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带你探寻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心灵本质经典读后感
日期:2022-05-09 00:0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带你探寻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心灵本质经典读后感

  《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带你探寻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心灵本质》是一本由龟田达也著作,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12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带你探寻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心灵本质》读后感(一):《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帮我解答了工作中的难题

  最近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件怪事。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有一些员工,非常的积极热心,他们会愿意主动去和顾客交流,推荐顾客办会员卡。我觉得这样的做法非常好,为了普及开来,让更多员工一起参与进来,于是我申请领导,做了一个活动,就是每个月成功推荐3个顾客办会员卡(免费的超市会员卡)的员工,就可以得到5分奖励,封顶100分。 我原以为会有很多员工积极去做这个事情,毕竟这个事情对顾客不会有任何金钱上的损失,相反我们还有会员价是非常划算的。 但是,一开始只有几个员工去做了,可是发了奖励之后,再也没有员工去主动推荐了,就连没实施这个奖励计划的时候,很主动推荐顾客的那些员工,也都不愿意去做。 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我去翻阅了大量的心理学书籍,终于在一本叫《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这本书里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莱铂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喜欢绘画的孩子们分成了三组。 他对第一组说,画的好的孩子会得到奖状。之后给所有的孩子都发了奖状。对第二组的孩子什么也没说,但是却给所有画了画的孩子都发了奖状。第三组的孩子呢,之前也没有说,但是也没有给奖状。 人们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族的孩子肯定会更加的积极,毕竟他们得了奖状,也知道怎么才能得奖状。 可是谁知道实验开始一周后组的孩子反而画画的时间是最短的。也是最没有积极性的。 说实话在看到这个实验后,我觉得这个就是我现在遇到的问题啊,为什么给了奖励人家积极性还更低了呢? 书里面给出了解释,这个是因为每个人做每个事情的动力来源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因为兴趣和爱好而产生的动力,一旦对此给予了报酬,反而会适得其反。 就拿我遇到的这个事情来举例吧,一开始推荐办会员卡的那几个员工,做这个事情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喜欢跟客人聊天,推荐顾客办了会员卡,他们本身是有成就感的,因为这个公司不会给什么奖励给他们,他们反而觉得自己非常的棒,但是我好心办坏事,给了一个奖励,他们做这个事情,就好像是为了那些钱一样了,搞得他们就不愿意做这个事情了! 说实话,看了这本《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之后,我觉得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难怪很多人说,怕和心理医生打交道,因为他能看穿人心。 挺建议大家读读这本《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比较浅显易懂,里面讲的知识点,都是生活会遇到的事情,所以会让人印象深刻,趁着五一假期,为心灵充一下电。

  《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带你探寻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心灵本质》读后感(二):《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了解社会心理学,让规律为我所用

  记得当年看《乌合之众》时,就给了自己很大的冲击:原来群体中的人某些反应是如此强烈,有些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这本《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一书,由日本的龟田达也主编。本书介绍了55个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让我们一窥生活中人类心灵的本质。 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处于社会中的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以此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心理活动和会采取什么行动的学科。” 了解社会心理学,可以让这些规律为我们所用,减少伤害的发生。 社会心理学有什么用 社会心理学可以减少盲从,可以运用到教育孩子中,也可以用在职场上让自己少入坑。 比如旁观者效应。是说,当我们求救的时候,如果旁观的人数较多,反而大家会减少提供帮助的责任感而减少行动。记得在急救课上。指导老师就强调,当我们做室外的心肺复苏时,一定要用语言和动作明确地指定某个人帮我们报警,指定某个人帮我们打120。这样做可以避免旁观者效应。被指定的人会增加责任感而提高行动的效率。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在求助时要考虑到旁观者效应。减少这个效应带给我们的影响。 再比如,现在开会,领导都会展示民主的风格,让大家轮流发言。此时,人们会有一种倾向,就是从众。别人怎么说就会尽量去认同多数人的想法。这时群体规范效应也会显现,人们普遍会使答案比较接近。有不同想法的人就会非常有压力,但只要有一个人能勇敢地说出不同意见,给其他人做出表率。有些人也会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避免从众。 所以对组织者来说,知道从众效应,了解群体规范效应,甚至专门有人扮演反对意见发声者,反倒会听到更多的声音。 社会心理学怎么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在职场中、在教育中、在恋爱中… 比如沉没成本在企业经营中会遇到,在恋爱中也常会遇到。“沉没成本现象是指‘不想让之前付出的努力白费’,‘不想承认自己的判断有问题’等,令人难以推翻错误决定的心理活动。 比如项目过半时,发现有很大的损失,但由于决定是老板做的,很多人觉得无法提出报告终止项目,结果到项目结束时损失又增加了一倍。 更让人心痛的是在恋爱中,有些女孩觉得已经相处了这么久,大家都知道两个人在一起,似乎离开自己将无法面对那样的结果。还有一位女大学生本身很漂亮,家庭条件也比较优越,但不幸地遇到了一位谎话连篇的黑人留学生。当所有的人都告诉她,甚至闺蜜用短信去试探这位留学生,证据明显地摆在眼前,这个人不可靠,这位女大学生也仅仅是动摇了一下。正当她要提出分手时,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没有告诉父母的情况下,自己办理退学手续和男友去了非洲。 很多人说女孩是被对方的谎言欺骗,以为能过上富丽堂皇的日子,但也有很大可能是女孩无法面对沉没成本,因为她的成长过程一帆风顺,在所有人眼里都是乖乖女,是好孩子,或许她很难面对所有这一切都消失的局面,而宁可选择逃避。结果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要意识到当自己不敢放手时,不敢承认错误时,是否是由于无法承受沉没成本而在继续犯错。意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停下来,就有可能减少错误带来的损失。 同一种效应可以正反使用 有时一种效应,我们可以使用它正向的方面和相反的一面。比如罗伯斯山洞实验总结出的群际关系效应。 在罗伯斯山洞实验中,两组野营的学生被人为地制造出竞争关系,随后每个团队自身的凝聚力都增加了。 就像有的班主任在开始带一个比较散漫没有凝聚力的班级时,也会使用这种方法,激发同学们与隔壁班级的竞争意识来增强本班的凝聚力。是有效果的。 但另一方面在学校中,有时两个小团体,也会闹矛盾起冲突。这时带领者哪怕制造两个团体相互沟通的机会,比如说一起吃饭、一起讨论,矛盾依然很难消除。罗伯斯山洞实验换了一个思路,就是让两个团队共同完成任务,比如一起修好水箱,一起救出动弹不得的卡车,这时双方的对立和矛盾大幅好转。 当在学校里出现对立的两个团体时,不妨设计一些活动,让两支队伍共同完成任务,来减少矛盾,避免摩擦。 《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介绍了55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和结论,总有我们能用得到的结论。学习社会心理学,让各种社会规律为我所用。

  《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带你探寻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心灵本质》读后感(三):社会心理学书籍不好懂?这本图解版有趣又有料~

  你有过被“孤立”的经历吗?我相信很多人,曾经都有过被“孤立”的经历。

  比如学习成绩太好,被其他同学孤立。

  因为长得太好看,被别人孤立。

  身体上有某个缺陷,被其他人孤立……

  我至今都记得曾经那些被“孤立”的经历。

  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调座位后,我跟班长(一个很帅的男生)坐到了一起。就因为这么点小事儿,其他女同学都不跟我玩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原来跟我玩得很好的一个女生,也会刻意躲着我。

  而我那时候,每天能说话的人,就只有班长。于是,我和那些女生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那些被“孤立”的经历,就像一个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我的心底,一点一点地蚕食着我的心。

  参加工作后,只要其他同事稍微对我表现出一点点的冷淡,我就会感觉自己被“孤立”。

  但是,这时候的我,已经不像学生时代那么懦弱,随着被“孤立”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我也慢慢地变得具有攻击性了。

  最近在读的这本社会心理学的入门书籍——《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也提到了“被社会孤立“这一现象。

  作者龟田达也现任东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教授,他用55个实验研究,带我们探寻了社会生活中,人类的心灵本质。

  那些看似毫无动机的行为选择背后,实际上隐藏着社会、组织与个人的心理。

  比如,那些被社会孤立的人,他们的攻击性会变高。

  在这一组实验中,研究人员找来了4~6名第一次见面的学生,刚开始让他们各自闲聊了15分钟左右。随后,研究人员准备了一份问卷,让这些参与闲聊的学生回答问卷,并且让学生们选择2名愿意一起做课题的同伴。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收集来的问卷,随机告诉学生,一个是:所有人都想和你做课题。另外一个是:没人想和你一起做课题。

  按照这种随机的方式,研究人员分出了“欢迎组”和“孤立组”。

  在实验初期,有些学生一直没有参与闲聊。于是,研究人员便让他们和已经贴上标签的学生一起玩游戏。

  游戏规则是,赢了的学生,可以向输掉的学生耳机里播放令人不愉快的噪音。播放的时间和音量都由学生们自己决定。

  结果,研究人员观察到,那些被贴上“孤立组”标签的学生,在播放噪音的时候,和“欢迎组”相比,音量加大了1.4倍,并且时间也长了2倍,他们的表现,极具攻击性。

  参加实验的这些学生,只是疑似被社会“孤立”了而已,但是他们依然因为这种“孤立感”,表现出了很强的攻击性。

  这也难怪,当初我被“孤立”的时候,会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了。

  这本书真的打破了我对心理学书籍的认知,这样一本有趣又有料的心理学入门科普书。作者用专业的视角,图文并茂的方式,解答了键盘侠、路怒症、霸凌等等,这些现象产生的背后心理动机,一点也不用担心看不懂。

  《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带你探寻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心灵本质》读后感(四):北京一对夫妻上演“真夫妻,明算账”,原来社会心理学中早有解读

  一,北京海淀,一妻子怀疑自己丈夫出轨,但是苦于没有证据,便偷偷给丈夫平常开的车上安装了一个定位器。

  本来丈夫一直不知道这件事,妻子如此悄悄对跟踪应该能如愿,突然有一天,妻子又发现定位器有异样,不听使唤,于是乎赶紧打电话通知正在开车对丈夫。

  妻子告诉丈夫“车上装了定位器,可能会爆炸。”

  丈夫一听,吓了一跳,当天赶紧开车去4S店做检查,并且将定位器拆除。

  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定位器早就没电了,也就是说早就没有跟踪的作用了,更不会爆炸。

  虽然如此,但是丈夫还是很生气,于是将妻子告上法庭,因为她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

  在很多人都以为是婚姻就没有隐私了的时候,原来在民法典里,第1032条规定,隐私权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虽然是妻子,但也是独立自然人,就没有权利如此监控其生活,不断刺探其隐私。

  于是乎,法院判定妻子赔偿丈夫2000元,为赔偿精神损害慰问金。

  看了这个新闻,估计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已经把日子过得如此理性,还不离婚吗?

  估计也会有网友跟我一样的想法,觉得他俩真的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妻子感性,但是并不是真的铁面无情,对待生活和婚姻虽然有很多不理智的地方,但是有个理智的直男丈夫能够为她引导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其实两个人如果有一方认为另一半出轨的时候,很可能是自己缺乏安全感,两个人缺少沟通的时候。事实不一定存在,更不能随意猜想。

  这个时候,倘若是一个善于交流,稍微感性一点,愿意多关照一下妻子的丈夫,那么就不会存在后边发生的一切。

  如今,两个人在法庭上见过面了,不知未来,做妻子的是否能够更加独立,丈夫是否能够多关注一下妻子的内心需求。

  在《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人既是自己吃亏,也要优先确保团体处于优势。

  反观这对夫妻的行为,妻子虽然做出了监控丈夫的事实,但感觉可能定位器有异样时,还是选择了坦诚地告诉丈夫。

  丈夫虽然很生气,但并没有选择离婚,而是用第三方的判断给妻子解释了一个自己怎么也解释不通的道理。

  可以说,在他们的心里,对方的位置在自己的心里还是很看重的。所以,就算是自己吃亏,自己很可能会被骂,但还是会选择为集体好。

  在《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这本书中,还提到了一个问题:他人在场对工作对进程有怎样的影响?

  在这里,有两个词“社会促进”、“社会抑制”,在这里,个人对工作对熟练程度,决定了他受到的影响将是社会促进还是社会抑制。

  在这对夫妻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因为两个人对婚姻关系的管理能力不足,所以亲密关系被抬到了公台之上。

  倘若是两个本身对婚姻关系就很会处理的人来相处,那么他们的婚姻绝对会相互促进,而不会如这对夫妻这样相互抑制。

  如果两个人都能发现自己在婚姻中的能力不足,能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未来,不论他们的另一半是谁,都会比这一次处理的要好。

  其实无论是养育孩子,还是自我成长,都同样这样的问题,知晓了心灵背后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心理学,有时候,职场上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遇见。同样的为人处世上的处理,无论是职场还是家庭关系中,都会是一样的情商。

  只不过,面对不同多人,每个人的分析深度和处理方法不同。

  有的人可能在职场上将自己伪装的是个老好人,但是在家里自己心胸开阔的一面就会表现出来。

  不过这样时间长了,总会露出端倪,不管怎么样,当自己在社会生活中遇见问题的时候,多思考一下本质问题,考虑对方的心理反映,就会将事情处理的让人更满意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图解社会心理学入门:带你探寻社会生活中的人类心灵本质经典读后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