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心理医生》是一部由迈克尔·肖沃特执导,威尔·法瑞尔 / 保罗·路德 / 凯瑟琳·哈恩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邻家心理医生》观后感(一):嘿,马蒂,我想对你说
但我更愿意你尽力放下这段过去,和你妹妹,和你朋友,以及你即将遇见的爱人(是的,我祝愿你能遇见一位美好的爱人,因为你在我心中是那么地善良,我不希望你仅仅是跟小金鱼
《邻家心理医生》观后感(二):去听了Podcast 查了一下故事的原型
特别喜欢看真实故事改编的criminal故事,这个无意间看到的,没想到已经更新了这么多集了,追了最新集,迫切想知道后来发生了啥。
先讲讲目前能够搜集到的新闻信息,podcast有13集,大概有7个小时我慢慢写。
剧名邻居心理医来源,就像第一集我们看到的,一切开始于一场夏日BBQ party。
Joe Nocera, 是个杂志编辑,每年夏天都会来到距离纽约两个小时左右车场的海湾城市Hamptons的度假屋来避暑。Marty的房子就在Joe的隔壁,Ika每年都要在家里(就是Marty的度假屋)举行三场盛大的夏日party。就像是第一集里表现的,Ika很喜欢结交名人,当Ika知道Joe是杂志编辑之后立刻邀请了Joe参加他的聚会。直到有一年Joe再也没看到Ika,然后背后的故事才慢慢浮出水边,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以为的邻居原来根本不用有这座房子,然后了解了并写出了Ika是如何从最开始Marty心理医生的身份操纵Marty,让Marty切断和亲人的联系,使Marty疏远所有爱他的人,而后接管了Marty的财务,甚至房产(Hamptons的度假屋)。
剧集开头Marty去找治疗,他向Marty承诺,不会让Marty在被任何人利用,Not today. Not tomorrow. Not ever. 而自己却开始了对Marty的操纵。
Marty和Ika相识于1981年。Marty想要治疗自己的心理疾病,而后经由一位拉比介绍他来到了Ika的诊所。随后Ika花费了大概两年的时间,使Marty兄妹阋墙,使Phyllis失去了继承遗产的权利,让Marty重新立下遗嘱,使自己和家人成为了财产的受益人,以及Marty银行账户的共同所有人。随后Ika更是利用Marty,使Marty建立了一个基金会来为自己的家人谋取福利。
Ika为了自己不被暴露所采取的手段不限于不让Marty交女朋友,唆使Marty和人绝交,并称所有接近Marty的人都是拜金或是想要利用他获取金钱。据Marty所说,自己一周有6~7个小时都是和Ika呆在一起。(这算多吗?)
这种状况持续了几十年,直到2010年,Marty因为患上了疝气而不得不住院医治。治疗期间,Ika,这个Marty认为的自己最好的朋友,居然一次都没有来看望过自己。这个事实让他心灰意冷,随后决定于Ika断绝关系。在摆脱了Ika之后,和Phyllis断绝关系30年之后,Marty重新和妹妹取得了联系。然后兄妹二人决定提交针对Ika的诉讼,然而,申诉之路并不容易,直到七年以后,纽约州政府才开始认真审查。终于在今年(2021年4月)纽约州政府以职业不端剥夺了Ika的精神病医生行医执照。
更细节的在podcast,但是有点长,我慢慢更新。
其他
Marty现在79岁,决定关闭工厂,有了新的女朋友,二人决定环游世界旅行。
《邻家心理医生》观后感(三):这PUA届的祖师爷,给我看麻了!
来了。
今年全球最性感的男人来了。
在一年一度的《人物》杂志“最性感男性”评选中。
“蚁人”保罗·路德击败美队爬上了榜一。
消息一出,本人自己都不信。
于是他抛出一段“狗塑”视频自我验证了一下。
先看看牙口。
再瞧瞧后腿。
诶,我起来给大家走两步。
瞅瞅这曼妙的身姿。
不错。
是我是我!最性感的就是我了!
emmm....没看错。
这确实还是那个自带笑点的蚁人。
派爷这两天刚好在看他的新剧。
此时此刻,却完全想不起他是蚁人。
因为这一次他不当超级英雄了。
他摇身一变,成了PUA届的祖师爷——
《邻家心理医生》
《邻家心理医生》,改编自真实事件。
故事非常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
我的心理医生操控我三十年,让我倾家荡产了。
你看海报,心理医生艾克(保罗·路德饰)扒开了病人马蒂(威尔·法瑞尔饰)的头盖骨往外看。
艾克一脸狡诈,双眼放光,嘴角微微上扬。
马蒂十分阴郁,双目无神,嘴角紧闭向下。
不难看出,这应该是一场精神与精神的对抗。
一张海报,既交代了故事大方向,又给出了人物性格。
好像有点意思。
但派爷我一口气看了6集。
那真是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把真实事件改编成一傻白甜遇上PUA始祖。
真是有点浪费演员了。
我,一布料公司的老板。
我有钱,但我过得不开心。
因为我有惊恐症,面对不可控的事情,我总是心悸的厉害。
于是,在妹妹菲利斯(凯瑟琳·哈恩饰)的劝说下,我硬着头皮去看心理医生。
没想到,人生从此“焕然一新”。
艾克,全世界最懂我的人。
有他在,没有人能利用我。
父亲去世后,所有重担都落在我肩上。
叔叔起诉我,想拿回经营权。
员工不服我,认为我没有能力。
菲利斯依赖我,希望我能挑大梁。
只有艾克知道,我就只是个孩子,我还需要时间成长。
我焦头烂额的生活,因艾克的到来而变得顺遂了很多。
他会帮我搞定爱我钱财的前女友。
他会教我如何在员工面前树立威信。
他还给我介绍生意,让我直通百老汇。
他教我生命的意义。
用父母留下的遗产办理基金会帮助世人。
于是我们开了共同的账户。
我注入资金,165000刀。
我兄弟艾克,投了2500刀。
who care?这可是我的好兄弟!
然而,故事到了艾克那里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马蒂一厢情愿了属于是。
艾克:这可不是我的病人,这是让我不劳而获就能成为人上人的天梯。
比如:
他花着马蒂的钱,带着马蒂频繁出席高级场所。
嘴上说为了让你敞开心扉,其实是方便自己结交人脉。
比如:
他用马蒂的钱给学校捐款,嘴上说为了慈善。
实际上是为了给自己没满月的孩子争取上名校的机会。
再比如:
他参与竞拍,嘴上说是为基金会打开知名度。
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
那真是不是自己的钱,花着就是不眨眼啊。
“打开知名度”,足足用了20000刀。
他是如愿了,马蒂却当场犯了心脏病。
艾克一路紧握着马蒂的手,把马蒂护送到医院。
“你可不能死啊,我的金主爸爸。”
“放心吧,你会好起来的”
你猜怎么着,自此信任升级了。
马蒂认为如果不是艾克拦住了要回家的自己。
那他一定病死家中,无人问津。
估计艾克自己都没想到,这事儿还能这么圆回来。
这更是进一步的涨了艾克的气势。
他开始变本加厉。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煤气灯效应”。
这个词出自一部老电影《煤气灯下》。
男主为了获取妻子宝拉的全部财产,一步步控制了妻子的思想。
前期甜言蜜语,建立亲密关系,获得信任。
然后通过一些暗示,让妻子相信自己精神出现问题,顺势禁止她与别人来往。
当妻子对他形成极度的依赖以后,转变态度,摧毁她的心理防线。
最后,让她完全丧失自主人格。
看明白没?
所谓的“煤气灯效应”其实就是一种心理上的慢性中毒症状。
施虐者往往会通过扭曲事实等一系列操作让受虐者丧失判断力。
而这些,艾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全给马蒂用上了。
作为心理咨询师,他深知马蒂需要的是一份肯定。
于是,这成了建立信任的关键。
他帮马蒂解决前女友的麻烦。
话都是他说的,出来却给了马蒂一个表扬。
“你做到了马蒂,你为了自己站起来了”
马蒂随随便便一个观点。
瞬间变身夸夸群群主:
“你有谋有略。”
然后,他开始计划把马蒂从原有的团体中独立出来。
他入驻马蒂公司,成为了全公司的心理顾问。
引导马蒂和下属建立明确的阶级关系。
当着马蒂的面:没有明显的层级关系,员工会没有方向感。
面对想吃一块高管特供巧克力的下属。
他却说,马蒂对这类事情很严格。
然后还自己拿了一块就走了。
仅一个举动,就告诉大家:我们不一样。
除了我,谁也别想沾到我们马蒂的便宜。
他扭曲事实,让马蒂认为别人都是图他的钱。
比如:妹妹和前夫进入离婚诉讼,她希望马蒂能打开信托。
毕竟里面是两个人共同的钱。
要用钱?
艾克DNA一下子就动了。
赶紧点出你俩这兄妹关系不健康。
马蒂陷入犹豫?
他反手再添一把火。
听听这茶里茶气的发言:
“你可以告诉你妹妹她赢了”
“你归她了”
一听艾克要走,马蒂立刻听话了。
他没有答应妹妹的要求,而是信了外人。
妹妹失望至极,到马蒂家洗劫了他的保险柜。
两人自此断了联系。
马蒂就这么一步一步变成了艾克手里的提线木偶。
这一操控就是30年。
马蒂没有朋友,没有家人,甚至连公司也不管了。
就一味的依赖起了艾克。
于是他让艾克一家四口搬进自己的别墅同住。
让他们睡主卧,自己跑去睡客房。
再然后。
艾克以让马蒂告别过去,重启人生的名头。
把这个家的装饰换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他甚至还撺掇马蒂买房子。
这一次,马蒂没有答应。
因为艾克想砍掉马蒂父母一起种的树。
不听话?
那艾克又开始发挥了:
“你对树的感情不健康。”
艾克一通真情实感,持续输出。
正向来一波:
“我对你的爱是健康的,我不会伤害你。”
不管用?
反向来一波:
没事的bro,可能是我差劲,才治不好你。
还不答应?
那是要我走?
嗯,这一招确实管用。
马蒂亲手斩断了自己的过去。
买下了隔壁的房子。
事情演变到最后,
墙上的照片换成了艾克和名流们的合影。
邮箱不再是马蒂的名字。
邻居都以为他搬走了。
甚至来访的客人也以为这是艾克的房子。
马蒂一正牌儿别墅男主人,把自己活成了男保姆。
《邻家心理医生》把真实事件包裹在一场黑色幽默之下,看上去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但实际上丢失了最重要的内核:
真实。
这剧看着来气吗?
来气。
但就是觉得不真实。
派爷相信人是可以被精神控制的。
但派爷不相信一切竟能来的如此容易。
这得是多么天真烂漫一傻大叔才能被艾克接管了人生?
艾克的欲望外露的实在太明显了。
马蒂的员工提醒过他。
妹妹提醒过他。
艾克得意忘形时,马蒂喜欢的女孩从他的言语里就能看出端倪。
哪怕是艾克曾经的患者都提醒过他。
但到了咱们傻大叔这里:
艾克——救赎我的大恩人!
如果你带着前提去看这部剧,或许是值得一看的。
什么前提?
这是真实事件,艾克会把马蒂pua到倾家荡产。
加上这个前提,你可能才会产生一些思考。
但刨去这个前提。
你只会觉得漫长,也很难摸到这剧到底想表达什么。
虽然这部剧,也在表达马蒂有着一步步觉醒的意识。
但和艾克风生水起,八面玲珑的生活比起来。
这一步铺的太长,也走的太隐秘。
为什么同样是精神操控,77年前的电影《煤气灯下》会引起诸多探讨?
派爷认为是因为完整且细节到位。
首先,尽管他们的亲密关系也是瞬间建立起来的。
但宝拉身世坎坷,一个人孤助无援的努力生活。
所以安东的出现,被宝拉视作救命稻草。
其次,你会看到宝拉被孤立后的自我挣扎。
以及对丈夫日渐加深的依赖。
你会看到,她确实是一步一步走近丈夫的圈套里的。
也正是这样,才引起了观众对精神操控这件事本身的注意。
但这些,在《邻家心理医生》中都被轻描淡写的带过了。
艾克和马蒂坚固的友谊,是瞬间达成的。
马蒂对艾克莫名的依赖,也缺少一个理由。
跳过了这些细节,观众根本无法相信精神控制的真正威力。
那么,在派爷看来。
没有拍出内核来,真实事件又如何?
这部剧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