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是一本由[美] 史蒂夫·麦凯瑞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4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像》这本书全书没有一个字,就是通过一幅幅人像的照片,通过一个个不同的眼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不同的人生和一段段不同时期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小段,通过别人的故事,通过别人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大千世界。《人像》读后感(二):你的相机,或许是你手里的一把利刃。
良心的后浪发行这本书了!这也意味着我终于可以将Steve Mccurry这本伟大的摄影集《人像》搞到手了,从那张火遍全球的《阿富汗女孩》照片开始,这样的殿堂级摄影作品就奠定了Steve Mccurry人像之神的咖位。
作为一个正在学习摄影的小仙女,怎么可能不入这样的必备摄影集呢!
从一开始的学习初期,看了各种流派:街拍、动物、人像、风景、人文、建筑…最为中意的还是人像类的作品…
太喜欢“人”,也算是个颇具灵性的人,工作上大部分都是与人沟通,旅行也是为了遇到不同的人,当然最喜欢拍的还是人,各种各样的人…
在拍人的过程中一直也在寻找自己的风格…
从黑白、彩色、艳丽、高对比,各种能想不能想的风格,都在不停的尝试…
而Steve Mccurry的强烈美国国家地理风,又一次次的从一张张照片中震撼了我的心灵!
他将作品的整体色调往暗处调,而且低饱和度加高对比度,再加上突出的人物面部,这样的方式让观众的视线紧紧地被吸引到作者想要引导的方向,令人沉思。
而最为知名的那张《阿富汗女孩》,这个在摄影史上不朽的著作,也可谓是里程碑式的作品。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是Steve Mccurry在阿富汗拍设的一张照片,照片中人物是一名阿富汗女孩夏帕特·古拉(Sharbat Gula)。在阿富汗战争時,她住在巴基斯坦的避难所里。他在那为她拍摄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在1985年6月号国家地理杂志登上封面。當時她大概12岁。有人将此照片与达文西的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产生联想,因此有时她被称作阿富汗的蒙娜丽莎。2002年4月,更多有关于她的近照被作为封面故事被刊登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并且她也成为了在2002年3月播出的”寻找阿富汗女孩“的电视纪录片的主角。在她的认可下,国家地理成立了阿富汗女孩基金,一个致力于教育阿富汗女孩和年轻妇女的慈善组织。2008年,基金的范围扩大到包括男孩在内的孩子,随即基金名称也改为了阿富汗儿童基金。
这也将我们拉回到:拍摄的意义这一点上。
我们制造的影像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愉悦视觉、为了温馨和记录吗?但是这个世界上始终有一拙小小的人群,他们在利用手中相机这把小小的武器,努力的,一点点的,撬动着这个世界。
《人像》读后感(三):摄影,为什么?
摄影,为什么? 很多人都有一个脖子上挂着一支单反,然后凭借自己的感观,自己的对于名山大川,自己的对于世界,对于人性的看法拍摄的照片可以卖钱,可以斩获各大摄影比赛的魁首,可以人人敬仰的摄影师的梦想。 然而,并不是你有了一支单反相机,你会拍照,你懂得快门、光感、滤镜这样那样的专业术语,你就成为了一个摄影师; 当然,也并不是你有了一个想要把摄影作为一生的职业的念头,并且发了疯一般地去努力,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摄影师。
《人像》读后感(四):他不说话
我以为会和《生命之灵》一样,有各种参数。可惜没有。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很好的一本书。
听说《阿富汗少女》是105镜头。70-200这个焦段极为优美。我喜欢它,虚化厉害,人物突出。即使拍风景也十分迷人。
作者麦凯瑞胆力过人,我也喜欢他。我和他一样,不喜欢后期,讨厌闪光灯。这次的结婚,让我大为失望,水平太差,却价格昂贵。
摄影职业如何开展,图像的力量是惊人的。
记录真实,不,不够,真实的美丽。
要走的路很多。不管文学摄影,跟工具都没有太大关系,形式怎么变都可以。内心不能变,是一颗心。
那么,新的一年里,开始走下去吧!
我相信我可以做的很好!
《人像》读后感(五):他们的信仰
他们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