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白鹿原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4 03:00: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白鹿原读后感10篇

  《白鹿原》是一本由陈忠实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鹿原》读后感(一):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三位封建人物

  抗日牺牲的鹿兆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鹿兆鹏、白灵都没有让我感动。反而是朱先生,白嘉轩,鹿三这三位封建人物让我泪流满面。

  朱先生,被所有的阶层所爱戴的老师,他的神算先知让我佩服,他博学多才,有明显的君子的作风,再反观当代的所谓“专家教授” 觉得有点恶心。他最后去世时那副场景真真让我想起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还是他最后一个也是他认为最好的弟子黑娃的挽词最入我心“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朱先生的死是我读完整本书时唯一哭的地方。

  白嘉轩作为白鹿村的老村长,娶了6个媳妇都没活长,在家道快中落时买下了埋有白鹿的鹿子霖的地,而后渐渐走顺。虽然他脑子里有顽固的封建思想,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好人,刚正不阿,从不落井下石,经常以德报怨。儿时的黑娃总害怕他那挺得太直太直的腰杆,尽管黑娃当了土匪后打断了他的腰,让他看起来“如狗一般”,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真正的腰杆子,一直挺得那么直!

  鹿三作为白家的长工,始终被视为是白家的一员,他是“白鹿村”最好的长工。勤劳、忠诚。就是这么个老实的农民,谁也不会想到他会杀了自己的“儿媳妇”田小娥,以至于被小娥附体慢慢失了魂魄归去。

  反之,他们的下一代人中或多或少都不太好。白孝文被田小娥勾引后成日淫乱、吸大麻,连原配饿死也毫不动情,差点死在野狗口中,最后当上县长后落井下石害死黑娃,我厌恶这个人,他身上几乎没有闪光点。白孝武和白孝义不是书中的主角。

  鹿兆鹏一开始是书院的校长,后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二十多年,期间与弟弟鹿兆海的女朋友白灵产生真挚的感情。最后死在田福贤等这些人的枪杆子下,书里也没有仔细阐述。

  鹿兆海与白灵有过一段很深的感情,那个铜板印象深刻。最终却因为革命理想不同而没有最终走到一起,不得不为之惋惜,最后不是死在抗战前线,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手上,呜呼哀哉。

  黑娃的经历可谓丰富,小长工,小淫贼,政府人,土匪,营长,又是副县长。也是一个悲哀的人物。但他与小娥的爱情虽慌乱却也真挚。

  《白鹿原》读后感(二):人,性和人性

  所谓人和性加起来并不是人性。白鹿原写了人和性,但是很少写了人性。

  白嘉轩有个有趣的出场,克死了六个老婆,但是除了这个有趣的事实之外,白嘉轩只是个形象,而不是个人,一个仁义无双铁面无私的族长,无论是对待他儿子,他最喜欢的女儿,他老婆,鹿三,他都只有一个面向,铁面无私,以德报怨,乏味的要死。

  鹿子霖也很无聊,纯粹的机会主义者,完。

  白灵是我最讨厌的一个形象,自以为是的小破孩

  白孝武,无聊。。。他干了些什么么?小版加脆弱版的白嘉轩

  兆海,他与白灵的掷硬币决定谁是国谁是共倒是见有点人情味的事情,只是整体对他着墨不多我也没有办法。

  田小娥,她是个充满“性”的人物,但是没有人味儿

  白鹿原的人物们让我提不起比一句话更多的兴趣来评论他们。。。真是乏味死了。。。

  黑娃理应是个有趣的人,他的经历最为丰富,当长工,偷人家老婆,偷回来又被别人偷走了,遭人排挤,落草为寇,却又与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性格也稍微复杂一点,是整本书里面略微像人的一个。贪玩的小孩,小时候却又在羡慕规规矩矩读书的人,只是他又知道他永远不是这么样个人。是个血性汉子,遇到喜欢的女人就带回家,遇到讨厌的事情就摧毁,他对田小娥和卢兆鹏确实也体现他的有情有义。但是他的前半生都没有任何更高的标准在支持他。他对人处事全凭好恶,但是在最后他又突然转变,也不是突然,因为他确是经历了人生,变成了个完全的圣人,这就又有点概念化,但是不招人讨厌

  白孝文又是个相对丰满的人物。父亲的道德压迫和自己的软弱,他始终没能跟田小娥成事直到他彻底被父亲赶出家门。精神上的解脱也让他的老二变得好使了很多。他的流浪是他解脱的极端表现,他仕途以一种掌控者的形象回归家庭。。。只是后半部作者放线过多,明显写得草率了

  总得来说,虎头蛇尾得很严重,文笔很一般,史诗般的开头,越写越不耐烦的结尾。但是最重要的是,白鹿原里面少了那么点人情味儿。很明显陈忠实是想用一点点家族史来体现国家兴亡,民族变迁,甚至党派之争,他事实上没有写人,而是在写他自己的概念,他忽视了人,而把理应存活在他笔下的人扯成了碎片,取出了一片然后贴成了一张也不是那么好看的图片,而且还是红通通画着镰刀斧头的图片。。他写的其实是一群群的雷锋叔叔。

  这怎么可能是好小说嘛。。。

  《白鹿原》读后感(三):跟陈忠实学什么

  赶上一个礼拜似好非好的心情,看书也就零零落落,基本花一个礼拜看完了因为拍成电影,最近炒得很热的《白鹿原》。每次看书也不能免俗,看到图书馆还书的架子上摆着世面上很火的书,总有一种“抢”的冲动,这是一种就算借上别人图书证也要抢下来的心态。(只不过可别拖得太久,要不就不好意思被别人念叨了!)

  电影还没有来得及看。对于这部小说,绝对可以用精彩可言。陈忠实做到了自己前言里所引用的巴尔扎克的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用自己手中的比构建出白鹿原的广阔视野,人情风俗,命运起伏。对于好的作家,总会想到一个画面:漆黑夜里,只靠着一盏小台灯,在堆满稿子的书桌前奋笔疾书写下无垠的世界!当然,天才总归是少数。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能从陈忠实的笔下“拾人牙慧”,学到写作小说一丁半点,也是很大的裨益吧。

  先说说《白鹿原》最有争议的创造手法,就是陈忠实给小说中加入的“情欲”和“迷信” 元素。不得不承认,“情欲”直白的表现,甚至趋于“色情”的描写,的确是小说吸引当代读者的重要法宝。就如同为陕西作家贾平凹的《废都》一样,能把躁动的现代人拉回到书桌前读一本书,通过“情欲”吸引目光,再传达文学本意,也是现代作家无奈却又切实可行的手段。当然,说到这点估计又要扯回中国五千多年“禁欲主义”压抑下的心态,西方人有文艺复兴,有《十日谈》这类的先锋,我们的小说却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老路上,就算是到了当代文学,革命小说里的“革命感情”还是摆着一张爱情阶级斗阵的嘴脸。(所以读到郁达夫这样的人,就不得不惊叹了!)《白鹿原》之类的作品不仅仅完成着“解放”的任务,而且“新”在同样描写大革命的年代,却是“赤裸裸”的笔调,没有了“革命感情”,把人写的更像“人”,这不仅仅是小说里无时无刻不透露的现代观点,也是挖掘全面人格的有效利器。

  其次,关于“迷信”的介入,也不是一般的巫婆神汉,或者是低劣的僵尸鬼怪能够匹敌 。在我看来,这更似一种后现代的“魔幻”,尤其是作家写到田小娥鬼魂作怪那段章节,写人与鬼斗,看似荒谬,却无时无刻不透着大气磅礴。中国传统中本就有的诸如《聊斋》《白蛇传》等“志怪情节”融入后现代的笔调,就是一种创作上的新的突破!这也是现代作家应该好好去借鉴的地方,依托我们悠久传统文化中的“奇闻怪事”储备,孩子们也会像爱《哈利波特》《暮光之城》一样爱我们自己的故事。而且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开发上,美国人已经走到了我们前边,一部《功夫熊猫》就能拿着我们的故事赚了全世界的钱,是不是也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更深入的来讲,中国的小说中“理性”的东西太多,而如古希腊戏剧强调“非理性”因素的情节太少。“情欲”“迷信”说白了,也是一种非理性的体现,不仅如此,《白鹿原》里整个传统文化就仿佛一架非理性的“熔炉”,大到白鹿精魂,小至求医问子,无非如此。这样来写做,踢开了条条框框的束缚,虽然有些“妖气”,但却耐人回味。

  随着作家插叙,倒叙之中,不仅仅看到了现代社会中已经难觅踪影的宗族制度(现当代老师说,那时候是还是熟人社会),一些早已远离的习俗,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在风雨飘摇变革中,作家不论正邪,也不去宣扬善恶,每个人仿佛就是这样,也应该是这样,遵循传统的白嘉轩,鹿三,朱先生浩然正气也阻挡不了时代的变革,田小娥,黑娃,鹿子霖,白孝文之流各有各的龌龊,却也活的反抗,活的不卑不亢……不去归咎个人的得失,而是引着读者去反思时代何以为此?站在大视野上看渺小的人,怎能不拍案叫绝一番?有时候去写小说,“白描”也是出彩。

  最后,说说主人公白嘉轩,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我同意他的悲剧在于“明明最符合白鹿原的封建礼教不得不面对大时代而谢幕”,而作为族长也就不得不在变革中首当其冲,真的有一种“殉道者”的悲情。这种塑造也是一般写那个时代小说很少有的视角。能看到别人认为是糟粕的光彩,并挖掘出新意,正是天才作家的眼光。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新瓶装旧酒”的故事,人性的相通,让我们读小说终究不会像是看博物馆中出土文物那般冷而又冰了。

  《白鹿原》读后感(四):白鹿原

  小说中的黑娃,大号叫鹿兆谦的。其父鹿三一直是白嘉轩家的长工,而且是极其幸福的长工,他一直到死也是幸福着的。而黑娃却具有一种反叛的性格,他不听老子的劝告,自己跳出白鹿原,到渭南一清末武举人家做了长工,并因此与武举人的小老婆田小娥相好上了。俩口子回到白鹿原后,其真相被揭露后,黑娃与田小娥住进了一口窑洞里,开始他们的生活。大革命时,闹农协,鹿兆鹏鼓动黑娃出来革命。革命失败了,黑娃进了习旅开始当兵。习旅暴动失败后,黑娃开始了土匪生涯。我本以为黑娃当土匪,应该要死在这条道上,不想黑娃没死。在土匪头目大拇指死后,作为二拇指的黑娃领着百十号土匪接受了县保安团的招安,当了第三营也就是炮营的营长。黑娃招呼的紧,炮营的兵不但要炮,还要求佩枪,这都得到了满足,这也说明黑娃对招安后的一种心理,那是怀着深深的戒意的。本想,接受招安的土匪没有好下场,黑娃该死了。谁想黑娃还没有死,营长当的好好的。而且,他还拜朱先生为师,暴戾之气尽褪,简直脱胎换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就出现了,黑娃让手下的兵把自己绑在大炮筒上五天五夜戒掉了大烟,娶了知书达礼的小姐为妻,回到白鹿原拜了祖宗牌位,属于洗心革面,浪子回头的那一种。最最不该死的时候,是黑娃听从鹿兆鹏的劝告,策动了临解放前的起义,黑娃是策划起义的主要人物之一,对革命有了一定贡献,还当上了革命政权的副县长。然而,大难从此开始,白孝文作为县长变成了革命功臣,而黑娃却忽然之间变成了反革命,被捕坐监枪毙,还是和国民党的县长及总乡约田福贤一起被枪毙掉。这真是黑娃该死的时候没有死,不该死的时候却死了。

  作为田小娥,从武举人的小老婆变成黑娃的老婆以后,我觉得最初田小娥也是想与黑娃一起安份守已地过日子的,谁知黑娃革命了。革命的黑娃不在家了,当土匪的黑娃也不回来了,这又给鹿子霖创造了条件。鹿子霖每月到田小娥住的窑洞去两次,与田小娥厮混,不想奸情差点儿败露!虽然有一个替死鬼儿,鹿子霖躲过了这一劫。但是,鹿子霖却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儿,他设计了让田小娥勾引白孝文,要出一口恶气,也让作为族长的白嘉轩丢尽脸面。这计策果然成功,白孝文与田小娥也好上了。由此发生的是:白孝文在祠堂接受处罚,白嘉轩与儿子白孝文分家,白孝文由此开始的迅速堕落,让鹿子霖充分地满足了报复白嘉轩的心理。而此时田小娥的寿限也到头了,作为公公的鹿三,看到自己的主子白嘉轩一家由于被不肖儿黑娃娶的媳妇田小娥搅和成这样,竟被深深地激怒了,他摸黑进了田小娥住的窑洞,用磨得飞快的梭枪头,一枪扎在了田小娥的后背心上。田小娥临死前一回头和一声惊叫:“大呀!”其生命也由此定格。其后,白鹿原发生了一场温疫,死了好多人,白嘉轩的媳妇仙草同样是死于那场温疫;而鹿三从杀死儿媳后,精神竟变得恍恍惚惚,似乎田小娥的鬼魂附身了,从此人也变得有时清醒有时糊涂。这一切仿佛都和田小娥的死和她的阴魂始终不散,一直在作祟有关系。于是,白鹿原的人在那座田小娥居住过的窑洞上造了一座六层的塔,以镇田小娥的阴魂,不让其出来害白鹿原的人们。

  朱先生的死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读之令人惊叹!朱先生在送完给八位同仁的县志后,当晚写下了一份遗嘱:不蒙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亲友报丧,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砖箍墓,总而言之,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土。朱先生还向其妻交待和描述了自己设计墓室的想法:不用砖,只用未经烘烧的砖坯砌墓室;墓室里盘垒一个土炕,把他一生写下的十部专著捆成枕头,还有他雕刻的一块砖头,不准任何人撕开包裏的牛皮纸,连纸一起篏到墓室的暗室小洞口。 朱先生死后,就是按照朱先生的安排,办的后事。更奇的是,几十年后,一群臂缠红色袖章的中学生打着红旗,冲进白鹿书院破“四旧”时闹腾了一阵了。不久,书院住进来,滋水县的一派造反队,并在此发生了一场武斗,死了许多男女。之后又过了七八年,时间在批林批孔的年代,又有一群红卫兵打着红旗从白鹿原走下原坡,一直走到坡根下开始扒朱先生的墓。四五十人男女学生从早晨挖到傍晚,终于挖开了朱先生的墓。墓室里除了朱先生的遗骨外,只搜出一块经过烧制和打磨的砖头,经老师辨认,一面上刻着六个字:天作孽 犹可违;另一面也是刻着六个字:人作孽 不可活!一学生愤怒地抓起砖头一摔,那砖头没有折断却分开成了两层,里面同样刻着一行字:折腾到何日为止!这让学生和围观的村民全都惊呼起来……

  《白鹿原》当中,写小说中人物死的结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镇静;像鹿兆鹏家里,那位鹿兆鹏的媳妇,死又是那么地让人感到可怜与可怖;像最后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窝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缘分。

  《白鹿原》读后感(五):八百里秦川的壮丽画卷

  尽管对关中毫不了解,对关中文化没有感同身受的共鸣,但都无损于我对于[白鹿原]的赞叹。庆幸遇到陈忠实所展示的大气恢宏的关中文化,对于南方小女子的心性是个拓展,一本好书让人受益无穷。

  陈忠实对于文章的驾驭能力让人佩服。近50万字,如沧海遗珠,广而不散,每一个人物形象,无论着墨多少,都丰盈饱满,足见其笔头功力。

  但给我感触最深的却不是作为小说家的陈忠实一一在哪里看见过一句话深以为然:每一个小说家首先都应该是一个哲学家一一陈忠实对于关中文化的深刻理解才是这部小说的魂。要写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不难,要拼凑50万字也不难,难的是功夫在诗外的作为哲学家的头脑得在下笔之前就已具有。

  我总坚信文如其人,不必见过作家本人,单看他们的文字我就敢对他的心性说个七七八八,能写出"砥柱人间是此峰"、"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这样文字的人应该也是大气豁达的,所以呢,建议湖北的池莉往北几百公里去走走去住住,光埋头写字写再多也没用,得先挖掘作家自己的内心,把心性打开、把思想沉下去、把修养提上去才有可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字。

  《白鹿原》读后感(六):关于《白鹿原》的几点疑问

  深信看过原著的人都会被这部恢弘的人类秘史所深深吸引,我十分佩服作者对人物的刻写以及故事的构思,真的十分的精彩。

  但同时对部分地方还是存在着疑问,一直都想不明白。

  第一,一开始写白嘉轩耍尽诡计把鹿家的福地骗到手,就连自己的亲妈都瞒着,可见他是那种阴险狡猾之人,而且第一个把罂粟带到原上的也是他,跟后来那个大义凌然,公正不阿的族长有天渊之别,难道是那块福地让人的品行也变了?

  第二,为什么白嘉轩会亲自策划三媳妇和兔娃的龌龊勾当?那种行为根本就不符合人物形象,他得腰板真的被打弯了?这一幕是最让我气愤的,我怎么都找不到合理的解释,连他娘都因此羞愧而死,那样的做法泼脏了多少人!

  第三,最后鹿兆海还是和其他人结婚了打破对白灵的誓言,这又是为什么?作者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第四,白孝文明明是染上了毒瘾,但一去到兵团就干出了成绩,毒瘾有那么容易戒吗?

  终结起来也差不多了,自己其实也很喜欢真本书,但就是爱纠结……

  其实整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只不过占了两段话的鹿鸣,鹿兆鹏原意是把自己儿子取名为“天明”,但不知为什么后来却变成了“鸣”,感觉真是一种极大的讽刺以及灵验无比的预言。

  还要折腾到何时呢?

  《白鹿原》读后感(七):富人、女人和穷人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白鹿原》原文第一句

  富人

  全文第一句就是作者给读者下的套,让人对白嘉轩这个人的经历浮想联翩。实则,白嘉轩这辈子确实娶了七房女人,不过前面的六房都没正常熬过几个年头就归西了。

  “他不光命硬,而且下面那东西头上长着一个有毒汁的倒钩,把女人的心肝肺花全部捣的稀烂,铁打的女人也招不住倒腾。”这是村民对于白嘉轩的评价。

  流言终结于他第七个老婆,仙草。仙草给他生了两子一女,在伴随白嘉轩大半辈子后,死在一次瘟疫中。

  他即是白鹿原上万人敬仰的族长,也是白氏家族的顶梁柱子。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具备领导才能的旧时代地主阶级。他阻止村里人种罂粟,禁止赌博,在对待自己儿子通奸的事情上,更是六亲不认,极为坚决。他有极强的封建观念,对于家法、祠堂、乡约等教条式的管理手段极为崇敬。

  他虽然有良田千顷,但依然亲自耕种;虽然有钱财黄金,但从未娶妾;虽然雇佣了长工短工,但却从未欺压。

  他是中国旧社会地主阶级的代表,是中国独有的家族式社会的一处缩影。中国的近代史上不止一个白嘉轩,但却能通过这个人物窥探到一点真实历史的痕迹。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巴尔扎克。

  女人

  所有看完《白鹿原》的人,都不得不对“小娥”这个人物印象深刻。

  小娥无疑是个貌美的女子,她收获的第一份婚姻是武举人的二房。武举人虽然是举人,但年事已高如何能举?从生理上说,小娥算是婚后守寡。

  对于举人来说,纳了小娥这个妾,主要是为自己加工补品。每天在小娥的阴道里塞三个大枣,12个小时取出食用。枣将年轻的小娥身体中的灵气吸收,补给年将迟暮的武举人,这种做法跟鲁迅先生《人血馒头》中的场景似曾相识,只不过《人血馒头》中是要吃用人血沾过的馒头治肺痨,都是旧社会封建迷信的产物。

  小娥能遇到黑娃,不知是幸,还是不幸。黑娃是鹿三的儿子,鹿三则是白嘉轩最器重和尊敬的长工。黑娃在武举人家里熬活(熬活就是打长工,做苦力),荷尔蒙泛滥的年纪,哪能经得起小娥的勾引。两人就这么逃出了武举人手掌,艰难的生活在一起。

  小娥的克星自然是白嘉轩,因为任何婚姻都需要通过族长主持,在村里的祠堂里,让祖先们恩赐庇佑。

  但小娥是什么女人?白嘉轩这种腰杆子硬,脑瓜子轴的人,自然不会祝福这对小情侣。黑娃没办法,只能找了个破窑洞跟小娥过起了没有人祝福的同居生活。那段时间应该是小娥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没有了武举人那段糟心的婚姻,获得了平凡踏实,看起来有点盼头的正常生活。

  好景不长,黑娃参加了一个当时很吓人的活动,共产。可想而知,在几次闹事后,被国民党追杀,最后跑到山上当土匪去了。

  黑娃跑路后,孱弱无力的小娥,既没有田地,也没有能力,只能开始学着出卖身体依靠“贵人”。她第一个“贵人”是鹿子霖,鹿子霖是鹿家的当家,同时也是白鹿原的乡约,地位仅在白嘉轩之下。鹿子霖明占小娥的身体,暗里还利用小娥去拉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下水。小娥对白嘉轩阻止自己的婚姻一事心中怀恨,愣头巴脑的就去勾引了白孝文。

  白孝文跟小娥的事传开后,白嘉轩着实吃了一跟头。除了在祠堂当着祖宗的面将小娥和孝文打的半死外,从此也跟儿子分了家。

  白孝文变卖家产,跟小娥两个在哪个破窑洞里抽大烟,过神仙日子。可惜好景不长,年逢饥荒,白孝文兜里的那点钱三下五除二就归零了。孝文起码还可以投靠以前家族那些关系,小娥差点没给饿死在窑洞里。

  最后的结局是悲惨的,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小娥的门被鹿三敲开。鹿三认为,就是小娥这个贱女人导致自己家族蒙羞,他用一把祖传的柴刀把小娥前胸后背捅了个对穿。他疯狂的拆了破窑洞的大梁,让整个窑洞在风雨里倾塌,他想让黄土把小娥带来的羞耻遮蔽。

  小娥死了多天以后,漫天的尸臭才让村民发现这个外来女人的死讯。年关将至时,白鹿原差点覆灭在一场可怕的瘟疫中。三分之一的村民死在这场灾难里,其中包括白嘉轩的妻子,仙草。开始有人谣传这场瘟疫是小娥变为厉鬼带来的。村民挖开了那个破窑洞,发现小娥死的时候,肚子里已经怀了一个孩子。

  最后,白嘉轩将小娥的尸骨焚烧殆尽,筑起一座青砖五棱塔,将小娥的魂魄压在塔下永世不得翻身。

  其实旧社会,女人的贞洁是建立在处子完好,拜堂成亲,并且不被休的基础之上。小娥本身是个苦命姑娘,出生卑贱才不得不选择嫁给不举的武举人当补品加工厂。黑娃是她一生中唯一的真爱,奈何社会动荡,逼着黑娃走了黑路。她的愿望其实并不高,不需要攀龙附凤,也不需要高头大马,只要能安生过日子,住着破窑洞,吃着糟馍馍都愿意。黑娃不在的日子里,你很难想象一个薄身的女人在一处偏远的破窑洞里,夜晚听着白鹿原上夜晚狼嚎的场景。我想她最后将所有期望寄托于出卖身体,是源于绝望。对婚姻的绝望、对这片不能接纳她的土地绝望、乃至对于命运也无从希望可谈。

  她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她没有什么可以依靠,只能用贞操去跟上天换条活路。她从了鹿子霖,勾了白孝文,还不是希望能在乱世里活下来。最后她死在自己公公的刀下,魂魄被压在五棱塔中。

  鹿三的那把刀代表的是旧社会对于女人贞操的屠戮,白嘉轩的青砖五棱塔压的是中国封建社会所有女性血肉堆积的不公。

  小娥,真是一个让人心里滴血的角色。现在所有的姑娘们应该为生在新中国而感到庆幸,少了诸多迫害,拥有了很多自由。

  你以为历史离你很远?其实小娥的死,距今不过50年。

  穷人

  鹿三,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穷人。他是白鹿原上最好的长工,声名远赫,无人不晓。白嘉轩对于鹿三极为崇敬,让膝下的几个儿女都拜了他做干爸。

  拿现在的话来说,白嘉轩像是继承祖宗基业的企业主,鹿三就是职业的经理人。白家的良田牲畜,无一不是鹿三在亲手操办。鹿三膝下有两子,黑娃和兔娃。兔娃憨厚呆板,只爱割草种田,不问世事。黑娃鬼灵精,并且骨子里有叛逆的倒刺,所以最后跟鹿三作对、跟家族作对、跟国民党作对。

  原则上说,黑娃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在被国名党围剿时,抛弃了小娥独自跑路。嘴上说的是革命大业,实则还不是担心小娥多添负担。虽然他后来曾经多次冒死给小娥送钱粮食物,但依然不能洗刷他抛弃妻子的罪恶。

  小娥被杀后,黑娃带着手下夜里抢了白家。当时他并不知道,小娥是自己的爹亲手送上路的。他用一根棍子打断了白嘉轩挺了一辈子的腰。在他眼里,正是白嘉轩挺直的腰杆阻断了他跟小娥所有美好的未来。

  白鹿原无疑是本好书,还原真实,让历史变的细腻起来。

  对这本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移步李磊博客(http://www.iamlee.cn/bailuyuan/),一起交流学习。

  《白鹿原》读后感(八):原上的革命

  王全安在宣传《白鹿原》电影时候,针对媒体采访,说他告诉演员们“一个农民不可能那么有自信,那么复杂,不管你是族长还是革命者。你革命,也只是一个农民革命者,你不是上海的革命者,你也不是德国的革命者,你对苏联也一无所知。”这段理解是对的,不晓得是有人教他还是他自己琢磨的——反正也算误中靶心,然后他又扯到土地,食欲和情欲上去了。

  白鹿原里的革命各色各样。“鸡毛传帖”不过是千百年里农民约定俗成的反抗。这种约定俗成并不见于任何年代的法律里,但是在官方却默许这样的“革命”形式——当然不要闹得太糟。就像汪曾祺的《大淖纪事》里那群锡匠顶香诉冤也是一样的套路。这种思维到现在怕是在中国的深山村里还是流行着。

  但是新时代的差异在于“乌鸦兵”的出现。乌鸦兵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有枪。这就是新时代与旧时代的差别。旧时代无论双方的武器都是差不多的,新时代刀子舞得飞快,也不及火枪一发。俞万春在《荡寇志》里写的很明白——“陶震霆急挂双锤,取出洋枪,扳开火机,砰然一响正中张清后颈,翻身落马。”所以鹿兆鹏才怂恿黑娃去烧粮台,自己匿名刷些“大字报”——这是真正的暴力革命的萌芽样态。

  国共第一次合作仿佛是儿戏。落实到年轻人中,白灵和鹿兆海就用了一枚铜板就决定了各自的政党归属。那时候两个党派还都没有意识到拉拢年轻人是多麽重要——关键时候顶子弹,搞小动作,打鸡血都可以找他们。

  白嘉轩虽是个仁义的人,同时也是个族长。白灵再得宠,终究背不过祖训。老套的场面,锁了姑娘,定个人家,好在姑娘是个新青年,跑了,临了还写信给“做不成”的亲家羞臊一下。

  “风搅雪”,“一切权力归农协”描述起来是新名词,说到底还是会党路数。彼此并非是同志的称谓,还是大哥小弟,革命十兄弟的叫法。铡老和尚,铡碗客从最初的“原始正义”最后演变成无法可控的暴力原是可以预料的,无论民众还是发起者和参与者都不甚了解真正的革命。马恩的一套传给列,再传入中国城市,再传入乡村,恐怕不是猫虎的差别了。至于后来针对田福贤,不过是官官相护的戏码罢了。至于陕西于主席整天“谁阻挡国民革命就把他踏倒”不过更像是笑话,而非Deus ex machina

  清党开始。田福贤和岳维山返回后的血腥,多半是为了自己的报复欲。所以说报复欲借着“东风”的裹挟是最可怕的。

  田小娥的革命是纯粹的自发。黑娃是爱她的,但是每次大难临头他都跑走了(郭举人,农协失败)。白孝文比黑娃爱的深,我想他要是知道田小娥是被鹿子霖唆使的,大概也不会迁怒与田小娥。毕竟田小娥陪伴她度过了人生最落魄的时刻。鹿子霖完全是趁人之危,活该被尿一脸。对田小娥采取道德评判是不适合的,但若单单只说她“破除礼教”云云怕也是不贴切的。

  白灵和鹿兆海决裂前的谈话颇有“蛋与鸡孰先后”的风格。这段话很重要,明着看是白灵占了上风,细细想来,鹿兆海的话更有深意。共运的知识分子下到基层还是要依靠流氓无产者们,他们既能推动革命快速前进,也是破坏革命所许诺的优良后果最积极的。

  鹿兆鹏转到了地下,可到革命胜利时,他对黑娃说自己没离开过原上,发展出一批“同志”。鹿兆海没死在中条山,去围剿红军被射杀。这两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大家都懂的。

  白灵在学校里投了来视察的教育部长一砖头,甚没道理。陶部长说的也就是些头面人物的屁话,为此扔砖头,简直是露出狐狸尾巴让国府抓。白灵只好逃跑,这是第一次吃“无理”命令的亏。第二次便是内部肃反,这次丢掉了性命。直接促成此事的毕政委无非回延安写个检查而已,对党棍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可惜这种党棍遍地都是。

  白鹿原又一次“反了正”。黑娃倒是一发向好,随着鹿兆鹏号召“起义”。白孝文是投机派,所以后来做了新县长。黑娃反而要被枪毙。白嘉轩再一次拿着褡裢上城去求黑娃一条活路,一如当年他去为黑娃的爹鹿三求活路一样。可惜他不知道“新政府不瞅人情面子”,他“不懂人民政府的新政策”——他老了。

  可惜白孝文也不知道,投机的时代已经过去——“还是无产阶级专政厉害。国民党也好,日本人也好,北洋军阀也好,可以看书,家里可以送东西,看守的可以给钱让他给我买东西,可以吃大饼油条,一毛钱就给他两毛钱,人民政府不能买也不能送。无产阶级专政不是吃素的!”

  朱先生倒是明白,但是他死了。

  《白鹿原》读后感(九):白鹿原

  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三代人,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很让我有些感慨。

  感慨之一是世事难料。白鹿原上,白家兴旺过,鹿家兴旺过,但好景都不长,跌下去,又起来,起来又下去。白鹿两家三代人被命运在砧板上无情地反复敲打。什么时候正面烤,什么时候背面敲,世事难料。所以,自己不论什么时候,都别悲观,也别骄傲。活得好,是祖上有德,自己运气好;活得不好,是时候没到,自己还要再加把劲儿熬一熬。人的一生漫长得很,一时得意、一是低落,千万不要把一时的状态当成永恒。对人生的态度,在困难的时候要能坚持得住,在得意的时候要沉稳得住,不要被表象迷惑。

  感慨之二是尊重别人。尊重高位的人,也尊重卑微的人。地位卑微的人难保一辈子卑微,即使一辈子卑微,下一辈子,人家未必不翻身,时间能改变一切。即便是打了一辈子长工的鹿三,还生出了一个将来当保安营营长的黑娃一样的儿子来。地主白嘉轩的儿子,也有卖房卖地半死不活的一天。世界是多元的,不要把人看死了,这等于自断后路。这样的后路,眼前可能不需要,等到真需要的时候,已经晚了。

  感慨之四,有自己的原则,但也给别人一个机会。白嘉轩做事太硬,鹿子霖就圆滑很多。白嘉轩要是能够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多给子女一点谅解,或许白孝文也不至堕落到那种程度。而鹿子霖做事情太过阴损。这样的阴损是否能招来祸患我看不一定。但做人还是光明正大些好,坦坦荡荡,才能心无所惧。

  《白鹿原》读后感(十):风

  是在一个安静的上午读完这本书的。合上书页,闭上双眼,眼前浮现出一片麦田,稀稀疏疏的农民在田间耕作……一切安静而又平和。

  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一直渴盼能有这样一片土地,这样一片蓝天,这样一缕清风。但终是抵不住一场“风搅雪”!有人说,经历了风雪的人才会甘心宁静,出去走过的人才更觉家的可贵,可自己却一直活在自己的国中,希望能够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用我们书法老师借五柳先生的话来说,我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于先生,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毫无功利之心,于我,则是不思上进,没有方向的迷茫颓废之解了。

  一直喜欢读大部头的书,读过酣畅淋漓,唇齿留香。常把自我拟为风,自由散漫,但如今呢?迷茫……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白鹿原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