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篇文章《别再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猜想这一定是在讲在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时候,要有原则,不妥协。带着好奇心,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学习到了很多。想到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事情,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了很多启发。
在幼儿园经常遇到这种事情,孩子每次犯错误的时候,为了不让老师批评,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和你靠近乎,让你无原则妥协,这样他就逃避了被批评的可能性。记得有一天,俊俊小朋友看到水池上的肥皂,觉得特别好玩,就把肥皂扔在水池里一直洗,弄得满地都是水,还告诉小朋友一会儿就能吹泡泡了。正在他玩儿的尽兴的时候,我忽然间站在了他面前。他当时第一反应是很紧张,还没等我开口,孩子走到我面前,笑着说:“老师,我就是试一试看能不能吹出来泡泡。”小孩子反应真快,担心被批评,赶紧找了个自认为不会被批评的借口。我当时差点中了他的“圈套”,我想了想,不对劲儿啊,记得之前有一次他也是找了个借口,逃过了一次批评,这次我可不能上当了,靠近乎也没用,不能在犯错的时候,就和老师成了好朋友。我看着他,“孩子,你乐于探究是好事儿,可是你没有经过老师的同意私自玩儿泡泡水,弄得满地都是水,别的小朋友经过会摔倒的,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孩子承认了错误,从此也没再因为犯错去找借口。如果刚开始孩子跟我靠近乎的时候,我感情用事,可能就不会批评孩子。但是,在立规矩的年龄,不能选择跟孩子做朋友。作为老师,首先要给孩子教好,其次给孩子做好朋友。先做良师,再做益友。
不仅仅在学校需要这样,作为家长也要这样。在规则面前,不能妥协,否则伤害的是孩子。想起来最近我们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一岁多的小侄子是一个小吃货,只要看见你拿东西,就蹦着要吃。很多东西对他而言,是不适合的,所以不能吃。因为最开始孩子想吃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引导他先喊出来爸爸,妈妈,奶奶……才会奖励给他。孩子慢慢形成了习惯,所以看到大人拿东西吃的时候,不用引导,直接性就开始叫你,目的就是得到各种吃的。最开始看到孩子这么可爱的样子,心都化了,就会把吃的都给他。后来发现这样对孩子不好,可能一不小心就吃拉肚子了。所以后来即便孩子站在你面前,一直叫你,不能吃的东西就是不能吃。从此刻开始,就要学会给孩子说不。给孩子制定规则,温柔而坚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孩子做好榜样,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这样的家长。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育儿技巧最灵验,那就是父母和老师的言行!如果你要跟孩子做朋友,那就做值得尊敬的良师益友。良师为先,益友其后。