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古语曾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人,太过招摇,祸必将至。
做人真正的智慧是:口上不说,心里明白,足下行动。
深藏不露是智谋,得意忘形是灾难。
做事显摆,终究被抛弃;为人低调,方能保长久。
我们只有身处繁华而不叫嚣,位于高处从不嘚瑟,取得成就却未飘摇。
如此,方能不乱于心,不怯于行,终得正果。
01
“狂妄自大”终究作茧自缚。
《菜根谭》里写道:“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有才华的人,要小心翼翼,不可将本领拿出来炫耀。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口舌之难,灭顶之灾。
不由想起清代文人沈德潜的故事。
沈德潜,苏州人,在67岁那年,才考上进士,本已到退休年纪,却因诗作得好,被乾隆皇帝看重,直入南书房。
“一朝得中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栖。”沈德潜确实凭借着写诗,深得乾隆喜爱,甚至答应他为父母乞诰命的请求,还给了三代封典。
在沈德潜80岁告老时,乾隆还封其礼部尚书的头衔;90岁时,乾隆给他晋级为太子太傅。
然而再大的荣誉,也会被狂妄虚荣所毁。
沈德潜不甘心籍籍无名,在遗稿中炫耀自己给乾隆写过的诗,招致乾隆的愤怒,并因此被削掉了封号,夺去了官职,甚至墓碑都被推到。
沈德潜因为写诗的才能被重用,结果却毁于自身性情的狂妄自大。
明朝文学家吕坤曾说:“气忌盛,新忌满,才忌露。”
做人,如果血气旺盛,会容易意气用事;胸中稍有见地便目中无人,则很难被人容纳;才华过于表现,会造成伤人伤己的后果。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有点才华就不知天高地厚,夸夸其谈,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最终被人嫉恨、辗轧,止步不前,落得终身不能翻身的下场。
过于锋芒毕露的人,会为人生之路埋下危机的种子,一旦失误,必将万劫不复。
只有内敛不高傲,谦虚不放浪,人生才能顺畅,事业才能长久,生活才能安康。
02
“韬光养晦”始能光芒四射。
鬼谷子有言:“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人活于世,唯有懂得光华内敛,才能行稳致远。
正如清代名臣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曾经率领湘军,多次击败太平天国,最后攻占了天京。
在与太平天国运动中,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这也使得曾国藩的威望在长江一带如日中天,随之而来的不是朝廷的嘉奖,而是“功高震主”的猜忌。
面对此等情况,在消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主动提出减裁湘军。
并写信告诉弟弟曾国荃: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就像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满过后就是亏缺一样,我们家现在就处在发展顶峰时期了。”
也正是他对家族发展过盛则跌的自知,让他在道光年间,多次被提拔重用,十年之内,连升数级。
徐浩在《论书》中写道:“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
做人就像写字,锋芒过盛,必会败北。
生活中的我们,不自比刘备后园种菜以避危险,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做到,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不沾沾自喜,工作上取得好业绩不招摇过市。
此刻的藏,只为未来的扬;此刻的敛,只为未来的敞。
我们只有忍得住破茧成蝶前的黑暗,钻土成蝉前的含蓄,才能享受化蝶后的灿烂,成蝉后的光明。
03
“低调内敛”造就厚积薄发。
古语有云:“鹰立如眠,虎行似病,正是它摄人噬人的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锯的力量。”
老鹰站在那里像是睡着了,老虎走路时看着像有病的样子,然而这是他们捉人吃人前的手段。
因此,一个人想要做大事,有担当,就要学会运筹帷幄,厚积薄发。
低调内敛是强者最好的外衣,司马懿用一生来践行着这个道理。
前半生在曹操和曹丕手下即使功名赫赫,依然低调隐忍,特别是面对曹操的怀疑,他叮嘱其儿子行事更加谨慎,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以庸才自居。
之后慢慢熬死了曹操等曹家三代,作为魏明帝的托孤之臣,他能够忍受被曹爽架空实权十多年。
在曹爽专断朝政后,他以退为进,故意装病,以极其邋遢的模样骗过曹爽的宠臣李胜,进而给曹爽造成一种病重将死的假象。
等曹爽放松警惕,密谋称帝之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掌握政权,开启了晋代的历史。
司马懿的低调,让他笑到了最后。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
上学时,有些看上去资质平庸的同学,最后成功考研,或被知名企业录用;
而平时取得一点成绩,就显摆得人尽皆知的同学,却名落孙山,碌碌无为。
工作中,那些放大自己功劳,浮夸之人,最后一事无成;
反而平时勤勤恳恳,做事认真踏实的同事,升职加薪,前途开阔。
殊不知,这些看起来极其普通的人,都在暗自学习,默默提升,只不过是行事低调,做事不炫耀而已。
厚积薄发在于“积”,不显山不露水在于“藏”。悄悄耕耘,成长的同时又低调,“薄发”不过是必然。
04
《庄子·庚桑楚》中有言:
“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也。”
鸟兽想要保全自己,都会尽可能地去高远或者深海之处,人也是一样的,想要长久,就要学会“藏”的智慧。
摈弃浮夸和炫耀,方能练就通融豁达;
唯有含而不露,方能心平气和,应对自如。
锋芒毕露的人,如同昙花,瞬间消亡,不留痕迹。
处事低调内敛,藏巧于拙,深谙处世之道,才是大智慧。
点个在看,愿你学会藏言于口,藏器于身,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一击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