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教师、小偷、律师三个人,去世之后一起来到天堂门口,由于天堂很拥挤,守门的圣彼得想了一招:来人必须经过口试,及格者才能被放进去。他先问教师:“因撞了冰山而沉没的那艘很出名的轮船,叫什么名字?”
教师说:“泰坦尼克号。”圣彼得点点头,让她进了天国。
第二个是小偷。圣彼得问:“船上死了多少人?”
小偷答:“哟,真是个难题,幸好我刚看了那部电影。答案是一千五百。”圣彼得让他也进了天国。
最后就剩下律师一人了,圣彼得打量他一眼:“你说说看,那一千五百人姓什么叫什么?”
启发:
权力,好像不止是服务。
故事二:
在上巴伐利亚的一个小城里,一位正在那里疗养的百万富翁丢失了一条非常心爱的小狗。富翁立即打电话给当地的报社编辑:“马上在你的报上登一则广告:‘名叫瓦尔弟的一条猎獾犬跑了。发现者将获得一百马克的赏金。’”
第二天早上,这富翁想打听一下消息,给报社广告科打了个电话。
“很遗憾,那里没人。”总机回答。
“那么给我接编辑室。”
“非常抱歉,今天一个人也没有。”
这下百万富翁可火了,对着电话喊道:“活见鬼!你们那里今天没有人工作?”
“不,所有的人都去找您的狗了!”
启发:
金钱是有一定动力的。
故事三:
《存在与虚无》是法国现代作家保罗·萨特的一部哲学巨著。它的问世标志着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确立,40年代曾风靡西欧和美国。该书于1943年初版时,曾有一段有趣的奇遇。当时出版商拿到这部书稿时,认为思想新颖,但行文述理很深,估计不会有什么销路,最多只能卖10本。但为了弘扬文化,出版商决定即使赔本也要出版。
书出版后,前两周只卖出几本,但第三周销路渐增,后来越卖越多。出版商喜出望外,但又十分惊奇,因为买书者大多是家庭主妇。难道她们都拿哲学著作当消遣吗?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原来在德军占领下的巴黎物资奇缺,甚至连砝码也被德军搜罗去,以至人们无法称量物重。不知谁发现了《存在与虚无》一公斤重,一克不多一克不少,正可做砝码,于是巴黎的太太们踊跃购买此书。
启发:
成功不一定有方法,但失败一定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