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福莱特的黑暗时代之旅 黑死病》是一部由IANN TURNER / ROBERT KRAUSE执导,历史 / 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肯·福莱特的黑暗时代之旅 黑死病》影评(一):黑死病——毁灭与机遇
当黑死病——最早的鼠疫,第一次席卷欧洲大陆时,毫无抗体的欧洲人们对此束手无策。近半数人因为感染而死亡,横尸遍野。但黑死病对医学与科学(医学在当时更像是迷信和巫术,没有科学系统的治疗方式)、宗教与教会(宗教无法解释为何人们要遭此灭顶之灾、主教出逃弃信徒于不顾使得人们开始反思宗教权利)、经济与社会(人口迅速下降后造成的劳动力不足,贫苦阶级和妇女有了新的机遇,人们急需提高劳动力而引发的工业革命等)造成的巨大冲击——毁灭之后便是机遇。而如今我们依然遭受鼠疫的困扰,幸好物竞天择,在黑死病中活下来的人们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并随着基因流传。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
《肯·福莱特的黑暗时代之旅 黑死病》影评(二):新冠时期的小感想
站在21世纪的今天,回首600多年前的黑死病。历史赋予我们上帝视角,这场灾难浇灌了文艺复兴的萌芽,推动了科学,制度,医学的前进,农奴制一去不复返,个人财富积累速度远超宗教,患病的随机性开始让人们意识到并没有人离上帝最近… 抛开上帝视角,这场瘟疫切实的带走了欧洲1/3甚至更多的生命;当时的人们仅仅感受到的是恐惧和期待,害怕死亡带走亲人朋友和自己,祈祷这场瘟疫快点结束。就像同处于全球瘟疫的我们一样。 也相信,很多年后评论这场瘟疫,提升了全球数字化链接,推动了传染病医学的进步,甚至是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而很多年后的其他人并不会与身处漩涡的我们一样感同身受。 感慨上帝优胜劣汰手段的残忍性同时,又很矛盾的不得不承认苦难的确孕育着机遇。于是越来越觉得长期来看就是无意义的,保存美好的回忆,珍惜当下的生活,对未知怀揣期待才是抓得住的。
《肯·福莱特的黑暗时代之旅 黑死病》影评(三):慕黑死病之名前来一刷,发现Ken Follett作为主持人不太行?
最近在找关于腺鼠疫的各种资料看,这部因其短小,被我干脆地刷掉。
Ken Follett讲了几次自己作品背景设置黑死病所以引发他深究兴趣、他笔下的某小镇原型就是温彻斯特……可惜浅谈辄止,既没激起我看他这部小说的欲望,也跟片子本身没什么关联。
如果他用这部《无尽世界》(World without End)来讲黑死病,那他作为主持人的engagement、讲故事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回到剧集本身,三个视角是我看下来比较有意思的:一是关于家族女性在男性成员死光后获得了继承权,因为人口锐减劳动力价格提升,选择把一大堆地由种植转为畜牧(养羊)。幸存者们往往都继承了家族财产,再带点劫后重生的快落,对羊毛的消费量大大提高,那两位女性赚得盆满钵满。
二是那位带药师技能的世俗医生,因为疯狂研究致病原因,背着教会在地窖里解剖尸体,促进了现代意义上解剖学的发展。
三是德国科学家发现14世纪的黑死病致病DNA和今天的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是同源的,所以鼠疫在当代并没有根除,只是没有大规模爆发。
其它刷过或准备去刷的资料也一并列在下面~
1、书籍,《鼠疫》(La Peste),来自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推荐上海译文的版本。
2、西班牙剧集,《黑死病》(La Peste),第一季播完,续订了第二季。
3、耶鲁公开课,《1600年后西方社会的流行病》(Epidemics in Western Society Since 1600)。共25集,黑死病在第三四五节。
4、短评里有豆友安利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药铺》,我还没看,也贴在这里。
5、书籍,《醫療與帝國:從全球史看現代醫學的誕生》Pratik Chakrabarti 著,李尚仁 译。台湾左岸文化出版,国内的版权被社科文献启微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