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家乡在山东德州的一个小县城宁津县。我们那个地方有一种吃食叫咸食。是用面粉,在碗里打成糊,条件好的,在里面加一个鸡蛋,或者切一把葱花,铁锅里刷一下油,等油热了后把面糊倒进去,然后用铲子摊成饼。
这种面食比煎饼睻软,口感也好,只是没有山东煎饼的名气大。
记忆中,咸食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吃上的,家里大人趁大的出去玩还没回来时,紧着摊一个让老小吃。但老小往往嘴不严,或者为了讨好哥哥姐姐,就会泄密。
老大老二会找娘老子问缘由,于是从此以后,干脆是谁也别想了。
现在想来,不过是农家的家常面食罢了。
然而在当时,绝对可以算是美食了。
我母亲带着我们几个过日子,咸食寻常日子是吃不上的,只有等到一些需要上坟的日子。我家贫寒,上坟拿不出别的,母亲就会摊上几张咸食祭奠先人。等母亲回来时,给我们几个分食。
那个画面,如今想来,还历历在目。我们几个如同待哺的幼鸟,张着小嘴等妈妈喂。
2:大人们都互相传说,上坟回来的食物都没有味道了,原因是被先人享用过了。可不是,别人吃过的东西,自然会没有味道。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没几个狼吞虎咽。
只为了填饱肚子的年代,哪里还会顾忌味道有无呀!
母亲很志气,从不向别人家的婆娘借米借面,每每揭不开锅时,母亲就烧一锅开水,喝下去之后,肚子里一整天都在稀里哗啦的响。又一次,二妹饿得实在不行,就借坡下驴的收下了隔壁胖婶的好意,一块带着黄嘎嘎的棒子饼子。
娘知道后,拿鸡毛掸子抽了我们几个,让我们屁股疼了好几天。
母亲说,都不好过,人家省下来一口给你,人家不就要紧裤腰带饿肚子!
从此我们几个没再吃过别人家任何东西。
一个是怕屁股疼,一个是觉得母亲说的在理。
3:终于不再饿肚子。
终于可以在超市里买那些想吃的零食,可再怎么奇奇怪怪的零食,都抵不过那一张魂牵梦绕的大咸食。
母亲笑说我们几个穷命。
却忙不迭地下厨准备,不一会的功夫,老人家就托着盘子上来,几张喷香的咸食,让人垂涎欲滴。
母亲看着我们姐弟几个一顿风卷残云的吃,伸出手点着说:几个小馋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