人”自居,而直接自称“Taiwanese”。
另一方面,是大陆传统文化的缺失,台湾在回望大陆时,找不到那种文化传统上的认同,却在日本文化中找到了亲切的共鸣。
值得我们反思。
作者的背景是社会学X广告从业,这本书的内容有对营销的解读、社会现象的分析、趋势判定等,值得设计人读读。
市面上出现大量的台湾大师,有教人设计创意的、拯救心灵的……光是设计大师就N个。大部分还是言过其实,不过是出版社营销手段,读者们还是要理性对待。
《创意@东京》读后感(五):创·游·美·人
●任天堂感性工学
任天堂是童年的回忆,WII是时代的流行。wii的触感游戏,使任天堂不得不开发新东西。而它并没有追崇WII的道路,而是研究出更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游戏。DS料理,脸部肌肉游戏等,让松岛菜菜子做广告代言,从而引领了大人们的游戏。
●老东西
新灵魂博物馆,有什么发现,可以找到更多新的东西?
●创·游·美·人
涉及到企业营销。
创意的商品,创意的生活:DIY,组合商品,创意新奇的商品
游戏商品,游戏生活:好玩。面包名字佐藤君、铃木君,好吃又好玩
美感商品,美感生活
人性商品,人性生活:怀旧,回忆
●城市美学寻找城市中的美感。设计与形状,颜色无关,是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