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变身》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7-12-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变身》经典读后感10篇

  《变身》是一本由[日]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3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变身》读后感(一):与另一个自己战斗——东野圭吾《变身》

  《变身》(日)东野圭吾 著,赵峻 译 南海出版社 2009年7月

  即使我变得不再是我,

  我依然会深深爱你

  直到永远

  至死不渝

  这是一句庸俗至极煽情无比的情话,如果不看书的内容,就会把它与“我不能等你一年了,我也不能等你到25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这句话串联起来,形成导体,在身体某一个敏感的地方戳一下。但是我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东野圭吾,我知道他最多是在你心跳剧烈时轻轻安抚,你便会徜徉在无比宁静的世界中感受一丝温暖

  小说中讲述的是一个生活窘迫的工人成濑纯一在房屋中介看房子,却突然遇到歹徒,为救一个小女孩,成濑的前额被歹徒的子弹打穿,而后,一个有强大背景的组织策划了成濑的部分脑移植的手术,成功救活了他。

  东野圭吾的小说在初读时都会比较烦闷——一篇医生的日记,一点主人公的回忆,再加上现在所发生的零碎的琐事。但如果你了解他的风格,就会知道所有零碎都会给你一个突如其来的炸弹。

  我盯着她的脸,

  那张在梦中出现无数次的脸,

  我在想,

  她要是没长雀斑就好了。

  这时故事也开始渐入佳境,主人公成濑纯一出院后,与女友度过了美妙的一夜。而醒来时却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他看着女友的脸,那些被他视为单纯可爱的雀斑突然多余起来。他知道有些事情被改变了。

  这是小说的一个转折点,由于生理机能置换而发生的一个改变,这一切都来自于成濑的脑移植手术,那么移植脑给成濑纯一的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呢?

  他拥有所有过去的记忆,却变得暴躁跋扈;他原本有正常的生活和稳定的工作,却变得刻薄且凶恶;他知道自己深爱着女友小惠,却突然发现爱在一点点散去……东野将这些变化的细节悲哀地描述出来,让我们看到一个慢慢失去自己的人的惶恐和不安,他在自己与另一个人的意识世界中挣扎,慢慢分不清到底哪个是自己。

  那是一架红色玩具钢琴,

  我把它带回家。

  我的心正被一点点侵蚀,

  却没勇气丢弃它……

  东野在小说中给了主人公一个悲惨的命运,这主人公由一个普通人变成万众瞩目的医学研究试验人,其中不乏科幻色彩,又揭示了他所做的脑移植手术的大脑来自于射杀他的凶手,而造成这一切的却是权威组织不愿公开的试验,主人公开始了残酷而不可避免的报复。那么等待他的是什么命运?

  这正是读者所关心的。人类的身体和灵魂向来是多数人所关心的话题,如果意识所潜伏的大脑被替换,那么意识是否也被替换?大脑有多复杂恐怕没有谁知道,科学家到现在也不敢下结论,据说正常人只是用了大脑不到10%的潜能。以前用心跳停止身体死亡来确定一个人的死亡,到了近代开始有人用脑死亡来确定一个人的死亡,也就是说身体死亡了大脑还可以继续存活。

  然而当一个人与活在自己身体内的另一个脑的主人战斗,这战斗的本源不仅仅来自于他不接受这个脑的意识,还来自于他对小惠的纯洁坚定爱情

  即使我变得不再是我,

  即使我已变为嗜血的凶徒。

  即使整个世界已变为废墟,

  我依然会用全部生命来爱你,

  至死不渝。

  这段话绝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说出来,因为这是唯一的、有着东野圭吾灵光闪耀的作品。

  看到这里,我们几乎肯定了一个事实——主人公将为爱情而放弃生命。他勇敢坚决地将自己那部分来自于另一个人的脑杀死,接受了成为脑死亡的“活死人”的命运。

  严格来说,这本书并不算是一本推理小说,文中跌宕的情节和紧张的杀戮,都只是为了包装其中的一段本不为人在意的爱情,情节基本毫无悬念,这与《嫌疑人X的献身》有很大的相像之处。打动我们的是作者在写作中躁动跳跃的思绪和主人公连绵却又断裂的记忆,还有那个无辜且淳朴可爱的少女,和那些些丑恶的政客——它们被合理地结合起来,移花接木、影射世情。

  《变身》读后感(二):变身,类似灵魂争夺的科学解释。

  时值正月初二零点47分,阅毕《变身》,确实是一篇极好的文章,带给我极好的阅读体验和崭新的思考,结果与我的预测稍有出入,我原本预测纯一是死了的。只是没料到可怜的橘小姐竟然死了,我想她所做之事大概是她自己的意愿吧,作者并未明说。作者思路清晰,情节明快(不知为何用这个词,与文中气氛并不协调),语言非常精炼,可惜不懂日文,译文定是不能全部表达原文的情感的,不过我读下来已是非常好了。文中的许多隐喻未能尽数明白,得需再读,但短期内是不会的了。对生死以及人性的思考一直是我所感兴趣的内容,虽然目前我并未活出个其所自然来,也不够资格,文中所述情况类似于一种常见的桥段-灵魂争夺,然经由脑子这一载体传达出来,便让人更觉惊悚了,大概是让人有切肤之感吧。此刻忽然明白,阅读他的小说,读者就像做手术时等待医生下刀的病人吧,医生要从哪里下刀,冰冷触感从哪里开始接触你的肌肤,你完全无从确定,只有猜测,你唯一确定的是刀定然会割下来,中途你也很难离开(案板上的鸡会飞,手术台上的病人大概很难逃走吧,像余华那篇写装病被当做阑尾炎做手术的短文一样),把读者像病人一样固定在手术台上,这便是东野圭吾的写作功力所在了吧。写作却是一件细致入微的工作,我觉得思想到文字的转化并不容易,曾一度幻想是否能发明直接能够记录脑中所想的一种仪器,即可随时记录大脑的活动。文中提到的一种观点。即人脑的不确定性真是创造性的来源,我很是赞同,模糊边界与弹性是十分重要的,弹性大致就是以前我觉得十分重要的度了,佛家也多有此类思想。此时愈发觉得国学的书读的太少了,以前是觉得大多经典过于艰深,便尽读一些容易的书了(用现在时兴的话讲叫舒适区),不过个人觉得国学对于生死或者长生的探讨的程度是深于国外的。一本书倘不能拿起3遍,是不能真正了解的吧,想到我已读的许多泡沫文学,真是无法自持。是了,他的文中都有一种紧张的节奏感,毕竟你只能通过看到的医生的眼睛和动作或者少量的语言(线索和暗示)来猜测他下刀的位置和力度,啊,一种期待疼痛的快感,仿佛用力按发炎的牙龈。

  《变身》读后感(三):变身——有所超越但却被夸大的作品

  东野圭吾唯一有“灵光闪耀”的作品,天王杰作“私小说三部曲”第一部,同名电影创造日本年度票房记录,荣登日本亚马逊、纪伊国屋、三省堂畅销榜,荣登韩国阿拉丁、教保文库、YES24畅销榜。

  《变身》就是这样一部集以上众多光环于一身的作品。

  一次意外事故,本书主角纯一头脑被嗜血歹徒开枪命中,生命垂危。经医院抢救得以苏醒,但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的人格开始剥落,性情发生巨变,如同中了巫毒诅咒一般开始产生另外的人格。纯一不甘心被新人格吞噬自己,发誓要找回被移植的右脑的本源。经过一番调查,纯一终于揭开了黑暗残忍的骇人真相!可惜这已经太晚了也不可挽回了,他无可避免地滑入死亡的深渊,心中唯一的信念是可以与挚爱阿惠相守一起,至死不渝。。。。。。

  《变身》被称为东野圭吾闪光之作,甚至被日本《产经新闻》高度称赞为将东野圭吾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的作品,在某个层面上说确实不为过。

  首先,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是东野首次尝试提笔涉及医学领域,直接而大胆地剖析现代医学在移植方面对人带来的利和弊。在大脑移植方面,还蕴含着许多人为不可知的领域,这是脑移植面临的非技术层面的首要问题。现代医学不乏做脑移植手术失败的案例,脑移植无疑是人类医学进步之举,但应该要重视的脑移植不仅仅是功能移植那么简单,脑本来就是凌驾于身体其他器官之上的,一旦失败,后果难以弥补。而东野圭吾正是希望通过这部作品,透过主人公脑移植失败的案例,来起到对现代医学重新审视的作用,希望现代科学能够做到人道与拯救的平衡。脑移植可以做到身体的复活,但却失去了一个人真正的人格和宝贵的记忆,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死亡,是一种比被枪杀更加残忍的死亡。以这样的代价去医治一个病人,何不当初就让他直接死去来得痛快?这是救人还是杀人?这是东野给出的命题,需要我们广大读者,特别是医学界所谓的精英们去审视。

  其次,《变身》以多个角度去交代故事背景和进程,分别是纯一的自述,堂元博士和警官的笔记、阿惠的日记。这样的多视角叙述,丰富了整部作品。可以让读者分别从当事人和与主角相关的人的心理口述去逐渐加深对纯一变化的看法了解,这在一方面既可以以纯一的身份来探索自己和追求真相,又可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代入感去感受纯一的变化。读起来不至于单调,又可以有一定的新鲜感。

  以上是我觉得这部作品超越以往东野作品的方面。

  夸完了,要来批评几句了。

  腰带,还是腰带!我们来看看出版社给出的评语——即使我变得不再是我,即使我已变身为嗜血的凶徒,即使整个世界已变成废墟,我仍然会用全部生命来爱你,至死不渝……诚然,这部作品是以爱情为卖点的,东野确实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少笔墨。但问题是,评语给的评价太高了,这是为了挣人民币而坑害读者的。不是说东野写的不好,是评价太言过其实了。我当初就是看了评语来买的这部书,结果一看,东野在纯一和阿惠之间交代的感情戏其实并不丰满,而且纯一对阿惠的爱情也没有那么深刻(我感觉是这样,比起白夜行那两位来说可以说差了不止一个档次)。纯一在人格变化的时候甚至一度对惠产生厌恶感,哪怕是最后阶段也甚至出现了想要掐死她的举动,虽然说最终收手展现了他对惠的爱意,但确实也配不上这段评语给的这么轰轰烈烈。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强烈作祟,在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有些失望。更多的感觉是,变身在爱情这方面给出的承诺不过如此,这是一本有些被夸大的书。

  我的小小建议是,拆下封带,不要去看封面小字,再来看这本书。

  《变身》读后感(四):印度电视剧 (枪炮与玫瑰)

  阴谋:复仇女子,爱上仇人

  故事从一开始就交织着爱和仇恨。在水天一色美丽的南亚海边,女主角Divya与丈夫还有即将出生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祸从天降,丈夫被当地的黑帮误杀,连警察也不愿意插手此事。悲痛欲绝的Divya也流产了。当自己的世界完全被颠覆之后,Divya只能坚强地站起来,走上复仇之路。尽管困难重重,包括她发现自己的仇人根本是无踪可寻,没有人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住在哪里。

  后来Divya遇见了了Ro-han,他是咖啡店里的驻唱歌手,脸上总是带着对世界满不在乎微笑。他总在Divya伤心时,拭去她的眼泪,令她破涕为笑;他渐渐教会了Divya如何停止去恨而学会去爱。沉浸在爱中Divya,有那么一瞬间,几乎想要放弃自己复仇的决心,与Rohan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造化弄人,其实Rohan的真实身份就是那个杀了Divya丈夫的黑帮头目,也正是Divya一心一意想要寻仇的的对象。发现了这一切的Divya,又一次面临自己世界的颠覆。最后枪声还是响了,悲剧的收场让这一段充满了阴谋的爱情变得更加凄美动人。

  爱情:戏里戏外,戏假情真

  《枪炮与玫瑰》在印度播出时一度创下高收视,该剧男一号AmitSadh在印度影视界有“坏小子”一称,英俊的面容掩饰不住他不羁的眼神,这一次在剧中饰演一个两面派——阳光歌手与黑帮杀手,更是让他的演技得以充分发挥,获得不少的好评。而最让人称道的是他与女主角NeeruBajwa一段戏里戏外戏假情真的爱情,因为据说两人在拍摄该剧时也双双坠入爱河。

  除了错综复杂的剧情之外,这部电视剧并不缺少早年印度电影给我们留下的鲜明印象,美丽的男女主角,南亚海边的风光,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音乐(别忘了,男主角自己可就是一个谱曲高手),色彩鲜艳的莎丽因为在海边的关系还总是湿漉漉的……

  其实无论是围绕遗产展开豪门恩怨的《阴谋与婚礼》,还是从一个女佣成长为亿万富豪的《奇迹》,又或者是展现富贵家庭中的亲情、爱情的《发际红》,印度电视剧向来倡导和谐家庭的精髓,这一点与中国人崇尚的价值观不谋而合。而且剧中原汁原味的印度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相比青春烂漫不通人事的日韩剧,以及颇费脑筋看起来一点也不轻松省力的美剧,节奏适中又不乏惊喜的印度剧对国内的成熟女性家庭观众,无疑有着更加强烈的吸引力。

  《变身》读后感(五):东野圭吾的爱情世界

  东野圭吾的书已经看了不少了,他那些与爱情有关的书里,总会有一个人不惜为所爱的人付出一切,那样的奉献有的时候是最终的悬念,有的时候则是一直贯穿始终的主线,而有的时候是一种变态的诱因……却无一不是这些故事最动人的地方。

  在看《变身》的这几天,我时常觉得焦躁,不是因为什么枯燥之类的原因,反之 这故事的吸引力非一般的大,也不是因为故事有多少的悬念让我纠结与问题的终结而不能自已,反之基本上一开始就可以猜到是这样的结局,真正的原因是这本书勾出了我内心的阴暗面,成濑纯一的转变好似也成了我的转变,好似有一种力量在一点一点的在内心里深挖——我在期待着他的转变,期待着他去把吵闹的邻居和狗打一顿、期待着他能对一直对他那骇人的变化冷漠以对并用消极的方式对待他的救活他的那些人给以最沉痛的报复……仿佛一直都在期待他用暴力的方式解决这一切,甚至觉得一定能解决。以至于看到一半我甚至有点害怕不想再看下去。

  但这本书就是有这样的魔力,我甚至还梦到了剧情,在梦里剧情还在发展,可是却朝向让我很不喜欢的方向……当然具体我已经记不清了,只是从梦里醒来的我有点大失所望。今天一口气看完,当然,是在心境已经平复,期待暴力的某种心态在这样的停顿里得到了调整的情况下。剧情在引导着我一步一步的看下去。从那平淡的文字里我开始体会到绝望。像是掉入沼泽里的哑巴,痛苦却又无法呼救,这是纯一的感受,他在被京极一点一点吞噬,可是却没有办法呼救,这样的绝望让人觉得不安、痛苦和悲伤,但却又无能为力,因为没有人可以相信。

  当快要成为京极的纯一第一次想要掐死曾经挚爱的阿惠时,那一阵突然袭来的疼痛,让人不由落泪,就算他已经要消失了他还是要用最后的力量保护这个深爱着的女人。尽管这个女人也拼尽全力的用笨拙的方式保护着他,可是那最后的挣扎更能够打动我。那个纯一他可以放弃自已却无法放弃阿惠,这就是东野圭吾式的爱情,一种不管不顾哪怕放弃自已也要保护深爱的人的爱情。成濑纯一是这样、石神哲哉是这样、水原雅也是这样、桐原亮司是这样……

  最后成濑纯一在又一次的死亡中得到了救赎,这种救赎很可能是我们的想象,就像是东野圭吾对我们的某种施舍,在绝对的黑暗里放出的一只萤火虫,但这只萤火虫是因为“爱”。

  “即使我变得不再是我,即使我已变身为嗜血的凶徒,即使整个世界已变成废墟,我仍然会用全部生命来爱你,至死不渝……至死不渝……”

  《变身》读后感(六):这个俗的让我总是想到西游记的题目。

  不知道是自己本身对这种有点科幻题材的作品不大感兴趣,就像对谬论13一样,还是东叔的这本变身不时的让我想起电视上演的那种人格不时分裂的情节(貌似西游记里就常有)让我觉得有点搞笑,对东叔说这是他唯一有灵光闪耀的作品还是有点难以相信,但是这是他早期的作品也就可以解释了。看了前面有些人的感受,我也是对最后一段的细节很感动。这本书就是不断的让人在想到猜情节,故事本身的起伏性还是蛮大的,纯一得思想斗争也是激烈,但是我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静静的看着他激烈的演着这一切,太过平静的接受故事的发展。看完之后又反观这个题目变身,俗的让我再一次平静了。下面接着要看分身了,期待能让我不平静的精彩!

  《变身》读后感(七):如果我都不是我了,我还能坚持么....

  这本书网评不怎么样,很多人都把它列为东野圭吾的最不好看的书,没有之一的样子。什么三分一就猜到结局云云。如果作为一本推理小说,那真是毫无亮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整个人完全代入到书本里面去了,花了两天,心情还是不能平复。

  如果我不是像主角那样遭受意外,那么我是不是就不会发现自己的心境在逐渐变化,是不是就不会知道从前的自己在逐渐消失呢。。。。这真是很恐怖,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被某些自己曾经蔑视或不满的情感侵占,而最可怕的是自己浑然不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主角那样发现自己的变化,起码最后都可以让曾经纯澈的灵魂迸发。

  看完书之后那种震撼一直在内心回荡,可能是我也发现了自己正在慢慢地变得不是从前的自己了。。

  最怕有一天我连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都发现不了。。

  《变身》读后感(八):《变身》书评 社会派推理的中庸之作

  在一般人看来,东野圭吾无疑是被划分为本格推理小说家领域的,甚至在百度百科上也能查到这样的说法。从最早的成名作《放学后》,到获奖最多的《嫌疑人X的现身》,东野凭借朴实但细腻的笔触、质量上乘的诡计、出人意料的结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中国,绝大部分推理小说爱好者对推理小说的理解也都偏向于本格推理,认为推理小说必备的因素包括完整的谜题、合理的线索、没有破绽的推理等等,而且还应该把所有线索都告诉读者,让读者也能参与到推理过程之中(比如奎因的挑战读者)。这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了家喻户晓的《福尔摩斯》、阿加莎甚至《名侦探柯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于国内的各种推理杂志也以刊登此类作品为主,数量众多。然而,尽管东野一直被划为本格推理作家,但实际上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没有本格的特征,而成为实实在在的社会派推理小说。这部《变身》正是其中的之一。

  就像许多人看完后的第一感觉那样,这部小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诡计和推理因素。移植器官而改变性格的设定,不论是在以前的小说中还是在现实中都能找到许多案例,本身已无法给人带来新鲜感。而唯一能称的上诡计的地方就是捐献者的大脑来源,但这点也在一半篇幅的地方就澄清了,有经验的读者在这之前也能早早猜出真相。小说的故事情节十分平稳、甚至毫无悬念的进行着,直到最后也没有再出现令人震惊的转折。而例如沉睡的成濑制止京极杀死女友的情节也十分老套。应该说,这是一部在悬念设置上并不出彩的作品。但其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刻画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诡计的不足。或者说,这正是社会派推理相对于本格推理的优势所在。

  东野在描写成濑逐渐被京极的人格取代时颇为用心,从生活喜好等细节入手,到着重刻画的杀人冲动和音乐才能,都仔细的兼顾着。而成濑和京极的性格也通过对两人成长经历的描述而展现在人们面前,尽管一些人物的性格还是有些单薄,但足以让人对其言行的一致感到信服。从这里看出,虽然不能说本格推理不重视人物塑造,但社会派推理对于人物和心理更费笔墨一些。

  如果问社会派推理除了更为现实的背景和着重刻画人物外还有什么特征的话,那么应该说其往往更多涉及到社会、爱情或者人性这些严肃文学涉及的领域。阿惠和成濑的爱情是本书的点睛之笔,虽然由于阿惠的逃避而使得两人在一起的篇幅并不多,但阿惠在最后对成濑的不离不弃却能够令人有所触动,这甚至使得将这部小说可以被当做爱情小说来看。而对于成濑父亲对其的“壮胆”式教育的描写也一直贯穿始终。在最后让读者知道曾被故意误导的烧老鼠回忆,其实不属于京极而属于成濑,这不但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转折,也揭示了本书的主题:如果不是暗藏在成濑内心众多屈辱的回忆,如果不是父亲愚昧的教育方式,如果不是冷漠的社会对其不断抑制,那么成濑可能不会那么轻易被京极的人格所支配。说到底,京极的人格只是帮助成濑去完成被他压抑的想法而已,是其本质上共同的悲惨经历导致了成濑陷入疯狂。这是校园暴力、不正确的价值观、扭曲的社会等共同塑造的悲剧。

  对于东野达到巅峰的作品,普遍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是《嫌疑人X的现身》,一派认为是《白夜行》。这正好是两部偏重不同的小说,前者更像本格推理,后者更像社会派推理。其实纵观东野的小说,即使以诡计为重的《恶意》、《宿命》、《圣女的救济》、《嫌疑人X的现身》等,也都有着浓浓的社会派推理味道。而像《白夜行》、《秘密》、《变身》这样的作品,更是弱化诡计,着重反映现实和人性。从反讽本格推理的《名侦探的守则》可以看出,东野对于社会派推理的重视,必将使其拥有不断超越自己的能力。

  但话说回来,《变身》仍然称不上一部十分杰出的作品。许多情节的设置颇有肥皂剧的味道,显得十分老套;全书的悬念感较弱,没有牵着读者读下去的动力;最后的结局既不显得特别悲剧,也谈不上圆满,使得冲击力不足。只是凭借东野细腻的笔触和毫不拖沓的节奏感,本书仍能保证中等偏上的水准,对东野迷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变身》读后感(九):最缺少推理的推理小说

  最缺少推理的推理小说。同样的感觉似乎还出现在《平行世界 爱情故事》里。但对于大脑的思考却又很像《宿命》中的故事。

  不过,还是这么一路读下来了,酣畅、自然,没有多余的思考,如同在亲身感受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不是阅读小说。

  其实,小说展示了作者对于生命、死亡、意识、爱情等高度哲学化问题的究极思考;当然也有对人性的挖掘、对权欲的讽刺。在医学等科学问题上、人性及伦理道德观上、爱情 牺牲 信任 反抗命运 自我意识上、存在与死亡等哲学问题上,彼此交织、冲撞,产生强烈的矛盾与冲突,掀起一阵又一阵的冲击与震撼。

  当主人公成濑纯一在京极瞬介意识的支配下,扼死了橘直子的时候,“爱——她不该用这个词。这只能糟蹋我的精神。”有一种莫名的兴奋、紧张、刺激,好像是终于破茧成蝶的爆发,有如《红楼梦》中查抄大观园时探春响亮的一耳光,震荡乾坤。你也无法以道德的眼光和评判标准去判断这样的歇斯底里是“对的”、“大快人心的”还是“错的”、“变态的”。

  站在京极瞬介的角度来看,这是他生命的延续、是他的抗争、是他对生命诸多不公以及诸多懦弱和欺骗的反抗和惩罚,就像《七宗罪》里的故事一样,“暴食、懒惰、贪婪、色欲、傲慢、忌妒、愤怒”,所以最终化成了“麻木”,隐藏并消灭自身一切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情感。

  站在成濑纯一的角度来看,这是他的“变身”、是自我意识的消亡、是对爱情的否定,即便还是那个胆小怯懦的成濑纯一的意识,许久的压迫、生活的嘲弄、爱情的欺骗,同样的场景下仅仅只是换一个人格,结果就一定会不一样吗?也许同样是歇斯底里的爆发、毁灭。

  站在读者我的角度来看,被震撼到微微战栗似的兴奋、紧张,也有对爱情和自我意识破灭的扼腕叹息;读小说似乎能面对自己内心中的隐恶、后怕似的自我克制、努力完成自我救赎——欣慰的是,成濑纯一最后的意识苏醒与自我救赎,当然这是叶村惠伟大爱情的牺牲与包容、感化与启迪的作用,于是还有那么一种对于诸多不幸命运与人物的心疼(绝不是“同情”,我以为世上最罪恶的心理之一莫过于最单纯的”同情“)。

  其实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最后附上几段小说的描写,以感受作者文笔的力度。

  ”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有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

  ”所谓爱着谁,只不过是比对别人少了一点戒心。“

  ”不能相信别人。人不可能爱别人。“

  ”即使我们所知道的生命反应全都消失,人也许还在悄悄地、以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方式活着。“

  《变身》读后感(十):想到脑子,想到心,想到灵魂

  首先在找这本书的时候意外的拿错了,一看内容发现是看过的《分身》。想到那个故事的因果,与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医学技术的发展,往深了说还有人无尽的欲望,对于生命,地位过分的执着,让主角们本该平凡而幸福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本书对我的吸引力尚可,但越发读到后面也能把故事的发展猜个大概,并没有太多的匪夷所思。更多触发我的是里面关于人,灵魂,脑组织与心之间的联系。

  如果心脏只是一个器官,除了跳动没有其他任何功能。这样的事情实在是。。让我感到有些悲哀,心是没有生命的么?心所做出的一切反应都是由大脑,神经组织控制的话,那么如果哪天脑移植成真了,或许是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准确的说该是,一个空架子里住着一个幽灵。

  两个人都是不完全的存活在这世界上。积极痛苦的是看到自己正在被另一个人取代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感,那还不如就让他当场死了的好。独立的意识才是存活于这个世界上的标识,假设脑移植真的会带来灵魂的侵蚀,那这是及其不人道,也等于在抹杀一个人。

  即便是小人物的命运,也不该被任何人掌控。我想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这个不可避免的悲剧,接连发生着。我经常有想把手机扔掉的冲动,现实是残酷的,诺基亚总是摔不坏!前几天谈到某些女孩的男朋友是警察,是警察可不得了,可以查到他们女朋友的任何通信资料,甚至是开房记录。政府对国人的控制可谓强大,生活里有机器的地方处处都是摄像头。想到我在手机上对别人说的任何话,发的任何信息都在另一堆人的手里。被监视的感觉从头传到脚趾,我们是多么不自由。

  在不能改变任何之前,能做的只有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坚持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与只属于我自己的灵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变身》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