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派:怪物学校》是一本由黄春华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少年派:怪物学校》读后感(一):《怪物学校》
最近在读黄春华的小说,这本是少年派的《怪物学校》,黄春华是作协会员,湖北作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作协副主席,武汉科技大学文学所驻会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学员。其作品曾获得陈伯吹奖,冰心奖等,医护题材小说《我和小素》荣获2020“五个一”工程优秀现实题材文学作品。他一直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校园生活等,创作“少年派”系列作品,风格独树一帜,立足现实,擅长用细腻的笔法演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特有的迷茫和希望,牵动了无数父母的心,感染了无数读者。
先看封面,绿色底色,白色字体,绿色带锯齿的花叶,红色小果,青春少年要逃离现实世界而闭上了双眼,希望在人间!
再看本文书名:怪物学校。怪物,什么是怪物?和我们长的不一样的就是怪物吗?怪,奇异,不平常,与普通的不一样。怪物,神话中传说的妖魔鬼怪之类。你相信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小怪物。当我们不开心时,当我们不满意时,那个隐藏在心中的小怪物就想跑出来撒野一下,那我们能让它恣意妄为吗?如果那样,自己会伤痕累累,周围亲朋们也会对你唯恐避之不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的地方,怪物老头发现了怪物男孩有特有的灵性,然后抓住了他。“千里马易寻,伯乐难求”,好老师实在难得。通过这位怪物“长颈鹿”班主任和“山羊”校长的栽培,怪物男孩从学校毕业了,回到家后帮助爸爸妈妈找到了真正喜爱的事,从而把快乐带到了家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可能没有男孩的爸爸妈妈那么幸运,有这样奇特的孩子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快乐源泉所在地,人生也就几十年,孩童时无忧无虑,不知生活之艰辛,长大后,成家了,为人父母了,生活的重担接踵而至,其中的“难”不是三言两语道得尽的。我们很多时候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机械的,盲目的工作,可曾问过自己“你快乐吗?”,若不是,那么可否想要停下来,好好考虑一下,用小男孩的方法自己给自己做个透视,来找出自己应该努力改善的地方,真正的找到自己的快乐,然后让自己及家人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一起来领悟生活的真谛是什么?
《中国少年派:怪物学校》读后感(二):送给每一个迷失自我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他们或许会很调皮,或许会很文静,抑或许会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内心都是无比柔软,对未来充满好奇、满怀期待的小小人儿。
我们爱每一个孩子,如同天使一般,只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边缘化、被视作同龄人中的“局外人”,那么他们是怪物吗?他们的与众不同又是源自哪里呢?
紫焰小说最新推出的黄春华“中国少年派”系列丛书之一《中国少年派:怪物学校》聚焦青少年中的边缘化问题讲述了一个以百变动物隐喻少年成长困境与希望的故事。
故事的小主人公是一个从出生起便与众不同的小孩儿,别人出生都会哭着抱怨来到这个世界上,而我却是笑着看待眼前的一切,这一举动也把我妈吓个够呛,一失手便给了我从来到这世界上第一个礼物——高空坠落。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和其他人不一样,我眼中的老师会变成威风凛凛的狮子,爸爸一生气就会变成挥着宽大手掌的黑熊,而妈妈则变成张开翅膀保护我的大鸟,我总能在事情发生之前预知,却又总是在发出提醒时被他人误解,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道我真是的怪物吗?
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张“怪物学校”招生通知,我才真正的明白,我不是怪物,我只是与其他的孩子想法不同罢了。
其实每个孩子的小脑袋里都藏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只是因为现在的教育让他们的那些奇思妙想被扼杀在了摇篮中,每天面对着他们的是无尽的作业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所以当一个充满了智慧与奇异想法的孩子出现,便会遭到大家的排斥,甚至是被视作异类。
而书中的怪物学校则是满足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包容着他们的怪异举动,这也让本就与众不同的孩子开始放下不安的心,认识到自我,并对这一切充满自信,不再为之害怕、痛苦。
如果你细心观察,世界上有许多的大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等等名人都是从小便被人当作怪物的存在,也恰恰是因为他们的不同,造就出一个个声名斐赫的名人大家,我们可以认同他们的成就,为什么不能包容他们的怪异呢?
不论是怪异的举动,抑或是奇特的思想,我们都应该认同他们,因为他们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他们所认知的虽然与大众不同,却是来自于对事物不同角度理解,希望社会不要因为他们的特异将他们定义为怪物,将他们边缘化,请试着去理解他们,鼓励他们,或许下一个天才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中国少年派:怪物学校》读后感(三):当今教育体系下,孩子们该何去何从?
作为一名曾经的斗罗粉,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瞬间浮现斗罗大陆中史莱克学院创始人弗兰德留下的经典话语:“我们史莱克学院,只收怪物,从不收普通人。”而这本书中的怪物学校也是如此,但他们收的“小怪物”是因为不能在正常的学校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而被送过来这里“启智”的。在那里的一切,仿佛能够颠倒所有的认知,但是所有在外人看来的怪异会被包容,一切来自外界的不安都会悄然被放下,一切的痛苦都会被那一道铁门隔绝在外,这里的教育就是想要开发属于孩子的那一份特有的灵性,能够更真实的看到这个世界。
《中国少年派:怪物学校》封面
可是反观当今教育,又有多少孩子被迫封起自己的天性,去做那没有尽头的作业,实现来自各方的期待。从小就被教育活在这世上就是为了升学、就业、结婚、生子......在这样忙碌的日子里,忘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于是各种心理疾病开始占据人们的心头,折磨着他们。茫茫众生,自己好像在局中,又好像是个局外人,融不进去也走不出去。
被各种辅导班束缚的孩子
故事中的主人公“我”能够将每个人看成动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与动物相契合,但是“我”的同学、老师和父母甚至一度不能够理解。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怪孩子,是天生的“怪物”。不被接纳的“我”被送进了怪物学校,校长怪老头亲自来接,他说“我”是最有灵性的一个孩子,肯定能实现他的愿望。后来在怪老头和长颈鹿老师的训练下,“我”带着小鸭子还有四位室友给予的信念,顺利的找到了黑灵,接纳了自我,不再排斥自我,成功从怪物学校毕业。回到家后,“我”用我在怪物学校学到的本事去帮助父母找回自己,一个和睦的家庭诞生,幸福快乐。
黄春华老师应该是想用她细腻的笔触去写一个关于教育体系的故事。孩子为什么不能拥有自己的天性?为什么就一定要遵循这个刻板的教育?孩子释放自己的天性难道就有错了吗?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老先生就曾提出过“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像被“牧羊犬”带着的被驯化的小羊羔一样,面对所谓的规则,服从和听话或许会因此而消磨了那本该属于他们的灵性。
《放牛班的春天》这个故事也是如此。一位老师应该如何去挖掘自己的学生是他们应尽的职责,一名老师优秀与否,不在乎他能够创下多么伟大的业绩,也不在于他的学历有多高,而是他能不能够发掘学生的能力,从而针对这一点去培育学生,也在于能不能关心学生,呵护学生的脆弱。该罚的时候就要罚,该教育的时候就要教育,该指导的时候就要指导,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老师与学生亦师亦友。故有古语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如今“双减”政策的执行,或许也是在某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能够借此让他们找回属于自己的特性。希望以后不会有人轻易将任何一名孩子放弃吧。
《中国少年派:怪物学校》读后感(四):每个孩子都是被封闭了心灵的天使
《怪物学校》讲述的是一些在成长期的边缘学生,这些同学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被老师和同学们隔绝在主流世界之外,他们内心里有太多的忧伤,可是,谁又能理解呢?
这里讲述的小主人公,四年级的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我拥有别人不拥有的超能力,在我眼中,人会变成一种特别的动物或者植物。同学们和老师都认为我是怪物,当他们认为我错时,我眼前浮现出一派宁景象:他们的脑袋好像都有一个细线,线头捏在老师手里,老师只要轻轻一拉,他们就朝着一个方向晃动。
而我的怪异之处在于:我是唯一没有长线的脑袋,总是不能及时地跟着老师的手指晃动。
于是,我就成了另类,成了怪物,成为正常学校里的格格不入。当我到了怪物学校后,我才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只是他们只是被主流的人排除在外,他们都是被封闭了心灵的天使。
这一部作品比较吸引人的地方也在于其润物无声的说理之中。
在人物对话之中,不露痕迹地将这种道理讲给孩子们听,更贴切。比如,我的好朋友小鸭子被父母送进了特殊学校,但是,怪物校长没办法帮我找到她。他说:
孩子们,这个世界很大,很复杂,也很残酷,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控制好自己,让自己不熄灭,把持住那一抹光亮一丝温度,就是为这个世界保持了一份光明。你只有自己有光,才能照亮别人。
想比于别的童书的异想天开,这本童书更有人情味道。它并没有一味地美化这个世界,它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也确实用童话的方式写到了现实世界的残酷,而且它告诉孩子们,如何抵御这种残酷,那就是不断地强大自己,让自己变成一道光。
作为一个老师,我从主人公的视角也看到了那些个性化的孩子的眼中的课堂。
小主人公回到了课堂,但是严老师已经让学生们自动隔绝了他。他掏出了黑灵,看到课堂却是这样的:一只牧羊犬在旁边监督着一群吃草的小羊,牧羊犬一刻不停地在羊群中跑来跑去,大声叫喊、驱赶,把草地当成了自己的舞台,把自己当作了明星、英雄。她一刻不能停,好像心跳一旦停止,就是死亡。她不能允许自己死亡,所以,她虽然很累但永远坚持、挣扎,她觉得光荣伟大而且不朽。可是,她忘了,在这篇土地上,小羊们才是主角,他们喜欢吃就吃,喜欢玩就玩,在这片草地上才不会饿死。
像不像我们老师自己,自以为为学生好,但,殊不知我们给的并不学生想要的。有时候,倾其全力的给予,反而成为别人最大的负担。作者以小主人奇异的角度看到了这一切,这也是对我们现在应试教育、填鸭式课堂的控诉,确实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