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触动人心》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5-13 16:55: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触动人心》的读后感10篇

  《触动人心》是一本由Josh Clark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触动人心》读后感(一):如何打造触动人心的微信订阅号?

  如何打造触动人心的微信订阅号?

  作者:荣振环

  看《触动人心》,我是带着思考看的。

  这本书我们不要把它看做纯是关于手机应用的书,实际上,它是也是关于手机行为习惯的书,关于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取悦手机使用用户的书。

  不是所有人都做APP,但是相信很多人都用微信,还有一些朋友自己也尝试做做微信订阅号。

  我今天就结合这本书来谈谈微信订阅号的运作思考。我总结为“两要与两不要”。

  两要:

  1、要给个理由

  我想使用智能手机都有这种感受,激动不已的下载了一个又一个的应用,可是很多应用也就在刚下载的时候使用过,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款应用没啥意思,然后卸载。哪怕这款应用的评价有多高。

  书中提到,“应用的用户都很喜欢尝鲜。他们每个月大约下载10款应用,但是下载之后很少会经常使用或长期使用。研究显示,一般用户启动一款应用不超过20次就会删了它。下载下来的近15%的应用在手机上熬不过一周,只有三分之一的应用在购买后的两个月,还会继续被使用。”这三分之一基本上还都是付费的。之所以没删,是因为没舍得删。

  现在很多微信订阅号也是如此,每个用户看到一篇好分享,可能就会订阅,看了几天,兴趣点降低,然后这个订阅号就一直折叠在所有的订阅号空间内,因为订阅号太多,也就懒得看了,最有有一天显得无聊,挨个浏览一眼,不顺眼或者更新内容无价值的就自然而然取消关注了。

  对于手机应用而言,用户使用你的应用的原因是“为什么要用”,只有这点才能让你的应用触动人心。同样对于微信订阅号而言,消费者手机留着你,你必须给一个理由,为什么要看,如果无法触动人心,取消关注是必然的结局。

  很多微信订阅号没有解决用户为什么要看的问题,乃至于提供的内容是从自身出发,缺乏明确的定位,没有给出非你不可的理由。用户不知道留着你他们能够得到什么价值。

  所以,我的微信号“荣振环微书评”,一开始就定位在微书评,我前段时间分享了10本必看品牌书,近期还会分享10本必读营销书、10本移动互联网必读书、10本社会化媒体必读书、10本微信图书精华,目的是就是让用户每天一本书,用3分钟时间看图书精华,掌握最有价值思想和策略,提升智慧。关注荣振环微书评,你与那些不看书的人一年就是365本书的差距。

  我们的口号是,每日一书,人生不输。读书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世界。这个理由让许多志同道合的书友汇聚在一起。

  当然,我要提醒一点是,你的这个理由要能够和你未来的业务或者所从事的事业有关联,否则吸引了用户关注也没太大意义。

  好比,前段时间,一次聚会上,我一个朋友受我每日一书启发,他说他要做一个微信公众账号,每日一个美女。天天换,让宅男过眼瘾。

  美女都是从网络上找到的,发给订阅用户。我和他讲,这个应该有人订阅,但是将来和你有个毛关系,你的用户大多数都是色男,除非你从事yellow事业,否则没有任何价值。

  2、要专注专一

  本书提到,完美的应用只专注一项工作。你应用的构想越天马行空,你的受众就会越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你的应用。

  我们要把iphone想象成是一个装着各种各样工具的工具箱。“工具各尽其职”。

  所以,对于APP而言,要选择好其中一件事,集中精力,然后设法把你的应用简化到够用就好,接着改进,不断的改进。

  同样,对于微信订阅号而言,你也要从用户的行为轨迹来思考你的品类,如果你的微信号是汇聚网络各种奇闻异事的,你就和所有打发无聊时间的订阅号在竞争;如果你是帮别人读书的,那你就和所有用户感性的读书订阅号在竞争;如果你是讲健康养生的,那你就和所有相关主题的订阅号在竞争。如果你啥都有,未来用户想要从折叠的订阅号中点你的概率会越来越低,因为他不知道你是谁,能够给他带来什么。

  所以,书中说,完美的应用只专注一项工作。我个人预判,未来,完美的订阅号也只专注一项主题,并成为人们的首选。

  要知道,微信订阅号好比一个装满工具的工具箱,你只是其中一把,更悲催的消息是,这个工具箱还是折叠的。

  两不要

  1、不要简单搬运

  微信订阅号的文章不要全部都是直接从互联网上的ctr+c和ctr+V,要知道,互联网上和手机上的阅读体验是不一样的。移动互联网,不仅是说设备是移动的、无线的,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确常常是在移动(行走、坐车等等)中使用的,这个过程中也可能经常被打断,你的文章排版、配图、篇幅要符合手机阅读,否则,天天长篇大论,很多用户也会失去看你的兴趣。

  所以,对于微信订阅号的内容,我的建议是大胆使用空白。不要让你的设计显得拥挤不堪。珍惜生命,远离拥挤!因为一旦你让用户看着不爽,你就被取消了。

  记住,若没能给用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大部分用户是不会回头的。也就意味着你在用户使用的生命周期中,瞬间被干掉了。

  2、不要追求完美:

  我一个朋友公司,让五个专职人员做微信公共号,精心编排,字斟句酌,每篇文章都要精心排版设计。后来我给他们培训,我建议他们放弃完美主义。

  道理很简单。要知道用户多是利用碎化片时间:跑步机上,车里,超市,排队,洗手间,睡觉前躺在床上,会议上,家里休闲时来看你的微信,他们通常只会瞄一眼屏幕,因为要顾及周边环境或是前面的路、电视亦或是会议室的老板。

  多数情况下,他们是迅速点击屏幕,无心去探索所有的细节,而后切换至其它文章,所以,微信中有几个错字、标点没什么,用户会会忽视你的精心雕琢和字斟句酌,所以,在编辑微信内容时,不出原则性错误即可,不要过分追求完美,更要注重效率和内容质量。

  懂得两要两不要,现在开始反思你的微信公众号,你做到了触动人心了吗?

  更多精彩书评,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平台“荣振环微书评”:微信号:rongzhenhuan.

  荣振环图书推荐,每日推荐一本好书。让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好书活用,智慧伴侣。中间穿插微品牌策略、微营销策略、微文化智慧。让你学到即能用到。每日一书,人生不输。

  欢迎朋友们把好书分享给你的朋友,传递书香,共享智慧。

  《触动人心》读后感(二):iphone设计必读

  Iphone设计必读,尤其适合初学者,配合着苹果的“人机交互指南”看,会迅速入门。既有产品经理“道”的部分,又有设计“术”的部分,非常实用,深入浅出,很好。

  摘录部分精彩要点:

  1.移动用户

  微任务——附近情况——无聊

  2.为笨蛋设计

  隐喻——简单

  图标重在意义清晰

  3.内容型应用

  持续更新——用户参与

  4.配置——设置

  配置要放在应用里,不要放在设置选项

  5.观察用户首次使用过程中

  尝试过却未奏效的操作——耗时的操作

  6.融合其他应用

  联系人——日历

  集成到自己框架:浏览网页——看地图——写邮件

  《触动人心》读后感(三):设计 iPhone 应用,从这本书开始

  很多团队都是从毫无经验开始做 iPhone 应用设计,想起丁香园团队今年上半年着手设计用药助手的时候,几乎是「摸索着前进」,如果当时有这本书在手边,或许可以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正因如此,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虽只方寸屏幕,却又气象万千,对于从Web转向移动应用设计的设计师来说,最开始可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好在这本《触动人心》已经涵盖了足够丰富的 iPhone 界面设计知识,无论是设计、人体工程还是可用性方面的问题,这本书足以给出有价值的参考。

  书中对几位知名设计师的「面对面」采访也给了我不小的启发,让人进一步了解到优秀应用(如Things、Gowalla)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决策的制定过程,如何有效地将创意转化为真正成功的产品,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译者包季真此前曾先后就职于淘宝与大众点评,在用户体验方面颇有心得。顺便感谢一下他的劳动,毕竟翻译图书是个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且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触动人心》读后感(四):对于初学者来说挺有用的

  乘热打铁,罗列下术语:

  单击、单点 Tap

  轻拂 Flick

  滑动 Swipe

  旋转 twist

  摇动 shake

  动作选单 action sheet

  拔选器 picker

  导航栏 navigation bar

  标签栏 tab bar

  工具栏 toolbar

  搜索栏 search bar

  范围选择栏 scope bar

  选择标记 checkmark

  表格视图 table view

  模态视图 modal view

  分段控件 segmented controls

  渐进指示器 disclosure indicator

  分页控件 page control

  启动图像 lunch image

  警告框 alert box

  对于一款iphone应用,从在app store里下载,到启动,到进入使用,到结束应用,每一步都会影响用户体验,有许多细节需要交互设计师去思考。

  1.下载

  第一印象:icon 设计

  2.启动

  2.1APP加载速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启动图像设计,适当地添加虚假镜像,能给用户造成加载速度快的错觉。

  启动图像的方式:①剥离内容的应用首页图片(例iphone的天气应用);②制作一张精美的启动画面,展示插画或者logo。这两种方式加载时间一样,心理结果却不同,活泼的启动图像可能造成加载时间更慢的错觉。

  2.2运行暂停的感觉(记住用户推出前的操作,随时待命)

  《触动人心》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第一章用户是如何使用iphone

  1移动中

  2时间少注意力有限

  3你只是众多app中一个,需要尽管搞定用户的任务

  4利用忠诚用户进行口碑营销

  用户看到的界面和设计师看到的界面是不同的。

  从用户心理诉求去思考,而不仅仅从功能去思考,有一个例子关于微信的:

  有一次我在一个聚会,来了好几个女生,我跟她们说装一个微信吧,她们问为什么。我说装微 信可以免费发短信、发图片,省了彩信的钱;还可以直接说话,连打字都不需要。这几个女孩 没有一个有兴趣,很奇怪地看着我,问:“我为什么要用这个东西?”然后我现场给她们演示了 一下,说你看附近有很多美女,我可以跟她们直接打招呼,这些人立马两眼放光,一个个拿出 手机让我帮她们装。我当时都很震撼,这两个差别会这么大。我承认我当时对人了解太少了, 但是真实的结果就是这样子的。

  第二章如何打动用户,提供用户价值?需要准确的定位,设计应用的目标

  1思考那部分是要在手机实现,那些是在pc实现,充分利用各系统。一个经典的系统设计是ipod设计,ipod听音乐,itunes管理、下载音乐。

  又如文中Gowalla的一个设计观点,应用不需要完成所有功能。

  我想让大家习惯性地回到网站上来。当你和朋友约会,在餐馆里坐下吃饭的时候,并不是深入 体验gowalla的最佳时机。出门在外,你只想在iphone上快速地签到,然后马上回到现实生活 中。但过段时间,当你有更多的时间上网时,应我们的邀请,你可以回到网站上,深入体验不 同的功能

  2关注“五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

  “人物”框定了应用的受众

  “事件”框定了受众会做什么

  “时间” “地点”讲清了情境如何

  “起因”描述了受众的动机和目地

  3移动用户到的三个心态

  我有个微任务要做

  我想看看附近情况

  我有些无聊,让用户去探索

  4如何让应用独树一帜,区别与其他应用?

  如何让你的应用独树一帜?以下是几点可能:有独特的激励机制;紧密地面向特定受众;有别人无法提供的利基内容;有全新方式来展示信息;有大量的社区用户在应用中互动;能同样解 决问题却更便宜;应用会增强你在网站或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做之事。

  上面列出的所有优势,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技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魅力比如个性和长相。

  具体的例子:

  自左往右:loopt,foursquare,gowalla。它们都有着类似的功能,却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在与朋 友们分享位置这点上,这三个应用分别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和激励机制,分别是有效性、竞争 性和可发掘性。

  5让应用保持心跳,延长应用的生命周期。内容型应用可以通过不断更新的内容保持用户的心 跳,而非新闻类应用就需要些创意了,持续提供新内容。如游戏可以通过应用内购买提供更多 的关卡。新关卡不仅能让玩家继续玩乐,还是玩家成就的标志。

  6想多得做的少,为核心需求设计。围绕核心任务设计,次级任务只要够用就好

  第三章针对尺寸和触摸设计

  1充分利用iphone里面独特的物理现实的感觉。Iphone有和我们在显示生活中熟悉的自然规则:惯性、动量、摩擦力、弹性。

  2为拇指考虑布局

  3保持触摸的有效范围44

  4将重要的信息放在顶部,重要的操作放在底部

  5质疑滚屏使用,尽量一屏显示完,用户都是走马观花,眼不见,则不知。

  6显示核心工具,转移、隐藏二级工具

  第四章几种导航模式,平铺式、卡片式、树状式、抽屉式。

  更多看这三篇文章

  第九章了解横屏

  屏幕方向的改变也代表了用户想法的改变

  避免让用户在屏幕旋转、布局改变时,迷失了方向,选定锚

  文中几个应用设计的思考:

  Twitterrific设计

  Facebook设计

  《触动人心》读后感(六):优秀的设计遵循规律,而又不会被规律所束缚

  一本iphone设计入门书籍,比较全面的讲解了iPhone设计的规则,从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场景入手,逐步地说明了iPhone设计应遵循的规律,基本控件,界面图标设计,与其他应用的结合以及如何礼貌进行对话。适用于想要从事iPhone设计的新手以及摸索着前行的设计者们,系统的武装自己,少走弯路,设计成优秀的app。

  对于导航栏,工具栏,状态栏比较混淆,以下是一些记录。

  1.导航栏

  位于状态栏之下,竖屏44像素,横屏32像素高。

  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在每个区域里可以添加文字或按钮。通常左侧固定用来放返回按钮,而右侧由于属于偏远区域,通常放一些不常用或者容易误点的操作,中间通常放标题用于提示用户当前的位置,如果单独标题不够,导航栏还可以添加提示文字,这时导航栏高度增加30像素。

  2.工具栏

  位于屏幕底部, 竖屏44像素,横屏32像素高。

  与标签栏的区别是标签栏的作用是导航,用于在应用的主功能之间切换,而工具栏只是针对当前页面的内容。

  iphone的图标

  1.iphone的图标有两类,一类是给标签栏用的,一类是给导航栏和工具栏用的。虽然导航栏和工具栏共用一套图标,但是放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效果,导航栏上的图标一般都会有3D阴影效果,并且有边框。而工具栏上虽然也可以用这种有边框的图标,但是一般不用。

  2.标签栏的图标30*30像素,工具栏和导航栏是20*20像素。

  触屏自卫设计:在界面的恰当地方要求用户用难做的操作或有一定难度的手势,可以防止误点悲剧的发生。例如iphone的“移动滑块以解锁”操作就需要足够的专心并要求一定的精度。

  《触动人心》读后感(七):《触动人心》:一本很不错的iPhone设计入门教材 [此博文包含图片]

  前一阵不少人推荐一本关于iPhone设计的书《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丁香园CEO冯大辉说,如果他们的创业团队在设计iPhone应用的时候,可以先看看这本书,估计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本人使用iPhone手机,一直对于iPhone上的一些好玩的应用很感兴趣,于是买来看看。很不错的一本书,对iPhone应用设计,从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一款应用需要达到的目标、到设计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都做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配上了对几名知名应用(Things、Gowalla、 Twitterrific、Facebook等)设计师的面对面采访,让我对一款牛逼的应用如何从想法变成产品有了大致的了解。因为这本书真材实料很多,因此看的也比较慢,但看完之后,觉得很值得。起码,我想,如果现在让我去做一款iPhone应用,我不会一头雾水,以及对于一些设计为什么这么设计,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关于一些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我就不在这篇博客里说了,主要说说书里讲到的两个方面:你的应用能“触动人心”吗?关于“小小触摸屏”的那些事

  第一个问题:你的应用能“触动人心”吗?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使用iPhone的人应该太有感受了,激动不已的下载了一个又一个的应用,可是很多应用也就在刚下载的时候使用过,然后,过了一个月,发现这款应用一点意思都没有,卸载。哪怕这款应用的评价有多高。(所以靠刷评价刷出的所谓“好应用”,只能骗用户来下载,真正是否能让用户认可,还是看应用的价值如何。)

  1、你的应用需要关注“五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发现应用触动人心的先决条件。

  总的来说,用户使用你的应用的原因是“为什么要用”,只有这点才能让你的应用触动人心。

  2、关注你应用的功能该如何才能适用于离开办公桌后的情境。再考虑三种移动用户的心态:想完成个微任务,想看看附近的情况,有点无聊希望打发无聊时间。

  3、你的应用是否独树一帜。从技能层面:“有独特的激励机制;紧密地面向特定受众;有别人无法提供的有价值的内容;有全新方式来展示信息;有简单有效的技术;有大量的社区用户在应用中互动;能同样解决问题却更便宜;应用会增强你在网站或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做之事。”而从魅力层面,长得靓也很重要哦,比如 path的小清新界面。

  4、不断更新内容或打造社区。这两种方式都能让你的应用在用户手机上待得更久。

  5、要想得多,但要做得精。所谓“好歹不分,玉石俱焚”。添加过多的功能点,就会拉低应用的体验。因此,挑选出大多数用户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的功能,而别纠结于小众群体的边缘需求。

  6、如果你做的应用是网站的附属应用,需要考虑到移动属性,而不是全盘照抄。比如是否可以满足移动场景中用户对于高效性的需求,比如一些阅读类的应用是否可以有暂先留用的功能?

  第二个问题:“小小触摸屏”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

  iPhone自身几乎没有物理操作界面——没有键盘没有鼠标,只有一个home按钮。应用中的功能需要用手触摸完成。所以,这就意味着设计一款iPhone应用的挑战不仅来自视觉设计,还来自工业设计。一款应用,手感很重要。

  所以作者提了好几个问题“你的界面在单手把持的情况下,是否还能使用?拇指是否容易点到常需点击的元素?如果是左撇子呢?按钮是否足够大、容易点击?是否需要丝毫不差才能点中?”

  所以,作者总结了这样几个关于iPhone设计点击友好的指南:

  1. 将重要的信息放在顶部,将重要的操作放在底部,那里是拇指的“点击热区”中。

  2. 基于44像素的设计韵律进行设计,确保点击区域至少有44像素大小。

  3. 主操作要容易够着,尽量让一屏显示完,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滚动条。

  4. 尽量减少屏幕上的元素,千万不要让你的设计显得拥挤不堪。拥挤不堪的后果,误点,你懂得。

  5. 将高级工具和操作“藏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边框界面。

  关于iPhone设计的细节,作者分了好几章讲述,我就不在这里说了。其实我想说,这本书还给我两个启发。

  一 作者Josh Clark,设计师、开发者,同时也是一个作家。同时还作为演讲者兼顾问,帮助了许多公司创建触动人的iPhone应用和有效的网站。在投身互联网之前,他在美国波士顿制作公司,为许多美国公共广播公司里的节目工作,曾向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分享过对俄国的看法。看完他的介绍,真是自愧不如。只要你敢想敢做,生活中有万千种可能。不要惧怕从未涉及过这样一个领域,不要以年龄大为理由,just do it!

  二 文中讲到了iPhone设计需要掌握一些工业设计的知识,以及很多好玩的设计界面借助于现实生活中的隐喻。越来越感觉,要做好互联网产品设计,不仅需要对许多学科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都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对生活很热爱且有一颗敏锐的观察生活的心,因为你做的产品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和创造愉悦的,如果你是个特乏味的人,这些需求从哪里捕捉呢?

  《触动人心》读后感(八):做移动应用应该看的第一本书

  之前翻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有些太过专业,有些年代过于久远,这本奥莱利的书是相当的洽到好处,几乎涵盖了iphone应用交互设计大部分的知识,而且写得很细,搭配精致的截图和丰富的详尽的案例说明,如果打算开始做iphone应用,绝对有必要先看看。

  正像作者书中开头说的那样,时下做移动应用已经是相当流行的玩意,一个人就能搞定,很像很多年前的个人网站,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但最后能生存下来的却是寥寥无几,门槛看似很低,但是生存的环境却充满竞争的。很多人以为填充当今最时髦的内容,罗列最有吸引力的菜单选项,最全的功能,最眩的过度动画,最华丽的界面,就一定能够抓住用户,做到触动人心,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往往那样做是南辕北辙。好的界面,好的用户体验,往往在功能上做减法,在界面设计上追求简约之上,做到为用户思考,借用库伯大爷的话,那是要“目标导向设计”,其实说白了,就是简单点,别自以为是,一味主观的认为产品就要做得如何如何,循序渐进,慢慢添砖加瓦,不断迭代的提升体验。

  此书也可以当作工具书,以后做某些项目的时候,可以时不时的回来翻翻,包括44法则、各种标准控件的特性,都不是死记硬背能够记下来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积累,书中的很多说明案例也许是当下比较新鲜的,体验方式较好的,但并不代表是最好的,就像做设计,没有觉得对好,体验总是相对的,此书只是研究iphone应用体验设计的一个开始而已。

  《触动人心》读后感(九):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不知道别人是在多长时间内读完的,不过我用了一周的空闲时间。

  好长时间以来都没有看过类似风格的书了,把一个问题讲的透彻,易懂,由浅入深的叙述了iphone应用设计的方方面面。

  我想这本书讨论的内容,不仅仅适合iphone应用开发者,其他应用开发者都适宜阅读。

  作者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以往从理论层面的思考,而是具体到操作设备,揭示了操作设备如何影响用户习惯,从而影响了对应用的设计过程。

  虽然这本书的小标题是,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不过其中涉及到的讨论适宜各种开发者探讨。

  如果说,iphone应用代表了目前移动应用设计的最高标准,那这本书应是对这个标准的最佳阐述吧。

  《触动人心》读后感(十):真心不错的iphone应用设计书

  2011年出版,是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出版的。3年后再次读起,还是很有指导意义,书中不仅讲到很多iphone设计规范(这部分的UI规范有更新,建议看:

  [ISUX转译]iOS 8人机界面指南(一):UI设计基础。

  [ISUX转译]iOS 8人机界面指南(二):设计策略。

  而且还传授如何把创意想法落实产品设计,即设计理念。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很值得学习。

  感谢本书作者和译者,让这本好书面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触动人心》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