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白王后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20 11:13: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白王后读后感10篇

  《白王后》是一本由[英]菲莉帕·格雷戈里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8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王后》读后感(一):差强人意的历史小说

  冲着历史和阴谋借了这本书,而且BBC已经改拍为电视剧。

  1.整本书最令人激动的情节就是开篇伊丽莎白去拦爱德华四世的马,感觉很有魄力,但此后的发展就急转直下,20年的王后生涯就光顾着生了10个娃,一旦遇到困难就找老妈搞巫术这算哪一出啊?说好的《甄嬛传》呢?

  2.英国宫廷时代的男人都是人妻控,寡妇改嫁真心抢手。

  3.记人名还是不利索,而且重名率太高了,男的就爱叫亨利、理查德,女的就爱叫安妮、玛格丽特,这么缺名字用。

  4.看了半集BBC剧,号称是玫瑰战争时期英国头号绝色美女的白王后以及风流倜傥的国王,找的演员不忍直视,而我在看此书时脑中浮现的是斯嘉丽·约翰逊的样子。

  《白王后》读后感(二):作者全部小说的背景年代

  《河流之女》1430年夏——1464年春

  《白王后》1464年春——1485年4月

  《红女王》1453年春——1485年8月21日

  《拥王者的女儿》1465年5月——1485年3月

  《白公主》1485年秋——1499年冬

  《永恒的王妃》1491年冬——1529年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1521年春——1536年5月

  《波琳家的遗产》1539年7月——1547年1月

  《女王的弄臣》1548年夏——1558年冬

  《处女的情人》1558年秋——1560年夏

  《另一个女王》1568年秋——1587年2月8日

  这是一个长达150年的家族史

  《白王后》读后感(三):玫瑰战争伪科普之一

  不得不说菲利帕真的是有理查情结还有伊丽莎白情结。在《白王后》里看见约克的伊丽莎白爱上了理查,我就觉得雷滚下来了......1、当时伊丽莎白的身份已经是bastard了,据说还是安妮王后让她进宫的,如果真如菲利帕所说,Poor Anne! 如果理查和伊丽莎白相爱过,那理查也不会考虑娶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的公主身份是理查自己废掉的。 2、据说理查在安妮病逝之后考虑过娶葡萄牙公主,然后把约克的伊丽莎白嫁给葡萄牙国王 3、在亨利.都铎赢下决定性的博思沃兹之战之前,英国国内一直有让亨利和伊丽莎白结婚的呼声,打了这么多年仗,大家都烦了。

  白王后的态度也令人觉得奇怪。塔中王子是千古悬案,暂且不提,嫌疑人有三个:理查、白金汉、亨7。然而理查做了另一件不利于白王后的事情,他杀掉了白王后的弟弟和一个儿子(第一人婚姻所生)。再加上白王后的儿子是理查软禁的,而且理查找出了一个以前和爱德华订过婚的女人(怀疑这事是真的,毕竟爱德华四世真的情妇一大堆),这件事的影响就是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王后身份和她几个孩子的身份合法性全部都被否定了。理查究竟为什么这么做?一方面可能是理查有称王的想法,另一方面就是当时伊丽莎白的亲戚们已经形成朋党之势了,很多旧贵族看不惯新发迹的王后娘家人,这其中恐怕就有理查。(从政治上来说,爱德华娶伊丽莎白是个错误)理查和伊丽莎白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政治层面,形成了两大派系。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理查的行为为什么可以得到很多贵族的支持,而后期亨利.都铎为什么能上位,也是和这些贵族有关。

  然而枪杆子里出政权......理查身边的斯坦利侯爵是亨7的继父,在博思沃兹之战中握有军队的斯坦利选择了观望,但在战争结束之后找到理查的冠冕戴在了亨7的头上。

  我觉得菲利帕并不喜欢都铎王朝,无论是亨7、亨8还是在历史上雄才大略的伊丽莎白一世,在她的笔下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问题(当然亨8本身就有问题)。似乎约克家都是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这也可能是第一人称视角带来的问题。其实与其说亨利.都铎是暴发户,伍德维尔家才是真正的暴发户,还是被大贵族嫌弃的那一种。约克和都铎,兰开斯特,没有一方完全清白。不管是爱德华、理查还是亨利,胜者为王。

  《白王后》读后感(四):权力之外再无安宁

  任何时候选择了权力,也就意味着失了安宁。

  我一直在回想当初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站在梧桐树下等待国王经过的场景。那天夕阳一场华美瑰丽,橘红色的光零散地洒在梧桐叶上,丝丝缕缕残晖穿过叶缝飘到地上,还有那美貌的妇人的金色发丝上。新晋的国王爱德华和他的部队骑着马,雄姿英发,举手投足间王家风范毕现。当他的眼眸落在她身上时,未来再多的凶险争斗,也比不上征服她的心。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那时的伊丽莎白若知道她赢得国王的心会让她失去父亲、哥哥弟弟甚至儿子,是否还会坚持与爱德华在简陋的小教堂里结婚?不过历史告诉我们,她在牧师前的回复,是“I do”,她选择了权力,她必然会失去安宁,所有的安宁。

  这安宁,可以是牢不可破的亲情。所谓“血浓于水”,亲情本应该是最抵得住世事变迁的情,在王家,却成了表面拉拢的工具,暗底争斗的障碍。很难想象弟弟杀了嫂嫂的父亲等一票亲人甚至儿子,哥哥可以不动声色的杀了弟弟然后另一个弟弟毫不犹豫的杀掉自己的侄子。诸如此类的杀戮居然无休无尽。不过在王家,却极容易被理解。为了至高无上的王权,还有什么不能杀的?不过杀掉所有阻挡自己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的亲人罢了。所有王权背后,早已血流成河。如此,这牢不可破的亲情简直比纸糊的强还不经风,更谈何安宁!

  或许这安宁,不止亲情。爱情的甜蜜依靠,也会使人安宁。只是那伊丽莎白长公主先后与公爵、法兰西国王、亨利•都铎订婚,那都是关乎政治的婚姻。最后她爱上理查德三世,并愚蠢的相信那个篡了侄子王位的人会让自己成为王后。只是很遗憾,她爱上的是个王权拥有着,婚姻于国王而言不过是一种增强自己实力,巩固王位的好工具,爱情于他而言无足轻重、微不足道。这世上女子,若动了情,哪有不期一生一世一双人,能有个现世安稳的生活?可这安宁,他许不给她。因为他爱江山,多过美人。这安宁,也不过一纸空文。

  “我什么都不知道,谁都不信任。在这场亲族之战中,我们已经消除了信任,只剩下了猜疑。”当机关算尽的理查德终于坐上小侄子的王位时,发出的居然是这样的感叹。他谁也信不得,利益面前从没有朋友,随时都会有像他一样的野心家篡夺他的王座。他只能不停地猜疑,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他生怕在睡梦中时被人谋害,害怕有人起兵对付他。当初他抛弃亲情爱情乃至道德与人性爬上权力巅峰,换来了什么?王家人情凉薄人尽皆知,但他们对权位的追逐,依然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当他们偏离了权力中心,是否可以重拾安宁?不,伊丽莎白纵使在避难所,念念不忘的先是之前王家奢靡的生活,在策划如何重返王位的时候,才想起她的儿子女儿,以及她的盟友们。她已经是失败者,她已经不再是最美貌的王后,但她的安宁,终究还是失去了。

  权力之外,再无安宁。就像“巅”字,没了权力的靠山,就只能被颠覆么,生命就只能颠簸。

  回想水之女神梅露西娜,她之所以在察觉到爱人对她半人半鱼之身的厌弃后毅然决然地离开,歇斯底里地开始报复,是因为她有足够宁静的心,宁静以致远。她小心翼翼地用巫术守护安宁,也是在守护自己,还有爱情。只可惜她的后辈子孙们并不懂得这一安宁的重要,反用那巫术争先恐后地去为王位争夺涂抹神秘色彩,她们尚不明白权力只能暂时,而只有安宁才能永恒。

  于是我听见伊丽莎白绝望而悲戚的声音:“我已经一无所有了。”

  M

  《白王后》读后感(五):巅峰人生得与失

  伊丽莎白从一个寡妇几乎是一步登天成为英国王后,成为爱德华一生宠爱惯溺的女人。

  权势,爱情,一瞬间全部拥有,却也从此失去往日的平静。

  有句话说是上天从来公平,拿走你什么就会相应补给你什么,同样,给你什么,就会等同地剥夺,无人例外。

  失去亲人,失去信任,失去同伴,一路孤身支撑到最后。剩者为王。

  巅峰的生活千人羡,万人妒,未尝不是风刀霜剑严相逼。

  其实在我看来,本书里,除了美貌,我看不到伊丽莎白值得倾心的理由,她没有统领时代的魄力, 没有征服天下的霸气,仅仅靠所谓的水之女神的魔法,来维护和拯救的她的生活,她的地位,来报复她失去的,剿灭阻挡的、违逆的。

  每次灾难来临,就躲到教堂里面,宛若自投监狱。

  巅峰的人,尤其是女人,美貌、心机、才华缺一不可。但能得人心的却仍旧是心地宽厚的人。

  为此,更加喜欢伊丽莎白的母亲,那个所谓的水之女神的嫡女,可狠可仁可屈可伸,扶持起伊丽莎白和家族她功不可没。

  对小伊丽莎白向往宁静生活,厌恶宫廷争斗及披露伊丽莎白的野心那段记忆深刻。

  未经历的人,就会幻想平静和幸福,未曾失去,就觉得抽身而出全身而退不过是一个意愿。

  但这世上,有句话叫做身不由己,有句话,叫做欲求不满。

  两者互为佐证。

  如是而已。

  《白王后》读后感(六):看了很有感触的一段。

  等你把孩子养大成人时,你就开始觉得,他安全了,你不会再心碎了。等你的孩子熬过多病的童年,当瘟疫年来到,夺走了邻居孩子的生命,而你的孩子依旧活着时,你就开始觉得,他会永远安然无恙。每过一年,你都觉得,离危险远了一年,离长大成年近了一年。我养大了约翰,养大了所有的孩子,气喘吁吁,满怀希望。我们把他婚配给那个老太婆,为了获得她的头衔和财产,我们知道他会活得比她长,我们乐不可支。对我们来说,这桩婚姻是个天大的笑话,我们知道这是一场少夫老妻的婚姻。我们嘲笑着她的年纪,知道她离坟墓比他近得多。如今,她眼看着他下葬,把自己的财产完好地保留下来。怎么会这样呢?

  这本书不论情节或是语言上都远远不如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整本书看完了都有挥之不去的失望感觉,唯独这一段让我动容,因为,它让我想起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白王后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