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是一本由曹文轩著作,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4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铜葵花》读后感(二):6.曹文轩《青铜葵花》
和《草房子》一样,是一篇温暖的文章,但是相对来说,这一篇显得更加无奈。个人感觉《草房子》一篇篇地讲述大麦地里的不同人物(大多数是孩子)的故事的时候,其中掺杂的感情是纯洁而美好的,虽然可能是坎坷伤心的。而《青铜葵花》则更多地表现善良人家在时代和命运前面的无奈和渺小。青铜一家是多么友善啊,葵花在他们家多么幸福啊,可是灾难却一次次地降临到他们身上。可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没有放弃过生活的意念。《青铜葵花》读后感(三):成长~理性~思想的变化,回不去的过去
记得4,5年级时,从班上借了来看,起初只是随大众,大家都在借,就凑了一把热闹,在班上看了大半部分,剩下带回家,盘着腿盖在被子里看。发现文章内容本不是自己所吸引的类型,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只有对乡村的氛围的构造,最后,从来就没因为一本书而流泪的我居然在老奶奶个人物感动,《青铜葵花》读后感(四):苦难中的幸福
又是一部曹氏催泪弹,葵花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虽然很小没有了爸爸,但她遇到了贫困却幸福的四口之家,青铜。《青铜葵花》读后感(五):苦难中的成长
这本青铜葵花是我们初三的语文老师推荐我们看的,说以前的学生看过都哭了,于是我也兴冲冲的看了它,果然也令我潸然泪下。这是一本我看过最纯净、美好的儿童文学图书。语言描写十分细腻,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细节,情节曲折。曹文轩叔叔把苦难写的令人深刻,把人性美写的极致,把爱写的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苦充满情意。罗曼·罗兰说,苦难,它绝非是今天才开始的,今天的我们,没必要为自己的苦难大惊小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苦难还会延续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格。也许这也是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书中的青铜对葵花的爱如此感人: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是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青铜葵花》读后感(六):盛夏礼是一本字迹难忘的书
葵花,你到城里会怎么样呢《青铜葵花》读后感(七):淡雅画卷
淡雅画卷
感谢小雪初晴
文/燕赵北羽
阅读曹文轩的文字,感觉到一种简朴的美。如同展开一幅年代久远的画卷,淡淡的黄色做为底蕴,淡淡的墨色极轻的勾勒出诗意般的意境来。同时,耳边也许会拂过同样淡淡的曲子,在柔和轻松中,如小溪般潺潺,如幼鸟般啁啾,如嫩蕊般可爱。
青铜是大麦地的一名哑童,葵花是城里的小姑娘,随父亲来干校。而她的父亲却是一名艺术家,这个城市的标志物就是父亲雕刻的“青铜葵花”。父亲在画葵花的时候,被河水吞没了,原来就己经失去妈妈的葵花转眼就成了一名孤儿。她的无助与彷徨,令人嘘唏。干校的人们也在无奈之下,把葵花准备寄放在大麦地人家,希望有人可以收留。
青铜一家,可能是大麦地最为贫苦的一家,但是这个女孩葵花的命运马上就和他们牵在了一起。葵花没有选择条件比较好的嘎鱼家,而是心甘情愿的走向了这最为贫苦的一家。也许,她的初衷仅仅是嘎鱼捉弄她,而青铜救了她吧。
多了一张嘴,在富裕的家庭里,算不得上什么大事。但是在贫穷的青铜家里,吃饭就是问题。上至奶奶,下到青铜的父母,再到青铜本人,都没有外待这个身世可怜的小姑娘,她们对待她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那份真挚的感情,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似乎甚为渺芒。
青铜的爸妈和奶奶放弃了青铜入校读书的机会,而是把女儿葵花放在了学样里。葵花是那样的争气,成绩总是班上最好的。而当她知道家里因为没有过多的能力供养青铜哥哥一起读书的情况下,她选择了一种一个儿童可能想像都想像不到的做法:那就是故意考砸,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然后以这种理由退学,去帮家里挣一些钱,减缓一下家里的开销。这是一份金子一样的心!对于一个小小的孩童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她的父母呢?感觉到了莫大的耻辱,真是恨不得狠狠教训她一顿。还好,老师向他们讲明了这个情况。葵花想到了什么?那就是一个人在学校里读书,而后回来教自己的哥哥哑巴青铜写字认字。当有点傻乎乎的哥哥被一帮与自己几乎同龄的孩子欺负不识字的时候,青铜在墙壁上大书:我是大麦地的青铜!为曹文轩从小处着眼,大处得意的架构引为精彩。同时,也可以看出曹文轩体验生活之重。现在,太多的作家哪里还有几个与生活不脱节的,只是在想像中勾勒着自己的世界。没有思考,没有思想的作品怎么可以走得远呢?
为了生活,或者说为了活下去,我们可以在这本小书中体会一样,兄妹俩是怎么样的懂事啊?当然,他们有时侯也非常无助。嘎鱼纵鸭坏田,父子打上门来让青铜家里赔鸭子,我们看到年幼的青铜因为苦于表达又是如何的辛酸与无助呢?后来,事情的真相大白,我们也看到,嘎鱼父子并非不知道是冤枉了好人,而向青铜家人道歉。这里,没有人是我们认为的大恶人,其实都是一群善良的老百姓。他们可能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们饿死也不偷不抢的伦理精神,却让多少读书人为之汗颜呢?书,与人的德性情操,也许并没有太多的正相关。也许只是人为的一种下意识。人的高尚的精神品质与操守,也许只是天性而己。
青铜卖鞋,小姑娘去摘银杏,贫苦的生活里,情义越聚越浓。与之相对比的史书中,有多少富贵莫如帝王家的“父子相残,兄弟相杀”的故事。精神与物质,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其实能较真吗?
终于有一天,聚得太久的兄妹两个要分离了。回城之后的那些干校学习的同志,开始意识到葵花应该回城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些人有错吗?没有。市长也要求不能让艺术家的后代在农村里生长而寒了其他人的心,他有错吗?没有。葵花不去,她有错吗?没有。这些金子一样的心,其实也可以狠狠的碰撞,碰撞出灼人眼睛的火花来。而青铜一家人为了他们的女儿有一个好的发展,还是下决心让葵花复城读书,他们更没有错。为什么这些所有的正确之中,我们还是会心痛呢?
葵花妹妹走了,青铜哥哥形成一个习惯,站在大麦地痴等妹妹的归来。好不容易,探家的妹妹回来了,好不容易,那个在事故中失去声音的青铜哥哥张开了他的大嘴,喊出了心中妹妹的名字:葵花!
曹文轩的文字,有点像一个顽皮的,同时又是可爱与活泼的孩子,伸出他无尘的小手,在你的心尖轻轻地掐了一下。虽然柔软无力,但是疼的毕竟是心尖!
《青铜葵花》读后感(八):爱比恨更重要
如麦田的守望者一般,我在百无聊奈中抽起一本书看看——青铜葵花,曹文轩的作品,失孤,寄养,清贫,饥饿,洪水,蝗灾……太多的不幸和苦难却一点也没改变那乡村的善良,读来甚是感动,都不忍想象会是文学作品的美化。不论是苦难还是不幸,他的文字是那么唯美,干净和淡然。人性的善熠熠生辉,而恶默默无闻,丝毫没有伤痕文学的怨气冲天,有的只是一点点的惆怅。爱比恨更重要!字里行间,充满着美、情调、悲悯情怀。就如听安详的白胡子老爷爷讲故事,风轻云淡,去留无意!
真不敢相信这是我从小就厌恶的乡土人情,充满了奸诈和不得不为的劳作,还有对生活的无限怨气和低级趣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嫉贤妒能,冷漠无情!而一方面是某些意识形态对他们的赞美,多年的洗脑使我犹豫不决,直到如今,才终于明白贫穷才是万恶之源,家……国……天下,无不如此!我们那些美好的淳朴都去哪儿了?!也许就如作者所言,经历过那些起起落落的波折,很多的美好不见了,因此文学才更需要唤起人性中柔和的成分,要大家行动起来,凭着爱的力量来扫除种种阻碍我们相爱的力量,来医治种种激荡我们恶性的疯狂,来消除种种束缚我们自由与侮辱人道尊严的主义与宣传。让爱如阳光一般散布在地面上,给我们光,给我们热,给我们新鲜的生机,给我们健康的颜色。
《青铜葵花》读后感(九):苦也是一种幸运
《青铜葵花》是我读曹文轩的第二本书,与《草房子》不同,其中是因为《青铜葵花》多了一份苦。《青铜葵花》读后感(十):日子总要好起来的
失去父亲的葵花被青铜家收养了 一家五口过得很苦 也很快乐 女孩葵花和男孩青铜一起生活一起长大 日子再难 也难不倒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如今我们的时代跟那时候有了很大的差别 进步了很多很多 变好了很多很多 看完书的今天下午 四点钟的阳光依然耀眼 大地上的万物仿佛在拼命地灿烂着 但就算是这样的时代也依然有着向阳面之下的阴暗面 更别说小说里那个遥远的年代了 那时候 快乐与幸福是那样的纯粹 但苦难与不幸也是那样的彻底 小说里一直强调青铜家是大麦地最穷的 但就是这样的穷人家 毫不含糊地收养了城里来的小姑娘 一页页看着 为这一家子遇到的困难担忧 为这一家子温暖的氛围莞尔 一边看一边想着 接下来 他们会慢慢变好的 会慢慢走运的 会慢慢过上好日子的 但这是小说啊 不是那让人一眼看到头的肥皂泡沫剧 青铜家的温馨幸福说也说不完 挫折苦难也没有尽头 三月里那场恐怖的蝗灾之后 大麦地的人家大都揭不开锅 青铜家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之后奶奶病倒了 老牛死了 还没凑够昂贵的住院费 奶奶也走了 城里来人了 接走了葵花 青铜家好像一下子什么都不剩了 故事结尾 青铜一直在大草垛顶上望着城里的方向等着葵花 他终于用不太清晰的声音喊出了葵花的名字 然后向前奔跑 在大太阳下用力地向前奔跑 这一定是个明亮的结局 你看青铜是在阳光下奔跑呢 一定是预示着他们一家的明亮的未来 就算以后还会有数不尽的困难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 总会有未来的 总有好多温柔的情节不能忘—— 冬日里的漂亮芦花鞋 奶奶的耳环、手镯和戒指 青铜的萤火虫灯 老牛的善解人意 嘎鱼的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