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译牡丹亭》是一本由(明)汤显祖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许渊冲译牡丹亭》读后感(一):爱情战胜了理性
世人总被莎翁震撼,时至今日,仍奉为瑰宝。而和莎士比亚同时期的中国明代的汤显祖,在文化贡献上,也值得一提。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其代表作《牡丹亭》也在时间的冲刷中历久弥新。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古典诗剧:元代《西厢记》,明代《牡丹亭》,清代《长生殿》和《桃花扇》。这本《许渊冲译牡丹亭》在原著基础上加入译者许渊冲先生自己的思考,更加使人读懂这个故事的真谛。 《牡丹亭》看似只是讲述个关于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但实则这其中也无不透露着爱情的生死斗争,生死冲突,梦想与现实。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千金小姐杜丽娘在花园踏春时,梦见一书生,二人研讨诗句,一见倾心,共赴巫山。杜丽娘醒来却发现原来只是一场梦,但就算是梦,也终日记在心上,相信有这样一个人真的与自己相爱,于是一直等待,最后却郁郁而终。 到了地府,判官问明原由,又一查姻缘簿,发现命中与新科状元柳梦梅天定良缘,遂放其重归人间。 而书生赶考路上遇风寒,停歇在杜丽娘安葬之地,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逢,二人和和美美在一起。最终也经过波折,杜丽娘重回肉身,二人可在这天日下共赴黄泉路。 《牡丹亭》用生与死来写爱情,写爱情最终战理性,得到美好结局。 这其中最值一提的是,书生柳梦梅对杜丽娘的爱,哪怕是鬼魂都要在一起,也不觉害怕,实乃是爱情。 《聊斋志异》中大多游魂孤鬼,在遇见心爱之人,没透露身份前,二人都如胶似漆,但一旦得知对方不是人,是鬼便立刻退缩。 这样一经对比,书生柳梦梅与杜丽娘之间的爱情,已经超越爱情,超越生死,这世间任何都划破不了。试想,之后书生柳梦梅找到杜丽娘父亲杜巡,其父怎样都不信,二人也并不会就此分开的。 《牡丹亭》的完美结局,其实也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性情的映射,向往美好,期待爱与和平,渴慕“一生一世一双人”。
许渊冲先生毕生致力于“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这是全世界最大乐趣”,将中华文化之美让更多人看见,实乃伟大。
许渊冲先生翻译时使用的电脑
中英文对照出版,不光是给外国人所欣赏阅读的剧篇,也是我们国人所需要阅读了解到,毕竟大多数人只听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感人爱情,却也只是听说。这本《许渊冲译牡丹亭》既可让你真正走进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世界,也可给你更多感触。中英文的对照,更可提高文学素养,英文水平。要怎样不失原句之美,翻译出原句价值呐? “杜丽娘起死回生后 与柳梦梅结为夫妻 梦梅金榜题名 考取状元 双喜临门” 这是最好的结局! 欢迎阅读Dream in Peony Pavilion.
《许渊冲译牡丹亭》读后感(二):因情而亡,因情而死
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许渊冲先生,第一次知道他还是在《朗读者》那档节目上,先生谈论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到动情处会热泪盈眶,。高龄却仍坚持翻译,这份热情,永远年轻,充沛的情感,让我这个年轻人都自愧不如。在先生逝世三个多月,恰逢中秋假期,正好有时间读读先生翻译的古典名剧。 《牡丹亭》,又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我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所创作的,被誉为我国古典四大戏剧之一。上学的时候,为了应付考试,就背诵了四大戏剧是什么,不过对于书中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并未做过了解。有些可惜的是,莎翁的《哈姆莱特》书和电影老师都带着我们学习过。其实回头想想,一直都是会更注重对国外作品的解读,很少把注意力放到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书籍上。
这本《许渊冲译牡丹亭》分成中英双文,左页是原文,右页是英文翻译。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每一出结束后还附了注释,不仅是生僻字词的解释,涉及到的人物还会做个简单的解释,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第一遍读的时候,因为对剧情都不了解,所以是先直接看的中文。第二遍读的时候对照英文慢慢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以生。 江西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生得花容月貌。她的父亲给他找了位老师,一心希望把她培养成贤妻良母的典范。之前不理解为什么杜丽娘会因为一场梦而伤情而死。现在明白了,她身上是是对传统封建礼法的反抗。古代的女子,多是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而她看似柔弱,却可以勇敢挣脱枷锁,追求个人自由解放,我觉得这个是很难得的。
柳梦梅,英俊潇洒,博学多才,这个与杜丽娘因梦生情的男子,虽一身书卷之气,却难掩正直坚毅之心。对杜丽娘也是忠贞不渝,冒着危险掘坟救人。
杜丽娘虽因情而亡,但是两人相互奔赴的感情让她又因情而生。也因此成就了这段感情佳话。 翻译追求的是信达雅,大学英语翻译就要折磨疯了。而古文语言精炼,尤其是戏剧,语言还会附有音乐性,以唱词和韵文突显戏剧独有的语言特色。那么自然对于翻译的要求就更高了。 许渊冲先生在遵循原曲韵律的基础上,以他独特的翻译策略,注重音美、形美、意美,完美地再现了古文的魅力。
最后,附赠我很喜欢的两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A riot of deep purple and bright red,what pity on the ruins they overspread! why does Heaven give us brilliant day and dazzling sight? Whose house could boast of a sweeter delight?
《许渊冲译牡丹亭》读后感(三):人间至情《牡丹亭》:一场四百年的爱情幻梦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这是汤显祖给《牡丹亭》的题词,四百年来,感动了太多的痴情男女,世人皆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杜丽娘因情起死回生,与柳梦梅终成眷属,但是却不知《牡丹亭》是汤显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有人说《牡丹亭》与其说劝诫人们珍惜身边的所爱之人,倒不如说是汤显祖给已逝挚爱的一封情书。
前些年,白先勇先精心打造了青春版的《牡丹亭》,风靡一时,白先勇先生根据21世纪的审美观,在保持昆曲的抽象写意的美学传统,再加上许多现代剧场的概念,跨越400余年再一次把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再现在我们面前,而就在今年,许渊冲先生的《许渊冲译牡丹亭》出版了,内容收录《牡丹亭》的舞台本进行翻译,通过双语的形式,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牡丹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许渊冲先生是钱钟书的得意门生、杨振宁的同窗挚友、俞敏洪的授业恩师,在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而且他的名片上更是这样介绍到“书销中外白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学 许渊冲”。有人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许渊冲先生就是,他毕业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就像评价那样,“因为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遇见了于连,遇见了李尔王;也因为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崔莺莺、杜丽娘”。
也许很多人说不就是翻译,但是许渊冲先生翻译的这套“许渊冲英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21种)”系列保留了原版的诗意又充满英文韵律美,许渊冲先生说:“科学无法解决文学的优美。不能只翻译表面形式,要提取中心思想。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在他翻译的这套“许渊冲英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许渊冲译牡丹亭》也是如此,比如“百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许渊冲先生翻译为“what of love can a lover say?Sitting in my ball day and night”。
有一句话说:“戏剧界有两个大人物:西方有莎士比亚,中国有汤显祖”,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么的,两个不仅仅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而且都是1616年去世,而《牡丹亭》是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辞藻集美,而这部《许渊冲译牡丹亭》书籍,古风设计,32小开本,汉英对照,便携易读,值得你我精读细读。
《许渊冲译牡丹亭》读后感(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传颂至今,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有着比崔莺莺更动人的部分,那就是她的痴情。因为梦到了与柳梦梅倾心相爱,便相思成疾,伤情而死。
即使来到阴间,也因为自己的痴情,让判官将她复活,最后起死回生,最终与柳梦梅永结同心,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但在当时的环境中,即使像杜丽娘这样的官家千金,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再大点就会嫁作他人妇,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但杜丽娘因为在梦中梦到了风流倜傥的柳梦梅,便一梦成痴,药石不治死去了。
柳梦梅进京赶考时,来到杜丽娘被葬之处,竟然与杜丽娘的魂魄相爱了,二人恩恩爱爱,如胶似漆地过上了夫妻生活。
这本《牡丹亭》充满了传奇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汤显祖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全书的文辞优美,不输唐诗宋词。
比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出生于太守之家的杜丽娘自诩为“锦屏人”,本应该无忧无虑地成长,却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恰如一只黄莺深陷于赤金的牢笼。纵有良辰美景难得,也只能任凭美好韶华轻贱度过。
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著译有中、英、法文作品百余部,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翻译,将中国的古典文学的美与魅力传到了国外。他在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得“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他将这本经典的《牡丹亭》进行了翻译,这本《许渊冲译牡丹亭》汉英对照,中文部分的生僻字词做了注音和解释,英文部分由英语母语专家亲自审订,让《牡丹亭》再现它的魅力。
他一生专注于中国古诗英译,也提出了古诗文译文的三美意境:第一美是原诗的意美,意思美、内容美;第二美是原诗的音美,读起来押韵;第三美是传达出原诗的形美。
《许渊冲译牡丹亭》中形容杜丽娘美貌时,可以说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许老爷子如此翻译:
读起来朗朗上口,也能理解原文中的原意。这本《许渊冲译牡丹亭》再次让我们感受中华文化的诗词魅力,可以说是:吟诵声里寻古意,讲解句中得新知。
《许渊冲译牡丹亭》读后感(五):别人做个梦就能找到老公,为何你还是单身?
在马路上走着,可能男孩觉得女孩好看,一见钟情,爱情自然上场。
在人山人海的地铁里,男孩看着太多人挤来挤去,一直护着身边的女孩,于是演绎一场顺其自然的爱情。
在网络上,女孩无聊发个圈,希望有人陪着一起看电影,他看到后,莫名地迎上去,在电影院的那刻,他们的手牵到一起。
一起上学的同学,一个大学里有好几千人,还有附近学校的,加起来不下万人;一个公司的同事,加上周边公司的人数,不下百人;朋友的朋友,朋友的聚会,旅游,见过的人不下百人。成年后会遇到这么多人,那些单身的人,是如何完美避开恋爱时机的?
不过要遇到一个对的人,很难。人虽多,但也要慢慢挑。
生活里还会有另外一种恋爱的形式出现,有点像《聊斋》里的狐仙,传奇般地报恩,有点像《牛郎织女》,洗个澡就能找到对象,有点像《梁山伯和祝英台》,读书,读着读着就生情,生死相依。所以,离奇一点地去看待爱情,可能爱情来得更快。
最近看的《许渊冲译牡丹亭》一书,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就特别的离奇。
很早以前,我的脑袋里有个印象:杜丽娘怒沉百宝箱。杜丽娘是一个青楼女子,与读书人柳梦梅相遇,结果柳梦梅负心,杜丽娘狠心把百宝箱沉入河底。记忆里杜丽娘就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与今日看得有些出入。
《许渊冲译牡丹亭》里杜丽娘是千金小姐,是杜家唯一的孩子,所以杜老爷特别疼爱她。女孩子该学的都学会了,杜老爷还想让她读书,请了一个老夫子单独教学。
老夫子讲《诗经》,刚好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杜丽娘因此而有了新的想法。杜丽娘正是二八年华,刚好接触一些诗经之类的句子,情窦初开。
某一日,她与丫头一起到后花园赏景,春困中打了盹,梦里遇见一书生,二人一见倾心,不曾想这是梦一场,醒来后,啥也没有。
因为现实里男子没有出现,所以杜丽娘生病了,差不多算相思病,跟《西厢记》里的张君瑞一样一样的。眼看日渐消瘦,郎中请来看,束手无策。没过多久,一命呜呼。
到了阎王殿,管事的一看这女子因是爱情相思而亡,查了姻缘簿,相配与柳梦梅,于是让她还魂寻找姻缘。这恰如死了之后还魂,了却未成事。
故事的结局,他们真的在一起。一个完美的结局,对爱情的肯定,也是一个 异想天开的故事。在几百多年前的明代,汤显祖就能有到如此绝妙的想法,并且通过戏剧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
爱情,每个人的爱情都有不同的相遇境遇,也有不同的相处模式,每一份的独一无二的记忆都是爱情存在过的证据。每一个单身狗的身后,包含的都是懒的缩影,不愿社交,所以就找不到对象,那现在教你一个恋爱新招,做个梦吧,尽管朝好的方面丰富你的对象。
这本书的重点是中英文的对照,可惜我只看得懂汉语,还有很多关于文言文的句子,每个篇章后有一首古诗,几个诗人每人一句拼凑起的,不仅显现汤显祖的文化知识,还表现出文字的独特美。
最最喜欢的是书的封面,色彩的搭配,粉红色的流彩,像是爱情的梦幻。
书是好书,可惜我太笨,说不出它具体的好,希望读者能够亲自感受一番。
《许渊冲译牡丹亭》读后感(六):《牡丹亭》不同翻译版本的简略分析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在汤显祖的笔下,爱情可以跨越生死。《牡丹亭》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向国外传播,并且早早地被搬上世界各地的舞台,作者汤显祖也被赞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我对《牡丹亭》最初的了解是看《红楼梦》,大家行酒令玩花样,除去那句我念念不忘的“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没抹桂花油”,印象最深的就是林妹妹脱口而出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被宝姐姐瞥了一眼,帮她遮掩过去,后来两人私下交流,宝黛两人关系发生明显的转变,谈话调笑间有了亲姐妹的氛围。
养在深闺的女子,虽然或许是满腹才华,能诗善画,却也不能暴露出自己多读了四书五经,多看了闲杂书本。而黛玉因为戏班子成员唱的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听痴了,或许是因为她也是至情至性之人,听出了繁华唱词、婉转唱腔背后的悲情故事,一时心生触动。
我查阅资料后看到,《牡丹亭》有国内外多个著名版本,其中最典型的是白之(Cyril Birch)教授翻译版(1972年)、张光前版(1999年)、汪榕培版(2000年)以及2008年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和许明合作翻译版,最常被学者对比研究的则是白之版和汪榕培版,前者“从心所欲”,后者“传神达意”。如今因缘巧合,我有幸可以看到许渊冲教授和许明合作翻译版,对比三者翻译的异同。
以宗教相关用语的翻译为例,“九还丹”是道家炼制的金丹的一种,在白译本中翻译为“alchemist's pill nine times”,在汪译本中直译为“pills”,在许译本中则被译为“magic pills”。相较而言白译版想要解释清楚这是炼制的金丹,但是“九还”这一前缀难以表述,采用“nine times”依然让人概念模糊;汪译版简明扼要,抓住事物本质;许译版因地制宜,采用外国人更能够理解的用词,三版各有千秋。
“梅花观”一词意为“道家著名宫观”,在《牡丹亭》中是杜丽娘葬身的一处尼姑庵,也与柳梦梅的“梅”字形成呼应。白译本中表述为“Apricot Shrine”,汪译本中表述为“Plum Blossom Nunnery”,许译本中则表述为“Mume Blossom Convent”。根据字面直白的翻译,白译本中的“梅花观(Apricot Shrine)”字面含义是“杏仁神殿”,汪译本的则是“梅花庵”,许译本是“梅花院”。其中可能有国外学者对于梅花理解的偏差,也可能是我学艺不精,不了解背后的其他内涵。汪译本的梅花重视本质,许译本兼顾了它的发音,选择了音近义同的“Mume”,至于“观”的翻译,“Shrine”一词指“神龛”,“Nunnery”一般指“女修道院,尼姑庵”,“Convent”含义接近,指“修女团体,修道院”,总体都能恰当解释,但是或许因为文化差异,个人认为国内译本的翻译更佳。
在关于诗词、成语、典故的翻译中,依然可以看出三种翻译版本的不同之处。白译本旨在将中华文化传入其他国家,普及中华文化,解释用语极为详尽,影响了阅读的顺畅体验,其中也因为国情不同,有部分错漏之处,但是作为几乎是最早将《牡丹亭》介绍给国外读者的颇有影响力的版本,其对于文化推广的意义不得不佩服;汪译本重在传神,用语精简到位,能够抓住语句中最本质的意涵;许译本则更符合新的阅读需求,在准确之余尝试翻译的巧思,尽力呈现出原文语句的美感,在语句锤炼上颇费心思。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阅读《牡丹亭》译本,仍以国内译者如汪译版、许译版为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又是高语境文化的国家,不同于美国等低语境国家的用语习惯,国内译者更能够充分发掘中文的魅力并将其较为精准地翻译转达。
参考文献
徐瑾瑾.《牡丹亭》英译本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周末.顺应论视域下《牡丹亭》白译本与许译本对比研究【J】.西部学刊.2021(05):98-102
MBA智库·百科.高语境文化【DB/OL】.https://wiki.mbalib.com/wiki/高低语境文化
《许渊冲译牡丹亭》读后感(七):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读《许渊冲译桃花扇》
文/苇眉儿
爱情,是个美好的字眼儿。一个人,能够三生有幸在梦中、生前、死后复生三个阶段,三度缔结良缘,实属罕见也确实锦上添花花满树、满庭芬芳幽自来。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就确确实实撒了这样一把狗粮,教现代的红男绿女心生羡慕嫉妒恨。
要说《西厢记》是爱情与封建思想的斗争,那《牡丹亭》则是关乎爱情的生死搏斗,情与理的两厢厮杀。杜丽娘和其丫鬟春香重情义,其父母和老师理性、理智,这情理的矛盾,清晰地体现在父女、母女以及师生之间。而当爱情战胜了理性,梦想就照亮了现实。
女主角杜丽娘天生丽质又多愁善感,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书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桃花扇》中云:“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因缘之分,发迹之明。’因此改名梦梅。”
汤显祖慨叹曰: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这两句,许渊冲老先生译作:
Dreams long or short are only dreams;
Years in and out pass like her gleams.
这样的翻译,令人印象深刻,且言简意赅,贴近原著理念思想和内涵精神。
《许渊冲译牡丹亭》一书,是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舞台本的中英文对照版本,英文部分是许渊冲老先生和许明翻译的。这种双语阅读的形式,将《牡丹亭》这部传奇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发挥到了极致。两相对照,也凸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让读者体会、体验和体悟到了中西文学在情节、结构和文字等多方面多多少少的差异。
主要角色不想赘述太多,人们都已经诠释得够多了。读到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和小丫鬟春香的一段对话很是莞尔,情趣回味无穷。
请看:
纸、墨、笔、砚在此。
这是什么墨?
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
这什么笔?
这便是画眉细笔。
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这是什么纸?
薛涛笺。
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这是什么砚?是一个是两个?
鸳鸯砚。
许多眼?
泪眼。
哭什么子?一发换了来。
好个标老儿!待换去。
请看译文:
Here they are: paper, ink, brush and inkwell.
What kind of ink this ?
Fragrant has mistaken for ink the dye for penciling the eyebrow.
What kind of pen is this?
This is the pencil for painting the eyebrow.
I have never seen such ink and such pen. Take them away! Take them away! What kind of paper is this?
This is the paper for billet doux.
Take it away! Take it away! Bring the writing paper only. What kind of ink slab is this? Is there one hole or two?
This is the ink stab for lovebirds.
Why are there so many holes?
Water may flow through the holes as tears from the eyes.
Why should tears be shed? Go and change the whole set.
What an old boor! What can I do but go and change it?
原著和译文都超级好玩,一个古板板,一个俏皮皮;一个一本正经,一个精灵古怪;一个迂夫子,一个俏丫鬟。
还别说,丫鬟春香把这个小角色饰演得栩栩如生,当小姐和书生良夜饮酒时,她俏皮穿针引线、插科打诨:
是甚果?
青梅数粒。
这花?
美人蕉。
梅子酸似俺秀才,蕉花红似俺姐姐。串饮一杯。
好一个俏生生、活泼泼的小丫鬟,哪哪还真少不了她!
结局当然皆大欢喜:杜丽娘起死回生后,与柳梦梅结为夫妻。梦梅金榜题名,考取状元,双喜临门。
有缘千里来相会。想来,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