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也做出了明确的量化标准:“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低于2小时,体育锻炼不低于一小时。”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健康领域的重要部分,它的组织与实施过程直接关系到幼儿健康领域目标的达成和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很多年轻教师带班时由于经验不够,对孩子平时的常规要求不到位,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害怕孩子们会出现安全问题,再加上现在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使得老师们通常把孩子看得特别紧,很少组织正规的体育教学活动。新老师应该怎样科学开展体育活动,该采取怎样的解决措施呢?
一、存在问题: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的最大顾虑就是幼儿的安全问题,幼儿身体素质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动作不够协调和灵活,容易兴奋冲动,喜欢冒险,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要让幼儿安全的进行户外活动就必须不断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解决措施:在运动前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和需要,请幼儿先探讨在体育活动时你认为不安全行为有哪些?追逐跑时相互拉扯衣服会发生什么事情?跳绳时怎样才能避开绳子的触碰?你认为应该如何避免这些不安全的行为等。在活动中教师还应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状况和行为表现,随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保育员老师要配合协调带班教师做好安全工作。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要从常规的培养开始。每一次外出活动的时候都要和幼儿交代清楚常规,当幼儿养成这些常良好的常规后,再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就会大大降低安全风险。
二、存在问题:一味玩乐忽略体育的功能。有些教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时候,会以体育游戏或户外自由游戏来代替日常体育教学活动,这样虽然保证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在游戏中也享受到了快乐,但对幼儿肢体动作发展却起不到充分的促进作用。
解决措施:提高教师的理论专业知识,让教师意识到户外体育游戏与体育集体教学活动的不同,最根本是应该先让教师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体育教学活动能增强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是幼儿体格健壮、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心肺功能加强新陈代谢,更能使幼儿的动作变得灵敏,使幼儿从无秩序的动作逐渐形成和发展为有目的协调的动作。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涉及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有有目的设计教学活动环节,才能更好的锻炼幼儿的身体。
三、存在问题:强化动作训练,忽视玩性和兴趣。为了动作技能目标的达成,有些老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一味的强调某一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反复练习,比如让幼儿一直练习屈膝跳的技能,会使孩子感到枯燥无味,幼儿在其反复训练的过程中,虽然动作技能得到了锻炼,但却对屈膝跳的动作丧失了兴趣。
解决措施:创设情境和游戏增加趣味性,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才会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体育活动中增设情境与游戏能增加孩子们的活动兴趣。如体育活动《小花伞》,在整节活动中可以贯彻故事情景,以伞棍作为障碍物当小河,老师告诉小朋友要用刚才学过的本领屈膝跳,跳过小河才能去救美羊羊。同样是练习技能,通过游戏比直接反复训练让孩子们兴趣更高,效果也更好。
四、存在问题:因材施教,随时调整游戏的难度。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并适时调整游戏难易程度,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幼儿多给予一些鼓励,通过不同的动作练习促进其发展,对于动作技能掌握很快的幼儿要增加一些难度,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兴趣。
解决措施:例如在练习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活动中,教师运用轮胎让幼儿练习跨跳,幼儿先尝试练习跨的技能,教师发现经过练习有些幼儿已经掌握。还有的幼儿需要再次练习,此时老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进行双脚跳,难度的增加使他们有兴趣持续参加体育活动,对于能力还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老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恐惧心理,鼓励他们继续加油。
五、存在问题:运动量不足,削弱运动的有效性。老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由于环节设计不太合理,幼儿等待时间过长,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不到位,导致幼儿的运动量不足。合理设计教学环节,避免幼儿消极等待,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对于幼儿达到有效锻炼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户外体育教学的时经常容易对幼儿进行个别关注而缺少集体关注。
解决措施:在设计游戏环节时,一定要安排妥当照顾所有幼儿,可以采用双向排队的方法减少消极等待的时间,让幼儿充分进行锻炼,在体育活动的时候幼儿对于教育的要求不理解所做的动作不规范,或者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常为了赢得比赛投机取巧导致动作完成不正确,而教师此时只关注了游戏结果,没有关注幼儿运动的过程,也会造成幼儿的运动量不足。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积极的保质保量的带领幼儿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让每位幼儿身体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