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蚁群》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11-30 00:03: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蚁群》经典读后感有感

  《蚁群》是一本由汤问棘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蚁群》读后感(一):一部能让人重新整理偏见的作品

  《蚁群》是我为数不多的明知是be还要看下去的百合小说 但并不是第一本科幻作品 《蚁群》给我带来的感觉其实有点像刘慈欣的科幻作品 但却没有那种隐性男性凝视所带来的难耐不适 没办法,这是性别差异尤其是男权社会所带来的通病 所以我很开心能够看到《蚁群》 她所讲述的内容思想其实算是另一个新鲜稀少的女性角度 让人惊喜且能有所收获 我忘了从哪里摘抄过这么一句话。 “很多人觉得他们在思考,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 《蚁群》就是一本能让人重新整理偏见的作品。

  《蚁群》读后感(二):2137年的501城

  再读以后体验跟第一遍很不同,不再焦灼于真相,更多注意力放在她们每一次谈论的细节,思想的碰撞真是太有意思了。

  晗说人类受困于自己的局限性,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自由,109说想要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作为一个俗人,现在感觉还是挺难接受,但这大概也只是时代的进程,真正到来的时候或是悄无声息,或是不得不让人接受,就像我们现在在大数据面前时时刻刻都是透明的状态,大部分人也(被迫)接受良好。

  尾声里寥寥提到的几句,想象柔在几十年后的职业生涯,过得惊心动魄,最后又归于平静和孤独。

  作为先看了网络版本的读者,出版删减程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基本不影响故事流畅度。

  《蚁群》读后感(三):果然,只有女性才会发问:“为什么人类要繁衍?”

  大学毕业几年后, 也算进入相亲市场吧,才发现,原来社会上真的很多奇奇怪怪的人,而且他们还奇怪得理直气壮,让我有种被这么多年的教育受骗了一样。

  可是,你看就这样,开放三胎,女性产假又要延长。终于有人说出我想说的话:

  “可政府居然还不放弃他们,真是不合逻辑。当时的政府竟本末倒置到这种程度,宁可采取种种手段,让育龄女性和这些无用之人结合,也不愿意把优质的精子资源公开,来提高生育率和人口素质!”

  大多数的女性真的很优秀上进,愿意改变反思原生家庭的问题,她们总是努力地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生怕自己落后于社会的步伐。是啊,我们从小被言传身教的教育是:“不要依赖别人,只有自己是靠得住的。”可是,当女性让自己走到这一步时,却发现,大多数的男性却年轻轻轻就大腹便便,对自己毫无要求却对女性百般挑剔。不愿上进奋发,就说女朋友太激进,不愿承担责任协调婆媳矛盾 ,却怪女朋友太强势。还有把婚姻当作垫脚石的男性,大言不惭。

  “这是一个把男性当生育工具的社会。男性不管有什么天赋,有什么理想,都只能作为精子供体而存在。”

  “你口口声声说男性过得很幸福,被保护得很好。但如果让你和他们交换,你愿意去过那样的生活吗?不愿意。”

  你看,总是把女性赶回家,回到相夫教子的古时候 ,视而不见女性除了生育的其他价值,但是讽刺的是 ,婚姻法保护的是财产所有者。一个母亲付出的照顾孩子、操持家务、身体受损的所有劳累是不被承认价值的。更讽刺的是,还有一些女性对产假延长竟然拍手叫好 ,对被照顾、不进入职场觉得很欣喜开心。女性的发声、地位、发言权就是这样一步步从内部被蚕食的。难道她们想回到女子施展才华的战场就只是家宅后院的一亩三分地的时候?

  “生命无穷复制,不是因为谁赋予了它们这个任务,也不是有什么意义,而仅仅是因为不复制的生命根本不会被流传下来而已。”

  “自古以来的所有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保障生存繁衍的基础上。要超越人类的经验,必然从否定生存的意义开始,这是彻头彻尾的反人类行径。”

  从小生在人口大省的我,身边不乏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的例子,把多子多福、开枝散叶当作最好的祝福。跟前任也争执过孩子冠姓权的事,他说:“孩子跟你姓的话,我的脸往哪放?”甚至有不少老来求子的案例,我总是不理解:“图什么?”老一辈的,非常淡定坦然地说:“传宗接代啊,把我们家的血脉延续下去啊。”

  我笑了。

  《蚁群》读后感(四):好似做了一场梦

  看这本书就好似做了一场梦。醒来的时候,世界既明亮又暧昧不清,而我晕晕乎乎的,看不清周围的一切,只任由思绪像细密的泡沫般包裹着我,在意识的大海里游荡。

  阅读过程中,我不大关心情节,又受自身经历的限制,很难体会柔晗之间幽微的情感。我跟柔一同注视着晗,但单纯为晗的种种奇思异想着迷。某几个瞬间,我感觉晗的身上有种神性,执着而忧伤,迷乱而理性。我几乎要爱上她了。

  我也很喜欢柔,她有一种深沉的特质,我描述不明白。她的爱意、纠结、痛苦、压抑,她过去的幽灵,这些东西拧巴在一起,给了这个人物厚度。

  Ikuro和柔的观点碰撞也很有趣。对于社会的革新,作者呈现了旧时代生存至今的掌权者所信奉的理念,也给到了未来社会的猜想。二者的描述并无偏颇,都高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体验,因此难辨优劣对错,这给读者留出了开放思考的空间。

  这部小说是一个数据集,输入到我的黑箱,出来时便成了现在的感想。

  我开始思考自身的局限性。生活常常是快乐的,因为偶然会有拓展边界的体验,这种滋味一次就能回甘许久。但有时我会觉得自己也是刘小祥,始终在某个地方打转,似乎在朝外走,但始终没能离开自己的平原。有那么些时刻,心头会突然涌上一种冲动,想打破些什么。那种感受是如此强烈,可每当细想,又弄不明白这个”什么“该如何定义。或许真正的边界并不可见,只等跳出去的那天,一切才豁然开朗:“啊,原来它困住我这么多年。”但凡世俗人几乎摆脱不了自身的局限性,而正因如此,她甚至察觉不到认知的边界,她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也有更加敏感的人,她们想挣脱出去,但不知最终会前往何处。面前是一片茫茫,身后也早没了退路。晗真的是天才,可惜她生活在小小的水池。水池中的虎鲸要么发疯,要么死亡。

  大部分人不懂某些人为何总是躁动不安,即使是柔,她也看不透晗。晗不仅是历史的不解之谜,也是柔的不解之谜,柔到最后都被这个谜题困在过去,不得解脱。深以为人无法真正理解彼此,虽然我们从不疲于表示理解,哪怕仅是出于安慰。故事的最后,脑联网让人类意识融为一体,汇入集体心智的海洋,至此,个体的边界才消失。我即是集体,集体即是我,我即是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即是我。不知道究竟是“我”超越界限,得到了永恒,还是 “我”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这就超脱我的认知了,毕竟我只是界限之内的人。我还在想,如果晗和柔最后都能活下去,在那个脑联网的未来,故事又将走向何处呢?好吧,我越来越喜欢胡言乱语了。

  感谢作者邀请我玩儿这场拼图游戏,让我重新思考这些“无用”的问题。”偶开天眼觑红尘“,阅读和写作都是如此地妙不可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蚁群》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